本站所列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初衷是为大家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

毕业设计我帮你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应收账款证券化动因及财务效应研究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应收账款证券化动因及财务效应研究

本文以南京医药应收账款证券化为案例,通过参考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以相关理论为基础,介绍南京医药应收账款证券化业务,在了解公司此项业务的基础上,分析南京医药发行应收账款资产支持票据的动因,随后通过事件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以及Z值模型分

如需购买请QQ扫描右边二维码或者加QQ 3449649974 咨询 毕业设计(论文)代做请加QQ 2269757180 微信号:bylwwwww


  • 详细描述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应收账款证券化动因及财务效应研究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两票制”等医改政策的实施,医药流通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多数企业开始改用赊销方式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导致医药流通企业应收账款存量规模普遍增大。在这种背景下,医药流通企业急需利用多种融资方式来缓解资金周转的压力,而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可以发掘应收账款的潜在价值,将流动性较差的应收账款转化为流动性最强的货币资金,调节企业财务结构,提高资产利用效率等诸多优势。因此,应收账款证券化受到许多医药流通企业的青睐。但是,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较晚,于2005年才开展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许多国内学者针对医药流通行业资产证券化具体案例研究的较少。本文通过研究医药流通企业采用这一新型融资方式的动因及财务效应对医药流通行业以及其他行业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选取医药流通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南京医药为研究对象,对其发行的应收账款支持票据进行研究。首先,介绍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通过在理论指导下,采用案例分析法,介绍南京医药概况及应收账款证券化业务,从而对南京医药采用此种新型融资方式更加全面了解。其次,在了解南京医药应收账款证券化的业务基础上,分别从外部和内部方面分析南京医药采用此融资方式的动因。随后,在了解了南京医药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动因的基础上,通过事件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以及Z值模型分析法分别从三个维度分析南京医药应收账款证券化产生的财务效应。最后,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公司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是较优的选择,通过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能够提升市场效应,增加股东财富,提升资产周转速度,增加资产的流动性,弥补营运资金不足,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拓宽融资渠道,降低短期偿债能力,降低财务风险,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同时,为了南京医药更好的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并为医药流通行业及其他企业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提供借鉴,本文分别从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两方面提出应收账款证券化优化建议。
    关键词:南京医药;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动因;财务效应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
    第1章 绪论 6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6
    1.1.1 研究背景 6
    1.1.2 研究意义 7
    1.2 文献综述 7
    1.2.1 国外研究 8
    1.2.2 国内研究 10
    1.2.3 文献评述 13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
    1.3.1 研究内容 14
    1.3.2 研究方法 14
    1.4 论文框架与创新点 15
    1.4.1 论文框架 15
    1.4.2 创新点 16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8
    2.1 相关概念 18
    2.1.1 资产证券化 18
    2.1.2 应收账款证券化 19
    2.1.3 财务效应 20
    2.2 理论基础 20
    2.2.1 优序融资理论 20
    2.2.2 现金流分析理论 21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
    2.2.4 风险管理理论 22
    第3章 南京医药应收账款证券化案例介绍 23
    3.1 南京医药概况 23
    3.1.1 公司简介 23
    3.1.2 公司应收账款概况 24
    3.2 南京医药应收账款证券化产品介绍 25
    3.2.1 主要参与主体介绍 26
    3.2.2 交易结构概述 27
    3.3 南京医药应收账款证券化核心流程介绍 28
    3.3.1 构建基础资产 28
    3.3.2 出售基础资产 29
    3.3.3 信用增级与信用评级 30
    3.3.4 发行证券与后续管理 31
    第4章 南京医药应收账款证券化动因分析 32
    4.1 外部动因 32
    4.1.1 国家政策的支持 32
