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所列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初衷是为大家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

毕业设计我帮你

刘亮程散文中的乡村哲学

刘亮程散文中的乡村哲学

本文主要探讨乡村哲学意蕴两大方面——悲天悯人的生命哲思与家园精神的执着坚守,从而清晰点出刘亮程散文所包含的主要思想内容,达到系统认识刘亮程散文创作的思想源泉,揭示刘亮程散文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独特价值。

如需购买请QQ扫描右边二维码或者加QQ 3449649974 咨询 毕业设计(论文)代做请加QQ 2269757180 微信号:bylwwwww


  • 详细描述

    刘亮程散文中的乡村哲学
    摘要:乡村是中国文化的根本,是自农耕文明以来近四千多年来代代炎黄子孙的精神寄托。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进程急剧加快,乡村也渐渐成为80后90后的儿时的记忆。“乡村哲学家”刘亮程把文字指向了日益衰微的农村,散文中对乡村里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描写,深刻体现了乡村这一独特意象的哲学意蕴。本文主要探讨乡村哲学意蕴两大方面——悲天悯人的生命哲思与家园精神的执着坚守,从而清晰点出刘亮程散文所包含的主要思想内容,达到系统认识刘亮程散文创作的思想源泉,揭示刘亮程散文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刘亮程  散文  乡村 哲学  意蕴
     
    Rural Philosophy in the Prose of Liu Liangcheng
        Abstract: Villages are the root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spiritual ballast of people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over 4000 years since Farming civilization,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from Reform and Open in 1978, villages has become the childhood memory of people after 1980s and 1990s gradually. Liu Liangcheng,”rural philosopher”, points his characters into fading villages.The description of people to people and people to nature in villages has deeply reflected philosophy of villages.The thesis inquire philosophy of villages into two parts mainly——life philosophy of compassion and the persistence of the spirit of homeland,so that can point main ideological content clearly and understand the source of Liu Liangcheng’s creative thoughts systematically and reveal the distinctive value of prose of Liu Liangcheng in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Key words:Liu Liangcheng  Prose  Village  Philosophy  Implication
    引言
    独具奇特风格的刘亮程散文是中国当代文坛引人注目的文学景象。上个世纪末刘亮程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新疆人民出版社出书,随即著名杂志《天涯》以近20个版面登载了“刘亮程散文专辑”。之后《散文选刊》、《大家》等诸多知名刊物刊出刘亮程散文作品并给出了较高的评价,更有中央电视台等各地媒体大篇幅进行报道。刘亮程与其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自此成为热点,刘亮程也赢得了文坛授与的“异类”、“乡村哲学家”以及“中国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位散文家”等称号,并在“冯牧文学奖”中获得了“文学新人奖”这一荣誉。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持续发展,经济水平不断上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在社会背景大利好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儿时的小乡村,奔涌到到各大城市创业发展。在逐步迈向城市的柏油马路上,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之中,在难以喘息的竞争压力之下,人们逐渐忘记了祖祖辈辈们辛勤劳作着的乡村。而乡村所带给人们的心灵涤荡也成为诸多当代文学创作的一大热门。越来越多的作家创作出乡土文学作品来反应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这些相似的文学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主题都是人们的物质生活在提高的同时精神世界出现了匮乏之象。
    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在新疆塔城沙湾县黄沙梁的刘亮程,他种过田,做过农机管理员,也做过编辑,现在是新疆作协的一员。在劳动之余刘亮程常常爱写些文字,这些文字都围绕着新疆塔城一个名叫黄沙梁的小村子,在7、8年的时间里,他农闲时创作的文字已经可以出成一本散文集,就是本文研究的散文集作品《一个人的村庄》。在这个小村庄里,是一副现代的乡村景象,院子里的门被风吹就,树上的鸟认得人,太阳晒老了村里的人,虫草树木经年顺着自热的规律生长。刘亮程在不慌不忙中为我们展现了当代在没有官僚地主阶级下的与城市无关的一种接近自然的乡村。
    刘亮程笔下近乎自然的这一特殊存在瞬时出版成集时风靡一时,多篇文章收入人教版、苏教版语文教材,这也是我与刘亮程散文相识的开端。他的散文总能洗涤着忙碌的都市人的心,而这乡村散文中哲学正是其间奥秘。刘亮程散文作品中的乡村哲学赋予了人们逐渐在忘却着的但却不能舍弃的内涵。这一哲学的来源是刘亮程的黄沙梁和乡土情结,也是现代所有人的乡村和乡土情结。刘亮程的乡村哲学也蕴涵了美学的含义,在以近乎自然的“美”来反衬物欲横流的社会的“脏”,时刻提醒着在徘徊着的人们乡村哲学中的真善美,告诫着在都市生活中失去本心的人们乡村哲学的真谛。

