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ICP备112451047180号-6
宝龙社区“心起点”心理咨询服务项目方案设计
摘要:21世纪是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迅速,利益诉求多元化,企业员工机构和劳动关系正发生这深刻的变化。宝龙社区是一个纯工业社区,社区内人口99%都为外来建设者,而社区内的配套设施极其缺乏,再者由于辖区企业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的高新电子产业,人力成本一直是企业的重要负担。宝龙社区设计实施“心起点”心理咨询服务项目整合社区、企业、社会等多方面资源,在整个社区层面提供EAP员工心理援助服务,开展各种社区活动,提升员工心理资本,减少企业成本,唤醒企业责任意识,从而促进社区和谐。
关键词:需求 服务对象 EAP心理援助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一、引言………………………………………………………………………………………3
二、项目的理论基础…………………………………………………………………………3
三、项目的目的目标…………………………………………………………………………3
四、服务时间及服务对象……………………………………………………………………4
五、项目的流程安排…………………………………………………………………………4
六、项目的评估分析…………………………………………………………………………6
(一)项目的成效……………………………………………………………………………6
(二)项目的问题……………………………………………………………………………6
七、项目改进的措施与建议…………………………………………………………………7
参考文献………………………………………………………………………………………7
附录……………………………………………………………………………………………8
一、引言
随着80、90后进入职场,作为员工队伍重要组成部分的新生代劳务工,在文化素质、价值观念、社会需求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与上一代农民工有明显的差异,对于人文关怀、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强烈。同时由于新生代劳务工的群特殊性,在工作、生活、感情等各方面与现实环境产生冲突,于是对于员工心理关爱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宝龙社区“心起点”心理咨询服务项目以心理咨询室为平台辐射辖区企业职工,为辖区企业职工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支持服务,同时创新“企业社工+心理咨询”、“企业社工+义工联动”、“常规+实事”三种服务模式,为辖区企业职工提供专业社工服务、企业培训和特色心理驻点服务。
二、项目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理论认为社会支持网络指一组由个人接触所构成的关系网,透过这些关系网个人得以维持其认同,并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讯息、新的社会接触等,并由有形的和无形的支持构建起来的支持体系。
宝龙社区来深建设者对于城市的融合有待加强,并且其各方面的人际交往相对较少,遇到困难会缺乏相应的社会资源。通过开展四个子项目,扩大企职工的社交网络,形成一种无形的支持体系。
(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尊重的需要可以产生推动力。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
三、项目的目的/目标
(一)项目小目的
提升员工心理资本,减少企业成本,唤醒企业责任意识,从而促进社区和谐。
(二)项目大目标
1.总体目标
(1)员工层面
促进宝龙社区企业员工身心健康,提升其心理资本,帮助员工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员工获得职业生涯的发展,帮助员工在遇到重大变故时渡过难关,从而提高其归属感和幸福感,提高服务对象的社会建设参与度。
(2)企业层面
减少企业风险和成本,使企业提高生产绩效。
(3)社区层面
在社区层面打造员工“心灵驿站”,关爱社区员工,促进社区融合与和谐。
2.具体目标
“心起点,心形象”员工心理健康项目推广服务。扫描社区员工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扩大员工对“心起点”心理咨询服务项目的认知度。
