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ICP备112451047180号-6
对盗窃犯王某的不良行为问题的教育矫治方案
一、作品(产品)简介
当前我国服刑人员群体中财产犯(尤为盗窃犯)所占比例较高,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实习所在监区盗窃犯的比例达三分之一。他们的常见行为问题有:1、投机改造,2、自私心重、油腔滑调,3、厌恶劳动。所在的实习监区王某的不良行为尤为典型。其主要表现为:1、利欲熏心,自私自利2、罪责感淡化,改造意识淡薄3、厌恶劳动,追求享受4、意志薄弱,恶习较深5、投机改造,实惠意识严重。针对盗窃犯王某的情况我们对其采取了专门的教育矫治方案,对其实施教育矫治,先收集王某的基本信息,通过观察王某本人和走访其狱友及家人了解到他更多的情况,对王某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分析,并成立研究小组对其制定教育矫治方案,对其实施具体的教育矫治措施。在实施教育矫治方案时,制定教育矫治的目的,介绍教育矫治的过程,并对其在教育矫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了预测和解决措施,以确保教育矫治工作的顺利进行,使教育矫治方法切实有效的实施,实现监狱教育矫治的最终目的,为以后的盗窃犯改造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经验。
二、作品(产品)内容
(一)王某的基本情况搜集
罪犯王某,男,38岁,小学文化,犯盗窃罪,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5年,2001年6月被送往监狱服刑,入监后表现一直不好,常常以各种理由装病,逃避劳动,拒绝出工,在监狱里常常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无视监规纪律,在民警面前无拘无束,还经常性的盗窃同监舍其他服刑人员的财物,一次在监狱超市里购物时,悄悄的偷了几袋零食,被监控室里值班的干警发现,被当场抓了个人赃俱获,其狡辩说,自己是怕同监舍的其他服刑人员看见分零食,所以先用衣服包起来,再去结账,因为这件事被关了五天紧闭,在监舍里常常在其他服刑人员面前讲述着他的英雄事迹,并说这次是自己失手了,自认倒霉,出去后要好好的大干一场,好好享受一下,弥补自己在监狱里受的苦,在改造过程中常用好处来收买同监舍其他服刑人员的人心,让其他的服刑人员在生产劳动时帮助自己完成生产劳动任务。
针对王犯在监狱服刑中的表现,监区包教干警把他纳入了重点人员来监管,对他进行了严密的监视,并让同监舍里表现好的两名服刑人员对王犯进行了夹控,王犯每天的一举一动都在包教干警的视线里,并把王犯的表现报告了监区领导,监区领导召开了紧急会议,并成立了专门的教育矫治小组对王犯的表现进行了分析,通过王犯的档案和对王犯家人及其他亲戚朋友邻居对王犯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并对此研究了一套教育矫治的方案,采取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教育矫治方案,对王犯进行了教育矫治。
(二)、王某的不良行为特点分析
1、利欲熏心,自私自利。
王犯贪财恋物,具有超乎寻常的物质欲望,认为只要能弄到钱财,一切都不在乎,其在入监前就见钱眼开,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家庭教育不好其父母送他上完小学就没送他读了,常常只要是没有人,就想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特别是到珠宝店和银行的时候,其表现最为突出,其眼睛盯着一眨都不眨总想据为己有,为了达到自己的利欲心理而不惜铤而走险,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他自己并不以为自己盗窃是犯罪,在他的世界里他就根本不知道何为犯罪行为。王犯此次入狱就是因为盗窃了珠宝店的一条价值五十多万的宝石项链,在出门时被保安发现并抓获,在监狱里其利欲心理也表现突出,在监狱超市里盗窃零食,其表现出自私自利的心理特征,以极端的利己主义为核心,背离了社会的公德。
2、罪责感淡漠,改造意识淡化。
王犯入监后没有犯罪羞耻感和悔罪感,不承认自己的犯罪行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性,并一味的把自己的犯罪原因推向社会和环境,强调环境对自己的影响,把责任推向父母,认为是父母从小没把自己教育好,认为自己是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去向社会上有钱的人分享他们多余的财物,不认为自己被判刑改造是罪有应得,悔恨的不是犯罪,而是自己的“失手”,其作为罪犯的角色意识,改造意识淡化,在干警面前无拘无束,对监狱的严格管束和改造比较的反感,表现为消极的抵触心理,从而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违反监规纪律突出。其从小父母就很少对其有效管理教育,在家也很少听父母的话,从而养成了无拘无束的坏习惯。
3、厌恶劳动,追求享受。