    4.1.2 顺应行业发展趋势 33
    4.2 内部动因 34
    4.2.1 提高资产流动性 34
    4.2.2 弥补营运资金不足 34
    4.2.3 拓宽融资渠道 35
    4.2.4 缓解自身财务风险 36
    第5章 南京医药应收账款证券化财务效应分析 38
    5.1 市场效果分析 38
    5.1.1 确定事件窗口期及估计期 38
    5.1.2 构建回归方程 38
    5.1.3 计算超额收益率和累计超额收益率 39
    5.1.4 T值检验 40
    5.2 财务能力分析 41
    5.2.1 营运能力分析 41
    5.2.2 盈利能力分析 42
    5.2.3 偿债能力分析 43
    5.2.4 发展能力分析 44
    5.2.5 综合分析 45
    5.3 财务风险分析 53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56
    6.1 研究结论 56
    6.2 建议 58
    6.2.1 对企业外部的建议 58
    6.2.2 对企业内部的建议 59
    参考文献 62
    致谢 65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资产证券化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最早是通过将住房抵押贷款进行打包并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方式来筹集资金。由于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新型融资工具,可以将流动性较弱的资产转换为流动性较强的资金,改善企业的财务表现,逐渐流行于全球。而随着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也演变出形式多样的证券化产品,根据证券化对象不同,可以将资产证券分为为个人汽车贷款证券化、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租赁证券化、门票收益权证券化等等众多产品,为公司提供了多种选择。
    我国资产证券化相较于欧美国家发展较晚,2005年我国才开始进行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工具,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特别是2014年以来,处于逐步攀升的阶段中,截止到2022年,信贷资产证券化累计存量金额为13891亿元,企业资产证券化累计存量金额为25890亿元,资产支持票据累计存量金额为16043亿元。其中应收账款证券化发行金额从2016年以来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2022年应收账款资产支持票据发行金额为456亿元,2022年较2021年发行金额增长约40%。由此可以看出,资产证券化的增势比较迅猛。资产证券化发行金额之所以增速如此之快,是因为相较于其他融资方式而言,资产证券化可以盘活基础资产,提高资金周转速度,为企业解决资金流动性低的困境。因为优势较多,其一经提出,受到我国众多企业的青睐。
    医药行业是与我国民生健康息息相关的行业,其发展对社会和人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17年的1月份,我国医改办、卫计委等8个部门联合下发了一份“推行‘两票制’药品采购政策”的医改试点通知。所谓“两票制”,即药品从药厂到医院,其间只开两次发票。该政策的施行一方面规范了医药流通行业的市场秩序,减少了医药的流通环节,减轻了人民群众的用药负担;另一方面,它加剧了医药流通企业之间的竞争。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企业常常采用赊销方式扩大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而通过此方式销售会使企业形成大量应收账款,营运资金会面临考验。2018年,由医保局牵头的“4+7带量采购”政策被首次提出。2019年11月中旬该政策得以推行实施,使国家占据主动权,不断降低药品价格,进一步减轻人民群众的用药负担。但是,对于医药流通企业而言,利润大大减少,资金需求进一步加剧。
    所以,医药流通企业急需将大量的应收账款变现,从而来缓解资金压力,作为新型融资方式的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是医药流通企业的最佳选择,既可以避免债务的增加,又可以将被应收账款占用的资金释放出来,为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是,尽管近年我国资产证券化规模的快速增长,由于其在我国发展历程较短,对其研究的案例较少,所以对于资产证券化各方面研究也刻不容缓。所以,本文通过研究医药流通公司采用这种新型融资方式的动因以及所产生的财务效应,为公司以及同行业更好的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提供参考借鉴,同时为投资者的投资选择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近几年来,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但是由于我国起始时间较晚,虽然已有部分学者着眼于资产证券化相关方面的研究,但是在研究应收账款证券化时大部分是一些比较零散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对融资方式的比较,而且研究大多集中在建筑、金融、互联网等领域,对于医药流通行业应收账款证券化分析研究较少。本文希望通过对南京医药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后的财务效应分析,在理论方面希望能够补充我国关于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财务效应的理论体系内容,以此提高对企业资产证券化有更加全面的认知,丰富现有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传统的融资模式对企业资质要求较高,并且限制较多,成本较高,由于借款也会使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而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可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补充企业现金流,能够促进企业精益管理,盘活存量资产,减少资金占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本文以南京医药发行应收账款支持票据为案例,分析企业进行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的动因,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后产生的财务效应,以期为更多的医药流通企业实行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提供借鉴思路,更好助力医药流通企业在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成熟和发展。