“心关爱,心关注”员工心理关爱服务。通过心理咨询室平台建设以及驻点企业“心灵驿站”,为辖区企业员工提供多方面,多层次的服务,同时关注重点女职工和困难职工人群,提供定点预约服务。
“心成长,心未来”员工心理成长服务。通过提供免费素质培训内容,帮助职工职业能力提升,提升企业职工的社会责任感。
“心家园,心生活”员工服务。创新“社工+义工”和“社工+员工”服务模式,成立“心飞扬”企业义工队,搭建义工服务平台;以幸福为主题康娱活动主基线,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丰富员工业余生活,扩展人际交往圈和支持网络。
四、服务时间与服务对象
服务时间:每周五天工作日。每周星期二18:00-20:00驻点天马员工关爱中心“心灵驿站”
服务对象:深圳市宝龙社区辖区企业管理者、企业职工、流动社区居民
五、项目的流程安排
(一)第一阶段:筹备期(2013年6月-2013年9月)
1.企业服务部部长通过机构内部选拔招募并组建项目团队3名社工,其中项目团队负责人从业社工经历2年。
2.机构企业部部长对项目办公地点进行选址,选择宝龙社区员工宿舍的中心地带一楼,并挂牌进驻“心起点”心理咨询室。与社区工作站完成接洽工作,拜访相关社区组织,征求各方开展活动与项目发展意见。
3.进行走访调研,了解企业与员工服务需求。通过问卷及访谈对各企业管理者及职工进行调查。调查报告显示:
(1)新生代劳务工具有自我期望较高、身心压力大等新的特点,他们在当今极度分化的劳动岗位上极易产生职业倦怠,从而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影响到家庭的幸福生活、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影响工作和个人职业发展等。
(2)劳动力整体素质较低,而且职业教育落后。一是缺乏职业教育的氛围,人们缺乏对职业教育的了解和正确理解;二是现有培训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所需的技能需求;三是外来劳务工的教育及技能提升的意识薄弱,大多数只是为了谋生存而来,没有高层次的学习强烈愿望。
(3)来深建设者对城市融入的需求日益加深,社区融合有待促进,主要表现于社区户籍居民与来深建设者之间由于风俗习惯、人文情怀间的差异而很难正常的进行社交,以致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4)劳动纠纷问题凸显的情况下,来深建设者法律认知水平低。因缺乏法律认知水平,或维权意识薄弱,不懂得通过劳动行政部门进行申述和运用法律手段维权。
(5)通过调查报告研究结果,结合机构的基本情况,项目负责人以及企业部部长拟定《项目服务年度计划》、《项目实施(服务)方案》等。
(二)第二阶段:发展期(2013年8月-2014年6月)
1.项目组三人共同制作“心起点”心理咨询室宣传材料,比如宣传单页、海报、横幅、易拉宝等。
2.联系社区工作站与机构共同制定相关的制度,如服务政策程序、服务档案管理制度、服务督导制度、服务自我检查制度等。
3.开展外展宣传,在人流量多的篮球场进行摆点宣传;建立社区服务资源网络,把资源整合起来为项目所用,建立心理咨询室QQ群,提供一个可以与社工直接交流的平台;为员工提供内容更多元、形式更多样的服务,每次活动完后都有意见反馈表,将意见反馈表进行统计,收集建议后开展一些让企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
4.集中走访企业推广。拜访20家企业的领导人物,并让企业法人了解“心起点”心理咨询室,并努力促成合作关系。
5.初步接触咨询服务。大力宣传过后,企业职工将初步接触咨询活动,使服务对象了解心理咨询室的职责,并由机构将服务对象的情况存进档案,最后建立长期关系。
6.准备项目中期评估工作。按照机构规定的指标把服务做到位,如2014年中服务指标:项目社工在上半年为有情感问题、工作困扰、劳资纠纷、情绪压力等方面问题的职工提供个案咨询与辅导15例;开展互助支持类、成长教育类小组共2个8节,服务人数127人次;社区活动15场服务职工1937人;开展心理健康扫描服务2场,扫描职工300人;开展法律知识宣传,职工成长以及企业管理类培训9场,服务职工人数650人;走访企业、职工及其家庭32次,共服务515人次;开展义工服务2场220人次,服务总人数3764人次。
(三)第三阶段:巩固期(2014年6月-2014年12月)
完善企业“心灵驿站”试点工作,助力企业独立自主开展EAP服务。5家“心灵驿站”试点将逐渐自主开展服务,项目社工给予指导。
(四)第四阶段:结束期(2014年12月)
企业部部长将对项目全程进行终结性评估监督,项目组则对项目进行反思及经验总结,并将此工作进行推广。最后项目组必须撰写项目总结报告,并向机构及督导多方汇报。
