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所列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初衷是为大家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

毕业设计我帮你

论台儿庄古城的民俗旅游开发

论台儿庄古城的民俗旅游开发

论台儿庄古城的民俗旅游开发 摘要:本文从民俗旅游的概念入手,对民俗旅游的概念内涵进行了详细界定,对民俗旅游的分类做出了深度剖析。同时又探讨了台儿庄古城各景区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简洁明了地指出了民俗旅游开发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诸如商业化太过浓重

如需购买请QQ扫描右边二维码或者加QQ 3449649974 咨询 毕业设计(论文)代做请加QQ 2269757180 微信号:bylwwwww


  • 详细描述

    论台儿庄古城的民俗旅游开发
    摘要:本文从民俗旅游的概念入手,对民俗旅游的概念内涵进行了详细界定,对民俗旅游的分类做出了深度剖析。同时又探讨了台儿庄古城各景区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简洁明了地指出了民俗旅游开发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诸如商业化太过浓重,过度开发导致环境破坏,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旅游档次不高等,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以及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对策。促进台儿庄古城更快更好发展。
    关键词:台儿庄古城,民俗旅游,开发现状,对策 
     
    1民俗旅游概述
    1.1民俗旅游含义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
    1.2民俗旅游分类
    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者的行为决定着民俗旅游业的成败与兴衰。按旅游者的行为动机来进行分类,或许是值得提倡的。据此分类,民俗旅游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2.1消遣观光型民俗旅游
    自有旅游行为发生以来,观光、消遣是旅游者出游最普遍的动机。这种动机,一方面是就自然风光而言的,即到风景名胜区去领略名山胜景、大自然的造化;另一方面是针对人文景观,尤其是民俗风情而言的。世界上民族众多,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异族情调的“磁性”常常吸引着旅游者前去观光、消遣、游览。消遣、观光心理是旅游者进行旅游行为决策时首先要考虑的。
    从目前到我国或国内进行民俗旅游的人次、规模看,消遣观光型民俗旅游比例最大。消遣观光类型的旅游者多为自费旅游,在民俗旅游地停留的时间一般不很长,总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游览民俗景点,了解各民俗旅游地的民俗风情。由于自费的缘故,他们多希望民俗旅游产品货真价实,物有所值,要求交通费、住宿费不要过于昂贵。他们对民俗旅游地的选择及旅行起程的时间选择有比较大的自由度,“随机性”较强。所以一旦民俗旅游系统的某一方面出了问题,都可能影响这一类旅游者的旅游行为,为竞争对手争取客源提供机会。对这一类型的旅游者,我们应当在确保民俗旅游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加强宣传促销,变“随机性”为“趋向性”。
    1.2.2参与型民俗旅游
      又称体验型民俗旅游,是近几年飞速发展的一种旅游行为。消遣观光型民俗旅游能够给旅游者带来感官上的满足,却难以达到深层次的了解。在现代文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旅游者越来越对自身所在地的生活感到平淡,缺乏激情和新鲜感,而对异域他乡的风土民情日感神奇,他们迫切想到民俗旅游地亲身体验当地的风土民情。西方的旅游者到我国来进行民俗旅游,大多都有这种参与、体验心理。例如,内蒙古举办的“草原风情游”(住蒙古包、穿蒙古袍、喝奶茶、吃手扒羊肉),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的“泼水节”等,都属于这种类型。参与型民俗旅游重在体验。
