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所列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初衷是为大家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

毕业设计我帮你

浅谈汉语教学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能力

浅谈汉语教学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走出了自己的家乡,走近了全国,而语言是他们与全国人民交流的第一工具,是他们走进全国的重要保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少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能力并不是特别理想,出现了哑巴汉语的现象,而汉语口语教学

如需购买请QQ扫描右边二维码或者加QQ 3449649974 咨询 毕业设计(论文)代做请加QQ 2269757180 微信号:bylwwwww


  • 详细描述

    浅谈汉语教学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能力
    摘要:汉语的学习包括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两种形式的学习,而目前很多少数民族学校对于汉语教学都过于注重书面语言的教学,忽略了口语的教学,导致学生口语水平不高,造成了学生只会写,不会说的“哑巴汉语”现象发生。本文分析了当前少数民族学生口语水平不高的原因,提出了3条不同的汉语口语教学方式,以期为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字: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口语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走出了自己的家乡,走近了全国,而语言是他们与全国人民交流的第一工具,是他们走进全国的重要保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少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能力并不是特别理想,出现了哑巴汉语的现象,而汉语口语教学是提高少数民族汉语口语的最好途径,通过正确有效的汉语教学方式,则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汉语口语水平。
    目录
    一、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水平低下的原因 1
    (一)学生的主体性不强 1
    (二)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不符合口语教学的需要 1
    (三)缺少专门的口语教材 2
    二、汉语教学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的教学方法 2
    (一)延迟教学法在少数民族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2
    1、输入阶段 2
    2、输出阶段 2
    (二)交际法在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3
    1、明确核心目的 3
    2、以语言功能为基础,语法作为辅助手段 3
    3、教学过程要实际化 3
    4、教学手段多样化 3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3
    1、 任务前 4
    2、 任务开展 4
    3、 任务完成 4
    参考文献 4