王犯以前在社会上就好逸恶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好吃懒做,这与其他的盗窃犯相同,入狱后,整天改留恋自己过去的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生活中,怕苦怕累,厌恶,畏惧劳动,经常以各种借口不出工参加劳动,包教的干警曾为此多次找其谈话,其效果也不是很明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的规定,凡有劳动能力的服刑人员都必须参加生产劳动,当包教干警向王犯提出这条法律规定后,王犯依然是以各种理由狡辩,其表现在监区的影响较为恶劣。
4、意志薄弱,易受诱惑,恶习较深。
王犯在监狱中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自控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差,看见同监舍里的其他服刑人员有好的东西,心里就动邪念,想据为己有,每到监狱超市购物时总想不付钱就把东西拿走,经受不了监狱里严格的监规纪律的约束,常常表现出改造行为的盲目性和改造过程的重复性,多次的成功作案,使得他形成了不劳而获的生活习惯方式,这与其从小的家庭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古人云: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其顺手牵羊已成为其生活习惯,其犯罪心理结构已经成型。
5、投机改造,实惠意识严重。
为了逃避改造,又想早日出狱,把长期犯罪过程中形成的投机,欺骗,两面手法运用到改造生活中来,千方百计的搞投机,找捷径,以金钱开路。王犯在改造过程中经常拉拢其他服刑人员,帮助自己完成生产劳动任务,还向其他服刑人员讲述盗窃技巧和作案经验。
(三)对王某实施教育矫治的方案
1、矫治目的
监狱对罪犯实行惩罚与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坚持以培养身心健康,适应社会的守法公民为罪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罪犯教育的过程中树立人道,民主,效益的理念,明确以罪犯教育为中心,因人施教,寓教于劳,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来使罪犯教育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减少重新犯罪率。王犯的成功转化,说明了我们监狱是一个真正改造人的特殊场所,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人是改变不了的,只要坚持,所有的问题都将不是问题,我们要通过我们监狱的努力,来降低再犯罪率,从而来使监狱工作达到最大化,真正的把犯罪分子改造成为守法的公民,以体现监狱的工作的高效性,从而来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
2、矫治过程
⑴进行信仰道德教育,引导其正确消费。
错误的世界观,扭曲的人生观,畸形的价值观,是王犯走向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错误的三观将决定错误的人生。一方面干警从批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入手,让其真正明白人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活着,怎样做人以及做什么样的人,从而以正确的观点来善待社会、善待他人,把个人的幸福与社会的安宁联系起来,自觉的改正损人利己的错误思想。另一方面,对其进行正确的消费观的教育与引导,指出其畸形消费的危害,开展科学消费的专题讨论,揭露和批判在服刑过程中向家里要钱、要物、要吃喝的不良行为,使其懂得消费与享受必须要以自己的辛勤付出为前提,而不能寄生于他人或社会,不能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来引导王犯正确的消费观。从而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讲道德、讲法律的守法公民。
其措施有一定的成效,经过干警的观察及其他服刑人员反映,王犯现在在日常的生活中没有刚入监是那么奢侈了,懂得了勤俭节约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出监时还把自己在监狱里发的报酬资助给了一名留守儿童。
⑵加强认罪、悔罪教育,深挖其犯罪根源和危害。
针对王犯的认罪浅层化、悔罪表面化的特点,干警进行组织引导其深刻反省问题,深挖犯罪根源和危害,使其认罪悔罪。
①深入揭露批判其犯罪的恶性,坚持因人施教的原则,组织 解剖和分析,从灵魂深处挖掘其犯罪思想,使其彻底认罪悔罪。
②组织其进行经常性的“谈犯罪危害”的活动,用“角色转换法”让其进行“假如我是受害者”的反思,以换位思考,站在受害人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加深自己的罪恶感,从而让其既看到自己犯罪数的清的物质性危害,又看到数不清的精神危害。
