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ICP备112451047180号-6
我国资产减值的会计确认问题的初步探讨
【摘 要】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经济不段提升,因此会计得到不段完善,造成我国的企业界普遍存在着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因此,企业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可将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泡沫予以消化,提高资产的质量,使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同时,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中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可使利益相关者相信企业资产已得到优化,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更具信心。新资产减值准备的出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和透明度,但实施中也存在利润操纵隐患,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本文就此加以分析,并提出了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完善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 会计信息及确认 可收回金额 坏账准备
目录
一、资产减值的确认…………………………………………………2
二、资产减值存在的问题及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2
(一)资产减值迹象存在的问题………………………………………3
(二)资产可收回金额估计的问题……………………………………4
(三)以往的资产减值准备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5
(四)资产减值准备的信息披露不够完善……………………………7
(五)会计人员素质和会计职能的制约………………………………7
三、完善资产减值的几点建议…………………………………………7
(一)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机制………………………………………8
(二)完善经营者考核和激励的机制…………………………………8
(三) 加强资产减值的审计……………………………………………8
(四)加强法制建设,防止操纵利润……………………………………………8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2}李文美、陈尊明.38项准则中各项资产减值的处理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年第10卷第6期。
{3}欧阳小明、乐长征. 资产减值准则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月刊(综合).2007年8期。
{4}程传勇.完善规范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第6期。
{5}严循建.资产减值准备及其对利润的影响[J].会计之友,2005,
{6}邵天营.我国资产减值的会计确认[J].财会通讯,2002,1.
{7}王中军.资产减值理论初探[J]. 中国 农业会计,2002,6.
{8}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
{9} 财政部财会2002第18号《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计提准则有关问题解答〉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