六、项目的评估分析
(一)项目的成效
1.得到服务对象、用人单位的认可。心起点项目社工秉承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以“开心工作,快乐生活”为服务宗旨,全心服务辖区企业职工,积极做好职工心理预防工作。在2014年服务开展过程中,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关于活动满意率达90%以上。
2.引起社会关注。心起点心理咨询室项目媒体报道85篇,其中国家级报道6篇,省级报道5篇,市级报道2篇,区级报道72篇,街道级暂无具体统计。丰富的项目社工服务报道极大的宣传了至诚心起点项目社工服务影响力,很好的提升项目社会知名度。
3.得到服务合作方的认可。心起点心理咨询室项目在服务企业和职工的同时,积极做好服务回访工作,在服务结束之后,定期电话询问企业关于“活动成效”以及对于“社工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收集”,在回访中,5家企业对于社工的服务表示非常欢迎,肯定社工服务成效,深受企业管理者及员工认可。
(二)项目的问题
1.子项目服务延续性问题。
2013年-2014年项目积极拓展心灵驿站子项目服务,在两年的服务时间,驻点企业心灵驿站超过50次,走访职工宿舍400余间,服务职工1500余人次。但由于企业走访时间固定,员工加班加点,而且工作辛苦但项目服务成效不显著。如何运用便捷方式链接项目服务资源,整合社工专业手法,开展职工探访服务,需要项目积极思考。
2.老项目如何再造创新点问题。
心起点项目服务已经在宝龙社区服务超过3年,项目内部资源挖掘已达极限,如何在熟悉的环境,熟悉的运作模式下,探索新鲜使用手法服务企业职工,唤醒项目社工积极性,更好服务企业职工,也值得思索。
3.职工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平台模式探索问题。
心起点心理咨询室整合心理咨询室平台以及企业驻点平台建设,服务企业职工。在2014年已经为超过25位职工提供职工心理咨询室服务,但由于社工专业性有待考量以及企业宣传不足,导致辖区企业服务对象对于心起点项目陌生,同时由于心理问题不等同于治病,很多时候职工即时知道自己有心理疾病,也不愿意前来接受咨询服务。
七、项目改进的措施及建议
(一)将各项服务的指标做到更加细致。通过在服务过程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服务对象的需求,并以此开展服务,而不是开展服务就是为了达成指标量。
(二)了解国外企业社工的具体做法,再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寻找企业服务创新的突破口,不要局限在常规的服务模式中。通过与香港督导进行交流,共同制定出有自己风格的特色服务项目。
(三)社工是项目运行的主体,必须要不断提升自己,突破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因此,有针对性的加强对社工的培训。其次,完善社会工作机构制度,加强机构的内部管理,坚决杜绝拖欠工资等现象发生,降低社工的流失率。
(四)开启社工进驻企业模式,接触并与企业职工相处,以社工带职工,帮助企业职工自主开展活动,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将社工的理念与工作手法教给企业人力资源,让企业自主展开活动,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
(五)将子项目服务进行延升创新,通过开发新的子项目来弥补项目的局限性。项目的局限性在于子项目已经趋向成熟,需要进行蜕变改革,不然终将会被淘汰。因此,项目需要创新,突出要点。
参考文献
[1]吴忠民.城市农民工的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J].政策研究,2001.
[2]邵宁.论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0.
[3]王玉枚.建立健全城镇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想[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
[4]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1995.
[5]徐麟.上海市社会工作发展情况介绍.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M],2008.
