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ICP备112451047180号-6
福利中心在校儿童课余活动项目方案设计——以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为例
设计实施的方法及主要内容
(一)设计主要内容
通过建立兴趣小组的活动模式,丰富福利中心在校儿童的课余生活,在小组活动中让福利中心的儿童感受到来自不同层次的关心和帮助。
(二)实施方法
1、以儿童为中心
以儿童为中心,是要尊重儿童天生的权利禀赋和个体差异,为儿童提供卫生、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给他们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机会,让他们在关乎自身发展的事务中成为积极、有贡献的参与者。
本项目倡导以适当的、科学的培养方式来支持和促进儿童的成长,倡导福利中心对在校儿童的课余时间尊重儿童的学习本能,注重发现儿童的个人学习风格、特点和节奏,满足他们探索世界的需求,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能力,防止忽视儿童对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的观念和做法。
2、以模拟家庭为基础
儿童的发展受到多层背景的影响。对于福利中心在校儿童而言,家庭是他们的一个重要生活环境,也是影响他们发展最深、最持久的因素。
家庭是儿童学习发展能否达到最优的关键。在模拟家庭中父母通过建立一个基于感情和合作的亲子关系,通过作为成熟行为的模仿者和强化者,通过指导和鼓励儿童掌握新技能,来促进儿童的发展。
3、福利中心为依托
福利中心的教育具有综合性、全民性和全程性的特点。作为影响儿童学习发展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福利中心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福利中心对在校儿童的关注是促进儿童良好发展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4、对象摸底、需求调查
开展对福利中心在校儿童课余时间的活动期望进行摸底工作,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需求分析。
5、宣传发动
通过召开动员会,发放宣传资料,粘贴宣传挂图,悬挂横幅,开设QQ群、微信、等多种交流平台的形式进行全方位宣传。
6、建设社区儿童中心
在充分考虑给儿童留有足够大的活动空间,创设适合进行独自活动、与同伴平行活动及小群体活动空间的基础上,营造清洁、安全、温馨的环境,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福利中心儿童中心分设室内外场地,室内设置于福利中心五楼,面积63平米,室外活动场地为福利中心7楼活动室。
7、志愿者队伍建设
充分挖掘社会各界关爱福利中心儿童的人士,安排在周末来福利中心做志愿者,和福利中心在校儿童共同度过美好的课余时间。
预期的结果及完成的进度
(一)预期的结果
1.通过一系列的小组活动让福利中心的儿童能感受到存在感。
2.让福利中心的儿童在活动中也和其他人互相交流,建立朋辈关系提升其社交能力
3.让更多的人士都了解社工这一职业,助人自助,帮扶互助。
(二)完成进度及安排
第一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1月
根据所学知识与指导老师交流,确定开展小组的类型,查阅与收集相关资料,调查资料阶段 (已完成)
第二阶段:2015年1月 —2015年2月
在导师的指导下,拟定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阶段,同时完成文献综述的初稿(已完成)
第三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
进一步收集资料,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方案定稿工作,最终完成方案写作,并进行毕业答辩的准备。
第三阶段:2015年5月
毕业论文答辩,根据答辩意见进行方案定稿并上交全部资料。
一、引言
活动项目主要是针对富力中心在校儿童,开展的一系列的课余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直接服务,以活动为契机,加强福利中心在校儿童与社会工作者的融合,通过参与项目,也能提高社工的项目策划与执行能力。深圳市福利中心在校儿童人数占得比重大,符合活动项目服务对象的要求。本次项目主要研究深圳市福利中心在校儿童的课余活动安排情况,结合前期调研,联系数据,分析问题,找出福利中心在校儿童叛逆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次活动既要核实服务对象的生活范围,也要契合福利中心在校儿童课余时间安排这是需要主要解决的问题。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把预计困难缩小到最大化
20009年开始,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通过政府购买引进专业社会工作,逐步建立并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专业工作制度、专业工作体系,推动中心内部社会工作的发展,使其中心院内外孩子得到更专业的服务,即临时情绪辅导、个案跟踪、小组活动、社区活动等。针对目前孤残儿童及青少年出现自卑、内向等一些心理问题,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正在尝试实施进行“模拟大学生社团”项目,以孩子作为主导、社工辅导的模式,依据孩子的不同爱好兴趣及需求开展不同社团活动,不同层面上满足孩子的再发展及社会化需求;“模拟社团”给福利中心孤残青少年提供自我展现、自我成长的平台,发掘青少年自身潜能即领导能力、组织能力、特长等,提升孤残青少年自信心,加强中心院内孩子的团结力及凝聚力;“模拟社团”的开展及推广需要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才,对社会工作服务介入儿童福利领域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研究将影响儿童福利社会化体系的建构以及儿童福利机构功能的发挥。
设计实施的方法及主要内容
(一)设计主要内容
通过建立兴趣小组的活动模式,丰富福利中心在校儿童的课余生活,在小组活动中让福利中心的儿童感受到来自不同层次的关心和帮助。
(二)实施方法
1、以儿童为中心
以儿童为中心,是要尊重儿童天生的权利禀赋和个体差异,为儿童提供卫生、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给他们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机会,让他们在关乎自身发展的事务中成为积极、有贡献的参与者。
本项目倡导以适当的、科学的培养方式来支持和促进儿童的成长,倡导福利中心对在校儿童的课余时间尊重儿童的学习本能,注重发现儿童的个人学习风格、特点和节奏,满足他们探索世界的需求,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能力,防止忽视儿童对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的观念和做法。
2、以模拟家庭为基础
儿童的发展受到多层背景的影响。对于福利中心在校儿童而言,家庭是他们的一个重要生活环境,也是影响他们发展最深、最持久的因素。
