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ICP备112451047180号-6
“小手工 大人生”手工DIY小组方案设计
一、服务设计背景
凤凰社区是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城中村社区,学龄儿童较多,学习之余,他们的课余活动并不多,父母忙碌、较少时间陪伴孩子是其中一个原因,同时,社区内可供娱乐,运动的场地也较少。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中心拟开展以变废为宝手工活动为载体,分享生活经验为主题的小组活动,让组员们能够在做手工的同时学习和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二、服务设计理念
6-14岁的孩子处于学龄期,在此阶段,他们的生理机能进一步发育,心理、智力、学习能力不断增强,需要全方面的发展,他们在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学习今后进入社会所需的各方面知识和技能,形成初步的价值观念,同时保持身心的正常发展。他们自身的生理、心理资源是他们应对自身发展及其障碍以及人生任务的重要因素。家庭、社区环境、学校系统和同辈群体都是他们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但这些结构支持儿童的生理成长和心理发展,它们就变成非常强势的资源。
三、服务设计理论
根据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诶里克森人生发展把阶段理论中的学龄期4~12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以及勤奋对自卑的冲突表现来看,他们在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学习今后进入社会所需的各方面知识和技能,形成初步的价值观念,同时保持身心的正常发展。他们自身的生理、心理资源是他们应对自身发展及其障碍以及人生任务的重要因素。家庭、社区环境、学校系统和同辈群体都是他们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但这些结构支持儿童的生理成长和心理发展,它们就变成非常强势的资源。同时也是一个培养他们主动积极的合作分享的良好品德。
根据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营造良好的兴趣培养和学习的环境。充分发挥学龄期儿童的创造力及想象力。让他们在其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结识良师益友,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些都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
四、目的及特别目标
目的:
1、通过利用废纸版、塑料瓶等生活用品来制作各种手工玩具,开发社区内青少年的智力,增加他们的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通过手工DIY的形式,让组员学习聆听、分享、感恩等良好品质。
目标:
1、每节活动参与人数不少于8人;
2、每位组员至少完成3件作品;
3、组员形成有共同爱好的小团体。
五、活动内容
1、小组性质:开放式兴趣小组
2、工作对象:社区青少年(小学阶段学生)
3、参加者人数:8人
4、小组周期:20141107/14/21/28/1205 每周五17:00-18:00
5、聚会次数及主题:5次
第一节:你说我听
第二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第三节:感恩节的祝福
第四节:分享让我们更快乐
第五节:感受生活之美
六、活动人员招募及宣传
1、在中心空间、QQ群、凤凰妈妈帮群等进行宣传通知;
2、在四点半课堂进行招募;
3、告知参加过社区活动的青少年;
4、在社区内派发和张贴宣传单张。
七、聚会计划时间表
八、草拟每次聚会计划-日期
九、活动过程记录
