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ICP备112451047180号-6
广州市外来务工子女心理调适项目方案设计(社会工作)
1.目的:
兼顾室内及室外拓展活动,增加手工等动手动脑或团体培训拓展等元素,构建新型服务,注重传授课外知识、生活常识、动手技能,培养尊重他人、团队协作等品质,搭建亲子及朋辈间交流的平台,让外来务工子女在外地也能感受关怀,扩大其交际圈,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2.目标:
①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丰富外来务工子女的课余文化生活。
②通过开展成长小组挖掘及发展外来务工子女内在潜能。
③以趣味运动会的形式加强亲子关系培养和维护,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④让外来务工子女踏上义工路,感受“付出并快乐着”的服务理念,融入社会,树立他们的信心和面对逆境以及困难的能力,激发他们用于挑战、勇于承担的社会责任感。
http://www.bysj580.com/ http://www.bysj580.com/a/jjx/3412.html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我国流动人口规模持续扩大,随之出现一个特殊群体—外来务工子女,他们伴随着父母远离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一时难以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学习方法,同时缺乏与同学、父母间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出现了社交困难和各种人际适应不良现象,使得他们较同龄群体更容易产生焦虑、自卑、孤僻、敏感等心理问题,因此铭晨社工通过关心和了解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及生活状况并进行相关的专业性介入和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以及环境适应能力,让他们能更好更快的适应周围环境,融入城市生活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
关键词: 外来务工子女 心理问题 环境适应能力
目录
一、引言 3
二、理论基础 4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4
2. 认知行为理论 4
3.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4
三、目的/目标 4
1.目的: 4
2.目标: 4
四、服务对象: 4
五、流程安排 5
(一)第一阶段:外来务工子女前期调研 5
(二)第二阶段:外来务工子女心理调适项目筹备阶段 5
(三)第三阶段:外来务工子女心理调适项目实施阶段 5
(四)第四阶段:外来务工子女心理调适项目人员管理以及自主实施阶段 6
六、项目的评估分析 6
(一)项目的成效 6
(二)项目的问题 6
七、项目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6
1.将趣味性与专业性相结合 7
2.提升社会工作者专业技能,熟练社会工作专业技巧 7
3.引进外部资源,带动更多人关心他们的教育和成长 7
参考文献 7
一、引言
广州市花都区位于广州市北部,地处珠三角通往内陆地区交通要道。外来务工人员居多,流动性大,而他们背后是一群生活在这个环境下的稚弱的“小小鸟”,也伴随着父母来到广州生活,这些外来务工子女幼小的心灵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学业的挫折,特别是心理方面,可能存在自卑、孤僻、自暴自弃等,而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
1.目的:
兼顾室内及室外拓展活动,增加手工等动手动脑或团体培训拓展等元素,构建新型服务,注重传授课外知识、生活常识、动手技能,培养尊重他人、团队协作等品质,搭建亲子及朋辈间交流的平台,让外来务工子女在外地也能感受关怀,扩大其交际圈,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2.目标:
①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丰富外来务工子女的课余文化生活。
②通过开展成长小组挖掘及发展外来务工子女内在潜能。
③以趣味运动会的形式加强亲子关系培养和维护,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④让外来务工子女踏上义工路,感受“付出并快乐着”的服务理念,融入社会,树立他们的信心和面对逆境以及困难的能力,激发他们用于挑战、勇于承担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王长征,外来工人员社会工作介入的理论探讨,《青年与社会》报刊,2013
[2]周皓,流动儿童心理状况及讨论 [J],人口与经济,2000
[3]陆正良,外来民工子女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J],科技文汇(下旬刊),2012
[4]徐建成,梁竹青,外来务工子女孤独感的调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
[5]方佳燕,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研究[J],教育导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