    一、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水平低下的原因
    (一)学生的主体性不强
    正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想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对口语产生兴趣,然而在汉语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往往还采取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以教师为课堂中的主体,教师以一种灌输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口语知识,学生处于一个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对汉语口语学习的热情得不到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加强,使得学习的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对于口语教学,实践是使学生汉语口语进步的最快的方法,这种灌输式的教师,不但磨灭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是减少了学生实践的机会。
    (二)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不符合口语教学的需要
    口语课堂上,还有很多教师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去向学生传授汉语语法知识,或者是对某一语句进行反复练习,这样不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阻碍学生将所背的词汇组织成语言并表达出来的能力。除了教师的原因,由于每个班级都是由几十个学生组成,在口语课的课堂上,很难实现让所有学生都能对口语进行自由表达,而口语表达是需要学生对于从思维转换成语言这种能力的长期培养,许多学生就是缺少了这种思维转换成语言的锻炼,使得语言表达技巧与语言编码能力得不到提高,最终出现了汉语口语表达的障碍。
    (三)缺少专门的口语教材
        当前,教师以及学生对口语教材过于依赖,口语的教学进程以及教学内容受教材的影响较大,而课本中的任务模块有着过高的重复性,每一节课的内容都基本可以划分为生词、课文以及练习等环节。然而口语课程本应该是生动性的课程,需要学生进行口语锻炼,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而过多的依赖课本,会使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受到限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自己的教学思路也被套上了枷锁,最终导致学生的热情得不到提高,口语课堂上学生不说话的现象发生。
    二、汉语教学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的教学方法
    (一)延迟教学法在少数民族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1970年,美国语言学家最早提出了延迟教学法这一概念,这里指出的是学生在进行语言学习时,对语言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这种对语言理解的能力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一些学者认为,学生对口语的输出不是通过被动的教授而形成的,而是先通过学生对听取信息的理解,之后才能形成口语的输出。也就是说,教师在还没有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而进行密集的口语训练的方式,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不但不会提高学生的口语输出能力,反而会加重学生记忆系统的负担。针对上述教学缺陷,延迟性教学可以在汉语口语的输入阶段以及输出阶段很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的学习,弥补以往教学方式的不足。
    1、输入阶段
        为了使学生能够清楚的理解教师在口语课堂上的语言,教师往往都是将一些较为复杂的语句转换成相对简单的语句,这种被简化的语言虽然增强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但是由于其与正常语境的对话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真实的对话中,学生仍然无法理解对方的意思。因此,教师应该选择更加实用化的影音资料,内容更贴近实际,采取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方式来培养学生语言输入的能力,在播放语音资料时,教师还应按照教学计划,在听力资料中设置难点,难点的设置也应该由少至多,由简单到复杂,并在学生遇到难点时,及时引导学生越过难点,使学生从中得到语言输入能力的提高。除了语句的难易程度,语速的快慢也是影响学生是否理解的重要因素。不少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上,担心训练听力速度过快,会使学生听不懂,所以采取先慢后快的训练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然而这种训练方式,并不符合人们实际的说话方式,正常的谈话过程中,人们的语速及声音强弱都有变化,因此,教师应该模拟实际交际情境,对学生进行间速训练及声音强弱训练,使得学生不仅能够听懂常规语速,更能适应正常谈话的语速及音量的变化。
    2、输出阶段
    输出阶段是将语言表达出来的阶段,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会受到母语习惯的影响而出现表达错误,当这种错误形成习惯后,就很难被纠正过来。因此,口语练习延迟法的输出阶段的输出方式为书面语输出,这种书面输出的口语表达方式有效防止学生的回答被其他同学听到,可以很好的减轻学生因害怕说错而形成的心理压力。另外,这种书面表达的方法还能够使口语表达上的错误都呈现在纸上,避免了由于教师的更正不及时,造成学生的错误习惯延续的现象发生,而且,写和说都同样是输出性的,他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写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促进说,并且,写的过程中,会加深学生的视觉冲击,强化学生口语预感的形成。当输入阶段以及输出阶段的书面准备完成后,且学生对口语输出不再产生焦虑时,就可以进行口语输出的练习了,口语输出练习时,教师应合理安排输出语句的难易程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使学生的口语能力逐渐进步,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口语的练习必须需要质量,而不要一味的追求数量,确保每一句话的准确性,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口语表达习惯。
    (二)交际法在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交际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欧,在美国得到发展并兴盛,至今,交际法已经成为影响力最大的学习第二语言的流派。它以语言功能项目为基础,使学生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他的具体步骤包括了语言材料的展示、根据语言材料进行多种形式的口头操练以及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境,让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三个阶段。在利用交际费进行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四点:
    1、明确核心目的
        美国著名的社会语言学家Dwel Hymes曾提出:交际能力的好坏,并不是一个人对语言形式掌握的多少,而是他在社会活动上,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强弱,而这种交际能力也就是人类的语言能力。交际法以此为教学的核心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交际能力中,“说”这项能力占据了主要位置,然而受到传统汉语教学模式的影响,少数民族对于汉语“写”的能力往往很强,但是“听”和“说”的能力却很差,以至于不能完成真正的交际过程。因此,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表达才是语言学习最重要的,并且多鼓励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口语教学。
    2、以语言功能为基础,语法作为辅助手段
        传统的汉语口语教学中,过于强调语言形式上的教学,教师向学生反复灌输大量的语言知识,过分强调语言的正确性,而忽略了语言应用的得体性。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语言知识中难以得到乐趣,导致学生的主动学习性不高,难以使口语课堂的学习与正常的交际应用相结合。而交际法鼓励学生去使用口语进行交流,他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在适当的情境下,正确并合理的运用恰当的语言与人进行交际。因此,在采取交际法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应合理安排语法教学与口语实际应用的教学时间,对于已经能够掌握基本语法的学生,可以将交际活动的语言放到学习的首位,并且在语言应用上,重视语法功能。
    3、教学过程要实际化
        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最终目的就是使少数民族的学生能够用汉语进行实际的交际活动,满足交际需求。交际法正是本着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理念,通过学生在交际中所开展的各种活动,得到口语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氛围,消除学生对于口语难以开口的羞涩心理,同时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交际,在交际中培养口语能力。学生在几次的交际成功之后,对口语交际的信心以及兴趣自然会大大上升,学习的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4、教学手段多样化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课堂中的教学手段也变得丰富起来,像多媒体的普及,网路的盛行,都使得学生的学习不仅局限在课本的知识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提高口语教学的效果。例如以往在培养学生语音能力的教学时,学生对停顿、重音等表达情意都会反复练习,难免会觉得枯燥与乏味。而利用多媒体影音,把准备好的汉语对话通过影音的方式放给学生,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语音能力。由于影音资料的内容更接近与现实对话,所以,这也符合交际法的教学主张。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是由印度语言学家N S Prabhu提出的,顾名思义,任务型教学法是将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通过任务过程中的活动,以学生是否完成任务作物教学目标,来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这里提出的任务一词,是与操练相对应的,操练是对语法规则的重复为主,而任务型教学则是以语言的意义为导向,由教师设计一系列能够促进学生口语能力形成的任务,并且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强化学生的思维加工能力与最后的语言输出能力。
    1、 任务前
    在用任务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任务的设置应该具有真实性,任务资料的来源应该尽量源自真实的生活,除了资料要真实化,教师给学生设置的语言情境也要符合现实的语境,使学生能够在一种最符合真实情境的环境下完成整个任务活动。在前期的任务阶段,教师应该先向学生接受任务的基本信息,并给与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让学生从网上或者通过其他途径收集任务相关的信息,为任务的完成做准备,同时,为了使任务情境更加具有真实效果,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教室环境进行布置,使任务的环境更贴近任务当中设置的语境,让学生的任务过程如同在真实情境下完成。
    2、 任务开展
    任务型教学中,特别强调了“做”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角色扮演就是其中一个体现“做”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教师对同一组内的学生进行角色安排,然而并不限制完成任务的方式。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通过自己对任务的理解方式来进行任务的完成工作,在此过程中,学生除了通过语言进行表达,还可以通过手势,表情等辅助手势完成任务,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自身的思想情感融入到语言的表达当中,把任务完成,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独立完成语言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对口语学习的信心。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但切忌影响学生的正常完成任务的过程,应确整个保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位置。
    3、 任务完成
    任务完成后,需要教师及学生对完成任务的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不但可以帮助表演的同学了解自身的不足,而且还可以帮助评价的同学通过看到他人的不足,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而教师则可以指出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一些口语表达的不足之处,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教师可以通过重复性的任务训练,来提高学生对汉语口语的准确性与流利度,并且每一次的分组,都要保持语伴的更换,避免学生之间对对方的语境太过于熟悉,而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杜华提高民族学生汉语口语水平的对策:口语练习延迟法[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 24(2):13-14
    [2] 王宏丹浅析任务型教学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 《大舞台》, 2011(12):234-234
    [3] 耿英春交际法在少数民族地区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 26(1):79-80
    [4] 玛力亚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 《北方文学旬刊》, 2010(4):76-76
    [5] 罗雅贤关于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1, 27(2):35-37
    [6] 丁学军中职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教学初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23):38-41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