在手工制作的环节,大家的参与性很高,也非常配合。由于考虑到厚纸板太硬,我们事先已将存钱罐底和盖子剪出,组员们只要根据自己的喜好,给企鹅存钱罐粘上自己喜欢的装饰,在装饰过程中大家都很积极,互相比较谁的造型好看,谁的速度快。由本节活动新加入组员过多,材料准备的不是很充分,好在增加材料的过程中同工们带组员们简单认识了一下存钱的意义和做存钱罐的步奏。部分组员可能由于年龄原因需要社工的协助才能完成。直到活动结束时间到了,组员们仍然意犹未尽,做完的帮助没做完的,也有不停的向周围的组员展示自己作品的,整个活动场面热闹非凡。
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听完介绍自己都能很认真的投入制作,年龄相对较小一些的孩子们则需要在社工的协助下完成,活动过程中有一位组员坐在那里,拿着材料也不动手去做,几次询问也不开口,后来主任了解到情况,耐心的跟他交流,用引导的方式让他,关注到主任在做什么,后来也投入到制作过程当中来了。虽然很多都需要协助,但是注意力被吸引了,这点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活动过程中还出现了组员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工具与他人分享,别人问他借东西也不给借,社工观察到这一情况后,细心指导,跟他讲了分享的重要性,以及分享的喜悦,更能促进团队的合作。很快组员们就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并积极的展示,当展示的时候他们内心的那份喜悦,那份成就我感受到了。
十、小组反思
本次活动在同工们的帮助下,进行的比较顺利,也达到了预期目标。在众多的组员中不同年级的组员的表现不同,我们需要观察当时组员们的动态,对于没听明白手工制作过程的,要进一步用简单容易懂得话,再解释一遍,遇到步骤上的问题,要给与帮助,尽量让组员自己动手完成。活动中组员们会很吵,这一点我做的不是很好,小组的契约有但是没有严格的执行,该玩笑时玩笑该严肃时严肃,这样才能更好的履行小组契约以及其他的一些纪律性的要求。面对完全投入不到活动中来的组员,多番鼓励、询问,没有得到回应,有些无奈,自己的这方面还是有待加强。社工在这个时候应该在这个时候,发挥自己的特长,对于这点还应该向机构的同工们多多学习,向主任学习。主任后来教这位组员剪星星,这是我没有想到的,组员不喜欢我们所提供的手工样式,我们如果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想法,就能达到一个吸引注意力的目的,从而参与到活动中来。
十一、预计会出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十二、财政预算
十三、评估方法
1、每节活动的参与人数,活动过程记录、小结;
2、参与活动的青少年填写满意度调查问卷;
3、参与活动的社工自评,相互讨论分享。
十四、总结
春暖驻凤凰社区服务中心开展的“小手工,大人生”手工DIY兴趣班于2014年12月5日下午6点结束了最后一节手工课,随着前面4节社工带领学员学习制作鸡型风向仪、小鸡存钱罐、竞速滑滑梯、创意贺卡等作品,最后一节则给了学员想象的空间,让学员从自身出发,发挥自我创意,通过前面几节手工课的奠基,根据所提供的现有道具,制作出自己心里想要的手工作品。
从手工兴趣班第一节的6个参与学员,到第二节的12个参与学员,再到第三节的13个参与学员,手工课兴趣班迎来的参与学员一直在持续递增,可以感觉到青少年学员对手工课的逐渐喜爱。通过活动后的问卷反馈,多数学员希望我们的手工课不只是这5节就结束了,他们希望服务中心能长期或定期的让他们学习新的手工作品,在社工姐姐和社工哥哥的带领下学习手工比在学校学的手工课更加有趣和好玩,同时社工能手把手的带领他们制作,需要求助时社工能及时的帮助到每一个学员,让他们在课堂中很开心完成作品,并且在完成后都很自豪的让社工鉴定自己的作品成果,让他们有一种满足感和愉悦感,相信这也是我们这次手工兴趣班活动开展的成效。而社工在活动中不仅仅只是希望他们都是心灵手巧的孩子,更希望他们是懂得文明礼貌的好孩子,在课堂保持自律性,严格要求自己,这也是我们“小手工,大人生”的主题意义所在。
一、服务设计背景
