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所列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初衷是为大家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

毕业设计我帮你

小额农贷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额农贷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额农贷这一模式比其他方式风险性更小,更能让农户接受,但与此同时也要着重解决这一模式存在的许多问题,要结合每个农户的真实情况,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力满足每个农户的需求,使得农户在借贷后可以更好地发展,实现利益最大化,从而推动农村的整体

如需购买请QQ扫描右边二维码或者加QQ 3449649974 咨询 毕业设计(论文)代做请加QQ 2269757180 微信号:bylwwwww


  • 详细描述

    小额农贷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因此,农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大金融对“三农”工作扶持力度,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的一项措施。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银行机构业务下沉,投身“三农”市场,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并复制、推广、创新“小额农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小额农户贷款业务,最典型的金融机构便是农村信用社。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下简称小额农贷),由于简化了贷款手续,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因此受到了广大农民、地方党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但由于小额贷款的发展时间尚短,又由于农村经济在发展环境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限制和约束,致使小额农贷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仍存在一系列“疑难杂症”,本文将针对小额农贷存在的这些“疑难杂症”进行诊断,以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
    关键词:小额农贷;研究现状;意义;对策建议。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1.1 选题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研究状况综述 1
    1.2.1 国外研究状况综述 1
    1.2.2 国内研究状况综述 2
    1.2.3 研究状况评述 3
    1.3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3
    1.3.1 研究思路 3
    1.3.2 研究方法 4
    1.3.3 创新点 4
    1.4 不足 4
    第二章 小额农贷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5
    2.1 小额农贷的概念及特点 5
    2.1.1 概念 5
    2.1.2 特点 5
    2.2 小额农贷存在的意义 5
    2.2.1 小额农贷的存在对于农户的意义 5
    2.2.2 小额农贷的存在对于金融机构的意义 6
    2.3 小额农贷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
    第三章 对于小额农贷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7
    3.1 小额农贷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7
    3.2 小额农贷出现问题的对策研究 7
    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10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从70年代孟加拉乡村银行提出“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这一概念开始,农民们就开始利用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这一模式积累自己的原始资本,脱贫致富。现代社会,我们都在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着,农村的经济建设更是不能落下,农民们都在运用各种方式努力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小额信贷作为农村金融创新的产物,是加大对农村资金投入力度、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的有效手段,不仅如此,农村信用社在其中也是受益者的角色。但是由于小额农贷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在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为了确保小额农贷在今后能走得更远、落到实处,查找存在的问题,不断地完善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在问题中寻求解决之法。
    1.1.2 研究意义
    从当前的实践来看,小额农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的贫困人口带去了帮助和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低收入群体在生活上的窘境,但是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法律制度不完善,以及农村金融体系本身存在缺陷等诸多原因,使得小额信贷在我国发展的并不理想,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农户对贷款利率的承受能力和小额信贷机构的交易成本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小额信贷的关系,从如何防范小额信贷风险和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降低交易成本(从而降低贷款执行利率)的角度,寻求农户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实现农户脱贫致富和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的“双赢”目标。
    1.2 研究状况综述
    1.2.1 国外研究状况综述
    国际上普遍认为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主要由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三个金融组织形式构成,并认为商业化运作形式是国有银行改革的主要形式。E.S.肖和R.I(1973)麦金农认为,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存在着“金融抑制”,农村金融体系呈现“金融的二元性”,国有金融组织垄断经营,利率扭曲,资金总量矛盾突出,金融工具不足,信用形式单一,补贴性信贷利率和信贷配给使农村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实行了旨在促进经济迅速增长和削减贫困的发展战略,而以国有农业开发银行等信贷投放机构为主的农村金融市场,成为这一政策的核心,大量的补贴性金融资金通过这些机构源源不断地投放到农业和农村地区。
    Jonathan Morduch(2005)曾在《The Economics of Microfinance》 中明确表明自己关于小额信贷的观点,他指出“小额信贷可以说是一些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小思想的汇集和集合。”在国外小额信贷的起源是很早的,早在19世纪60年代左右,穆罕默德在当地向居民开始提供一系列的小额贷款,这是小额信贷在早期的萌芽形式,在这时他自己也并不十分准确明晰小额贷款的真正意义和以后的发展。后来出现的“尤努斯乡村银行”,将小额信贷这一种银行业的改革和运动延伸为一种社会运动,成为一种帮助贫苦的农民脱贫致富的资金来源和支持力量。
    2006年,沃顿管理学院教授凯斯·魏格特(Keith Weigelt) 称:“全球500家小额信贷机构向约3000万名微型企业主发放了70亿美元贷款。但能用小额贷款开始创业来获益的人群可能有3亿。迄今为止,多数小额信贷机构的资金来源都是政府补贴或是个人与基会的捐赠。”
    目前,世界各国的小额信贷模式千差万别,以各种方式存在,总体来说,都还不够完善。
    1.2.2 国内研究状况综述
    从小额信贷的引进到后来我国小额信贷试点的初步成功,经过了三四十年的时间,走过了从学习个别技术,借鉴制度,到试图从中吸取适合中国国情的合理成分的过程。中国的小额农贷,也走过了属于它的关键期。
    90年代初,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我国开展项目,将扶贫作为优先考虑的领域,主要涉及到探索缓解中国农村绝对贫困的途径和中国城市扶贫的领域,在中国的l6个省(区)的48个县(市)执行,小额农贷进入试验期。
    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开展的“扶贫经济合作社(简称扶贫社)小 额贷款扶贫”项目是第一次将小额信贷作为一种制度借鉴到中国。1996年中央扶贫开发会议提出扶贫资金不仅要到县,而且要到村、到户;1998年国务院扶贫办召开的全国扶贫到户工作座谈会指出,从当年开始,凡是没有进行小额信贷试点的省区,要积极进行试点工作。已进行试点并取得成功的,可以稳步在较大范围内推广。
    2000年初,人民银行总行出台了《农村信用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和《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管理暂行条例》两项政策,在大部分省区农村信用合作社推行了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形式,拉开了正规金融机构开展和推广小额信贷的序幕。从此,国家正规金融机构从农村金融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始介入到小额信贷中。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支农小额信贷业务。
    2004年、2005年、2006年中央都发布了Ⅰ号文件,连续三年的一号文件,大体意思都是要求在农村金融体系中鼓励制度创新,持续看好小额农贷在我国的发展,要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加入其中。在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新增资金需求总量将大幅增加,今后金融工作要从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农村的金融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而今,小额农贷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很多学者也致力于对小额农贷的研究。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何广文(2011)积极寻求突破成本障碍、信息障碍、抵押物障碍的路径,他说:“构建政策、教育、信用环境等多层次的发展机制,创新金融机构体系,是目前解决小额农贷问题的关键。”苏国霞(2008)认为,扶贫社小额信贷目前还存在着服务人员队伍不稳定、运行费用缺乏可持续性、协调能力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刘莉亚、胡乃红等(2009)认为,目前提供小额信贷主体是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和少数城市商业银行,它们受金融法规定的严格监管,同时享有开展负债业务的特权。
    1.2.3 研究状况评述
    纵观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小额信用贷款功能、效益日趋明显。小额信贷的推行与实施,大大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有力支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为提高农民收入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但是,由于农村小额信贷在我国的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亟须改革完善,所以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就显得很有必要。
    1.3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本文遵循“资料采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首先介绍小额农贷的概念、特点及其理论基础,揭开小额农贷的发展脉络。其次,简要介绍我国小额农贷的发展状况,对比国外的研究现状,借鉴国外的成功案例,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宏观、微观两方面分别对我国小额农贷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进行剖析,并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完善小额农贷的建议。
    1.3.2 研究方法
    (一)引用分析法
    主要通过查阅书籍、文献参考等方法来收集书面材料,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前沿文献,结合国内外关于小额信贷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整理出有用信息,研究提出了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持续发展的对策。
    (二)实地调研法
    走访当地农村信用社,对小额信贷的具体业务运营流程有了相应的了解,此外,还了解到了信用社对于小额农贷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的解决之法。
    (三)举例法
    参考文献,列举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小额农贷发展最新动态的实例,力求使读者对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状况有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
    1.3.3 创新点
    (一)本文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从多方面入手,在寻找问题的同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之法,“专药专治”。
    (二)在文献中提出要加大改革和政策扶持的力度,专款专用,在人员当中实行分配区域管理,使责任和义务得以权衡,能更好的营造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
    (三)在当前经济和政策环境下,对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优势、前景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四)进行了实地调研,对小额农贷进行深入的剖析,了解了更多关于小额农贷的知识,获得了更的资料可供分析。
    1.4 不足
    本文虽采用了多种研究方式,如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等,但由于在农村小额信贷方面缺乏亲身实践的经验,加上对于国内外小额信贷理论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论文的不足之处肯定还有很多,尚需不断地学习和改进。
     
