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ICP备112451047180号-6
1例大直径角膜塑形镜的验配
角膜塑形镜,是一种通过改变角膜表面形态来矫正眼屈光不正的硬性高透气性接触镜。与普通RGP镜片的设计不同,角膜塑形镜的外曲面设计较简单,内曲面则相对复杂。内曲面不再与角膜平行或吻合,是在镜片和角膜之间制造一些间隙,利用泪液膜的薄层液压作用,使角膜组织重新分部,从而达到塑形的效果[1]。
近年来,角膜塑形术作为 一种非手术矫正近视的方法,有安全性高、视力稳定性好、可预测性强、可逆等优点,尤其可以有效地控制青少年的近视发展,应用日益广泛[2]。根据北大医学院临床对比观察,佩戴框架眼镜近视度数平均每年增长0.67D,而佩戴MCT平均增长0.08D,处于近视发展期的青少年选择角膜塑形镜,可以有效延缓近视程度的加深。
2 角膜塑形镜适应人群
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矫正近视和缓减近视加深的方法,但是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配戴。为了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及验配成功率,医师和护理人员验配前对患者的的筛选是极其重要的。下面几点为角膜塑形镜的适应人群。
(1)8岁以上年龄,少年儿童进行性近视。
(2)球镜度-0.75~-5.50D,球镜度越高,塑形效果的预测越差。
(3)角膜曲率为40.00D~46.00D。
(4)< 1.50D顺规角膜散光,或者是散光度少于1/3球镜度,< 0.75D逆规角膜散光。[3]
(5)角膜形态周边部更平坦,e值较大。
(6)正常范围的瞳孔直径。
(7)正常范围的眼压。
(8)无角结膜疾病,其他眼疾或配戴隐形的全身禁忌症。
3 病史资料及验配流程
3.1 现病史
2014年7月3日,患者,彭某某,女,11岁,双眼视力下降一年余。
3.2 主觉验光
OD: -3.25/-1.00×160→1.0
OS:-3.25/-1.00×170→1.0
原镜处方
OD: -2.25/-1.00×160→1.0
OS:-2.50/-0.75×170→1.0
3.3 诊断
双眼屈光不正 (近视)
3.4 处理方案
考虑该患者年龄和目前近视程度,结合患者及家属的意愿,给与以下处理方案:
配戴角膜塑形镜
3.5 角膜塑形镜验配前检查
角膜地形图: OD: 42.4(7.96)/43.6(7.74)
OS: 42.5(7.94)/43.8(7.71)
角膜散光:OD:-1.20D,OS:-1.30D
角膜e值:OD:0.58,OS:0.62
角膜直径:OD: 12.2mm,OS: 12.2mm
瞳孔直径:OD: 3.50mm,OS: 3.30mm
眼压:OD: 13.6mmHg,OS:13.4mmHg
眼轴:OD: 25.42mm,OS:25.45mm
眼部:无器质性病变。
3.6 试戴过程
根据角膜曲率、直径、散光、e值及屈光度选择第一片试戴片
第一次试戴:亨泰常规直径
OD:42.00/-3.00/10.6
OS:41.75/-3.00/10.6
双眼镜片均往颞侧偏位,考虑患者角膜直径高于平均值,故改成大直径镜片再次试戴。
第二次试戴:露晰得大直径
OD:42.00(8.04)/-4.00/11.0
OS:41.75(8.08)/-4.00/11.0
双眼镜片定位明显改善,配适稍紧,故降低镜片的角膜曲率0.25D(俗称放松一档)再次试戴
第三次试戴:露晰得大直径
OD:41.75(8.08)/-4.00/11.0
OS:41.50(8.13)/-4.00/11.0
片上验光:OD:+1.25→1.0
OS:+1.25→1.0
平躺闭眼半小时后
该患者镜片定位中心,移动度为1~2mm,下移时呈垂直顺滑,4弧清晰,基弧呈黑色圆形暗区,反转弧呈绿色环形亮区,配适弧呈均匀环形淡绿色暗区,周边弧呈鲜绿色环形亮区。镜片配适良好,模拟睡觉半个小时,取下镜片做角膜地形图检查,角膜中央区稍变平坦,周边陡峭。
3.7 定片参数
OD 41.75(8.08)/-2.75/11.0
OS 41.50(8.13)/-2.75/11.0
3.8 复查
患者第一天复查,裸眼视力0.5/0.4,角结膜未见明显异常,角膜地形图检查:右眼角膜中央区域变平坦,周边陡峭。左眼出现了中央小岛:角膜地形图显示有较陡的中间区,周围被平坦的环所包围,继续配戴观察。
患者一周复查,裸眼视力1.0/0.8,角结膜未见明显异常,角膜地形图检查:角膜发生明显变化,角膜中央区域变平坦,周边陡峭。左眼中央小岛消失,继续配戴。
患戴镜后一个月复查,裸眼视力1.0/1.0,角结膜未见明显异常,角膜地形图检查:角膜中央区域变平坦,周边陡峭。继续配戴。
4 大直径角膜塑形镜的验配总结
在验配角膜塑形镜的临床工作当中,患者的角膜直径一般为11.0~12.0mm。目前各厂家的角膜塑形镜的镜片直径大多是按照国人的平均水平角膜直径设计,通常在10.4~10.6mm[4]。若患者经角膜地形图显示角膜直径大,考虑仪器误差及角膜水平径与垂直径的区别,可先用常规片试戴。试戴效果不佳时,如此例患者第一次试戴出现颞侧偏位,可考虑用大直径(直径为11.0mm)的镜片进行试戴,能解决戴镜偏位问题,因此选片可以先看直径,再看平K,结合e值,选出最合适的镜片,提高验配的成功率。
大直径的镜片,矢高相应的增加,定位稳定,配试偏紧,建议在之前平行配适的基础上降低镜片的角膜曲率0.25D(俗称放松一档)进行试戴,解决配适偏紧的情况。
镜片前期配戴的中央岛,不一定是配适的问题,有可能是镜片与角膜未达到完全匹配的关系,容易出现戴镜情况的波动,如果角结膜未见明显异常的情况下,
