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所列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初衷是为大家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

毕业设计我帮你

鲍勃·迪伦“六十年代”抗议歌曲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鲍勃·迪伦“六十年代”抗议歌曲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在新历史主义历史的文本性、文本的历史性以及颠覆与抑制的视角下,鲍勃·迪伦所作的抗议歌曲把美国的历史碎片融入到歌曲里,结合其创作的历史语境理解其内涵,同时强调歌曲对社会意识的塑造作用,含义隽永深刻。迪伦的歌曲表达了人们对

如需购买请QQ扫描右边二维码或者加QQ 3449649974 咨询 毕业设计(论文)代做请加QQ 2269757180 微信号:bylwwwww


  • 详细描述

    鲍勃·迪伦“六十年代”抗议歌曲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摘要: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获得了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其歌词艺术特色之一是能够结合民谣,以其独特的创作方式赋予历史事件崭新的文化色彩。本文以鲍勃·迪伦“六十年代”的抗议歌曲为研究对象,借助新历史主义理论工具,从历史的文本性、文本的历史性以及抑制与颠覆三个方面对迪伦“六十年代”的抗议歌曲进行分析,探究其对美国历史的记录以及所蕴含的时代思想内涵对于当今社会的影响。
    关键字:鲍勃·迪伦;“六十年代”;抗议歌曲;新历史主义
     
    目录
    引言…………………………………………………………………………………………..2
    1.历史的文本性………………………………………………………………..…….3
    1.1反军工联合体…………………………………………………………………3
    1.2忧古巴导弹危机…………………………………………………………….4
    2.文本的历史性…………………………………………………………….………..5
    2.1颂希望与和平…………………………………………………………………5
    2.2思环保问题…………………………………………………………………….6
    3.颠覆与抑制…………………………………………………………………………9
    3.1纠时代之偏……………………………………………………………………9
    3.2斥政府之错…………………………………………………………………..10
    结语…………………………………………………………………………………………12
    参考文献…………………………………………………………………………………11
    附录…………………………………………………………………………………………13
     
    引言
    按照公元纪年划分的60年代是指1960-1969,但对于美国来说60年代发生事件所产生的影响甚至可以延伸到1979年,因此本篇的“六十年代”是指在时代大变革背景下独特的“六十年代”。二战后稳定富足的社会生活导致了美国“婴儿潮”。到20世纪60年代中晚期“婴儿潮”出生的孩子成长到了青春期,全国大学生人数激增。大学是批判社会意识聚集的地方,加上种族歧视、冷战、导弹危机、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使得青年们变革的热血雄心被唤起。为了阻止战争,黑人民权运动、嬉皮士、摇滚乐、女权运动的参与者也纷纷加入了反战运动。有“诗歌教授”之称的杰出诗人,摇滚音乐家鲍勃·迪伦结合特殊的时代背景,带着他结合了诗歌想象与面对现实态度的歌曲犹如“原子弹”一般空降到60年代初期,为抗议歌曲书写了新的历史篇章。正是这些歌曲使得鲍勃·迪伦在美国的音乐和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在2016年,他以“为伟大美国歌曲传统带来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打破了文学和音乐领域的艺术疆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一位歌手获得了文学奖自然会饱受争议,对当前的文学观念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自迪伦获奖以来,研究他的人日益增多,迪伦受到了美国学术界的瞩目,其歌词也被作为一些美国大学的教材;在国外迪伦被看作是一种文化符号,有些大学甚至有迪伦学的学科。许多文学家也开始重新审视文学边界问题,反思文学创作与音乐的关系。但鲍勃·迪伦作品与其背后的历史也值得去探究。
    新历史主义是一种新的文学批判方法,其领袖人物是斯蒂芬·格林布拉特[ 斯蒂芬·格林布拉特(Stephen Greenblatt),著名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当代西方学术界新历史主义批评流派泰斗。现任哈佛大学人文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成员。著有《文艺复兴时期的自我塑造》、《莎士比亚式的协商》、《炼狱中的哈姆莱特》等。]。新历史主义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美文化界和文学界,它是通过对政治的解读从而进行文化批评。新历史主义强调不能孤立地看待历史和文学史,而是要结合当时的政治语境和时代背景,强调历史与文本的互动关系,从历史与文学,文本与现实的角度来对历史进行重新描绘,其理论有着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可以实际操作的方法论特色。从新历史主义中的标志性主张:历史的文本性、文本的历史性以及颠覆与抑制三个的角度来看,鲍勃·迪伦的抗议民谣结合其创作的政治、社会背景,不仅生动地向听者描绘了美国60、70年代动乱的社会环境,其歌曲对于当时社会中出现的种族歧视、女权运动、反战运动等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迪伦的歌曲对于当今世界发展所出现的一系列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的解决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Dettmar, Kevi J.H.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Bob Dylan[M].Cambridge: Cambridge UP,2009.
    Dylan, Bob. The Lyrics:1961-2012[M].NY:Simon&Schuster, 2016.
    Dickstein, Morris. The Gates of Eden: American Culture in the Sixties[M].Liveright Publishing Corporation,2015.
    Peter ,Wood. Eternal Protest: Bob Dylan’s Lasting Range[J].America Question,2015.
    Margotin, Philippe and Guesdon, Jean-Michel. Bob Dylan: All the Songs, The Story Behind Every Track[M].Black Dog&Leventhal Publishers,2015.
    Mariana, Prochazkova. Bob Dylan in the Context of American Protest Song[J].Charles University,2000. 
    Nicole, Lemieux. Bob Dylan and the Sixties: A Social Commentary Reflecting Politics and Existentialism[J]. Nicole Lemieux Pace University, 2006.
    戴润平.鲍勃·迪伦抗战民谣中的自由诉求[J].文学研究,2017.08.
    胡疆锋.20世纪60年代西方文化运动[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卢絮.论新历史主义的理论内涵与特色[J].西部学刊,2015年第11期.
    卢絮.论新历史主义兴起之文化语境与理论意义[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6
    卢絮.新历史主义的批评与实践:基于西方文论本土化的一种考察[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杨正润.文学的“颠覆”和“抑制”---新历史主义文学功能论和意识形态述评[J].外国文学评论,1994
    张铁志.时代的噪音;从迪伦到U2的抵抗之声[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