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ICP备112451047180号-6
以“采茶纪”为主题的中式传统婚礼方案设计
摘要
本方案设计是以“采茶纪”为主题的中式传统婚礼方案设计,主要由婚礼背景阐述、婚礼场景设计、婚礼仪式流程、婚礼预算四个部分组成。
明代许次纾在《茶流考本》中言:“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 取其不移志之意也。”明代郎瑛亦有类似说法:“种茶下籽,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太子受聘谓之吃茶。茶在婚礼中的寓意一是会传宗接代,二是会忠贞不渝。根据新人故事,以茶叶为主线,结合家乡独特元素设计一场汉式明制婚礼方案。
本场婚礼以中国传统柔和优雅的朱砂红、胭脂红为整体色彩秋香色为辅助色搭配徽派马头墙、屏风、竹编、折扇、茶树枝等传统装饰物为主要元素,打造一场仪式庄重、温情的传统中式婚礼的场景设计。
此方案符合新人需求,流程设计文化底蕴考究,预算合理,新人满意。
关键词:采茶结缘;茶与婚礼文化;传统中式婚礼;明制婚礼
目录
1.婚礼背景阐述 1
1.1设计背景 1
1.2新人背景信息 1
2.设计思路 2
3.婚礼主题设定 2
3.1主题和风格设定 2
3.2配色说明 2
4.婚礼场景设计 2
4.1 合影区 2
4.2 主舞台 4
4.3 细节设计 5
5.婚礼流程设计 8
5.1 告词——醮戒 8
5.2 奠雁礼——亲迎 8
5.3 沃盥礼 8
5.4 同牢合卺礼 8
6.婚礼策划与设计中的项目风险及应对预案 8
7.婚礼预算清单 9
8.结论 11
8.1毕业设计成果特点 11
8.2设计成果的实用价值或应用前景 12
8.3不足之处或遗留未予解决的问题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1.婚礼背景阐述
1.1设计背景
该题的设计背景是根据新人的故事,以“采茶纪”为主题的中式传统婚礼方案设计, 查阅有关茶文化、中国婚俗文化的书籍,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和顶岗实习的工作实践以及广大消费者偏好的中国传统婚礼所设计。
该项目有赖于大学三年所学习的基础知识和知识渊博的专业老师、客座教授和实习单位的同事、前辈们的耐心指导,结合电脑软件的应用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作为参考依据。
该选题及策划设计的目的是进一步实践所学知识和顶岗实习的成果,此方案结合新人故事和需求,打造一场结合茶文化并且传承中国传统婚礼文化的中式婚礼。
该方案的选题范围是以茶元素、徽派建筑和中式传统配色为主的中式传统婚,为新人呈现一场有故事情景、创意独特、有文化内涵并能体现新人理想生活状态的婚礼方案, 让遗忘的传统文化普及到人们日常生活当中。
设计的创新性体现在结合新人采茶时所相识的故事,新人喜欢的传统文化,让茶元素和中式元素融入到徽派建筑中,设计一场温情庄重的中式传统婚礼。
1.2新人背景信息
新郎:赵苏徽,28 岁,安徽徽州人,性格乐观洒脱,喜爱户外探险,质朴茶商。新娘:林家玉,26 岁,湖南长沙人,性格温文尔雅,爱好古筝音乐,语文老师。苏徽的父母是质朴的茶商,自家有一片茶园,从小在茶园长大,习得了种茶,采茶
制茶等工序,因为热爱茶园,大学在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学习。
佳玉从小在湖南长沙长大,大学在安徽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喜欢传统文化和户外田园。读书期间两人并没有结识,大学毕业后苏徽回家乡经营自家的茶园。
三月的春天阳光明媚,佳玉到茶园亲近大自然,学习采摘、制作茶叶,一次偶然碰到真正打理茶园的苏徽,两人便交谈起来。在田间采完茶叶后,苏徽带领着佳玉跟着茶园师傅学着传统的制茶工艺,经过一番炒制,新采摘的茶叶制作成了新茶,阵阵茶香迎面扑来……
苏徽请家玉喝了自己家茶园的新茶,彼此的好感从此悄悄种下,此后大家各自工作, 几年未见,直到一次茶艺博览会,两人再次相遇,采茶时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
再次相见,经过长时间的了解,两个人的感情迅速升温,苏徽决定追求彼此有好感的家玉,鼓起勇气向她的手机发了一条短信:“你吃了我们家的茶,什么时候做我的媳妇呀?”
2.设计思路
整体设计思路的实施计划打算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构思阶段,确定选题,新人信息、需求和婚礼的预期,撰写毕业设计方案。第二步:协作阶段,根据前期查阅的材料撰写毕业设计初稿,修改稿及定稿。
第三步: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征询多位婚庆行业一线专家或业务骨干的意见后, 完成毕业设计的的初次修改。
第四步:成果总结及答辩阶段:撰写毕业设计成果报告书、答辩汇报 PPT。
参考文献
[1]郎瑛,《七修类稿》,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2009-04,12-24. [2]陈鹏,《中国婚姻史稿》,中华书局出版社,1990,34-38.
[4]王国维,《国粹学报·人间词话》,中国山东网,2014-05-11,26-30.
[5]李东阳等,《大明会典》,广陵书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01,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