附件1:
宝龙工会心理咨询室开展迎新春趣味游园会活动
2015年1月17日下午在宝龙工业园,由宝龙社区工联会心理咨询室开展的“迎新春职工趣味游园会”吸引了辖区企业200余名职工参与,活动得到了企业和职工的欢迎。
在社区企业和职工年底加班加点的间隙,龙岗街道宝龙社区工会心理咨询室社工在周末为企业的一线员工带来了好玩的趣味活动,帮助职工放松心情,解除工作疲劳,收获游戏小礼品。
在趣味游园会游戏环节,工会心理咨询室的社工们特别精心设计了四个好玩的游戏:乾坤大挪移、背对背抛球、套圈以及劳务工幸福闯关大富翁。特别是“劳务工幸福闯关大富翁”得到了职工的热烈欢迎。通过丢色子,去面对每一个关卡的的问题,比如:遇到劳资纠纷得到工会社工帮助,前进一格;遇到感情问题,停一格等等,通过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帮助职工介绍宝龙工会帮扶工作,活动圆满成功。(通讯员 郑雪祥 黄育雄)
摘要:21世纪是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迅速,利益诉求多元化,企业员工机构和劳动关系正发生这深刻的变化。宝龙社区是一个纯工业社区,社区内人口99%都为外来建设者,而社区内的配套设施极其缺乏,再者由于辖区企业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的高新电子产业,人力成本一直是企业的重要负担。宝龙社区设计实施“心起点”心理咨询服务项目整合社区、企业、社会等多方面资源,在整个社区层面提供EAP员工心理援助服务,开展各种社区活动,提升员工心理资本,减少企业成本,唤醒企业责任意识,从而促进社区和谐。
关键词:需求 服务对象 EAP心理援助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一、引言………………………………………………………………………………………3
二、项目的理论基础…………………………………………………………………………3
三、项目的目的目标…………………………………………………………………………3
四、服务时间及服务对象……………………………………………………………………4
五、项目的流程安排…………………………………………………………………………4
六、项目的评估分析…………………………………………………………………………6
(一)项目的成效……………………………………………………………………………6
(二)项目的问题……………………………………………………………………………6
七、项目改进的措施与建议…………………………………………………………………7
参考文献………………………………………………………………………………………7
附录……………………………………………………………………………………………8
一、引言
随着80、90后进入职场,作为员工队伍重要组成部分的新生代劳务工,在文化素质、价值观念、社会需求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与上一代农民工有明显的差异,对于人文关怀、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强烈。同时由于新生代劳务工的群特殊性,在工作、生活、感情等各方面与现实环境产生冲突,于是对于员工心理关爱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宝龙社区“心起点”心理咨询服务项目以心理咨询室为平台辐射辖区企业职工,为辖区企业职工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支持服务,同时创新“企业社工+心理咨询”、“企业社工+义工联动”、“常规+实事”三种服务模式,为辖区企业职工提供专业社工服务、企业培训和特色心理驻点服务。
二、项目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理论认为社会支持网络指一组由个人接触所构成的关系网,透过这些关系网个人得以维持其认同,并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讯息、新的社会接触等,并由有形的和无形的支持构建起来的支持体系。
宝龙社区来深建设者对于城市的融合有待加强,并且其各方面的人际交往相对较少,遇到困难会缺乏相应的社会资源。通过开展四个子项目,扩大企职工的社交网络,形成一种无形的支持体系。
(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尊重的需要可以产生推动力。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
三、项目的目的/目标
(一)项目小目的
提升员工心理资本,减少企业成本,唤醒企业责任意识,从而促进社区和谐。
(二)项目大目标
1.总体目标
(1)员工层面
促进宝龙社区企业员工身心健康,提升其心理资本,帮助员工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员工获得职业生涯的发展,帮助员工在遇到重大变故时渡过难关,从而提高其归属感和幸福感,提高服务对象的社会建设参与度。
(2)企业层面
减少企业风险和成本,使企业提高生产绩效。
(3)社区层面
在社区层面打造员工“心灵驿站”,关爱社区员工,促进社区融合与和谐。
2.具体目标