    旅游者在民俗旅游地逗留的时间一般较长,旅游地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旅游点要求少而精,对民俗旅游产品要求原汁原味。对民俗旅游者而言,这种类型旅游的季节性较强,除离退休者外,所有在职人员几乎都是利用带薪假期外出旅游的;对民俗旅游地而言,民俗存在于平日社会生活之中,不具季节性,可以随时接待旅游者。
    1.2.3考察型民俗旅游
    是由于旅游者探索异国他乡民俗风情奥秘的心理而形成的民俗旅游模式。这种类型的旅游,人数、规模的比例相对低些,但层次较高。主体多为文化素养较高的知识分子和广大青年学子。他们的旅游行为除一般的观光、消遣外,主要通过对特定的民俗旅游地的考察,获取某方面科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或者以考察为契机印证自己所学、所读的知识。因而,对目的地的选择目标明确,在民俗旅游地停留的时间较长,出行次数较为频繁。由于他们的旅行出于工作或学习的需要,费用多为单位、基金会资助,他们的民俗考察旅游受季节的影响较小或没有季节限制,对民俗旅游产品质量要求较高,但在价格方面并不十分敏感,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旅行并非自费,另一方面是因为考察目标早已确定,难以临时更改。对这样的旅游者,除提供一般的服务外,还应当满足他们的特殊要求,以提高民俗旅游地的档次。
    1.2.4娱乐型民俗旅游
    娱乐是一种重要的旅游动机。当今世界,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十分繁忙,于工作之余或工作之闲暇时间进行一些娱乐活动愈来愈成为一种时尚。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娱乐旅游相当发达。
    在我国,近些年也有较快发展。民俗旅游活动繁多,诸如杂技、灯会、放风筝、扭秧歌、划旱船、抢婚、火把节等等都具有很大的娱乐性,许多旅游者外出旅游就是为了去观看或参加某一民俗娱乐节目,“放松”自己。因这一动机的缘故,此类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舍得花钱,较强调舒适、方便、兴致。发展娱乐民俗旅游,势必大大增强民俗旅游地的吸引力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此外,还有购物型民俗旅游。这类旅游者主要是为了购买民俗商品。
    2台儿庄古城开发现状
    台儿庄古城坐落于枣庄市辖区台儿庄区,既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历史的丰碑,也是运河文化的承载。台儿庄古城面积2平方公里,53处战争遗迹保存完好,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成为世界上继华沙、庞贝、丽江之后,第四座重建的古城,世界第三座二战城市,全国唯一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台儿庄古城拥有11个功能分区、8大景区和29个景点。古城景区内八种建筑风格融为一体,七十二座庙宇汇于一城,南北交融、中西合璧,是运河文化的活化石。拥有京杭运河仅存的最后3公里古运河,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活着的运河”。城内拥有18个汪塘和7公里的水街水巷,可以舟楫摇曳、遍游全城,是名副其实的东方古水城。
    台儿庄古城景点介绍古城框架以运河为文化轴线,设计了关帝庙景区、西门安澜景区、纤夫村景区、“运河街市”景区、板桥—花门楼景区、水街商市景区、清真寺—九龙口景区、湿地公园等八大景区。分别对应“九水汇川、台城旧志、土村绿荫、庙汪浮玉、柳岸卧虹、古柏望月、运河街市、杰阁凌波”等运河古城八景,规划建设了参将署、泰山行宫、兰陵书院等29个景点。将北方大院、鲁南民居、徽派建筑、水乡建筑、闽南建筑、欧式建筑、宗教建筑、客家建筑等八大建筑风格有机结合,建设以徽派建筑风格为主的繁荣街,以欧式建筑为主的丁字街,以水乡建筑为主的水街、水巷,以晋商民居为主的关帝庙景区。
    2.1关帝庙景区的开发现状
    关帝庙景区主要有庙汪、和尚坟、关帝庙、大战记功广场、金龙大王庙、小南门、县垂署潜运文化博物馆、王德兴号和各个运河古码头等景点及壶天苑等休闲餐饮场所共同组成。关帝庙位于台儿庄古城的关帝庙景区内,靠近古城景区的东门和小南门,关帝庙景区包括台儿庄抗战记者纪念堂。悉仲祠、鲁班祠、池峰城指挥部旧址和庙前广场等旅游景点。关帝庙北侧临近台庄会馆、崇华楼。西侧有附件会馆、山西会馆。运城小吃城,浙人会馆和大夫第旅游景点。来台儿庄做生意的有许多山西人,她们崇拜故乡的圣贤关公,集资修建了这座关帝庙,作为议事的会馆。关帝庙占地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几经修缮,成为台儿庄最大的庙宇之一。农历五月十三的关帝庙会,被当地人称作“关老爷磨刀日”。如果下雨,不能打伞,要任凭关老爷的“磨刀水”浇淋,以获得好运。这一天。四方商贾,八方香宾,汇聚在关帝庙前,上香祭拜,气氛肃穆而不失热闹,至今。台儿庄还保留这一习俗。