    目  录
    引言 1
    一、乡村哲学的内涵 2
    (一)悲天悯人的生命哲思 2
    (二)家园精神的执着坚守 4
    二、乡村哲学的体现 5
    (一)乡村意象 5
    (二)乡土情结 6
    三、乡村哲学的美学意义 7
    (一)乡村自然之美 7
    (二)乡村人文之美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结语
    刘亮程的散文创作跨越了城市与乡村传统对立的边界,跨越了地区和民族的界限,只显现作为人这一生物的最广泛也最根本的际遇。刘亮程通过洗净铅华的文字表达了他对世间万物的敬仰,对家人间亲情的珍视,对乡村土地的眷恋,对家园逐渐消失的忧虑。刘亮程从个人的经历与体悟出发,通过对乡村生活中美好的发掘和感恩,对家园精神的执着坚守和不懈追求,对生命终极命题的思索与超越,最终创作成为一部独具美学特色的散文集。从中展现出来的精神品格和隐藏着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共同传递着一种人生幸福的启示性力量,给万千读者乃至文坛一个及时且重要的启迪。
     【参考文献】
    [1]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M].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11:16,77,164,14,107
    [2]杨义.中国叙事学[M].人民出版社,1997:275
    [3]柯灵.乡土情结[J]. 香港文学,1992
    [4]周立民.刘亮程的村庄—谈刘亮程的散文[J].当代作家评论,2002.1:51
    [5]韩小蕙.太阳对着散文微笑:新散文十七年追踪[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97
    [6]陈剑晖.中国现当代散文的诗学建构[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29
    [7]鲁枢元主编.文学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25-226.
    [8]〔德〕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荷尔德林诗的阐释[M].商务印书馆,2000:15
    [9]赛妮亚.乡村哲学的神话[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220
    [10]金莹.在场精神的时代意义[N].文学报,2011.9