凤凰社区是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城中村社区,学龄儿童较多,学习之余,他们的课余活动并不多,父母忙碌、较少时间陪伴孩子是其中一个原因,同时,社区内可供娱乐,运动的场地也较少。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中心拟开展以变废为宝手工活动为载体,分享生活经验为主题的小组活动,让组员们能够在做手工的同时学习和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二、服务设计理念
6-14岁的孩子处于学龄期,在此阶段,他们的生理机能进一步发育,心理、智力、学习能力不断增强,需要全方面的发展,他们在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学习今后进入社会所需的各方面知识和技能,形成初步的价值观念,同时保持身心的正常发展。他们自身的生理、心理资源是他们应对自身发展及其障碍以及人生任务的重要因素。家庭、社区环境、学校系统和同辈群体都是他们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但这些结构支持儿童的生理成长和心理发展,它们就变成非常强势的资源。
三、服务设计理论
根据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诶里克森人生发展把阶段理论中的学龄期4~12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以及勤奋对自卑的冲突表现来看,他们在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学习今后进入社会所需的各方面知识和技能,形成初步的价值观念,同时保持身心的正常发展。他们自身的生理、心理资源是他们应对自身发展及其障碍以及人生任务的重要因素。家庭、社区环境、学校系统和同辈群体都是他们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但这些结构支持儿童的生理成长和心理发展,它们就变成非常强势的资源。同时也是一个培养他们主动积极的合作分享的良好品德。
根据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营造良好的兴趣培养和学习的环境。充分发挥学龄期儿童的创造力及想象力。让他们在其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结识良师益友,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些都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
四、目的及特别目标
目的:
1、通过利用废纸版、塑料瓶等生活用品来制作各种手工玩具,开发社区内青少年的智力,增加他们的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通过手工DIY的形式,让组员学习聆听、分享、感恩等良好品质。
目标:
1、每节活动参与人数不少于8人;
2、每位组员至少完成3件作品;
3、组员形成有共同爱好的小团体。
五、活动内容
1、小组性质:开放式兴趣小组
2、工作对象:社区青少年(小学阶段学生)
3、参加者人数:8人
4、小组周期:20141107/14/21/28/1205 每周五17:00-18:00
5、聚会次数及主题:5次
第一节:你说我听
第二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第三节:感恩节的祝福
第四节:分享让我们更快乐
第五节:感受生活之美
六、活动人员招募及宣传
1、在中心空间、QQ群、凤凰妈妈帮群等进行宣传通知;
2、在四点半课堂进行招募;
3、告知参加过社区活动的青少年;
4、在社区内派发和张贴宣传单张。
七、聚会计划时间表
2014.11.07 | 星期五 | 下午 | 17:00-18:00 | 你说我听 |
2014.11.14 | 星期五 | 下午 | 17:00-18:00 |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
2014.11.21 | 星期五 | 下午 | 17:00-18:00 | 感恩节的祝福 |
2014.11.28 | 星期五 | 下午 | 17:00-18:00 | 分享让我们更快乐 |
2014.12.05 | 星期五 | 下午 | 17:00-18:10 | 感受生活之美 |