    2.2西门安澜景区的开发现状
    作为古城景区的主入口,是一个以传统城池空间景观为特色的景区。西门安澜景区主要有步云桥、安澜门等景点。
    2.2.1步云桥
    步云桥由三层平台构筑而成,取其“连升三级、平步青云、步步高升”之意。这座桥最早建于明朝天启元年,即公元1621年,由当时峄县知县马希曾捐资兴建。大桥修好之后,人们感激不尽。可是,在峄县只当了7个月知县的马希曾,莫明其妙地离任。当地士绅恋其功绩,为他立了“峄侯马公去思碑”。,尊称他为“峄侯、马公”。康熙四十六年,康熙大帝南巡,途径台儿庄。峄县一名落魄的文人李克敬在这座桥上向康熙皇帝献上《雅颂八章》的辞赋,康熙大为赞赏,李克敬平步青云,于是这座桥改名为“步云桥”。
    这座桥最主要的特色在于石雕、木雕相当精美,分别是福建泉州石雕与浙江东阳木雕。走上步云桥,桥北侧的石雕讲述的是东汉丞相匡衡自学成才的经历,匡衡是枣庄峄城人。大桥南面的石雕,内容是杨家将中杨宗保比武夺帅印的故事。杨宗保在大破天门阵时,来台儿庄穆柯寨取降龙木,遇到穆桂英,引发了历史上一段动人的故事。
    2.2.2安澜门
    “安澜”有使水波平静之意。“安澜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门。清咸丰七年加固城墙时,建有城门六座,水门一座。这座水门,是进入古城的水上通道,有了这一通道,城内的水街水巷,与京杭大运河的主航道实现了连通,使台儿庄城内形成密集的水系水网。
    2.3纤夫村景区的开发现状
    纤夫村景区主要有九龙庙、贞节牌坊、兴隆桥、“纤夫村”民俗大院、南清真寺、神台、古水闸、“土园”等景点和一处温泉度假酒店。
    2.3.1九龙庙
    九龙庙始建于明朝末年,清道光元年(1820年)兴资扩建,香火曾一度鼎盛,清光绪六年(1881年),在庙北建戏楼一座,是当地人民物资文化交流的中心。1996年4月,九龙庙重修并恢复九龙庙会,每年农历六月十三(龙王生日)传统的庙会日,四方百姓便会纷至沓来,探访道教文化,领略自然美景。搭戏台,唱起传统的小吕剧,扭起欢快的大秧歌,还有耍黑驴、舞狮子、跑旱船等民间艺术表演,并以胶东特有的大枣饽饽为贡品,给龙王上香,祈求风调雨顺。主要景点有:古木瓜、九龙庙、眺望亭、龙须桥、龙池喷雪、九龙亭、葫芦峰、龙王阁、仙翁石等。
    2.3.2兴隆桥
    兴隆桥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古运河西岸,在台儿庄清真南寺南北距离约600米处,桥长5.5米,宽2米。此桥建于清乾隆初年,桥旁有一石碑,上书“大清国兴隆桥”。据史料记载,当时运河内嘈运船只太多,过闸时过于拥挤,于是参将署下令,凡过闸船只一律停泊在"兴隆桥"等候,可见当年台儿庄的繁荣兴旺。也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此桥受到惊吓,所以又称“惊龙桥”,后演变而来。又说一次乾隆皇帝南巡返回时逆流而上,龙船停泊在“兴隆桥”附近等待过闸,参将署下令民船下游停靠,因此形成了一种规矩,凡过闸船只一律停泊在“兴隆桥”下游等候。后来又在桥旁立一石碑,上书“大清国兴隆桥”,以作参照。这种规矩一直延用至今。但不管哪种说法“兴隆桥”都作为了立村之名,并延用至今,它历经风雨与古运河同在,它见证了古城台儿庄的兴衰。
    上海、北京至薛城的车时长均为2小时左右,从济南到薛城仅需1小时,从聊城到古城走高速需要4小时,大大减少在路上的时间。这为来访的游客提供了一个更方便和高效的交通运输,同时也为枣庄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遇。目前已建成多条从薛城站到古城的快速公交线路,为游客提供了越来越便捷的旅游资源。
    2.4运河街市景区的开发现状
    运河街市景区又称老街区,是台儿庄历史上最繁华的街区,从明朝末年到民国初期,一直是古城的文化商贸中心。1938年的台儿庄大战,这里是战斗最激烈、双方伤亡最为惨重的区域。战后,历经了几百年的古朴建筑,十有八九被战火摧毁,人们在废墟上重新修复的商铺和民居,为我们保留了珍贵的二战遗迹。如果说,我们在台城旧志景区领略的是大户人家的殷实和官宦人家的气派,在老街区,感受的则是台儿庄商业的兴盛和商户的富足。
    2.4.1天后宫
    天后圣母宫是一座大型闽派宗教建筑,简称天后宫。它兴修于雍正年间,祭祀海神林默。1938年,天后宫毁于台儿庄大战战火。今天重建的天后宫,是目前我国内地同类建筑中质量标准最高的一座。总建筑面积1508平方米,为二进庭院格局。由正殿、左右厢房、钟鼓楼等建筑构成。这座建筑,脊饰镂空灰塑二龙戏珠,线条舒展流畅,木雕精美,彩绘点染,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2.4.2胡家大院