    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一、刘亮程散文研究简述
        1998年4月,刘亮程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结集出版,但并未引起多大反响。1999年,《天涯》杂志在第5期隆重推出刘亮程散文专辑,不惜篇幅一气发了17个版面,并请来著名作家李锐、蒋子丹、方方、李陀、南帆等发文助威,使刘亮程一夜成名。2000年初,《大家》、《北京文学》、《散文选刊》等著名刊物相继推出刘亮程的散文,《南方周末》、《文汇报》等知名报刊亦对刘亮程的散文给予了高度评价,著名学者林贤治也在《书屋》杂志刊登长文《五十年:散文与自由的一种观察》,其中对刘亮程大为赞赏,称其为“20世纪中国的最后一位散文家”。是年8月,著名民间出版家牧野专程到新疆拜访刘亮程,并在《书屋》发表《乡村“哲学家”刘亮程》一文,使刘亮程在中国思想界声名鹊起。其后,中国官方也开始瞩目刘亮程,2001年4月授予他第二届“冯牧文学奖”。
    其他报刊和网上也先后出现了对刘亮程散文的研究批评,褒贬不一,气氛非常热烈,形成了著名的刘亮程散文热。2002年3月,新疆人民出版社汇集报刊和网上的这些批评文章出版了《乡村哲学的神话—“刘亮程现象”的反响与争鸣》一书。其后,刘亮程散文
    热逐渐消退,但是关于刘亮程的研究却没有停止,每年都有不少关于刘亮程的论文发表,并且这些论文较之刘亮程散文热时期的批评更加专业与深入。
    二、国内研究情况
    刘亮程散文最先引起人们关注的是他的“哲学”,这在1999年《天涯》第5期“刘亮程专辑”之后的“推荐与研讨”中蒋子丹就已经提到刘亮程不为他人和前人的知识观念所囚,身边小事皆可入文,村中动静皆可成诗的散文是“一种哲学,是发现的哲学,是悲怀和乐世的哲学,是生命大彻大悟顶天立地的哲学。”之后,林贤治在他的《五十年:散文与自由的一种观察》中再次提到这种哲学,说“这是‘乡土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就像盐溶解在水里一样,散布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地方。”到了牧歌,干脆直呼刘亮程为“乡村‘哲学家”。以及2012年内蒙古大学时丽敏写的《论刘亮程创作的哲学意蕴》中将其哲学概括为乐世达观的生活态度、真是静谧的精神归宿和独特深邃的生命哲思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此外,刘亮程散文还发掘出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方面有很多人进行了或深或浅的论述。如李维鼎在《“逃跑者”的“自审”与“自恋”》中写道,“刘亮程以‘生存本身’为书,在他的心目中,万物皆灵,人应该通过认识‘人之外’来认识人自己”。张国龙在《关于村庄的非诗情画意的“诗意”写作姿态及其他—刘亮程散文论》中将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和庄子的《齐物论》联系起来,说:“刘亮程散文不管落笔何处,似乎都无意把人作为审视的唯一重心,而是把人物,或者说所有存在于黄沙梁上的一切一视同仁,没有孰轻孰重孰尊孰卑。摩罗在他的《生命意识的焦虑—评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中也认为刘亮程这种众生平等、万物一体的意识特别强烈,“他把什么东西都看成和自己是一体的”。周鸿和刘敏慧的论文《灵魂的领地—刘亮程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阅读札记》也认为刘亮程在对他“一个人的村庄”及精神家园的长期寻求中,获得了一种观察和追求自然的方式,即人在和大自然万物的和谐中体会真、善、美,从而把握村庄和自然界里最真实也最具稳定性的精神内核,并以朴素简单的文字表达他对这个人畜共居的村庄和土地的感激,对自然万物的尊敬和理解”。
    当然,也有人不赞同这种“天人合一”的说法,例如余杰就说将他的文字与“天人合一”等传统儒家的观念联结起来完全背离了刘亮程作品的精神实质—与其说刘亮程在写一个封闭的村庄,不如说他在凸显一颗无忧无虑的心灵,刘亮程的文字想说的,其实是一种当代人所缺乏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但这样的反对意见并不很多。
    从上不难看出,对刘亮程散文的研究主要着重于由乡村这一意象到生命这一思考。当然,也不乏有将乡村与城市进行对比的,这其中就存在褒贬不一的评论。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潮流下,刘亮程散文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警醒于反思,另一方面也有反现代性逆退现代化的批判。刘亮程散文的研究数量上虽不多,但是他散文中的乡村哲学,也可以说是精神价值是值得推崇的。
    二、国外研究情况
        刘亮程散文是以中国乡村为意向进行创作,其中包含了作者自身在新疆黄沙梁这个村庄的经历。相对于国际知名度较高的莫言的《红高粱》,虽然都是讲述的乡村的故事,刘亮程的乡土散文却鲜少受国外大众问津。主要原因是刘亮程散文不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色彩,它包含的内容更多的是中国当代乡村的变化,写出了当代中国人走向城市的恐惧和回归乡村的迷茫。故刘亮程散文是我们民族特色的代表性作品,国内研究文献较多。因此,本论文的创作目的是为了让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乡土文学作品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历史本源。同时,相关外国乡土文学作品在研究过程中也会有关联。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一、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围绕刘亮程散文中体现出来的乡土哲学展开,简言之是探讨刘亮程散文的精神意蕴。
    初步论文将从三大方面进行层层深入地研究。一是探索乡村哲学的内涵。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悲天悯人的生命哲思,二是对家园精神的执着坚守。
    然后引出第二大方面乡村哲学是怎么体现的具体分析。从乡土意象这一大特色出发,分析出原因。既而由意象引发出乡土情结这一深层次原因。
    第三大方面是深入理解乡村哲学的美学价值所在。乡村哲学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
    从乡村缓缓谈起到哲学发人深省,由浅入深。
    二、方法
    本课题将运用到多种方法。首先是归纳分析法。从文本出发,将共同点归纳出来,然后进行分析。将刘亮程出版的散文集全部阅读完毕之后,然后将其中共同的乡村哲学分析出来自己的观点。
    其次是比较法。包括研究乡土文学历史的纵向比较和同一时期不同乡土文学大家的纵向比较。同时,大量阅读国内外学术论文期刊之后,将我的观点与先辈们的观点进行比较,总结出更加简洁凝练的观点,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引用。
    最后,还可以从美学中对乡村意向的构造、从社会学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及在批评学中对刘亮程作者本人的研究来探索整部作品的哲学意蕴。当然一些小的方法还包括举例、说明、引用、对比、列数字等。
    在我看来,没有实践没有发言权,一切方法都是基于大量的阅读引证思考之上的。