可以戴镜继续观察。
致谢
本毕业设计在校内专业老师夏菁和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实习带教曾显茜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于律己、宽以
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法、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本人影响深远。不仅使本人树立了远大的学习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本人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这次设计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写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同学的帮助下,问题都得以解决。所以在此,感谢所有的老师及同学们!
参考文献
[1]谢培英.《接触镜验配技术》[M]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谢培英. 青少年近视、散光的非手术治疗 2006,
[3]瞿佳.《视光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张主君.角膜塑形镜片的设计及应用.[J].眼视光杂志,2000,
目录
1 前言………………………………………………………………………………1
2 角膜塑形镜的适应人群…………………………………………………………1
3 病史资料及验配流程……………………………………………………………1
3.1 现病史………………………………………………………………………1
3.2 主觉验光……………………………………………………………………1
3.3 诊断…………………………………………………………………………2
3.4 处理方案……………………………………………………………………2
3.5 角膜塑形镜验配前检查……………………………………………………2
3.6 试戴过程……………………………………………………………………2
3.7 订片参数……………………………………………………………………3
3.8 复查…………………………………………………………………………3
4 大直径角膜塑形镜的验配总结…………………………………………………3
致谢……………………………………………………………………………………4
参考文献………………………………………………………………………………4
1 前言1 前言………………………………………………………………………………1
2 角膜塑形镜的适应人群…………………………………………………………1
3 病史资料及验配流程……………………………………………………………1
3.1 现病史………………………………………………………………………1
3.2 主觉验光……………………………………………………………………1
3.3 诊断…………………………………………………………………………2
3.4 处理方案……………………………………………………………………2
3.5 角膜塑形镜验配前检查……………………………………………………2
3.6 试戴过程……………………………………………………………………2
3.7 订片参数……………………………………………………………………3
3.8 复查…………………………………………………………………………3
4 大直径角膜塑形镜的验配总结…………………………………………………3
致谢……………………………………………………………………………………4
参考文献………………………………………………………………………………4
角膜塑形镜,是一种通过改变角膜表面形态来矫正眼屈光不正的硬性高透气性接触镜。与普通RGP镜片的设计不同,角膜塑形镜的外曲面设计较简单,内曲面则相对复杂。内曲面不再与角膜平行或吻合,是在镜片和角膜之间制造一些间隙,利用泪液膜的薄层液压作用,使角膜组织重新分部,从而达到塑形的效果[1]。
近年来,角膜塑形术作为 一种非手术矫正近视的方法,有安全性高、视力稳定性好、可预测性强、可逆等优点,尤其可以有效地控制青少年的近视发展,应用日益广泛[2]。根据北大医学院临床对比观察,佩戴框架眼镜近视度数平均每年增长0.67D,而佩戴MCT平均增长0.08D,处于近视发展期的青少年选择角膜塑形镜,可以有效延缓近视程度的加深。
2 角膜塑形镜适应人群
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矫正近视和缓减近视加深的方法,但是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配戴。为了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及验配成功率,医师和护理人员验配前对患者的的筛选是极其重要的。下面几点为角膜塑形镜的适应人群。
(1)8岁以上年龄,少年儿童进行性近视。
(2)球镜度-0.75~-5.50D,球镜度越高,塑形效果的预测越差。
(3)角膜曲率为40.00D~46.00D。
(4)< 1.50D顺规角膜散光,或者是散光度少于1/3球镜度,< 0.75D逆规角膜散光。[3]
(5)角膜形态周边部更平坦,e值较大。