    胡家大院,系胡家先祖于1851年经商时所建,至今已有160年的历史,是大战中幸存不多的古宅之一。由于战火及运河改道,胡家生意逐步萧条,成为普通民居。两侧砖雕为胡家原有砖雕,有100多年历史。胡家大院现稍加修缮,基本保留了原貌。胡家大院前后两座瓦房,北面为单层临街门市,抱柱出厦,南面临水的是双层堂楼。门房与楼堂之间是长形天井,天井两旁各有东西厢房。院内青石铺路,室内青砖拼地,雕梁画栋,古色古香。
    2.4.3道升酒坊
    道升酒坊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2010年在原址重建,规划设计为运河酒文化体验馆。通过再现酿酒作坊与酿酒流程,介绍酒的成因与发展、酒的习俗与信仰,展现异彩纷呈的运河酒文化。
    2.4.4中国银行展览馆
    中国银行展览馆原为中兴公司驻台儿庄办事处,中兴公司成立于光绪二十五年,即1899年。起初招集德商股份共建,并在台儿庄设立办事处,这座豪华的欧式建筑便与当初德商的参与有关。 总部设于枣庄的中兴公司是民国时期国内最大的民族企业,其煤炭远销日、美、南洋诸国,在海外贸易中,中国银行给中兴公司以巨大的资金支持。古城重建后,中国银行在此建设了中国银行展览馆,展览馆以中国银行的发展历程为主线,重点表现中国银行与台儿庄运河文化、大战文化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
    2.4.5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
    1938年的台儿庄大战,中国军队誓死抵抗,双方轮番肉搏拼杀,血战16天,使这座美丽的古城,成为一片废墟。台儿庄大捷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取得的胜利。外国记者对台儿庄大战的意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写到:“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小城的名字有很多——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台儿庄。” 
    台儿庄大战遗址区保留了53处二战遗址。这些战争遗迹,是全世界唯一大面积保存二战遗址的区域。这些遗迹的存在,为台儿庄古城的恢复建设注入了沉重的历史根基。我们准备在原有遗址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公园建成之后,将成为中国唯一的以战争遗迹为依托的二战纪念公园。
    2.5板桥—花楼景区的开发现状
    板桥-花楼景区是一个以板桥汪、花门楼等汪塘传统园林景观为特色的休闲景区,主要景点有板桥、花门楼、万水桥、兰陵书院、台儿庄水文化艺术馆、兰陵县政府旧址、大战弹迹墙参观点、花门楼一小什刹水上街市等。
    2.5.1兰陵书院
    兰陵书院始建于春秋末期,创建者为鲁国高柴。台儿庄的清康熙“兰陵书院”与兰陵的春秋“兰陵书院”应该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兰陵书院”倡建的意义就远远地增大了。台儿庄古城兰陵书院项目分为兰陵会所和兰陵书院两部分,总占地面积约30亩,投资额1亿元,开发建设周期为1年。其中兰陵会所硬件设施按四星级标准建设,规划有餐饮区、休闲区和客房区三大功能区域,建成后将成为集休闲、旅游、会展、商务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高端会馆。兰陵书院以台儿庄古兰陵书院原址为蓝图,设计为江南传统民居风格建筑,是古城书画文化的集中展示区域。
    2.5.2花门楼
    花门楼建于明万年间,是天宝古村刘氏季荣房第11代孙刘平成宅第。该楼雍荣气派,工艺精致,三栋连进,逐栋级级高上,含有步步高升、前途无量的风水原理。小巧天棚起拱、雕花雀替、莲花木托等建造工艺,雅致辉煌、金光闪闪。
    3台儿庄古城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1商业气息太过浓厚,缺乏生活气息
    台儿庄古城重新引入了京杭运河文化和汉文化,突出了深厚的汉韵。但在景区内,各类企业、住宿和餐饮工艺品比比皆是,有的文化展厅较少。古城的建设不仅要有外表,更要有内在的精神。企业和当地居民应该呈现出一种文化的面貌,而不仅仅是一种吸引顾客的方式。可见,景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开发深度不够、建设缓慢、基础设施不完善。利用商业来弥补其文化的缺点和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对古城文化的了解和对景点的印象,也严重影响了古城自身特色和魅力的展现。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氛围都太过商业化。因此,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是古城的精华和灵魂丢失。在某种程度上,古城便成为一个形式主义的载体,游客感受变化后就不再愿意参观古城,旅游业就不会这么繁荣,从而导致更少的商业化,更多的游客,更多的商业化…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如果这种恶性循环一遍又一遍的进行下去,古城的精髓和灵魂就会一点点的被消耗掉,传统文化就会丢失,只剩下一个空壳。