    本课题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1.国外研究的检索。包括对刘亮程作品的点评和外国乡土文学作品的检索。虽然基于我近期的查找,前文提到刘亮程文献的国外研究鲜少。但是也可能是不易于被人发现所致。所以还是要尽可能进行寻找。本课题将会进行中外乡土文学的比较,但是据我调查而言,乡土文学这一概念在国外的界定以及著名的作品的阅读我都不得而知。外国文学的调查研究可能还需几番周折。
    2.创新性观点。很多论文期刊都已经提出了非常大众的观点,而再想出新的个人观点实际上还有较大难度。二者兼得虽是基本,个人创新更显才情。
    3.刘亮程散文与刘亮程本人。研究作家作品时也会研究作家的个人经历即他本身。然而,有时也会产生偏差。会因为作家的人品私生活三观等问题对其作品产生偏颇的看法,有可能会带有个人偏见。故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难点。因有评论言刘亮程本人极度怕死等没有实据语气却令人深信不疑,故进行作家本身的研究也需要掌握一个度。

    预期结果及其意义:
    1.无功利存大爱
        同为散文作家的谢宗玉在《解读刘亮程》中对刘亮程作品时说,“别以为刘亮程是获得了一个村庄才获得了如此丰美的文字,其实是刘亮程对人类的生存状态不含任何功利意义的思考后,才有他的文章……不为功利的写作是最容易打动人的写作……由于摒弃了功利,以一副乐天安命的心情扎根生存的土壤,以一个活人纯粹的好奇去关注身边细琐的事物,刘亮程散文带我们进入了一个与别人不同的有着大爱的崭新天地。
    2.于微处见本真
        单正平在《亮程散文》中说刘亮程散文的一个最大的意义,是他能于日常生活最平淡处,最常见的现象中,发现诗意而引出哲思。李伟通过对刘亮程散文创作的分析,建议大家细致观察、用心体悟以捕捉日常生活与哲学观念的相似点。李有亮在《重新擦亮我们的眼睛—刘亮程散文创作的启示》中倡导大家“重新发现了这个世界原本就有的丰富与生动”。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中一头驴、一只虫,一堆蚂蚁这些细微的小东西,却处处显示出了生命的本真。
    3.溯土地归内心
        刘亮程自己曾说:“我生活,说出我生活的全部感觉。这就是我的文学……对我而言,真实生活是从我开始的,我自己的感受最有意义。”“在我的写作过程中,许多东西都能影
    响我。但最终影响了我,使我成为现在将来的刘亮程的,肯定是这片土地,和我扎根其上的全部生活。”谢宗玉也指出,“很多人以为刘亮程给人的震撼是他的文字和他文章的切入点,其实这只是人们的一种误读……真正打动人的东西还是他对生命和万物的独特体验。”只有回到自己的生活和生命的深处,回到所呈现的事物的本身,才能听从内心的召唤,真诚地、确切地把引起自己兴趣和感动的东西保存下来。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