③结合法律知识教育,使其理解法律的正义性和不可侵犯性及犯罪应受惩罚性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改变其“认关系不认法律”“认倒霉不认罪恶”“混改造不讲悔过”的错误心态使其正确对待刑罚,从而自觉的接受监狱的改造。
通过此教育,让王犯深深的认识到了自己所犯下的罪行,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触犯了国家的刑法,理应受到刑罚的处罚,在监狱中对监狱的监规纪律和劳动改造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让他以“假如我是受害人”反思时,干警给他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后他嚎啕大哭,想到了自己的自私自利行为竟然害死了一位病危的老人,此后他向干警写了保证书,是一封血书,上面写到“自己要痛改前非,要从新做人,用自己的劳动来报答社会和国家”。
⑶强化劳动改造,矫治好逸恶劳思想。
王犯盗窃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由于懒,干什么活都怕苦怕累,使其变成了阶下囚,其中“懒”是发生质变的根本,量的积累,达到质的变化,正是因为其懒才想不劳而获,而治懒只有充分运用劳动改造这一手段才能达到目的。全面实施对其的强制性劳动,在组织其进行生产劳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对他进行组织性,纪律性教育和创造性劳动教育,把“劳”与“教”紧密的结合起来,做到“劳”中有“教”寓“教”于“劳”。引导王犯在体味劳动的艰辛的同时,亲身体验劳动创造世界的喜悦和光荣,当王犯第一次自己超额完成生产劳动任务时,监区领导就对他提出了表扬,并根据相关的规定给他报了生产奖分。教育组借助劳动中集体组织的协作配合,让他在劳动中重新认识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得了团队精神,协作配合的新意识,让他在生产劳动的实践中找到自我的价值,重塑灵魂,引导和鼓励他自觉投入到劳动改造中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中规定的凡是有劳动能力的罪犯,都必须强制性的参加生产劳动,王犯在监区管教干警的严格监督下,不得不参加劳动改造,并在一次意外的超额完成生产劳动任务后,受到监狱领导的表扬,心里感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得到了别人的肯定,并从此对自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感到了劳动光荣的真正意义,从而积极的参加生产劳动,经过自己的努力被评为“生产劳动积极分子”。
⑷矫治罪犯恶习,抓好行为养成教育。
王犯入监后表现的很放荡,贪图钱物,监区包教干警从“生活规范化,言行规范化,劳动强度化,各项活动制度化”等方面进行管理教育,并对王犯进行了行为规范方面的养成教育,对他在监舍里讲述自己曾经的作案手段高明这件事,进行了谈话教育,并通过规范化管理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他的认知机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培养自律,自重,自我约束能力,为其自觉接受教育改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对其提出明确的具体的行为要求,在严格监管下一丝不苟的执行,强化对其行为养成训练,破除其犯罪恶习。
通过对王犯行为养成上的严格管理后,其平时在监狱干警面前的无拘无束的行为收敛了好多,在平常的改造过程中,都表现得很守规矩守纪律,很少出现违纪违规事件了。
⑸技术教育培训,降低再犯罪率。
王犯入监之前,无固定的职业,整天游手好闲,没有一技之长,挣不到钱,但他对金钱非常的渴望,从而使其走上了不归路,很多盗窃犯都如此,无固定职业,无一技之长,很多盗窃罪犯出狱后又会走上再犯罪的道路,监狱通过对罪犯进行劳动技术教育,使罪犯在监狱学到一技之长,回归到社会上能找到一份工作,从而降低再犯罪率。王犯在监区干警的帮助下通过监狱组织的技能培训,学到了汽修技术,并通过了职业资格考试,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
监狱的技能培训,让王犯在干警的帮助下学到了一技之长,在监狱中养成了爱劳动的好喜欢,改掉了过去好逸恶劳的坏习惯,使其出狱后,很快就找到了工作,有了固定的职业,稳定了收入,从而有了新的开始,没有再走上犯罪的道路。