“心起点,心形象”员工心理健康项目推广服务。扫描社区员工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扩大员工对“心起点”心理咨询服务项目的认知度。
“心关爱,心关注”员工心理关爱服务。通过心理咨询室平台建设以及驻点企业“心灵驿站”,为辖区企业员工提供多方面,多层次的服务,同时关注重点女职工和困难职工人群,提供定点预约服务。
“心成长,心未来”员工心理成长服务。通过提供免费素质培训内容,帮助职工职业能力提升,提升企业职工的社会责任感。
“心家园,心生活”员工服务。创新“社工+义工”和“社工+员工”服务模式,成立“心飞扬”企业义工队,搭建义工服务平台;以幸福为主题康娱活动主基线,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丰富员工业余生活,扩展人际交往圈和支持网络。
四、服务时间与服务对象
服务时间:每周五天工作日。每周星期二18:00-20:00驻点天马员工关爱中心“心灵驿站”
服务对象:深圳市宝龙社区辖区企业管理者、企业职工、流动社区居民
五、项目的流程安排
(一)第一阶段:筹备期(2013年6月-2013年9月)
1.企业服务部部长通过机构内部选拔招募并组建项目团队3名社工,其中项目团队负责人从业社工经历2年。
2.机构企业部部长对项目办公地点进行选址,选择宝龙社区员工宿舍的中心地带一楼,并挂牌进驻“心起点”心理咨询室。与社区工作站完成接洽工作,拜访相关社区组织,征求各方开展活动与项目发展意见。
3.进行走访调研,了解企业与员工服务需求。通过问卷及访谈对各企业管理者及职工进行调查。调查报告显示:
(1)新生代劳务工具有自我期望较高、身心压力大等新的特点,他们在当今极度分化的劳动岗位上极易产生职业倦怠,从而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影响到家庭的幸福生活、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影响工作和个人职业发展等。
(2)劳动力整体素质较低,而且职业教育落后。一是缺乏职业教育的氛围,人们缺乏对职业教育的了解和正确理解;二是现有培训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所需的技能需求;三是外来劳务工的教育及技能提升的意识薄弱,大多数只是为了谋生存而来,没有高层次的学习强烈愿望。
(3)来深建设者对城市融入的需求日益加深,社区融合有待促进,主要表现于社区户籍居民与来深建设者之间由于风俗习惯、人文情怀间的差异而很难正常的进行社交,以致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4)劳动纠纷问题凸显的情况下,来深建设者法律认知水平低。因缺乏法律认知水平,或维权意识薄弱,不懂得通过劳动行政部门进行申述和运用法律手段维权。
(5)通过调查报告研究结果,结合机构的基本情况,项目负责人以及企业部部长拟定《项目服务年度计划》、《项目实施(服务)方案》等。
(二)第二阶段:发展期(2013年8月-2014年6月)
1.项目组三人共同制作“心起点”心理咨询室宣传材料,比如宣传单页、海报、横幅、易拉宝等。
2.联系社区工作站与机构共同制定相关的制度,如服务政策程序、服务档案管理制度、服务督导制度、服务自我检查制度等。
3.开展外展宣传,在人流量多的篮球场进行摆点宣传;建立社区服务资源网络,把资源整合起来为项目所用,建立心理咨询室QQ群,提供一个可以与社工直接交流的平台;为员工提供内容更多元、形式更多样的服务,每次活动完后都有意见反馈表,将意见反馈表进行统计,收集建议后开展一些让企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
4.集中走访企业推广。拜访20家企业的领导人物,并让企业法人了解“心起点”心理咨询室,并努力促成合作关系。
5.初步接触咨询服务。大力宣传过后,企业职工将初步接触咨询活动,使服务对象了解心理咨询室的职责,并由机构将服务对象的情况存进档案,最后建立长期关系。
6.准备项目中期评估工作。按照机构规定的指标把服务做到位,如2014年中服务指标:项目社工在上半年为有情感问题、工作困扰、劳资纠纷、情绪压力等方面问题的职工提供个案咨询与辅导15例;开展互助支持类、成长教育类小组共2个8节,服务人数127人次;社区活动15场服务职工1937人;开展心理健康扫描服务2场,扫描职工300人;开展法律知识宣传,职工成长以及企业管理类培训9场,服务职工人数650人;走访企业、职工及其家庭32次,共服务515人次;开展义工服务2场220人次,服务总人数3764人次。
(三)第三阶段:巩固期(2014年6月-2014年12月)
完善企业“心灵驿站”试点工作,助力企业独立自主开展EAP服务。5家“心灵驿站”试点将逐渐自主开展服务,项目社工给予指导。
(四)第四阶段:结束期(2014年12月)
企业部部长将对项目全程进行终结性评估监督,项目组则对项目进行反思及经验总结,并将此工作进行推广。最后项目组必须撰写项目总结报告,并向机构及督导多方汇报。
六、项目的评估分析
(一)项目的成效
1.得到服务对象、用人单位的认可。心起点项目社工秉承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以“开心工作,快乐生活”为服务宗旨,全心服务辖区企业职工,积极做好职工心理预防工作。在2014年服务开展过程中,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关于活动满意率达90%以上。