    1.2 文献综述
    资产证券化起源于美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美国抵押贷款教父Lewis Ranieri首次提出并使用,而且美国政府支持并积极参与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推出抵押担保证券,此后资产证券化也就应运而生并风靡全球。随着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衍生出了多种品种,推行的行业在增加,资产范围也在逐步地扩大。以应收账款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的融资方式也逐渐被许多企业采用,许多国内外学者也开始对其展开相应的研究。本章节主要阐述以应收账款为基础资产开展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文献研究。
    1.2.1 国外研究
    (1)应收账款证券化动因研究
    资产证券化起源于国外,自然国外学者对与应收账款证券化研究就较早且深入。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动因一直是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方向,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国外学者认为采取该融资方式的动因在于解决现金流缺乏问题、提高资产的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等。
    Tsai(2008)认为企业如果存在资金周转速度慢、现金流缺乏等问题时,资产证券化方式的融资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融资渠道,从而推动企业去实施这个业务。Cardone-Riportella和Samaniego-Medina(2010)等学者表明银行对应收账款采取证券化业务,旨在改善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因为非流动性资产最终会转换为现金(流动性最高的资产)。进行证券化的主要动因之一是提高资产的流动性。Antoni和Kim(2012)研究了一些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状况,发现应收账款数量大的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缺乏的现象,如果采用股权或者债权融资,会给企业带来较高的融资成本,所以为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企业会更加愿意选择用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融资。Steven Schwarczand Kaye Scholar(2012)经过研究得出,一些中小企业没有充足的现金,外部融资方式会给企业造成成本增加,因此企业利用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进行融资,可以有效缓解资金需求并且不受债权融资的财务风险影响。
    Veremyev和Tsyurmasto(2014)认为企业如果整体信用较好,但是又有应收账款累积比较多的情况时,可以考虑采取应收账款证券化的新型方式,以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信用优势,从而使企业的资产可以得到充分利用,解决其资金流不足的问题。Alexander Veremyev 和 Peter Tsyurmasto(2014)研究指出,企业资产规模越大,往往应收账款基数也较大、占比高,大量积压的应收账款降低企业资金回笼的速度,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收回账期长、周转速度慢,不利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可以有效地缓解上述问题,促进企业的发展。Huang等(2018)从公司的资产证券化的动因角度出发,通过对上市公司2012年到2017年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动因进行研究,了解到公司除了关于流动性的动因外还有融资获利的动机原因,并且表明公司的规模越大动机越明显。
    (2)应收账款证券化财务效应研究
    关于应收账款证券化财务效应的研究,国外学者认为采用应收账款证券化主要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改善资产结构等正向财务效应。但是美国次贷危机引起全球经济大变动,学者们开始纷纷关注到这一创新融资方式所带来的风险,一些学者认为如果公司没有控制好其中存在的风险,就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财务效应。
    一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应收账款证券化可以产生正向的财务效应。Tienfoo(2005)研究了新加坡企业进行证券化的案例后,发现企业采用应收账款等基础资产进行证券化融资,以更低的成本就能获得资金,补充企业的现金流。Lacobucci和Winter(2005)研究资产证券化的过程发现资产证券化过程需要资产评价,即资产评级的方式,通过资产评级过程可以一定程度的了解资产的情况,将缓解公司经营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经理人的代理成本减少投资者的信息收集成本。Dhaliwal、Mei和Monica(2011)认为应收账款证券化拥有不同于传统融资的优势之一,即在于其具有融资成本较低的特点。Willoe Freeman, Peter Wells, Anne(2017)通过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利用事件研究法,证明了企业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可以降低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从而提出企业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在拓宽融资渠道方面的重要性。Dabas(2017)等以马来西亚 2004 年至2012年365家公司为样本,选取流动性、杠杆率、资产规模和通货膨胀作为控制变量后,发现资产证券化与企业税后利润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Pribytkova(2019)深入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的模型,提出资产证券化能够转移资产,实现再融资,极大提高了融资效率,将信贷风险限制为特定的资产风险,拓宽了融资来源,从而减少了融资成本。