    3.2古城的过度开发,环境遭到破坏
    在开发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更重视资源的利用而不是保护,掠夺性的开发破坏了资源。首先,在古城台儿庄,很多商家、一些餐饮服务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和垃圾,使污水的排放和垃圾的及时处理成为一大难题。项目运行后,每年将有688吨垃圾被排放到城市。如果处理不当,会污染水域,破坏城市外观。由于过往机动车辆和船舶的增加,以及娱乐设施的增多,噪声污染将成为一个显著的环境问题。汽车尾气排放的增加将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有巨大影响。食品供应的增加会增加抽烟的污染。就连一次性发泡餐具和塑料包装也会污染环境。其次,在城市建设中,一些原始建筑的损坏和一些现代建筑的盲目建设也导致了环境的破坏。为了满足古城整体的建筑风格,需要对原有的地方老街和城区进行改造,这不仅破坏了原有的文化内涵,也在浪费了大量的资金。但是随着城市的现代化,一些现代建筑被改造,它们的风格并不统一,而是有点凌乱。
    3.3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开发缓慢
    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台儿庄古城现在面临的一大重要问题,体现在旅游观光车辆停放混乱,没有特定的停放地点;其他一些基础性的设施缺乏,如公侧等。旅游配套建设依靠市场运作。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业的六大要素,但由于台儿庄古城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在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显露出配套不健全、要素不完善的问题,这是制约台儿庄古城旅游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
    3.4旅游档次不高
    因为大多数的旅游区项目主管人员、县旅游局、人事局,或附近的高中教师。大部分在小镇上,很少有专业人士在此,人员水平极不均匀。旅游项目缺乏内涵的发展,促使了许多民俗旅游项目有庸俗化、戏剧化、旅游化的倾向,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使一些原本的民俗色彩和乡土气息逐渐退化。此外,在收入分配、旅游景区管理办公室提取的好处大多这些影响支出执行设施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低报酬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导致整个旅游品位低。
    4台儿庄古城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分析
    4.1寻求民俗开发与尊重民俗之间的平衡
    民俗是一个民族或地区文化的体现,也是信仰的体现。所以不同的民族和地区有不同的信仰。因此,无论是开发商还是游客,不仅要欣赏和体验民俗文化,更要充分尊重不同地区的民族信仰和习惯。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信仰和禁忌,如宗教禁忌、饮食禁忌、男女交际禁忌、节日禁忌等。这些民俗属于信仰文化,是地方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的。在尊重当地民族民俗的前提下,游客可以学习和了解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学习文化知识。