⑹亲情帮教,感化教育。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从一生下来就是恶的,恶是由于其接触的人和生活环境是恶的,荀子的“性善论”人都是善的,都是有感情的。王犯在入监后他家里人很少来看他,他也很少提到他的家人,在干警与其谈话时了解到他心里唯一放不下的就是他的父亲,于是包教干警通过走访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并做通了他家人的思想工作,在干警的帮助与劝说下,来监狱探视王犯,包教干警把王犯在监狱里的表现情况都一五一十的跟其家人说了,经过干警的努力说服了其家人,其王犯的家人向王犯表态,只要出去不再犯事,好好在监狱里接受改造,愿意原谅他以前所犯下的过错,并鼓励王犯在监狱要好好改造,将来早日出狱与家人团聚。在几次接见后,王犯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每天的劳动都很积极,个人行为养成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通过家人亲属的鼓励使王犯从心灵上觉悟了,在几次心理评估表中都表现出了有很大的转变,认识到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带来的危害性,并下定决心要为自己过去的所做所为赎罪,好好接受改造,争取早日出狱,弥补自己对家人带来的伤害。
3、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及对策
⑴可能会出现与其他服刑人员打架的突发事件。针对其采取的对策是:首先是平时多注意观察王某的一举一动,对其实行包夹制度。其次是在与他人发生口角争执时及时上前处理以防恶性时间的发生。再次是当发生打架情况时,及时制止,将其分离,并维护好现场秩序,稳定其他服刑人员以防有的服刑人员乘机借题发挥造成重大影响,在有必要的情况下采取强制措施,联系狱内特警队请求帮助。最后是把该事件如实地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并对其采取相应的惩罚(例:扣分、禁闭)找其个人谈话,让其作出检讨。
⑵还可能出现纠结其他服刑人员闹狱的突发事件。对策:第一、及时发现,迅速报警,深入服刑人员生活、学习、劳动三大现场,时刻提高警惕,善于观察,捕捉狱内外任何异常现象。第二、控制监区,武装震慑,接到报警后监狱和驻监武警部队迅速联手配合,把好各个重要通道,把闹狱的服刑人员迅速控制隔离开来,在监狱外围也形成包围趋势,以防其它事件的发生。第三、政策攻心、分化瓦解,在控制封锁监区,严格警戒的同时,迅速展开政治攻势,对服刑人员喊话,宣讲政策,促使其悬崖勒马,停止违法活动,事后分别对其进行相应的惩罚,稳定人心。
参考文献:
1、赵卫宽:《罪犯教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魏荣艳:《罪犯教育学》,中国民族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3、辛科:《犯罪学》,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4、周雨臣:《罪犯教育论》,群众出版社、2010年版
5、姚峰:《罪犯心理学》,中国检察出版社、2011年版
6、万安中、李忠源:《狱政管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一、作品(产品)简介
当前我国服刑人员群体中财产犯(尤为盗窃犯)所占比例较高,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实习所在监区盗窃犯的比例达三分之一。他们的常见行为问题有:1、投机改造,2、自私心重、油腔滑调,3、厌恶劳动。所在的实习监区王某的不良行为尤为典型。其主要表现为:1、利欲熏心,自私自利2、罪责感淡化,改造意识淡薄3、厌恶劳动,追求享受4、意志薄弱,恶习较深5、投机改造,实惠意识严重。针对盗窃犯王某的情况我们对其采取了专门的教育矫治方案,对其实施教育矫治,先收集王某的基本信息,通过观察王某本人和走访其狱友及家人了解到他更多的情况,对王某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分析,并成立研究小组对其制定教育矫治方案,对其实施具体的教育矫治措施。在实施教育矫治方案时,制定教育矫治的目的,介绍教育矫治的过程,并对其在教育矫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了预测和解决措施,以确保教育矫治工作的顺利进行,使教育矫治方法切实有效的实施,实现监狱教育矫治的最终目的,为以后的盗窃犯改造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经验。
二、作品(产品)内容
(一)王某的基本情况搜集
罪犯王某,男,38岁,小学文化,犯盗窃罪,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5年,2001年6月被送往监狱服刑,入监后表现一直不好,常常以各种理由装病,逃避劳动,拒绝出工,在监狱里常常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无视监规纪律,在民警面前无拘无束,还经常性的盗窃同监舍其他服刑人员的财物,一次在监狱超市里购物时,悄悄的偷了几袋零食,被监控室里值班的干警发现,被当场抓了个人赃俱获,其狡辩说,自己是怕同监舍的其他服刑人员看见分零食,所以先用衣服包起来,再去结账,因为这件事被关了五天紧闭,在监舍里常常在其他服刑人员面前讲述着他的英雄事迹,并说这次是自己失手了,自认倒霉,出去后要好好的大干一场,好好享受一下,弥补自己在监狱里受的苦,在改造过程中常用好处来收买同监舍其他服刑人员的人心,让其他的服刑人员在生产劳动时帮助自己完成生产劳动任务。
