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ICP备112451047180号-6
腐败治理导向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变革与思考
摘要
公共权力被领导人用以侵犯个人权益,凸显出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它对公共秩序和国家利益造成极大损害。在我国,腐败问题一直被视为社会毒瘤,严重威胁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消除这一社会顽疾,我国政府始终致力于解决腐败问题,不断完善国家审计制度,并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给予高度重视。
近期,《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明确指出,须加强审计监督,对审计揭示的重大违法违纪行为深入调查,真实反映情况,以推动廉政建设,进一步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促使领导干部切实履行职责。这一方针凸显出,治理腐败问题,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至关重要。
本文认为,在当前环境下,由于制度等因素,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预防、揭露和惩治腐败方面的作用受到较大制约。因此,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推进腐败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强化审计独立性。审计独立性是确保审计结果公正、客观的关键,只有保证审计机关的独立性,才能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其次,优化审计内容和方法,提高审计效果。针对腐败行为的特点,审计内容应涵盖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全链条,从预算编制、执行到财务决算,全方位进行审计。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审计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提升审计准确性。
再次,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加大惩处力度。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严肃查处,依法依规给予相应处罚。对于严重违纪违法行为,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确保违法者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将审计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廉洁自律表现突出的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领导干部自觉履行职责。
最后,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选拔一批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严谨的审计干部,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专业能力。同时,强化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确保审计队伍忠诚干净担当。
总之,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腐败治理中的作用,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有力推动我国腐败治理工作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腐败治理,对策,审计独立性,审计效果,审计队伍建设
目录
摘要 1
一、前言 4
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与腐败治理的关系 6
(一)腐败治理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质目标 6
(二)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推动腐败的预防、揭露与惩治 6
三、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治理腐败的现实困境 8
(一)法制建设滞后――预防作用大打折扣 8
(二)国家管理体制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监督依附性较强 9
(三)审计与问责严重脱节――抑制惩治作用有效发挥 10
(四)审计计划性不够强,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10
(五)审计方法传统单一,审计结论比较笼统 11
(六)审计评价不规范,经济责任难以界定 12
(七)审计成果运用滞后,问题整改难以落实 13
(八)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风险难以控制 15
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治理腐败的建议 16
(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16
(二)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独立性 16
(三)规范惩治机制 17
(四)突出审计重点,拓展审计的深度和广度。 18
(五)强化任中审计,提高审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9
(六)坚持客观原则,把握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19
(七)讲究方式方法,灵活有效地开展审计 20
(八)选准切入点,提高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 21
(九)提高综合素质,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 21
五、总结 23
参考文献 25
一、前言
腐败问题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各国学者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诸如私有制根源理论、现代化理论、寻租理论等观点。在此基础上,如何治理腐败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大多数研究都以分析腐败形成的原因为起点,探讨如何从制度、教育、监督等多方面构建反腐倡廉体系。
曹明珠(2014)认为,要从制度的结构、价值、功能三个方面出发,建立以教育、监督、预防和惩治“四大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教育的长效机制、监督的保障机制、预防的防范机制以及惩治的惩戒机制四大机制缺一不可。另一方面,马志娟(2014)指出,腐败治理的关键在于消除腐败产生的体制缝隙和制度漏洞。
然而,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角度来探讨腐败治理的研究相对较少。事实上,国家审计在推动腐败治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路径可从四个层面进行归纳:
1. 从法律层面明确国家审计在腐败治理中的权力和职责。法律保障是国家审计工作的基石,只有依法行使职权,才能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2. 从权力层面明确规定审计职权,包括审计检查权和审计处罚权。明确审计职权有助于保障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腐败治理中的作用。
3. 从权利层面融入公民参与,成为治理权力腐败的权利主体。公民参与是民主监督的重要手段,可以激发公众对腐败问题的关注和参与热情,形成全社会共同治理腐败的良好氛围。
4. 从道德层面震慑腐败。道德是社会治理的基石,只有强化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现象。
总结来说,理论界大部分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必须立足于制度建设。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监督制度,能够对腐败的发生起到预防、揭示、抵御的作用。因此,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助于加快制度建设,推动腐败治理现代化。同时,我们还应关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腐败治理的理论体系,为实际工作提供有力指导。
在实践中,我国应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推动作用,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深化腐败治理体系。此外,还要强化教育、监督、预防和惩治等多方面的措施,形成综合治理腐败的良好格局。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的反腐事业注入持续的动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曹雪松.我国腐败治理体系转变发展趋势与动力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
[2]曹明珠.当代中国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
[3]曹伟.运用法治思维与治理现代化理念构建国家廉政体系――“反腐败法治化理论研讨会”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15,(02).
[4]陈荣高.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探索[J].审计研究,2011,(03).
[5]黄溶冰,单建宁,时现.绿色经济视角下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J].审计研究,2010,(04).
[6]刘笑霞,李明辉.苏州嵌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区域环境审计实践及其评价[J].审计研究,2014,(06).
[7]肖军.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重点、难点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2,(06).
[8]李纯琳.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专题研讨会综述[J].审计研究,2011,(03).
[9]李明.国家审计、政府治理效率与地方经济发展[D].西南财经大学,2014.
[10]审计署武汉特派办课题组,程光,陈超.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探索和实践[J].审计研究,2012,(03).
[11]田芝健,杨建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现代化建设――以苏南区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视角[J].廉政文化研究,2014,(01).
[12]韦小泉,王立彦.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审计研究,2015,(05).
[13]戚振东,姜德波,施平.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中的国家审计发展创新――“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论坛综述[J].经济研究,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