家庭是儿童学习发展能否达到最优的关键。在模拟家庭中父母通过建立一个基于感情和合作的亲子关系,通过作为成熟行为的模仿者和强化者,通过指导和鼓励儿童掌握新技能,来促进儿童的发展。
3、福利中心为依托
福利中心的教育具有综合性、全民性和全程性的特点。作为影响儿童学习发展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福利中心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福利中心对在校儿童的关注是促进儿童良好发展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4、对象摸底、需求调查
开展对福利中心在校儿童课余时间的活动期望进行摸底工作,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需求分析。
5、宣传发动
通过召开动员会,发放宣传资料,粘贴宣传挂图,悬挂横幅,开设QQ群、微信、等多种交流平台的形式进行全方位宣传。
6、建设社区儿童中心
在充分考虑给儿童留有足够大的活动空间,创设适合进行独自活动、与同伴平行活动及小群体活动空间的基础上,营造清洁、安全、温馨的环境,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福利中心儿童中心分设室内外场地,室内设置于福利中心五楼,面积63平米,室外活动场地为福利中心7楼活动室。
7、志愿者队伍建设
充分挖掘社会各界关爱福利中心儿童的人士,安排在周末来福利中心做志愿者,和福利中心在校儿童共同度过美好的课余时间。
预期的结果及完成的进度
(一)预期的结果
1.通过一系列的小组活动让福利中心的儿童能感受到存在感。
2.让福利中心的儿童在活动中也和其他人互相交流,建立朋辈关系提升其社交能力
3.让更多的人士都了解社工这一职业,助人自助,帮扶互助。
(二)完成进度及安排
第一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1月
根据所学知识与指导老师交流,确定开展小组的类型,查阅与收集相关资料,调查资料阶段 (已完成)
第二阶段:2015年1月 —2015年2月
在导师的指导下,拟定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阶段,同时完成文献综述的初稿(已完成)
第三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
进一步收集资料,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方案定稿工作,最终完成方案写作,并进行毕业答辩的准备。
第三阶段:2015年5月
毕业论文答辩,根据答辩意见进行方案定稿并上交全部资料。
一、引言
活动项目主要是针对富力中心在校儿童,开展的一系列的课余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直接服务,以活动为契机,加强福利中心在校儿童与社会工作者的融合,通过参与项目,也能提高社工的项目策划与执行能力。深圳市福利中心在校儿童人数占得比重大,符合活动项目服务对象的要求。本次项目主要研究深圳市福利中心在校儿童的课余活动安排情况,结合前期调研,联系数据,分析问题,找出福利中心在校儿童叛逆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次活动既要核实服务对象的生活范围,也要契合福利中心在校儿童课余时间安排这是需要主要解决的问题。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把预计困难缩小到最大化
20009年开始,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通过政府购买引进专业社会工作,逐步建立并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专业工作制度、专业工作体系,推动中心内部社会工作的发展,使其中心院内外孩子得到更专业的服务,即临时情绪辅导、个案跟踪、小组活动、社区活动等。针对目前孤残儿童及青少年出现自卑、内向等一些心理问题,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正在尝试实施进行“模拟大学生社团”项目,以孩子作为主导、社工辅导的模式,依据孩子的不同爱好兴趣及需求开展不同社团活动,不同层面上满足孩子的再发展及社会化需求;“模拟社团”给福利中心孤残青少年提供自我展现、自我成长的平台,发掘青少年自身潜能即领导能力、组织能力、特长等,提升孤残青少年自信心,加强中心院内孩子的团结力及凝聚力;“模拟社团”的开展及推广需要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才,对社会工作服务介入儿童福利领域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研究将影响儿童福利社会化体系的建构以及儿童福利机构功能的发挥。
目 录
摘要……………………………………………………………………………………………1
1.引言…………………………………………………………………………………………1
2.正文…………………………………………………………………………………………1
2.1理论基础…………………………………………………………………………………1
2.2目的/目标…………………………………………………………………………………1
2.3服务对象…………………………………………………………………………………1
2.4流程安排…………………………………………………………………………………1
2.4.1第一阶段……………………………………………………………………………1-2
2.4.2第二阶段……………………………………………………………………………3-4
2.4.3第三阶段………………………………………………………………………………4
2.5项目评估分析…………………………………………………………………………4-5
2.5.1项目成效………………………………………………………………………………5
2.5.2项目的问题……………………………………………………………………………5
2.6项目改进的措施及建议…………………………………………………………………5
参考文献………………………………………………………………………………………5
附件:
附件1.关于军修退休干部与福利中心在校儿童交流活动
参考文献:
[1]封冲.正面文化工作坊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应用[J].南京大学,2011.
[2] 陆士桢,陆玉林,吴鲁平.社会排斥与社会整合[M].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5).
[3]王英.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孤残青少年的发展[D].南开大学,2009.
[4]王戈.孤残儿童同伴交往与冲突解决[D].浙江师范大学,2011.
[5]杜雅琼.对儿童福利院内社会工作综合服务的研究[D],2014.
参考文献:
[1]封冲.正面文化工作坊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应用[J].南京大学,2011.
[2] 陆士桢,陆玉林,吴鲁平.社会排斥与社会整合[M].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5).
[3]王英.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孤残青少年的发展[D].南开大学,2009.
[4]王戈.孤残儿童同伴交往与冲突解决[D].浙江师范大学,2011.
[5]杜雅琼.对儿童福利院内社会工作综合服务的研究[D],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