针对王犯在监狱服刑中的表现,监区包教干警把他纳入了重点人员来监管,对他进行了严密的监视,并让同监舍里表现好的两名服刑人员对王犯进行了夹控,王犯每天的一举一动都在包教干警的视线里,并把王犯的表现报告了监区领导,监区领导召开了紧急会议,并成立了专门的教育矫治小组对王犯的表现进行了分析,通过王犯的档案和对王犯家人及其他亲戚朋友邻居对王犯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并对此研究了一套教育矫治的方案,采取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教育矫治方案,对王犯进行了教育矫治。
(二)、王某的不良行为特点分析
1、利欲熏心,自私自利。
王犯贪财恋物,具有超乎寻常的物质欲望,认为只要能弄到钱财,一切都不在乎,其在入监前就见钱眼开,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家庭教育不好其父母送他上完小学就没送他读了,常常只要是没有人,就想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特别是到珠宝店和银行的时候,其表现最为突出,其眼睛盯着一眨都不眨总想据为己有,为了达到自己的利欲心理而不惜铤而走险,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他自己并不以为自己盗窃是犯罪,在他的世界里他就根本不知道何为犯罪行为。王犯此次入狱就是因为盗窃了珠宝店的一条价值五十多万的宝石项链,在出门时被保安发现并抓获,在监狱里其利欲心理也表现突出,在监狱超市里盗窃零食,其表现出自私自利的心理特征,以极端的利己主义为核心,背离了社会的公德。
2、罪责感淡漠,改造意识淡化。
王犯入监后没有犯罪羞耻感和悔罪感,不承认自己的犯罪行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性,并一味的把自己的犯罪原因推向社会和环境,强调环境对自己的影响,把责任推向父母,认为是父母从小没把自己教育好,认为自己是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去向社会上有钱的人分享他们多余的财物,不认为自己被判刑改造是罪有应得,悔恨的不是犯罪,而是自己的“失手”,其作为罪犯的角色意识,改造意识淡化,在干警面前无拘无束,对监狱的严格管束和改造比较的反感,表现为消极的抵触心理,从而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违反监规纪律突出。其从小父母就很少对其有效管理教育,在家也很少听父母的话,从而养成了无拘无束的坏习惯。
3、厌恶劳动,追求享受。
王犯以前在社会上就好逸恶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好吃懒做,这与其他的盗窃犯相同,入狱后,整天改留恋自己过去的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生活中,怕苦怕累,厌恶,畏惧劳动,经常以各种借口不出工参加劳动,包教的干警曾为此多次找其谈话,其效果也不是很明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的规定,凡有劳动能力的服刑人员都必须参加生产劳动,当包教干警向王犯提出这条法律规定后,王犯依然是以各种理由狡辩,其表现在监区的影响较为恶劣。
4、意志薄弱,易受诱惑,恶习较深。
王犯在监狱中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自控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差,看见同监舍里的其他服刑人员有好的东西,心里就动邪念,想据为己有,每到监狱超市购物时总想不付钱就把东西拿走,经受不了监狱里严格的监规纪律的约束,常常表现出改造行为的盲目性和改造过程的重复性,多次的成功作案,使得他形成了不劳而获的生活习惯方式,这与其从小的家庭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古人云: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其顺手牵羊已成为其生活习惯,其犯罪心理结构已经成型。
5、投机改造,实惠意识严重。
为了逃避改造,又想早日出狱,把长期犯罪过程中形成的投机,欺骗,两面手法运用到改造生活中来,千方百计的搞投机,找捷径,以金钱开路。王犯在改造过程中经常拉拢其他服刑人员,帮助自己完成生产劳动任务,还向其他服刑人员讲述盗窃技巧和作案经验。
(三)对王某实施教育矫治的方案
1、矫治目的
监狱对罪犯实行惩罚与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坚持以培养身心健康,适应社会的守法公民为罪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罪犯教育的过程中树立人道,民主,效益的理念,明确以罪犯教育为中心,因人施教,寓教于劳,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来使罪犯教育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减少重新犯罪率。王犯的成功转化,说明了我们监狱是一个真正改造人的特殊场所,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人是改变不了的,只要坚持,所有的问题都将不是问题,我们要通过我们监狱的努力,来降低再犯罪率,从而来使监狱工作达到最大化,真正的把犯罪分子改造成为守法的公民,以体现监狱的工作的高效性,从而来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
