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所列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初衷是为大家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

毕业设计我帮你

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地理认知的培养研究

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地理认知的培养研究

为了解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知识点学习现状,笔者对多个高中地理教师和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旨在实现三个目的:第一调查地理教师和学生对于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学习困难点的认知分布状况,第二通过对比教师和学生对于困难点的认知差异,来探索形成教学困难

如需购买请QQ扫描右边二维码或者加QQ 3449649974 咨询 毕业设计(论文)代做请加QQ 2269757180 微信号:bylwwwww


  • 详细描述

    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地理认知的培养研究
    摘要
    现代地理教学改革强调培养具有综合思维能力和科学文化素养的人才,促进学生终身教育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知识讲授,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认知能力,促使他们即便脱离教材和老师,也能很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在自然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认知包涵对地理知识的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对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理制定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案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作为研究方法,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培养学生地理感性认知与地理理性认知的研究现状。通过对学生和教师就自然地理部分知识难点的分布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提出在自然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认知的原则及方法。本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是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对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知识点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及分析;第四部分提出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认知的必要性、以及原则和方法;第五部分是结合教学实际,以《常见天气系统》为例进行教学设计;第六部分是对整个论文做一个整体性总结。
    关键词:高中自然地理教学;地理认知;地理感性知;地理理性知识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
    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1
    二、新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1
    三、高中学生学情的需要 1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一、研究目的 2
    二、研究意义 2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一、国内研究现状 3
    二、国外研究现状 4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4
    一、研究方法 4
    二、技术路线 6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7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7
    一、认识与认知 7
    二、地理感性知识与地理理性知识 8
    四、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 8
    第二节 理论基础 8
    一、桑代克的联结说 8
    二、斯金纳程序教学与行为矫正 9
    三、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9
    四、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10
    第三章 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知识点学习现状调查及分析 11
    第一节 调查研究过程 11
    一、调查目的 11
    二、调查对象 11
    三、调查问卷设计 11
    四、调查结果 11
    一、数据统计方法 12
    二、知识重难点分布情况 12
    三、知识点学习难度差异分析 14
    一、知识点本身具有一定难度 18
    二、不同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存在差异 18
    三、教师对于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了解不足 19
    四、学生欠缺相关的地理基础知识储备 19
    五、学生不能及时复习导致的遗忘 19
    第四章 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认知方法及实施 20
    一、地理学科特点的需要 20
    二、高一学生学习地理的学情需要 20
    一、因材施教原则 21
    二、循序渐进原则 21
    三、启发诱导原则 22
    四、形象直观原则 22
    五、系统全面原则 23
    一、加强学生对地理的感性认知方法 23
    二、加强学生对地理的理性认知方法 27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本身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地理课程具有综合性、地域性以及抽象性的特点,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作用[1]。近年来,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发展和深化,学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学习是人的一种主动行为,教育学的原理也明确告诉我们,任何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都是有限的,如果不把外部影响转化为个体的内部主动行为,那么即便是再好的教育也不可能达到促使人真正发展的目的[2]。在我国倡导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新课程改革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提出,高中地理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有抱负和社会责任感[3]。高中地理是学习“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地理,与年龄特点相适应,高中学生以理性认识为主要学习特征,高中地理教学应通过地理技能的培养带动地理知识的学习,突出对具有概括性、应用性、可迁移性的地理内容的教学[4]。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在于激活学生的地理思维,培养高级思维品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由于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的知识内容学习侧重不同,使得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转换自己的学习思路,导致高中地理理解的不透彻,成绩不理想。