2.引起社会关注。心起点心理咨询室项目媒体报道85篇,其中国家级报道6篇,省级报道5篇,市级报道2篇,区级报道72篇,街道级暂无具体统计。丰富的项目社工服务报道极大的宣传了至诚心起点项目社工服务影响力,很好的提升项目社会知名度。
3.得到服务合作方的认可。心起点心理咨询室项目在服务企业和职工的同时,积极做好服务回访工作,在服务结束之后,定期电话询问企业关于“活动成效”以及对于“社工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收集”,在回访中,5家企业对于社工的服务表示非常欢迎,肯定社工服务成效,深受企业管理者及员工认可。
(二)项目的问题
1.子项目服务延续性问题。
2013年-2014年项目积极拓展心灵驿站子项目服务,在两年的服务时间,驻点企业心灵驿站超过50次,走访职工宿舍400余间,服务职工1500余人次。但由于企业走访时间固定,员工加班加点,而且工作辛苦但项目服务成效不显著。如何运用便捷方式链接项目服务资源,整合社工专业手法,开展职工探访服务,需要项目积极思考。
2.老项目如何再造创新点问题。
心起点项目服务已经在宝龙社区服务超过3年,项目内部资源挖掘已达极限,如何在熟悉的环境,熟悉的运作模式下,探索新鲜使用手法服务企业职工,唤醒项目社工积极性,更好服务企业职工,也值得思索。
3.职工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平台模式探索问题。
心起点心理咨询室整合心理咨询室平台以及企业驻点平台建设,服务企业职工。在2014年已经为超过25位职工提供职工心理咨询室服务,但由于社工专业性有待考量以及企业宣传不足,导致辖区企业服务对象对于心起点项目陌生,同时由于心理问题不等同于治病,很多时候职工即时知道自己有心理疾病,也不愿意前来接受咨询服务。
七、项目改进的措施及建议
(一)将各项服务的指标做到更加细致。通过在服务过程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服务对象的需求,并以此开展服务,而不是开展服务就是为了达成指标量。
(二)了解国外企业社工的具体做法,再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寻找企业服务创新的突破口,不要局限在常规的服务模式中。通过与香港督导进行交流,共同制定出有自己风格的特色服务项目。
(三)社工是项目运行的主体,必须要不断提升自己,突破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因此,有针对性的加强对社工的培训。其次,完善社会工作机构制度,加强机构的内部管理,坚决杜绝拖欠工资等现象发生,降低社工的流失率。
(四)开启社工进驻企业模式,接触并与企业职工相处,以社工带职工,帮助企业职工自主开展活动,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将社工的理念与工作手法教给企业人力资源,让企业自主展开活动,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
(五)将子项目服务进行延升创新,通过开发新的子项目来弥补项目的局限性。项目的局限性在于子项目已经趋向成熟,需要进行蜕变改革,不然终将会被淘汰。因此,项目需要创新,突出要点。
参考文献
[1]吴忠民.城市农民工的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J].政策研究,2001.
[2]邵宁.论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0.
[3]王玉枚.建立健全城镇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想[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
[4]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1995.
[5]徐麟.上海市社会工作发展情况介绍.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M],2008.
附件1:
宝龙工会心理咨询室开展迎新春趣味游园会活动
2015年1月17日下午在宝龙工业园,由宝龙社区工联会心理咨询室开展的“迎新春职工趣味游园会”吸引了辖区企业200余名职工参与,活动得到了企业和职工的欢迎。
在社区企业和职工年底加班加点的间隙,龙岗街道宝龙社区工会心理咨询室社工在周末为企业的一线员工带来了好玩的趣味活动,帮助职工放松心情,解除工作疲劳,收获游戏小礼品。
在趣味游园会游戏环节,工会心理咨询室的社工们特别精心设计了四个好玩的游戏:乾坤大挪移、背对背抛球、套圈以及劳务工幸福闯关大富翁。特别是“劳务工幸福闯关大富翁”得到了职工的热烈欢迎。通过丢色子,去面对每一个关卡的的问题,比如:遇到劳资纠纷得到工会社工帮助,前进一格;遇到感情问题,停一格等等,通过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帮助职工介绍宝龙工会帮扶工作,活动圆满成功。(通讯员 郑雪祥 黄育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