    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应收账款证券化可能产生负向的财务效应,负向财务效应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Shin(2009)指出,证券化方式拓宽了银行外部筹资来源,在单个银行杠杆率不变的情况下,外部筹资越多,银行的杠杆率提升越高,若银行在扩张资产规模的过程中降低了放贷标准,那么资产证券化的进行会损害银行系统的稳定性。Tobias C.Michalak, André Uhde(2012)研究1997-2007年间的银行的证券化交易案例表明对于银行而言这种证券化的行为会影响银行财务的稳健性,而且会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Hanson 与Sunderam(2013)认为资产证券化在金融市场的信息披露不够规范导致产品多信息混乱,长此下去不利于财务和市场的稳定发展。Acharya V(2013)指出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如果控制不好其中的风险,可能导致其产生负向的财务效应,例如无法保证挑选的是合格的基础资产、消费者早偿风险、真实出售风险,独立性风险。这也表明了资产证券化的市场还是不够成熟。Victoria和William(2015)两位学者在研究资产证券化业务时主要运用实证研究法,通过各项相关数据的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获得资金的方式可能会给市场带来部分金融风险,但在交易过程中合理设置基础资产的信用增级方式,可以减少这种风险的发生。Kim Hiang Liow, Graeme Newell(2016)认为资产证券化伴有评级机构评级造假、产品设计不够透明化和缺少有效地市场监管等风险,可能导致负向的财务效应。Tang Y,Chen D,Chen J等(2017)指出公司有很强的动机实施资产证券化,许多公司为从银行获得贷款而不得不为此付出高昂成本,资产证券化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打开了大门,此外风险隔离和信用增级这些制度安排在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实现中具有很大帮助,帮助企业改善财务状况。
    1.2.2 国内研究
    (1)应收账款证券化动因研究
    国内学者对于应收账款证券化的研究较晚,对于应收账款证券化动因,国内学者与国外学者基本上持相同观点,国内学者认为应收账款证券化动因主要有政策的支持、改善公司财务状况、提高资产流动性、缓解资金压力等。
    韩旭(2014)通过对应收账款证券化案例的研究分析,他认为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融资的动机是其可以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提高企业融资能力。鄢丽敏(2017)在对世贸集团资产证券化案例进行研究时,发现该房地产企业通过应收账款证券化的融资方式是因为其可以削弱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同时可以优化资本结构的配置情况。蔡昕桐(2018)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表明,企业大额大量的应收账款堆积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容易造成企业现金流的短缺以及资金链的断裂,进而影响企业的日常经营,更有甚者造成企业破产清算。但是资产证券化的出现给这些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将应收账款通过证券化的方式打包出售,解决企业流动性不足的问题,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
    钱文华(2019)认为赊销交易会形成大量应收账款,盘活存量资产,加速资金周转成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相比于传统的具有某些不足之处的应收账款融资方式,我们更应该去研究创新型的融资方式,使类似于资产支持票据这样的融资方式能够得 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充分发挥资产证券化融资的优势,这将更加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鲁维肖(2019)通过研究新能源公司实施的应收账款证券化案例,发现企业采取这种方式融得资金是因为外部有国家政策的鼓励和行业竞争环境的推动。吴润明(2020)以饲料企业为研究视角,认为企业进行应收账款证券化是市场竞争推动的行为,同时也符合国家当前的政策导向。尚巍(2021)从建筑施工企业的角度研究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认为促使公司进行应收账款证券化动机有两方面,其一是企业拥有大量应收账款会导致各项成本增加以及增加财务风险;其二是采用此种方式融资会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以及财务风险并且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李燕(2022)从内部和外部分析九州通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动因,发现外部动因是国家政策的支持、行业趋势的推动,内部动因主要是由于此融资方式可以融资成本低、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和增加应收账款流动性。胡淑悦(2022)认为医药流通行业进行应收账款证券化动因主要是为了补充流动资金,缓解流动性压力,借助优质资产,实现降低融资成本,通过这一新型融资方式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助力公司扩张发展战略。
    (2)应收账款证券化财务效应研究
    国内的文献逐渐增加了具体公司案例进行分析,逐渐从理论扩展到实践应用。国内学者对于应收账款证券化财务效应研究于与国外学者基本上持相同观点,认为有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改善资产结构等正向财务效应,如果风险把控不到位,部分企业也可能出现负面的财务效应。但是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互联网、房地产、建筑行业,研究领域不够宽泛。