    不论是素质教育的提倡还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改善学生对教师讲授的过度依赖、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现象,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使学生愿意去探索和实践,对学生的独到见解和个性化的表达要给予鼓励[5],这是他们内化所学知识的映现。作为教师应当保护和鼓励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态度,指引学生去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以便获得新的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和沟通协作的能力[6]。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渗透高中地理的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适于自身的认知方法,使得学生能够脱离教师和教材,构建自己的思维框架去探索和创新并且能够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因此,教师的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根据特定情境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脱离外界引导也可以学习陌生事物的本领,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7]。地理事物纷繁复杂,时空跨度大,且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因此地理课程的学习认知既要包含地理的感性认知也要包含地理的理性认知。
    本文通过对认知方法以及认知发展理论研究,并结合高中自然地理教学实践,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对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认知进行研究,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高中地理知识,更加透彻地掌握地理规律。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高中地理知识包含四大部分:自然地理(必修一)、人文地理(必修二)、区域地理(必修三、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选修地理(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其中自然地理是难点和重点,但它又是最基础的,对后面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起到引导和铺垫作用。因为这些知识点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在这一版块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吃力,如大气运动、地球运动、水循环、地貌成因、地带性规律等,是高中地理教学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在初中阶段,很多学校并不重视地理课程,使得新高一的学生进入高中后仍然缺乏必要的地理素养和技能,况且上来就学习知识点比较抽象的自然地理,使得大部分学生认为地理偏难,不好掌握。本文依据相关学习理论对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对高中学生地理认知进行系统的研究,希望以此充实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的理论内涵,强化对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的理解,以提高高中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地理认知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具备地理学科的思维方式,一是系统思考的思维,能围绕一个问题从多层次(宏观、微观)、多角度(自然、人文)、多方面(有利、不利、客观影响等)展开分析。二是交叉联系的思维,自然地理具有整体性和差异性,社会经济各因素也是交叉影响的,地理需要分析各要素如何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三是递进推理思维,地理虽然被划分为文综的一部分,但本质上属于理科,格外关注复杂现象后的简单原则,要思考地理因素是如何一步步产生影响的。四是时空二度的思维,地理研究的多是要素在空间的分布及在时间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地理认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独立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使得学生学习知识不只是依赖教师、教材和课堂这些外部环境,更多地是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教师培养的认知方法自主研究知识内容,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最终获取亲身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地理认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全球一体化的时代,知识庞杂纷乱且更新速度极快,如此快节奏的信息化时代,就促使人们不得不进行终身教育,并且将复杂的知识梳理成相对简洁明了的形式并掌握其核心要点,这就需要建立一个认知体系。个人都需要通过构建认知体系来不断了解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因此在自然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认知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的学者们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要加强感性认识的相关研究文献有很多。集中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善于运用生活化的地理课程资源[8]。在生活中有很多地理方面的知识和素材,自然方面有秀丽名山、壮丽大川、多变天气、各种植被、各色土壤等;人文方面有服饰、饮食、建筑、交通、以及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等。这些方方面面均与学生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教师要擅于应用这些生活中的地理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9]。利用身边的生活素材来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充分运用学生所熟悉的或经历过的形象事例,唤醒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或者间接经验,如此地理课堂便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便于学生的理解与吸收地理知识,从而真正懂得并掌握所学内容。例如赵红的《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的认识与实践》提出教师要反省传统的教育思想[10],确立“生活地理”的教学观念,并且教师要建立科学的教学模式,把握好地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相关实践的连接点,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强化学生的感性体验,帮助他们构建认知体系,培养学生的地理相关能力,形成地理核心素养。谢艳在《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研究》中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地理实地感知能力[11],使学生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去亲身感知真实的地理事象,在与自然亲密接触时,不断探究地理事物和现象,促进学生的求真求实的品质形成,以此来获得生动的经历和体验,为地理生活化学习奠定基础[4]。(二)注重多媒体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的作用。多媒体因其信息量大,能够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将大量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得在普通教学中难以讲清楚的知识重点、难点,能够更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让地理课堂教学变得方便、快捷、高效,节省了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更使得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和直观性,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激发学生思维活跃,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吴国玺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地理课程设计》中提到:“可采用VR技术来突破地理教学之前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地理空间性的传统教学模式[12],按照地理时空及区域特点,来塑造虚拟的地理漫游实时场景,让学生自由穿梭其中,学习地理。”