    参考文献
    [1]邹书芳. 让小额农贷成为农民奔小康的“发动机”[N]. 中国县域经济报,2015-07-02(006).
    [2]于丽娇. 小额农贷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0(07):55-57.
    [3]张乃诗. 小额农贷真的提高了农户福祉吗?[D].湘潭大学,2018.
    [4]王维康. 小额农贷对精准脱贫的作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7.
    [5]蒙国友. 打牢小额贷款基础 助力农村同步小康[J].当代贵州,2015(31):54-55.
    [6]冯林宏,赵苏杰,张换. 小额农贷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品牌研究,2015,(第14期).
    [7]何野. 我国商业可持续的农村小额贷款模式研究[D]. 2010.
    [8]范冰玉. 试论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的发展[J].经营者,2019,(第13期).
    [9]卢善军. 按下推广小额农贷的“快捷键”[J].中国农村金融,2019,(第18期).
    [10]韩幸福. 防范小额农贷逾期刻不容缓[J].金融博览,2018,(第8期).
    [11]李冰洁. 多层次推进小额农贷[J].中国农村金融,2013,(第9期).
    [12]荣冶. “小额农贷”新思路[J].中国农村金融,2010,(第3期).
    [13]李键. 论农信社小额农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建议[J].金融经济(学术版),2009,(第9期).
    [14]徐燕. 我国小额农贷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09,(第32期).
    [15]梁森.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16]孔繁明. 农村小额信用贷款模式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
    [17]何广文.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制度绩效、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2, 000(011):11-13.
    [18]熊德平. 农村小额信贷:模式经验与启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 (3).
    [19]张平. 中国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20]张贞. 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老区建设,2011(14):15-19.
    [21]刘智勇. S银行小额农贷业务风险防范研究[D].南昌大学,2018.
    [22]潘一鸣.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问题及对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
    [23]钱水土,姚耀军.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24]刘涛.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有色金属,2016(04):70-71.
    [25]查静. 从尤努斯模式看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效率问题[M].人文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10):24-27.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