    一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应收账款证券化可以产生正向的财务效应。李尹(2015)从成本分析和财务运营能力两方面分析资产证券化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文章通过理论分析指出资产证券化会降低现金流的代理成本和破产成本,降低企业短期无法偿债的风险,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提高企业的权益净利率和资产利润率,具有正向的财务效应。祖欣和刘毅荣(2015)认为企业开展应收账款证券化,可以使企业获得一种融资方式,其特有的真实出售、破产隔离和信用增级技术,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改善了企业资本结构,增加了企业价值。余春燕,陈紫超,宁俊飞(2016)以天津银行新推出的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计划为例,认为此方式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而且可以盘活存量资产,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康杰(2017)针对企业开展的应收账款证券化进行了具体的探析,发现资产证券化对于优化财务结构有其独特之处,对应收账款开展证券化,能够适度影响企业融资环境,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优化财务结构。李想(2019)公司采用应收账款证券化的融资方式可以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这种融资方式也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同时可以降低财务的风险。刘芳(2020)研究了铁路物资行业的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表明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的实施可以获得新的融资渠道、提高资产流动性、节约信息披露成本和改善企业的财务结构等。李婉琴(2020)运用事件研究法与对比分析法,对公司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后的财务效应进行研究,发现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可以给公司带来正向的短期财富效应,改善了公司财务状况,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胡红菊(2021)认为应收账款证券化对于发起人而言,多了一条融资成本更低的融资途径,且因为交易过程中存在信用增级的环节,因此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对企业进行资产的优化配置起到很大的作用。包珍珍(2021)通过分析应收账款证券化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发现通过证券化应收账款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资产的流动性,还能补充短期现金流,优化资本结构。李之华(2022)认为国有建筑企业具有应收账款巨大、周转率较低以及高负债的特点,其寻找新的融资方式刻不容缓,而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正好可以顺应国家政策,帮助国有企业降“两金”、降杠杆。陈梦婷(2022)将中国铁建作为研究对象,认为中国铁建进行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不仅市场会对企业产生正向反馈,而且企业自身综合能力也会得到加强,同时财务报表也会得到改善。
    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应收账款证券化可能产生负向的财务效应,认为应收账款是一把双刃剑,一旦控制不好其中的存在风险,就可能产生负向的财务效应。张建(2011)通过分析资产证券化融资存在风险的角度出发分析风险存在的根本原因,发现资产证券化没能够做到真实出售是导致资产证券化财务负效用的直接原因。邱成梅和赵如(2013)从财务效应角度进行了研究,研究以浦东建设作为案例分析得出虽然资产证券化可以增加股东财富但是财务的负效应也是存在的,存在的财务风险效应存在滞后性。马如锦(2018)认为应收账款进行证券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使融资渠道更加多样,资产更具流动性,融资成本也会相对较低;但另一方面,证券化产品在整个流程中存有各种风险,企业必须采取很严密的风险预防措施,才能够避开不必要的损失。王洁(2018)认为入池的基础资产都应进行过严格的筛选,保证真实合法。基础资产的质量问题困扰了想开展资产证券化的企业很久。基础资产的质量很难有一个合格的保证,质量经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在构建资产池的过程中,可能会预测错现金流和应收账款资产重组不当,使现金流出现断裂。宋荃(2019)在对我国钢铁公司应收账款证券化业务的研究中,发现在证券化业务的交易设计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基础资产较为集中,可能出现违约风险,此外在该案例的增信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是内部增信行为,关联方处的风险难以分散,。
    对于如何防范风险,避免公司出现负财务效应,陈诺(2020)表示,建议加强基础资产信息的披露,告诉用户基础资产的质量情况、风险情况以及风险的防范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投资者的权益,使发行人避免出现财务负效应。常华文(2020)以九州通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为案例,分析发现虽然此融资方式能够改善企业财务状况,但同时也存在基础资产偿付风险、定价风险以及信用增级风险。建议公司需要多加注意这些方面风险。李溦(2021)对医药流通行业相关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案例公司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所存在的相关风险,认为入池的基础资产质量不高,即公司应收账款合同存在约定不清的情况,并且基础资产分布较集中,会给公司带来潜在风险,建议公司要做好风险防控,避免出现不良财务效应。杨瑛,戴国华(2021)认为国有建筑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筛选高质量基础资产、谨慎选择中介机构、强化审批决策、规范操作流程等方面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好相关解决办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发行失败的风险。武英涛,雷丹,刘红梅(2022)通过分析湘财证券案例,由于信息不对称性,发现采用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进行融资存在基础资产造假和中介机构为了追求利益隐瞒潜在风险,导致公司产生负向财务效应。并提出采用区块链技术设计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平台弥补其业务的漏洞。