    国内的学者们对于高中地理教学理性认识的有关研究文献相对来说比较少。主要有秦文的《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研究》[13]中提到“高中生正处于概念形成期……通过概念教学可以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关系,进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汤静的《高中地理成因类程序性知识教学策略应用研究》[14]、何美珑的《构建思辨理性的高中地理课堂》[15]、曲丽凤的《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地理规律性问题的探索》[16]、于世芸的《地理概念的逻辑认知与教案设计》[17]、许桃春的《高中地理程序性知识教学研究》[18]等围绕着要加强地理理性知识的学习,实施地理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于地理核心知识点的认识展开了叙述。
    二、国外研究现状
    近代教育理论奠基人著名的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学应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独立学习[7][19]。他认为对于学生来说寻求知识的欲望是很自然的,所以不可强迫学生或者通过胁迫和惩罚来学习。教师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激发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强烈渴望,引导他们独立学习。这就需要学生有能力去整理和吸收纷繁复杂的知识,形成自己的核心认知体系。美国的罗伯特▪斯莱文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发表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7版)一书,他提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和热情,让学生的学习不仅处于愉悦的氛围中,而且更加高效率地使得学生吸收并内化知识[8][20]。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了教育的自然适应性和文化适应性原则,认为教育必须符合人性及其发展规律[21]。在他的著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中写道“教师的注意力首先是发展人的主动性,教师必须提高学生的素质,逐步增加他们的主动性,摆脱他们的自然本性,使其成为真正的人”。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教授,詹姆斯▪比恩(James A.Beane)提出课程统整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并且应由师生共同规划课程。强调所获取的知识应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知识的设计也应包含实际的应用,侧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不是教师占主导地位的一味灌输[9][22]。
    通过对国外学者关于培养学生形成地理认知方面的研究可以看出,西方的教育家对于自主学习的研究过多,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倡导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建构认知体系。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通过中国知网、重庆维普数据库,下载国内外有关培养高中学生自然地理认知的硕博论文和期刊,与其相关的专著资料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图书馆,经过研读参考文献,了解当前各研究者关于在高中自然地理中培养学生学生地理认知的过程与方法,并对其进行总结与归纳,使自己对如何培养高中生地理认知的能力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2.问卷调查法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的情况,以及学生学习自然地理的现状,在参考大量有关自然地理学习难度的调查问卷之后,分别设计了《关于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知识点学习难度情况问卷调查》教师版和学生版。并在发放纸质问卷的同时进行电子问卷,以便获得更多的数据,为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培养方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3.访谈法
    为了获得更多启发高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方法与学生对于各种教学方式的直观感受,分别对高中地理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通过访谈,教师列举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对学生地理认知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同时,通过对学生的访谈,总结并分析了他们在自然地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桑代克的联结说、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以及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对高中地理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知识难点成因,提出了在自然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地理认知的观点。通过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教师在自然地理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培养学生地理认知的原则,即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启发诱导原则、形象直观原则和系统全面原则。
    (2)要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两个方面来加强培养学生的地理认知。对于感性认识的培养要广泛搜集感性材料,如图像、视频、语言、数据、多媒体课件、APP等,很多材料也可以从书籍、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介中获取;要重视地理演示教学,对于一些地理事象的形成过程能够有直观的了解;还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便了解学生的学情和基础,利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
    (3)对于学生进行地理理性认识的培养,要结合不同的尺度观念,能够对地理知识进行尺度转换,在宏观方面把握整体态势,构建思维体系框架,捋顺知识点背后的逻辑关系;在微观方面添枝加叶,细化丰富各个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做到在不同情境中能够进行知识迁移,活学活用所学知识点来探讨解决地理实际问题。
    (4)教师在培养学生地理认知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本学科练习任务时要有侧重。
    由于笔者理论水平有限,学术素养深度不够,教学实践经验还很欠缺,本文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本文研究的范围还很小,样本数据不够科学,对培养学生地理认知的研究深度不够,提出的培养原则和方法是否科学有效没能进一步实践验证。笔者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积极与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沟通学习,为更深入地研究对学生地理认知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贡献力量。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