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所列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初衷是为大家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

毕业设计我帮你

都市人的乡愁——从弄堂文化看王安忆小说的怀旧情结

都市人的乡愁——从弄堂文化看王安忆小说的怀旧情结

弄堂是上海文化的“根”,承载着上海人的都市“乡愁”。然而,随着上海弄堂的削减,上海人寄托于弄堂的都市乡愁日益衰微。王安忆小说通过对上海弄堂里的怀旧之物和旧时之人的细致书写,表达了上海“怀旧”小说借助弄堂文化而展开的城市想象和上海的都市寻根。

如需购买请QQ扫描右边二维码或者加QQ 3449649974 咨询 毕业设计(论文)代做请加QQ 2269757180 微信号:bylwwwww


  • 详细描述

    都市人的乡愁——从弄堂文化看王安忆小说的怀旧情结
    摘要:弄堂是上海文化的“根”,承载着上海人的都市“乡愁”。然而,随着上海弄堂的削减,上海人寄托于弄堂的都市乡愁日益衰微。王安忆小说通过对上海弄堂里的怀旧之物和旧时之人的细致书写,表达了上海“怀旧”小说借助弄堂文化而展开的城市想象和上海的都市寻根。
    关键词:怀旧 上海想象 王安忆 弄堂文化 乡愁
     
    City People's nostalgia-Talk about Nostalgia in Wang Anyi's Novels from the Lane Culture
    Abstract: Alley is the roots of Shanghai cultural and bearing the Shanghai urban homesickness. But as the Shanghai alleies cutting, the urban homesickness in the allcies will be on decline. Wang Anyi’s novels writed carefully the nostalgia things and the nostalgia persons which expressing the city imagine and the urban roots through Lane culture.
    Key words: Nostalgia Imagination of Shanghai  Wang Anyi  Lane Culture Homesickness
    引言
    “怀旧”是一种怀念过去、寻找记忆的情感。从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思乡怀古之情到近现代文学中的寻根意识,怀旧一直存在并具有不同时期的历史意义和情感价值。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上海发展成为现代化大都市,人们开始重新定位上海的形象,也引起了对昔日繁华旧上海的怀旧和想象。在文学领域,关于上海的怀旧书写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对张爱玲作品的重新关注。张爱玲笔下的旧上海繁华而苍凉,充满对老上海的城市灵魂的挖掘以及对都市文明的想象和重建。
    在“张爱玲热”的影响下,20世纪90年代,上海出现了许多时光逆流的现象,怀旧热潮开始弥漫开来。具有怀旧复古风格的咖啡厅和酒吧的兴起,有关老上海的影视作品的流行以及“老上海怀旧馆”的建立等现象,使“上海怀旧”在各个领域迅速成为一种潮流。对于当时风靡上海的怀旧热,其实人们追寻的只是想象中的上海,这个上海是不存在的,是虚构的。人们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记忆和历史观表达着对老上海的怀念和向往,这也是人们集体记忆和反思的一种表现。文化记忆理论对此认为,“构建对过去生活的各种想象,可以传播不同的历史观,得到各种记忆之间的平衡以及反思集体记忆”[][1]218。
    1995年,王安忆的《长恨歌》问世,在怀旧文学界颇受关注,也使王安忆成为怀旧作家的典范。1996年12月,素素的《前世今生》出版,展现了20世纪以来旧上海的生活,描绘了各种各样的女性及生活图景。除此之外,古色古香的怀旧照片、独具匠心的排版设计,使这部小说成了描绘旧上海的风情长卷。十里洋场也不过是前世的记忆,现世的上海也只是想象中逝去的繁华旧上海,小说饱含着对旧上海前世的追寻和对今生的怅惘。1998年,陈丹燕的《上海的风花雪月》推出。通过印刷精致的上海旧物、旧人的老照片,用优雅细腻的笔触诠释着没落上海繁华的景观,表达了对现实的困惑及对城市人命运的感慨,充满对老上海城市文化的追忆和怀旧之情。随后陈丹燕继续出版了《上海的金枝玉叶》等一系列的作品,成为上海文坛的一抹亮点。2002年,程乃珊的《上海探戈》、《上海女人》等书也相继问世,程乃珊笔下的旧上海生活精致而繁华,把十里洋场想象成神话般的过去,她似乎活在想象和记忆的上海中,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感叹老上海的岁月。除此之外,许多作家如邱处机、李欧梵等发表了众多有关上海怀旧的作品,受到了无数读者的热烈追捧。
    上海文坛掀起的怀旧热,其实是作家以怀旧文本为载体,表达出的一种城市想象。同时,作家的怀旧情结也是通过对上海的城市想象和物质构建来传递,比如通过对上海的老建筑、旧物品的描绘来表达怀旧。正如马尔科姆•蔡斯的观点:“怀旧的存在需要有以前遗留的物质存在。”[][2]4作家们通过对老上海的城市想象,在作品中抒发的怀旧是对过去历史文化记忆的组合,以记忆的构造来重塑记忆中的老上海,表达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对老上海的怀念之情。上海文学作品中将上海弄堂、咖啡馆、花园洋房、酒吧作为老上海的符号,通过对这些物象的想象,展现出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状态和历史风貌,同时显示出90年代的上海想象是一种对精致优雅生活的城市想象。

    目  录
    引言 1
    一、 王安忆的上海想象 2
    (一) 王安忆上海想象的原因 2
    (二) 王安忆上海想象的表现 3
    二、 上海想象中的弄堂情结 4
    (一) 弄堂里的怀旧之物 4
    (二) 弄堂里的旧时之人 5
    三、 弄堂中的乡愁与寻根 7
    (一) 上海人的乡愁 8
    (二) 在“失忆”中寻根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结语
    弄堂文化是王安忆怀旧小说的依托,同时也是怀旧情结的载体,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文化的投影。在20世纪90年代的怀旧热潮中,王安忆用丰富的上海想象,最真实、最贴近生活的描写,表达着内心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和精神的热爱,她用怀旧的笔触寻找消逝在弄堂中的上海。从王安忆对弄堂文化的书写可以体会到浓浓的怀旧情结和王安忆对上海这座城市的乡愁,她用自己对老上海的想象和重现召唤着现代都市人的乡愁,寻找着记忆中的弄堂,寻找自己的根。王安忆对弄堂文化的怀旧情结对当今社会的集体失忆起着重要的冲击作用,对都市人重拾乡愁起了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冯亚琳·埃尔.文化记忆理论读本[M].余传玲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218
    [2]马尔科姆•蔡斯.怀旧的不同层面.想象中的过去、历史和怀旧[M]. 曼彻斯特:曼彻斯特大学出版社,1989.5:3,4
    [3]王安忆.王安忆说[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9:89
    [4]王安忆.纪实与虚构[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6:9,96,97
    [5]夏辰.“讲坛上的作家”系列访谈之一—王安忆说[N].南方周末,2001.7:4
    [6]王安忆.长恨歌[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1:145,164,325
    [7]王安忆.妹头[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6:7,123
    [8]王安忆.富萍[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8:13,14,27
    [9]林坚.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记忆和乡愁[J].城市,2015(4):75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