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ICP备112451047180号-6
加强南通金道纺织品有限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研究
摘要:对于应收账款的处理问题,是企业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因赊销商品而应向对方收取款项的核算监督的管理。科学合理的管理应收账款,防范应收账款带来的经营风险已成为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在简要介绍课题写作背景及意义后,首先阐述了有关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而以南通金道纺织品企业为例,深层次的探究了现在该企业对于应收账款的处理情况,以及对其进行处理时所出现的漏洞,最后,提出了南通金道纺织品有限公司应收账款管理改进建议及保障措施。
关键词:应收账款;管理制度;问题;对策
目录
摘要、关键词 1
一、前言 1
二、有关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理论概述 3
(一)应收账款管理的含义 3
(二)应收账款形成原因4
1商业竞争4
2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4
(三)理论基础 5
三、南通金道纺织品有限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6
(一)公司简介 6
(二)公司应收账款现状分析 7
(三)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7
1、过于重视利润而轻视应收账款管理工作7
2、公司部门缺乏沟通协调,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7
四、优化南通金道纺织品有限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建议 8
(一)提升领导层对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视程度 8
(二)建立健全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8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应收账款风险预警系统 9
(四)提升公司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9
五、结论 10
参考文献11
一、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各个行业的市场竞争也不断加剧。信用销售对企业来说是提升竞争力的不错选择,它可以加快产品周转,提高企业销售收入。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越来越重视信用体系的建立,并且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我国的信用体系处于建立的初期,还有很多不完善的方面。就目前形式比较紧张的是应收账款问题。很多的企业或者是金融机构将资金借了出去,但是很久都收不回来,现在这种现象非常的普遍,特别是在一些小的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往往存在有的人或企业因拖欠的资金数目实在是太多而逃跑、消失的现象。企业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失去了信任,很多已经签了合同,但是法律的手段还是力度不够,很多的人无视法律,认为自己就是没钱还能拿他怎么办。这种情况之下,市场的流动资金被套牢,市场在缺乏流动资金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金融危机。
本文通过对南通金道纺织品有限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研究,可以制定出合理的信用管理对策,为解决应收账款难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首先应该对公司接下来的账务方面的流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在与对方进行资金上的往来时,首先要了解对方的诚信度,是否有过因为诚信问题而遭到别的公司拒绝合作的事件。及时的进行账款的回收,并且进行定期的监督和情况了解。组织专门的人员进行这方面的工作。
结论
总而言之,在中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的同时,公司之间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提升,这使得公司的信用销售将逐渐成为商品销售的许多方法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而现在应收账款问题在很多的公司都出现了,越来越受到公司管理者的关注。但是大多数的管理机制还不是很健全,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提高,这都需要领导者们进行及时的决策。现在的企业应越来越重视诚信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国家现在重视的问题,很多的欺诈行为在市场中频繁出现,让企业之间的合作无法顺利的进行下去,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因此企业在做到自身诚信的同时对其他企业和个人的诚信问题起着监督的作用,既是对市场发展的负责,也是对企业自身的负责,很多的企业因为没有了解客户的信息,与一些缺乏诚心的企业进行合作,结果导致企业被骗,经济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1]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应用分析[J] 赵玉梅财会通讯 2014(26)
[2]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分析[J] 潘斌财会通讯 2014(05)
[3]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策略[J] 国燕萍,郭黎财会月刊 2013(14)
[4]浅谈快速消费品企业应收账款风险与控制[J] 刘尧远财会通讯 2013(20)
[5]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创新模式研究[J] 李勇华北金融 2013(04)
[6]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风险与风险控制研究[J] 孟晓敏财经界(学术版) 2013(04)
[7]TS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D] 张伟陕西师范大学 2016
[8]H公司赊销与应收账款管理研究[D] 张永陕西师范大学 2016
[9]中小型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D] 安琪安徽财经大学 2016
[10]我国包装行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D] 邓卫龙福州大学 2014
[11]X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D] 周波湖南大学 2016
[12]B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研究[D] 金星大连理工大学 2014
[13] 胡忠军企业财务管理及其风险控制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05)
[14] 许雪利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分析[J]财会通讯2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