2、矫治过程
⑴进行信仰道德教育,引导其正确消费。
错误的世界观,扭曲的人生观,畸形的价值观,是王犯走向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错误的三观将决定错误的人生。一方面干警从批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入手,让其真正明白人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活着,怎样做人以及做什么样的人,从而以正确的观点来善待社会、善待他人,把个人的幸福与社会的安宁联系起来,自觉的改正损人利己的错误思想。另一方面,对其进行正确的消费观的教育与引导,指出其畸形消费的危害,开展科学消费的专题讨论,揭露和批判在服刑过程中向家里要钱、要物、要吃喝的不良行为,使其懂得消费与享受必须要以自己的辛勤付出为前提,而不能寄生于他人或社会,不能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来引导王犯正确的消费观。从而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讲道德、讲法律的守法公民。
其措施有一定的成效,经过干警的观察及其他服刑人员反映,王犯现在在日常的生活中没有刚入监是那么奢侈了,懂得了勤俭节约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出监时还把自己在监狱里发的报酬资助给了一名留守儿童。
⑵加强认罪、悔罪教育,深挖其犯罪根源和危害。
针对王犯的认罪浅层化、悔罪表面化的特点,干警进行组织引导其深刻反省问题,深挖犯罪根源和危害,使其认罪悔罪。
①深入揭露批判其犯罪的恶性,坚持因人施教的原则,组织 解剖和分析,从灵魂深处挖掘其犯罪思想,使其彻底认罪悔罪。
②组织其进行经常性的“谈犯罪危害”的活动,用“角色转换法”让其进行“假如我是受害者”的反思,以换位思考,站在受害人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加深自己的罪恶感,从而让其既看到自己犯罪数的清的物质性危害,又看到数不清的精神危害。
③结合法律知识教育,使其理解法律的正义性和不可侵犯性及犯罪应受惩罚性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改变其“认关系不认法律”“认倒霉不认罪恶”“混改造不讲悔过”的错误心态使其正确对待刑罚,从而自觉的接受监狱的改造。
通过此教育,让王犯深深的认识到了自己所犯下的罪行,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触犯了国家的刑法,理应受到刑罚的处罚,在监狱中对监狱的监规纪律和劳动改造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让他以“假如我是受害人”反思时,干警给他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后他嚎啕大哭,想到了自己的自私自利行为竟然害死了一位病危的老人,此后他向干警写了保证书,是一封血书,上面写到“自己要痛改前非,要从新做人,用自己的劳动来报答社会和国家”。
⑶强化劳动改造,矫治好逸恶劳思想。
王犯盗窃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由于懒,干什么活都怕苦怕累,使其变成了阶下囚,其中“懒”是发生质变的根本,量的积累,达到质的变化,正是因为其懒才想不劳而获,而治懒只有充分运用劳动改造这一手段才能达到目的。全面实施对其的强制性劳动,在组织其进行生产劳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对他进行组织性,纪律性教育和创造性劳动教育,把“劳”与“教”紧密的结合起来,做到“劳”中有“教”寓“教”于“劳”。引导王犯在体味劳动的艰辛的同时,亲身体验劳动创造世界的喜悦和光荣,当王犯第一次自己超额完成生产劳动任务时,监区领导就对他提出了表扬,并根据相关的规定给他报了生产奖分。教育组借助劳动中集体组织的协作配合,让他在劳动中重新认识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得了团队精神,协作配合的新意识,让他在生产劳动的实践中找到自我的价值,重塑灵魂,引导和鼓励他自觉投入到劳动改造中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中规定的凡是有劳动能力的罪犯,都必须强制性的参加生产劳动,王犯在监区管教干警的严格监督下,不得不参加劳动改造,并在一次意外的超额完成生产劳动任务后,受到监狱领导的表扬,心里感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得到了别人的肯定,并从此对自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感到了劳动光荣的真正意义,从而积极的参加生产劳动,经过自己的努力被评为“生产劳动积极分子”。