    1.2.3 文献评述
    纵观国内外文献可以看出,学者们对于应收账款证券化逐渐从较基础的原理分析转为更加实践化的应用研究,对于应收账款证券化动因、财务效应的研究观点较为一致。但是国外对资产证券化的研究起步较早,各类理论和案例研究较为成熟,内容也较为广泛。在国内,有关资产证券化的研究开始时间相对较晚,且在早期对于资产证券化的研究主要以概念为主,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对于资产证券化的研究也更加细致完善。但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学者都把目光集聚到了近些年比较热门的互联网金融、房地产行业以及建筑行业,研究领域不够广泛。
    医药企业在社会生活中担任着愈发重要的一角,近年来医药企业由于“两票制”等医改政策的影响,应收账款证券化业务开始不断增加,但是有关医药企业的相关案例研究相对较少,而这样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对于医药企业能否缓解应收账款规模过大的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基于上述状况,本篇文章拟以资产证券化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医药企业应收账款存量较大的特殊性,以医药企业为研究背景,选取行业典型企业——南京医药作为本文的案例,分析南京医药通过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进行融资的动因和财务效应,得出研究结论并为南京医药应收账款证券化提出建议,为南京医药其他有意愿或正在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医药企业提供借鉴,并希望能丰富我国应收账款证券化的企业案例。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文以医药流通企业南京医药应收账款证券化为研究对象,分析南京医药采用此种融资方式的动因、其产生的财务效应如何,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优化建议。本文共分为六部分,详细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首先,阐述本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其次,对文献综述从国外国内进行梳理,分别梳理:应收账款证券化动因研究、应收账款证券化财务效应研究。通过相关文献的阅读和分析,进行文献评述,为后续论文撰写理清思路。最后,叙述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资产证券化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概念方面,主要阐述资产证券化、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定义与基本流程、财务效应概念;理论方面,本文主要阐述优序融资理论、现金流分析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与风险管理理论。
    第三章,南京医药应收账款证券化案例介绍。首先对公司及公司的应收账款概况进行介绍。其次,对公司的应收账款证券化产品概况进行简介。最后,介绍南京医药应收账款证券化核心流程。
    第四章,南京医药应收账款证券化动因分析。分别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分析南京医药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动因。
    第五章,南京医药应收账款证券化财务效应分析。一是利用事件研究法分析公司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带来的市场效果。二是利用对比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分析该公司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前后的关键财务指标变化情况。三是通过Z值模型分析资产证券化前后的财务风险。
    第六章,研究结论与建议。通过以上的分析,对本文做出总结,同时为了助力南京医药及其同行业更好的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提供借鉴,本文从企业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提出建议。
    1.3.2 研究方法
    (1)案例分析法
    本文以南京医药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公司相关资料,介绍南京医药应收账款证券化业务,在了解此业务基础上,分析其采用此种融资方式的动因,进而探讨南京医药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的财务效应,最后根据南京医药实施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产生财务效应的结果,做出总结,并提供优化建议。
    (2)事件研究法
    本文通过事件研究法分析南京医药采用此种融资方式的市场效应。通过确定事件的窗口期和估计期,计算分析窗口期的超额收益率和累计超额收益率的情况,进而评价南京医药进行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在事件窗口期内的影响是正效应或负效应。
    (3)对比分析法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法分析南京医药采用此种融资方式具体财务指标的前后变化情况,主要通过具体分析公司在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中相关财务指标的具体变化评价南京医药进行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产生的财务效应。