(6)正常范围的瞳孔直径。
(7)正常范围的眼压。
(8)无角结膜疾病,其他眼疾或配戴隐形的全身禁忌症。
3 病史资料及验配流程
3.1 现病史
2014年7月3日,患者,彭某某,女,11岁,双眼视力下降一年余。
3.2 主觉验光
OD: -3.25/-1.00×160→1.0
OS:-3.25/-1.00×170→1.0
原镜处方
OD: -2.25/-1.00×160→1.0
OS:-2.50/-0.75×170→1.0
3.3 诊断
双眼屈光不正 (近视)
3.4 处理方案
考虑该患者年龄和目前近视程度,结合患者及家属的意愿,给与以下处理方案:
配戴角膜塑形镜
3.5 角膜塑形镜验配前检查
角膜地形图: OD: 42.4(7.96)/43.6(7.74)
OS: 42.5(7.94)/43.8(7.71)
角膜散光:OD:-1.20D,OS:-1.30D
角膜e值:OD:0.58,OS:0.62
角膜直径:OD: 12.2mm,OS: 12.2mm
瞳孔直径:OD: 3.50mm,OS: 3.30mm
眼压:OD: 13.6mmHg,OS:13.4mmHg
眼轴:OD: 25.42mm,OS:25.45mm
眼部:无器质性病变。
3.6 试戴过程
根据角膜曲率、直径、散光、e值及屈光度选择第一片试戴片
第一次试戴:亨泰常规直径
OD:42.00/-3.00/10.6
OS:41.75/-3.00/10.6
双眼镜片均往颞侧偏位,考虑患者角膜直径高于平均值,故改成大直径镜片再次试戴。
第二次试戴:露晰得大直径
OD:42.00(8.04)/-4.00/11.0
OS:41.75(8.08)/-4.00/11.0
双眼镜片定位明显改善,配适稍紧,故降低镜片的角膜曲率0.25D(俗称放松一档)再次试戴
第三次试戴:露晰得大直径
OD:41.75(8.08)/-4.00/11.0
OS:41.50(8.13)/-4.00/11.0
片上验光:OD:+1.25→1.0
OS:+1.25→1.0
平躺闭眼半小时后
该患者镜片定位中心,移动度为1~2mm,下移时呈垂直顺滑,4弧清晰,基弧呈黑色圆形暗区,反转弧呈绿色环形亮区,配适弧呈均匀环形淡绿色暗区,周边弧呈鲜绿色环形亮区。镜片配适良好,模拟睡觉半个小时,取下镜片做角膜地形图检查,角膜中央区稍变平坦,周边陡峭。
3.7 定片参数
OD 41.75(8.08)/-2.75/11.0
OS 41.50(8.13)/-2.75/11.0
3.8 复查
患者第一天复查,裸眼视力0.5/0.4,角结膜未见明显异常,角膜地形图检查:右眼角膜中央区域变平坦,周边陡峭。左眼出现了中央小岛:角膜地形图显示有较陡的中间区,周围被平坦的环所包围,继续配戴观察。
患者一周复查,裸眼视力1.0/0.8,角结膜未见明显异常,角膜地形图检查:角膜发生明显变化,角膜中央区域变平坦,周边陡峭。左眼中央小岛消失,继续配戴。
患戴镜后一个月复查,裸眼视力1.0/1.0,角结膜未见明显异常,角膜地形图检查:角膜中央区域变平坦,周边陡峭。继续配戴。
4 大直径角膜塑形镜的验配总结
在验配角膜塑形镜的临床工作当中,患者的角膜直径一般为11.0~12.0mm。目前各厂家的角膜塑形镜的镜片直径大多是按照国人的平均水平角膜直径设计,通常在10.4~10.6mm[4]。若患者经角膜地形图显示角膜直径大,考虑仪器误差及角膜水平径与垂直径的区别,可先用常规片试戴。试戴效果不佳时,如此例患者第一次试戴出现颞侧偏位,可考虑用大直径(直径为11.0mm)的镜片进行试戴,能解决戴镜偏位问题,因此选片可以先看直径,再看平K,结合e值,选出最合适的镜片,提高验配的成功率。
大直径的镜片,矢高相应的增加,定位稳定,配试偏紧,建议在之前平行配适的基础上降低镜片的角膜曲率0.25D(俗称放松一档)进行试戴,解决配适偏紧的情况。
镜片前期配戴的中央岛,不一定是配适的问题,有可能是镜片与角膜未达到完全匹配的关系,容易出现戴镜情况的波动,如果角结膜未见明显异常的情况下,
可以戴镜继续观察。
致谢
本毕业设计在校内专业老师夏菁和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实习带教曾显茜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于律己、宽以
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法、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本人影响深远。不仅使本人树立了远大的学习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本人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这次设计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写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同学的帮助下,问题都得以解决。所以在此,感谢所有的老师及同学们!
参考文献
[1]谢培英.《接触镜验配技术》[M]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谢培英. 青少年近视、散光的非手术治疗 2006,
[3]瞿佳.《视光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张主君.角膜塑形镜片的设计及应用.[J].眼视光杂志,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