⑷矫治罪犯恶习,抓好行为养成教育。
王犯入监后表现的很放荡,贪图钱物,监区包教干警从“生活规范化,言行规范化,劳动强度化,各项活动制度化”等方面进行管理教育,并对王犯进行了行为规范方面的养成教育,对他在监舍里讲述自己曾经的作案手段高明这件事,进行了谈话教育,并通过规范化管理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他的认知机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培养自律,自重,自我约束能力,为其自觉接受教育改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对其提出明确的具体的行为要求,在严格监管下一丝不苟的执行,强化对其行为养成训练,破除其犯罪恶习。
通过对王犯行为养成上的严格管理后,其平时在监狱干警面前的无拘无束的行为收敛了好多,在平常的改造过程中,都表现得很守规矩守纪律,很少出现违纪违规事件了。
⑸技术教育培训,降低再犯罪率。
王犯入监之前,无固定的职业,整天游手好闲,没有一技之长,挣不到钱,但他对金钱非常的渴望,从而使其走上了不归路,很多盗窃犯都如此,无固定职业,无一技之长,很多盗窃罪犯出狱后又会走上再犯罪的道路,监狱通过对罪犯进行劳动技术教育,使罪犯在监狱学到一技之长,回归到社会上能找到一份工作,从而降低再犯罪率。王犯在监区干警的帮助下通过监狱组织的技能培训,学到了汽修技术,并通过了职业资格考试,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
监狱的技能培训,让王犯在干警的帮助下学到了一技之长,在监狱中养成了爱劳动的好喜欢,改掉了过去好逸恶劳的坏习惯,使其出狱后,很快就找到了工作,有了固定的职业,稳定了收入,从而有了新的开始,没有再走上犯罪的道路。
⑹亲情帮教,感化教育。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从一生下来就是恶的,恶是由于其接触的人和生活环境是恶的,荀子的“性善论”人都是善的,都是有感情的。王犯在入监后他家里人很少来看他,他也很少提到他的家人,在干警与其谈话时了解到他心里唯一放不下的就是他的父亲,于是包教干警通过走访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并做通了他家人的思想工作,在干警的帮助与劝说下,来监狱探视王犯,包教干警把王犯在监狱里的表现情况都一五一十的跟其家人说了,经过干警的努力说服了其家人,其王犯的家人向王犯表态,只要出去不再犯事,好好在监狱里接受改造,愿意原谅他以前所犯下的过错,并鼓励王犯在监狱要好好改造,将来早日出狱与家人团聚。在几次接见后,王犯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每天的劳动都很积极,个人行为养成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通过家人亲属的鼓励使王犯从心灵上觉悟了,在几次心理评估表中都表现出了有很大的转变,认识到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带来的危害性,并下定决心要为自己过去的所做所为赎罪,好好接受改造,争取早日出狱,弥补自己对家人带来的伤害。
3、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及对策
⑴可能会出现与其他服刑人员打架的突发事件。针对其采取的对策是:首先是平时多注意观察王某的一举一动,对其实行包夹制度。其次是在与他人发生口角争执时及时上前处理以防恶性时间的发生。再次是当发生打架情况时,及时制止,将其分离,并维护好现场秩序,稳定其他服刑人员以防有的服刑人员乘机借题发挥造成重大影响,在有必要的情况下采取强制措施,联系狱内特警队请求帮助。最后是把该事件如实地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并对其采取相应的惩罚(例:扣分、禁闭)找其个人谈话,让其作出检讨。
⑵还可能出现纠结其他服刑人员闹狱的突发事件。对策:第一、及时发现,迅速报警,深入服刑人员生活、学习、劳动三大现场,时刻提高警惕,善于观察,捕捉狱内外任何异常现象。第二、控制监区,武装震慑,接到报警后监狱和驻监武警部队迅速联手配合,把好各个重要通道,把闹狱的服刑人员迅速控制隔离开来,在监狱外围也形成包围趋势,以防其它事件的发生。第三、政策攻心、分化瓦解,在控制封锁监区,严格警戒的同时,迅速展开政治攻势,对服刑人员喊话,宣讲政策,促使其悬崖勒马,停止违法活动,事后分别对其进行相应的惩罚,稳定人心。
参考文献:
1、赵卫宽:《罪犯教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魏荣艳:《罪犯教育学》,中国民族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3、辛科:《犯罪学》,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4、周雨臣:《罪犯教育论》,群众出版社、2010年版
5、姚峰:《罪犯心理学》,中国检察出版社、2011年版
6、万安中、李忠源:《狱政管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