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ICP备112451047180号-6
郫都区路内停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小汽车出行的特有优势,使得郫都区小汽车拥有量近年来迅速膨胀,停车问题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城市交通中的重点和难点。期间的巨大停车缺口需要由公共停车设施来弥补,而路内停车泊位建设成本低、建设周期短,是公共停车设施供给可以快速增加的部分。目前郫都区路内停车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导致路内停车问题比较突出,因此,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郫都区路内停车设施的服务特征展开调查研究,以探索西安市路内停车点的实际供需状态,为相关规划与管理策略的制定规提供决策依据。
论文首先分析了路内停车的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外的研究动态,之后介绍了路内停车的设置形式和方式,以及路内停车的特征指标。接下来又分析了路内停车的优缺点。然后探讨了路内停车设施停放特征指标的调查方法,同时结合郫都区路内停车点的实际分布情况,确定相应的调查区域,并拟定调查方案。在此基础上,结合路内停车服务特征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与实地采集数据的统计结果,进一步全面探讨了泊位周转率、饱和度和平均停放时间三个主要停放指标在不同停放目的、不同收费类型以及不同停放区域的分类方式的分布特征,同时建立路内停车服务特征评价体系,对郫都区路内停车服务状况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最后针对郫都区路内停放特征,从路内停车泊位总量控制和运营管理角度出发,提出郫都区路内公共停车管理改善对策与优化。
关键词:郫都区 路内停车 调查方案 停车特征 管理对策
目录
摘要 3
Abstract 3
1.绪论 6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6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6
1.2.1国外研究现状 6
1.2.2国内研究现状 7
1.3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7
1.3.1研究内容 7
1.3.2技术路线 8
2.路内停车形成机理及特性分析 10
2.1路内停车的定义及主要形式 10
2.2路内停车设置方式 11
2.3停车特征指标分析 13
2.3.1停车行为特性指标 13
2.3.2停车设施利用特性指标 15
2.3.3停放车辆类型 15
2.4路内停车优缺点分析 16
2.4.1路内停车优点分析 16
2.4.2路内停车缺点分析 17
2.5小结 19
3.郫都区路内停车现状及问题分析 20
3.1郫都区停车现状 20
3.2郫都区路内停车调查方案 21
3.2.1调查目的 21
3.2.2调查方法 22
3.2.3调查方案的设计 22
3.3郫都区路内停车特征指标统计分析 23
3.3.1 饱和度 23
3.3.2 周转率 33
3.3.3 平均停放时间 39
3.4 郫都区路内停车服务设施评价体系 44
3.4.1 路内公共停车评价指标制定原则 44
3.4.2 路内公共停车评价指标 44
3.4.3 郫都区路内停车服务设施评价 46
3.5 郫都区路内停车服务特征评价结果分析 47
3.5.1 现状主要问题分析 47
3.6 小结 48
4.郫都区路内停车管理对策研究 49
4.1优化方案 49
4.1.1对望从中路的优化 49
4.2国外成功经验 52
4.3路内停车管理对策 53
4.4小结 55
通过 55
5.结论与展望 56
5.1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 56
5.2论文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56
总结与体会 58
谢 辞 59
【参考文献】 60
附 录 61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和脚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行需求也不断增加。以小汽车为代表的机动车辆的大量普及,使人们的出行变的舒适、便捷和高效,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质的改善。而现有的道路通行能力已经渐渐开始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作为停车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内停车是路外停车的重要补充形式,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承担了城市内的停车需求。但是由于前期在规划和设置路内停车带时,缺少合理的规划和科学安排,没有和路外停车场之间相互协调配合,造成了一方面停车资源严重不足,而另一方面又出现了停车泊位空置浪费的现象。
郫都区路内停车作为城市公共停车的一种重要停车方式,其路内停车问题越来越多。引起上述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未对市区路内停车的实际市场需求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盲目设置规划路内停车点,是致使路内停车点在郫都区内出现供求不平衡、停车混乱现象的主要原因。本文将通过研究路内停车点的市场实际需求,对市区内现有路内停车点的饱和度、周转率以及停放时间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各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据此,以提高路内停车泊位的利用率,对满足郫都区人们的停车需求和出行方便均有重要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停”与“行”虽然是互为依存,但是无论在研究时间,还是在理论体系上,前者都逊于后者。国外对停车问题的研究始于世纪年代的美国接着西欧、苏联和日本等国也开展了研究。得出了一些停车理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日、美、西欧诸国在投入巨额资金大力建设静态交通设施的同时,也十分重视静态交通立法工作,使静态交通设施建设的资金筹措渠道、静态交通设施的管理使用均有完善的法律保证,其中日本的静态交通立法及其实施效果尤为理想。1957年日本颁布了以大力推广与鼓励路外静态交通设施建设为基本原则的“停车场法”;1962年制定的“机动车停车场所之确保法”和“机动车停车场所之确保法施行令”,经过七次修改和三十多年的实施,最终使购车者自备车位的观念深入人心。90年公布的“道路交通法规部分修正”及“确保车辆停车位相关法令部分修正”,进一步严格了对违章停车的处罚,为停车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提供了根本保证。新加坡在静态交通问题上则采取了全面的控制政策,包括对机动车辆拥有和使用上的严格限制,使静态交通设施供应大于静态交通需求,使新加坡政府在静态交通管理中居于主动地位。
