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所列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初衷是为大家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

毕业设计我帮你

基于语料库对留学生习得虚词“所”“给”的研究

基于语料库对留学生习得虚词“所”“给”的研究

本文主要以北语HSK语料库为调查工具,探究留学生写作中存在的虚词偏误,并以“所”、“给”两字为例,分析偏误语料的共性与特性,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对未来留学生更好地掌握虚词小类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如需购买请QQ扫描右边二维码或者加QQ 3449649974 咨询 毕业设计(论文)代做请加QQ 2269757180 微信号:bylwwwww


  • 详细描述

    基于语料库对留学生习得虚词“所”“给”的研究
    摘要: 本文主要以北语HSK语料库为调查工具,探究留学生写作中存在的虚词偏误,并以“所”、“给”两字为例,分析偏误语料的共性与特性,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对未来留学生更好地掌握虚词小类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研究的目的意义、背景、研究的对象方法等。第二章、第三章分别是基于HSK语料库对“所”、“给”两个虚词进行的留学生偏误语料调查分析。第四章进一步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从留学生和老师两个角度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第五章总结全文。
        本文别出心裁的之处在于从书写、词义两个层面对语料偏误进行分类,并在分析了偏误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向针对留学生的教学给出了进行虚词辨析、专项练习等切实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语料库 留学生 虚词 “所” “给”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 研究背景 1
    1.2.1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 1
        1.2.2 国内外研究情况: 2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主要内容 2
            1.3.2.研究方法 3
    第二章 基于语料库对“所”的调查分析 4
    2.1“所”的用法和偏误统计结果 4
    2.1.1“所”的虚词用法 4
    2.2统计结果的偏误分析 5
    2.2.1书写层面的错误 5
    2.2.2虚词层面的偏误分析 5
    第三章 基于语料库对“给”的调查分析 7
    3.1“给”的基本用法和偏误统计结果 7
    3.1.1“给”的基本用法 7
    3.1.2偏误统计结果 7
    3.2统计结果的偏误分析 8
    3.2.1书写层面的错误 8
    3.2.2虚词层面的偏误分析 8
    第四章 偏误产生原因及解决策略 10
    4.1偏误产生原因 10
    4.1.1语言负迁移 10
    4.2对留学生虚词习得的学习建议 11
    4.3对从事汉语国际教育老师的教学建议 11
    第五章 结语 12
    【参 考 文 献】 13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虚词在数量上远远少于实词,但其重要性不亚于实词,甚至大于实词。留学生在习得现代汉语虚词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大大小小的偏误;现代汉语教学中,教留学生“如何把虚词用对”是汉语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作为汉语中较难掌握、不能不重视的一类词,留学生虚词类习得的相关研究还要继续深入。
       本类研究,一般通过语料库数据的搜集统计,对词汇偏误类型进行深度分析,致力于通过语料库的搜集统计,对词的偏误类型进行深度分析,再联系教学实践的组织和实施,思考如何去克服常见偏误,提出解决具体可行的词语教学方案。   
       本文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统计分析的工具,重点分析“所”“给”作虚词时的使用偏误,从多层面研究留学生对“所”、“给”的习得,提出帮助留学生学习虚词小类方面具体可行的方案,力求为对外汉语教学及其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1.2 研究背景
    1.2.1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
    现代虚词: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根据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发生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把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见“《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汉语是虚词特别丰富的语言,这是由汉语特性决定的。汉语的虚词是封闭的,包括极不常用的不过1000个左右,掌握汉语几百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说是学好汉语的关键,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助词,又称为语助词。文法术语,指的是一种词类,属于虚词,附着在其他词汇、词组,或是句子上,以突出句子的结构或者某种功能。通常用于句子前、中、后,表示各种语气;或是用于语句中间或词与词之间,表示结构上的关系。助词是现代汉语虚词中最具汉语类型学特点的一类,也是汉语虚词中个性最强、最难掌握的的一类。
    北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是目前最多被应用于留学生汉语习得研究的语料库,它是一个母语非汉语的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中介语语料库。语料库还提供了历次考试的时间、地点和作文题目,以及下列考生信息:考生国籍、性别、作文分数、口试分数、客观试卷中听力、阅读、综合表达各部分分数和参加高等汉语水平考试的总分分数、是否得到汉语水平证书以及证书等级。 运用HSK语料库中的作文语料,可以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多方面研究。例如汉语中介语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对外汉语教材研究、汉语水平考试研究、与对外教学相关的汉语本体研究,等等。这些研究对提高汉语教学、汉语测试、汉语本体研究等方面的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2.2 国内外研究情况:
      (1)国内研究情况
       国内对留学生虚词小类——助词习得的研究,多是基于北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进行的研究。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深入,对助词的外向型研究已经引起学界的重视并取得了不少成果,相关研究如李荫(2012)研究了对外汉语教材中、词典中的助词编写,在留学生助词偏误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重点助词的确定、公式化助词释义等建议[3];钟明月从对语气词“的”和“了”的使用偏误进行研究、分类和归纳,发现偏误产生的原因与语言迁移、交际策略、教学等各方面因素存在着一定的关系。(2016)
       参阅许多文献还可发现,对于研究对象的类别大致有两种划分方式,一种是以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级别,以初级、中级、高级水平划分来进行的研究,可发现水平不同的留学生,对于虚词的偏误特点是不一样的;另一种是以留学生的母语语系来来划分进行的研究,比如同样是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了”的偏误分析,王一宁特别针对韩国留学生习得进行了偏误分析[1];肖静、王惠莲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留学生分类分析[2];张岩霞则专门分国别研究了日、韩、印尼留学生[9]。可发现,不同的国籍、母语背景,对留学生虚词习得中的偏误也会造成不同的影响。
       (2)国外研究情况:
       参阅英语文献可发现,国外研究中大到有与虚词小类连词的研究,小到有关于词语“所以”的用法的具体考察等,却缺少语料作为基础进行的助词方面的习得研究。而且这些研究成果仅局限于汉语的本体研究,并没有与留学生的实际使用情况相结合,其研究结果尚不能完全满足对外汉语教学和解决留学生汉语习得偏误的需要,所以针对汉语助词的习得还待国外学者继续研究。
    (3)综合现有研究情况来看,学者们虽然在留学生使用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这两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也给出了实用的教学对策;但他们在对虚词的其他助词的关注甚少(对其它助词的偏误类型分析等缺乏调查研究),尤其是“所”、“给”等助词的研究明显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化,因此笔者选取这两词进行研究。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主要内容
      本课题选取HSK动态作文语料库里留学生的作文语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所”、“给”两字为例,分析偏误语料的共性与特性,探究其产生的原因,以便为未来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基于语料库研究进行偏误分析 ——对助词“所”“给”的使用偏误进行研究、分类和归纳,然后对留学生的虚词偏误进行分析和研究,试图找出偏误产生的原因。最后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重点分析对象, 语料可以实时更新,可以在线生成词频,可以按语体、年代、章节等分类展现查询结果,其语料还具有动态性:语料是不断动态补充的.所以是比较适合本次调查的。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语料库数据,出留学生分别在使用“所”、“给”时存在的偏误类型。
    (2)联系实际探究留学生使用“所”、“给”的偏误原因。
    (3)结合语料库分析及经验,对各类留学生未来的助词习得提出学习建议。
    (4)结合语料库分析及经验,对从事汉语国际的老师提出教学建议。
     
