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ICP备112451047180号-6
子君:从鲁迅的《伤逝》到亦舒《我的前半生》
摘要
两个方面不同发展时期、两种方式不同文化研究背景、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设计风格,在悠悠长河中,历史将他们推到了作为一个国家共鸣的名字“子君”身上,子君既有社会变化又有保留,这是我们时代的选择,也是两位作家的选择,是它们可以赋予“子君”一个新的时代符号,是他们在当下那个时代里,对女性命运问题进行的新的探索。
关键词:鲁迅 亦舒 子君 女性命运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引言 1
第1章《伤逝》爱情悲剧及子君形象 2
(一) 爱情观念的束缚 2
(二)追求幸福的局限 3
(三)压抑、痛苦、绝望的女性—子君 4
(四)五四时代女性的情爱与生存困境 4
第2章:亦舒“独立女性”的情爱困境 6
(一)《我的前半生》中子君的形象 6
(二)一抹女性意识的亮色 6
(三)当代女性情爱与生存困境 7
第3章:《伤逝》与《我的前半生》对比 8
(一)一如既往的子君 8
(二) 新旧子君的不同 9
(三)“子君”符号的构建意义 10
(四)女性独立命运演变过程 11
(五)子君形象对当代女性的启示意义 12
结语 14
致谢 16
引言
“伤逝”是现代作家鲁迅在1925年创作的爱情为题材,以反映短篇小说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命运。其中的男女主人公的名字叫涓生和子君。在小说《伤逝》里,子君是以两副面孔出现的。在公会时期,她是一个恋爱时期的小女人,当时她大胆、独立、当孩子王;与她的丈夫在一起后,已成为胆怯和无知,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老年妇女与传统的时代的烙印。《伤逝》是一部中国悲剧,女主人公子君早逝了,她是为了涓生而死,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也是子君把爱情可以当做自己人生发展终极价值的悲剧。
无独有偶,时隔六十多年后,亦舒创作了《我的前半生》这部长篇小说,书中的子君在遭医生丈夫抛弃后不得不重新工作,一步步站起来并再度寻找到幸福的故事。详细说明所面临的现代社会婚姻的男人和女人的新挑战。离婚后是子君身上表现出的自给自足,表现出女性意识的现代时代的进步。
两篇作品以同一女主角“子君”为时代标志,展示了不同时期女性命运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