    (4)因子分析法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分析南京医药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后的综合能力,从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这四方面选取关键财务指标。最后,根据公因子的综合得分分析其通过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融资对公司综合能力的影响,通过这样的计算分析能够更加直观、明显的找到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对对南京医药财务带来的综合影响。
    (5)Z值计分模型研究法
    本文选择运用Z计分模型,通过计算得出Z值以及对比Z计分模型判别标准,判定南京医药Z值结果所处区域,进而对比南京医药应收账款证券化前后的财务风险,量化评价南京医药通过此融资方式的财务风险是否降低,使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
    1.4.2 创新点
    首先,行业视角新颖。本文研究聚焦的医药流通行业,相较于以往研究中较为关注的互联网金融、房地产、建筑等行业具有不同的特点,通过对行业典型案例南京医药实施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融资研究补充了医药流通行业的理论研究,进一步分析了该行业与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的契合点。
    其次,研究方法的创新性。通过文献的阅读,硕士论文关于此方面的分析较多都是单独采用对比分析法对关键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而本文是利用事件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南京医药采用此融资模式的财务效应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Chih-Yang Tsai. On supply chain cash flow risks [J].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08,44(3): 1031-1042.
    [2]Cardone-RiportellaC, Samaniego-Medina R,Trujillo-Ponce A.What Drives Bank Securitisation[J] The Spanish Experience. 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2010,34(11):2639–2651.
    [3]Antonio V, Kim S. Policy-based and market alternatives[M]. America: East Asian Lessons for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wean,2012(6):163-182.
    [4]Steven Schwarcz and Kaye Scholar LIP.Simplifying Securitizationvia Cross-Border Receivable Financing[J]. International Finance and Treasury;2012(26):5-12.
    [5]VeremyevA, Tsyurmasto P, Uryasev S.Calibrating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withconvex-concave-convex functions: application to CDO pricing[J]. ComputationalManagement Science, 2014, 11(4):341-364.
    [6]Alexander Veremyev,Peter Tsyurmasto,Stan Uryasev,R. Tyrrell Rockafellar. Calibrating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with convex-concave-convex functions: application to CDO pricing[J].Computational Management Science,2014,11(4).
    [7]Huang, Sha-Sha, Lee, Dong-Young. Research on the Micro-Motivations of Enterprise Asset Backed Securitization.[J].2018,31(2):629-647.
    [8]Sing Tienfoo, Ong Seoweng, Fan Gangzhi. Pricing Credit Risk Of Asset-Backed Securizization Bonds In Singapor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 Applied Finance, 2005,8(03):18.
    [9]Iacobucci E M & Winter R A. Asset securitization and symmetric information[J].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34(2005):161-207.
    [10]Dan S. Dhaliwal, Mei Cheng, Monica Neamtiu. Asset Securitization, Securitization Recourse, and Information Uncertainty[J]. Accounting Horizons,2011,86,(2):541-568
    [11]Willoe Freeman, Peter Wells, Anne Wyatt. Measurement Model or Asset Type: Evidence from an Evaluation of the Relevance of Financial Assets[J]. Abacus,2017,53(2).
    [12]Dabas N, Bakri M H, Sharif S M, et al.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Securitization Performance in Malaysia [J].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 Theoretical Nanoscience, 2017, 23(8): 7927-7930.