八、草拟每次聚会计划-日期
节次 主题 |
目标 |
日期/ 时间 |
活动 时间 |
活动内容 | 备注 |
第一节 你说我听 |
1、制定小组契约; 2、组员能够在社工的引导下尝试制作; 3、引导组员学会聆听。 |
2014. 11.07 星期五下午 17:00-18:00 |
5分钟 | 工作员自我介绍,并介绍小组的名称和活动主题,及小组安排,最后欢迎服务对象的到来。 | |
5分钟 | 社工展示本节活动成品,介绍风铃的组成部分,并详细讲解制作步骤。 | ||||
2分钟 |
社工介绍本节活动所需的道具并分发工具。 道具:塑料瓶(250~500ml)若干、装饰挂件用塑料瓶若干、风筝线、切刀、剪刀、颜料笔、铁扦子 |
||||
30分钟 | 组员跟随社工一步步完成风铃。 | ||||
10分钟 | 社工组织组员聆听风声,并引出要学会聆听他人的声音,给予相互的尊重的和支持,鼓励组员分享活动感受。 | ||||
5分钟 | 根据组员自主制定小组契约。 | ||||
3分钟 | 发放问卷,填写本节活动效果评估问卷。社工总结本节活动内容并约定下次活动时间。最后社工拍摄作品及大合照。 | ||||
第二节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
1、组员能顾在社工的指导下主动和独立制作; 2、所有组员至少完成4件成品。 |
2014. 11.14 星期五下午 17:00-18:00 |
2分钟 | 回顾上节活动的内容,对不能参加的人员或者新加入人员进行解释和介绍,欢迎大家的到来,并对本节活动的内容进行介绍。 | |
5分钟 | 社工展示本节活动成品,介绍存钱罐的组成部分,并详细讲解制作步骤。 | ||||
5分钟 | 社工介绍本节活动所需的道具并分发工具。 | ||||
35分钟 | 社工根据组员自愿选择的玩具图案来分发的不同的制作步骤,自主制作存钱罐,社工在旁协助。(小屋存钱罐、火箭型存钱罐、小鸡展翅存钱罐、熊猫存钱罐) | ||||
10分钟 | 社工鼓励组员分享自己的存钱经验,引导组员养成正确的金钱观(例如需要用钱时及时向父母提出,自己养成存钱和合理用钱的习惯)。 | ||||
3分钟 | 社工对本节活动进行总结,感谢大家的参与,并约定下次活动的时间。最后社工拍摄作品及大合照。 | ||||
第三节 感恩节的祝福 |
1、组员能顾在社工的指导下主动和独立制作; 2、每位组员至少完成1件成品。 |
2014. 11.21 星期五下午 17:00-18:00 |
2分钟 | 回顾上节活动的内容,对不能参加的人员或者新加入人员进行解释和介绍,欢迎大家的到来。 | |
5分钟 | 社工介绍“感恩节”,并引出本节活动即将制作的贺卡。 | ||||
3分钟 | 社工展示本节活动成品,介绍贺卡的组成部分,并详细讲解制作步骤。 | ||||
5分钟 |
社工介绍本节活动所需的道具并分发工具。 道具:彩色图画纸、折纸、剪刀、浆糊、笔 |
||||
30分钟 | 社工根据组员自愿选择的贺卡样式来分发的不同贺卡图案的制作步骤,组员自主制作贺卡,社工不随意协助组员。 | ||||
10分钟 | 社工鼓励组员分享活动感受及所制作的贺卡将赠与的对象;引导组员学会感恩。 | ||||
5分钟 | 社工对本节活动进行总结,感谢大家的参与,并约定下次活动的时间。最后社工拍摄作品及大合照。 | ||||
第四节 分享让我们更快乐 |
1、组员之间能够互帮互助; 2、所有组员至少完成4件成品。 |
2014. 11.28 星期五下午 17:00-18:00 |
2分钟 | 回顾上节活动的内容,对不能参加的人员或者新加入人员进行解释和介绍,欢迎大家的到来,并对本节活动的内容进行介绍。 | |
5分钟 | 组员对上次活动所制作贺卡的送达情况,进行一些反馈及分享。 | ||||
3分钟 | 社工展示本节活动成品,介绍会动的玩具的组成部分,并详细讲解制作步骤。 | ||||
7分钟 |
社工介绍本节活动所需的道具并分发工具。 道具:稍薄的硬纸板、彩色图画纸(黑色)、图画纸、油性记号笔、开尾销若干(每人8个)、风筝线、切刀、剪刀、透明胶带、浆糊、胶水、锥子(或打孔机) |
||||
30分钟 | 社工根据组员自愿选择的玩具图案来分发的不同的制作步骤,组员自主完成作品,社工不随意协助组员。(会动的骷髅、灵活的小熊维尼、会游泳的乌龟) | ||||
10分钟 | 组员相互交换作品,互相分享制作经验,社工引导组员要学会分享,切忌自私自利。 | ||||