    4.2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古城的旅游业不仅可以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还可以为当地居民带来收入,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然而,作为5A级景区,其相关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需要大力跟进。停车场的停车位应满足日常客流的停车需求,且停车场的位置不能离景区太远。古城街道、博物馆、商店等公共卫生场所应满足游客的需求。同时,保障城市无障碍设施。必要时,应限制景区游客的流放。对讲解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讲解质量。保证古城环卫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落实卫生标准。同时注重对景区内私人导游的管理,随意收费等现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和哄抬价格行为。为游客提供优质的古城旅游资源。
    4.3加大力度宣传民俗旅游,打造自身品牌
    我们必须确保供求关系有的放矢。开发更多有市场需求的项目,成立专门的专家部门,分析旅游市场的有效因素。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媒体宣传民俗,还可以利用一些展览和博览会向公众展示相关信息。台儿庄应在民俗旅游宣传、推广多积累一定的经验。例如,参加许多国内外的旅游说明会和各种旅游展销会,从不同的角度有效地宣传了台儿庄古城的民俗旅游,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
    4.4政府主导,高度重视
    一个优秀的商业旅游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应加大对古城旅游产业发展和建设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在古城发展的早期阶段。在运行环节把握宏观调控力度和规模,规范其运行性质和文化定位。
    项目建成后,可适当安排文化旅游部门官员进行考察,建立文化交流促进基地和文化创意示范园。不仅如此,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适度倾斜和配套,为古城旅游发展提供政治支持。根据地方特色和区域文化发展的规划,有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和发展古代城市应该提供发布限制古代城市的开发建设以法律的形式,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4.5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整个旅游业的活力,还对当地经济效益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实现民俗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不过,目前我国民俗文化旅游还面临着不少问题,不利于其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上,地方政府和企业过分追求商业化,导致不少民俗文化资源遭到破坏。而且产品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同质化现象普遍。因此,这就要求开发者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光,平衡好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当地居民之间的关系,做到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吕雪.浅析台儿庄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02):207-208.
    [2]徐铭谣.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12):56-58.
    [3]汪青.浅谈民俗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6(01):29-30.
    [4]田茂军.保护与开发:民俗旅游的文化反思——以湘西民俗旅游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04(09):227-230.
    [5]杨倩. 台儿庄区全域旅游开发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8.
    [6]吴元芳.基于遗产廊道模式的运河旅游开发研究——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J].枣庄学院学报,2008(01):129-132.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