1.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停车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世纪年代。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由于国内很多大中城市的停车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对各方面的研究的力度均有所加大。
在路内停车方面,同济大学的何政军在《停车供需、供应及分布理论研究》中,进行了路内停车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分析,提出了从道路宽度的减少、侧向净空的减少、停放车辆的驶入驶出三个方面对通行能力进行折减,折减后的通行能力与道路交通量进行比较来确定是否可以设置路内停车场。
清华大学的尹杏娥在《动静态交通相互影响分析及其应用研究》中,进行了路内停车的设置和安全性以及路内停车的停车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并进行了路内停车交通影响的实例分析,研究结果只对路内停车的影响进行了定性的分析,不涉及规划的定量依据和技术程序,故难以在实际的规划中应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裴玉龙在考虑交通系统的总体效益的基础上,从综合费用
最小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一个基于广义费用最小的城市中心区路内停车规划模型,
以此来确定路内停车的合理规模,以达到中心区交通系统的总体效益最佳。模型中所考虑的广义费用只包括设置路内停车场影响动态交通所带来的广义费用及停放路外停车场使停放者绕行所带来的广义费用。路内停车对路侧行人及沿街店铺的广义影响费用难以量化,所以模型没有将这两项费用纳入模型。因此,对于需考虑这两项费用的繁华商业街,模型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3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研究内容
论文以研究郫都区路内停车设施服务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路内停车优化和改善建议为主要内容。路内公共停车设施服务特征研究,主要是对泊位平均停车时间、高峰饱和度、高峰小时持续时间、周转率等数据的现场调研与统计分析,探讨路内停车服务特征指标间的规律及相互关系。路内停车改善措施是在分析国内外公共停车管理方法与策略,结合郫都区公共停车现状,从路内公共停车点的规划控制、收费管理、以及控制路内停车需求等多个方面提出路内停车服务优化对策。
本文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并按照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郫都区路内公共停车的停放特性和改善对策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郫都区路内停车形成的原因和现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对郫都区路内停车点总体进行抽样调查,利用实地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郫都区路内停车点的停车特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路内停车需求特点,从调节交通结构、增加有效泊位、加强管理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收费制度这几个主要方面出发调整路内公共停车供给对策。最后总结全文,提出展望。
1.3.2技术路线
本文在大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立足于郫都区路内停车现状及问题,对路内停车设施服务特性以及管理措施进行研究。技术路线框图如下:


【参考文献】
[1] 彭敏,北京市路内停车规划与管理研究,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8 .
[2] 邵正刚,杭州市中心区路边停车规划与管理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3] 李秀芳,路内停车对道路交通的影响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07.
[4] 李自强,路内停车对道路交通流的影响分析,重庆交通大学 ,2015.
[5] 杨晓飞,路内停车对道路交通影响及管理策略研究,《南京林业大学》,2011.
[6] 陈智娟,路内停车特征及停车收费博弈过程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16.
[7] 么未良,武汉市公共停车场选址布局规划方法研究,华中科技大学 ,2006.
[8] 李平,西安市路内公共停车设施服务特征研究,长安大学,2012.
[9] 艾伶俐,西安市停车场规划研究,长安大学,2013.
[10] 路鹏,小城市停车设施布局及规划方法研究,长安大学,2015.
[11]《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 中国国家建设委员会和城市建设部.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北京市政设计研究院,城市道路设计规CJJ37-9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1-10-01.
[13] 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发布,200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