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ICP备112451047180号-6
浅析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对人力资源的争夺、新人才的培养等,已经成为了很多企业关注的重点。绩效考核作为对于企业和员工进行管理的重要工具,已经得到了重视。绩效考核是晋升和培训工作的重要的依据,通过绩效考核,也可以使员工自己更好的知晓自己不足和优势。绩效考核为组织中的人员提供了发言的机会,有机会可以对于工作的低效率进行揭示,同时还可以更好的强化员工的行为。绩效考核还是进行员工奖励的重要的依据。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许多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成为可有可无的工作∶存在着“走过场”的倾向,在考核时,没有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所以没有把绩效考核的作用发挥出来,甚至让很多的企业走入了对立面。所以,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环境下,需要对于员工的考核进行研究,并在考核的基础上建立起科学的考核体系和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效绩考核;作用;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目录
第1章 效绩考核的相关理论 1
1.1 效绩考核的概念 1
1.2 效绩考核的目的 1
1.3 效绩考核的一般程序 1
第2章 效绩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2
2.1 绩效考核是人员任用的依据 2
2.2 绩效考核是决定人员调配和职务升降的依据 2
2.3 绩效考核是进行人员培训的依据 2
2.4 绩效考核是薪酬分配的依据 2
2.5 绩效考核是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3
2.6 绩效考核是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手段 3
2.7 绩效考核是平等竞争的前提 3
第3章 人力资源管理在效绩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4
3.1 我国企业效绩考核的现状分析 4
3.2 效绩考核存在的问题 4
3.2.1 考核标准不清晰 4
3.2.2 考核方式单一 4
3.2.3 考核结果不反馈考核者 5
第4章 有效效绩考核的措施与办法 5
4.1 效绩考核的原则 5
4.2 有效进行效绩考核的措施 5
4.2.1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组织环境中分配资源 6
4.2.2 激励和奖励员工 6
4.2.3 给予员工有关工作情况的反馈 6
4.2.4 培训和发展员工 6
总 结 6
参考文献 8
第1章 效绩考核的相关理论
1.1 效绩考核的概念
所谓绩效考核,是一种正式的员工评估制度,它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对于员工的行为进行的测评,它是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用于对员工的薪酬的发放和调整,其最终目的是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最终达到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格局。
1.2 效绩考核的目的
企业的绩效考核的工作,是因为通过相应的绩效考核,可以为员工的晋升、降职、调职和离职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组织可以对员工的表现进行评价; 对员工的薪酬的多少提供科学的依据;对招聘选择以及工作的分配和决策提供评估的标准;了解员工和团队的实际工作的需要,以及对于教育方面的需求;对培训和员工的未来职业生涯进行科学的规划;并提供相应的人力资源和评估的信息等。
1.3 效绩考核的一般程序
一、人力资源部可以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法,以及为企业的员工评估发放考核的表格。
二、员工需要以自己的工作实绩为依据进行相应的考核,并对各项进行相应的评分。
三、直接主管需要对员工的实绩为依据进行评分,并对员工写出相应的评语。
四、业务部门和相应的职能部门需要进行分别打分,总评以后交给上级的主管部门进行考核。
五、通过主管和企业的员工进行面谈并对企业的员工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如员工本人对于主管提出的建议,不是很认同,可向上一级主管提出申诉,并经过上一级的部门进行考核。员工则需要对再次考核的结果予以服从。
六、季度或半年考核时,各业务部或职能部仅向人力资源部递送相应的绩效考核的表格,考核表在企业的各个业务部门。年终在进行人员的考核过程中,应将年度绩效考核表和考核分数汇总表,并统一的交到人力资源部。
七、员工的年终考核分数汇总表并且交到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归档,人力资源部对年终考核结果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工作,并有经理进行汇总。
参考文献
[1]郭颖.解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控制途径[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7(06)
[2]徐鹏.公路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06)
[3]孙伟娟.基于企业文化视角的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析[J]. 煤炭经济研究. 2017(02)
[4]吴秀英.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核心价值与巧妙运用[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7(07)
[5]刘晖.浅析共享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化及其影响[J]. 企业技术开发. 2017(03)
[6]修霖生,修菊华,黄炜.百胜餐饮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J]. 理论观察. 2017(02)
[7]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案例精选》,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8]安鸿章.《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