    [13]I.A. Kiseleva, N.E. Simonovich, O.V. Pribytkova. Economic and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estimation of risks of securitization of banking assets[J].VestnikVoronežskogo Gosudarstvennogo Universiteta Inženernyh Tehnology,2019,81(1)
    [14]Shin  H  S.  Securitization  and  Financial  Stability[J]. The economic journal, 2009(119):309-332.
    [15]Tobias C. Michalak, André Uhde. Credit risk securitization and banksoundness in Europe. 2012, 52(3):272-285
    [16]Hanson S G,Sunderam A. Are there too many safe securities? Securitizatio-n and theincentives for information production[J].Journal of Financia Elconomic-s,2013,108(3):565-584
    [17]AcharyaV,Mark.Securitization without risk transfer[J]. Journal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3,107(03):515-536.
    [18]Victoria YF& William DS. Framework and Empirical Evidence[J]. The Social Health Finacing Transition:A Conceptual Science&Medicine.2015(15):85-105.
    [19]Kim Hiang Liow,Graeme Newell. Real estate global beta and spillovers:An international study[J]. Economic Modelling,2016,59.
    [20]Tang Y, Chen D Chen J et al. The rise of China’s Securitization Market [J].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Instruments, 2017,26(5):279-294.
    [21]韩旭.我国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实践探析[D].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14[39].
    [22]鄢丽敏.房地产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探讨[J].财会通讯,2017(35):26-30.
    [23]蔡昕桐.应收账款证券化案例分析——以ZJ公司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5):23-25.
    [24]钱文华.应收账款创新融资浅析[J].时代经贸,2019,(27):43-44.
    [25]鲁维肖.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的财务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9.
    [26]吴润明.饲料上市公司资产证券化融资管理研究[J].中国饲料,2020(23):97-99.
    [27]尚巍.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的研究[J].中国市场,2021(18):67-69.
    [28]李燕.九州通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的动因及财务效应研究[D].南昌大学,2022.
    [29]胡淑悦. 医药流通行业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动因及效果的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22.
    [30]李尹.浅谈资产证券化对财务报表的影响[J].财会学习,2015(12).
    [31]祖欣,刘毅荣.应收账款证券化分析与实务操作[J].金融市场研究,2015(05):90-103.
    [32]余春燕,陈紫超,宁俊飞.存量资产盘活术:应收账款证券化[J].金融市场研究,2016(04):43-49.
    [33]康杰.企业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问题探析[J].财会通讯,2017(28):62-65.
    [34]李想.公司应收账款证券化财务影响分析——以三一重工为例[J].商业会计,2019(03):102-104.
    [35]刘芳.铁路物资行业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可行性分析及建议[J].财务与会计,2020(13):77-78.
    [36]李婉琴.特锐德公司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的财务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22.
    [37]胡红菊.应收账款资产支持票据融资模式分析——以瑞康医药为例[J].财会通讯,2021(02):141-144.
    [38]包珍珍.T集团应收账款证券化案例研究[D].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21.
    [39]李之华.国有建筑企业资产证券化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14):59-61.
    [40]陈梦婷.中国铁建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效果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22.
    [41]邱成梅,赵如.公司资产证券化融资的财富效应一一基于浦东建设资产证券化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 年第 34 期:53-57.
    [42]马如锦.京东白条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收益与风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43]张建.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相关财务风险——基于中集集团的案例分析[J].会计之友,2011(20):46-47.
    [44]王洁.京东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研究[M].四川:西部皮革,2018.
    [45]宋荃.我国钢铁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风险防范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2019.
    [46]陈诺.蚂蚁花呗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12):121-122.
    [47]常华文.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的收益和风险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20.
    [48]李溦. 医药流通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案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22.
    [49]杨瑛,戴国华.国有建筑企业开展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国际商务财会,2021(07):91-94.
    [50]武英涛,雷丹,刘红梅.区块链技术防范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风险的经济学可行性——以湘财证券“踩雷”案为例[J].财会通讯,2022(18):161-165.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