    1.3.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数据调查法、文献调查法以及偏误分析法来对本课题的主要内容进行研究。
      首先采用数据调查法,在北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依次检索“所”、“给”,根据条件筛选出所需的偏误语料;接下来,使用偏误分析法,对“所”“给”语料统计出偏误类型、并绘制直观反应统计结果的图表归纳出偏误类型,最后分析偏误原因并给出解决策略。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偏误分析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指导和改进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
       研究过程中同样不容忽视的方法途径还包括:
    (1) 工具书和相关软件。
    (2) 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3) 依托学校的图书馆和各大型知识网络服务平台。
    (4) 数据统计和偏误分析的技巧。
    (5) 向有相关研究经验的学者求教。

    结语
      本文主要以北语HSK语料库为调查工具,探究留学生写作中存在的虚词偏误,并以“所”、“给”两字为例,分析偏误语料的共性与特性,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对未来留学生更好地掌握虚词小类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在研究“所”、“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留学生在使用虚词时还是存在很多不同类型的偏误,然后尝试从二语习得的层面去分析偏误存在的原因。有些原因是学习外语时共性的,有些则是因为留学生自身学习环境等有关。
     本文别出心裁的之处在于从书写、词义两个层面对语料偏误进行分类,并在分析了偏误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向针对留学生的教学给出了进行虚词辨析、专项练习等切实可行的策略。
    由于本人的知识和能力有限,研究中仍然存在着不够详尽的地方。比如没能亲自与留学生和汉语教师们进行虚词学习方面的深入探讨,也没有把虚词的易错点一一详述,仍需更多的学者对留学生的虚词习得进行研究指正。

    【参 考 文 献】
        [1]王一宁.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韩国留学生“了”的习得偏误分析[D].渤海大学,2016.
        [2]肖静,王惠莲. 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留学生“了”的偏误分析——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J]. 大众文艺(理论),2009,(01):138.
        [3]李荫. 现代汉语助词项目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鲁东大学,2012.
        [4]李诺. 对外汉语教学中结构助词de的偏误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
        [5] 李芳艾.  面向对外汉语的虚词语料库建设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4.
        [6]李洋.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韩国留学生动态助词研究[D].鲁东大学,2013.
        [7]许惠敏. 基于HSK动态语料库研究留学生作文中的偏误现象[D].辽宁师范大学,2011.
        [8]钟明月. 留学生习得语气词“的”“了”偏误分析及教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6.
        [9]张岩霞.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日、韩、印尼留学生“了”的使用偏误分析[D].鲁东大学,2014.
       [10]梁新彧.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习得“一直”的调查研究[D].吉林大学,2013.
       [11]金雅.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表目的虚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