3分钟 | 社工对本节活动进行总结,感谢大家的参与,并约定下次活动的时间。最后社工拍摄作品及大合照。 | ||||
第五节 感受生活之美 |
1、组员间相互熟悉,形成拥有共同爱好的小团体; 2、所有组员至少有4个成品。 |
2014. 12.05 星期五下午 17:00-18:10 |
3分钟 | 回顾上节活动的内容,对不能参加的人员或者新加入人员进行解释和介绍,欢迎大家的到来,并对本节活动的内容进行介绍。 | |
5分钟 | 社工展示本节活动成品,介绍铃鼓的组成部分,并详细讲解制作步骤。 | ||||
7分钟 |
社工介绍本节活动所需的道具并分发工具。 道具:牛奶盒若干、牙签若干(每人5根)、啤酒瓶盖若干(每人10个)、剪刀、切刀、直尺、宽胶带、圆珠笔、彩色胶带、锤子、订书机、打孔机 |
||||
30分钟 | 组员根据社工分发的“铃鼓制作步骤”自行制作铃鼓,社工不协助组员。 | ||||
5分钟 | 组员自由演奏铃鼓,随后社工播放铃鼓音乐,引导要学会在紧张的学习中学会放松自己,享受音乐,感受生活中各种美好的事物。 | ||||
10分钟 | 由社工评出三名“手工小能手”并颁发奖品(出勤率最高、态度认真、作品美观等),其他组员获得参与奖品,拍集体照。 | ||||
7分钟 | 组员发表活动感言,社工做最后总结。 | ||||
3分钟 | 发放问卷,填写本节活动效果评估问卷。 |
九、活动过程记录
在手工制作的环节,大家的参与性很高,也非常配合。由于考虑到厚纸板太硬,我们事先已将存钱罐底和盖子剪出,组员们只要根据自己的喜好,给企鹅存钱罐粘上自己喜欢的装饰,在装饰过程中大家都很积极,互相比较谁的造型好看,谁的速度快。由本节活动新加入组员过多,材料准备的不是很充分,好在增加材料的过程中同工们带组员们简单认识了一下存钱的意义和做存钱罐的步奏。部分组员可能由于年龄原因需要社工的协助才能完成。直到活动结束时间到了,组员们仍然意犹未尽,做完的帮助没做完的,也有不停的向周围的组员展示自己作品的,整个活动场面热闹非凡。
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听完介绍自己都能很认真的投入制作,年龄相对较小一些的孩子们则需要在社工的协助下完成,活动过程中有一位组员坐在那里,拿着材料也不动手去做,几次询问也不开口,后来主任了解到情况,耐心的跟他交流,用引导的方式让他,关注到主任在做什么,后来也投入到制作过程当中来了。虽然很多都需要协助,但是注意力被吸引了,这点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活动过程中还出现了组员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工具与他人分享,别人问他借东西也不给借,社工观察到这一情况后,细心指导,跟他讲了分享的重要性,以及分享的喜悦,更能促进团队的合作。很快组员们就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并积极的展示,当展示的时候他们内心的那份喜悦,那份成就我感受到了。
十、小组反思
本次活动在同工们的帮助下,进行的比较顺利,也达到了预期目标。在众多的组员中不同年级的组员的表现不同,我们需要观察当时组员们的动态,对于没听明白手工制作过程的,要进一步用简单容易懂得话,再解释一遍,遇到步骤上的问题,要给与帮助,尽量让组员自己动手完成。活动中组员们会很吵,这一点我做的不是很好,小组的契约有但是没有严格的执行,该玩笑时玩笑该严肃时严肃,这样才能更好的履行小组契约以及其他的一些纪律性的要求。面对完全投入不到活动中来的组员,多番鼓励、询问,没有得到回应,有些无奈,自己的这方面还是有待加强。社工在这个时候应该在这个时候,发挥自己的特长,对于这点还应该向机构的同工们多多学习,向主任学习。主任后来教这位组员剪星星,这是我没有想到的,组员不喜欢我们所提供的手工样式,我们如果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想法,就能达到一个吸引注意力的目的,从而参与到活动中来。
十一、预计会出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序号 | 预计困难 | 解决方法 |
1 | 参与人数较少 | 社工加大宣传力度,引起社区青少年的兴趣。 |
2 | 活动道具数量不足 | 社工在活动开始前确认组员人数,准备充足的道具。 |
3 | 安全问题 | 社工时刻注意组员在使用尖锐物品时的安全问题,应提前准备好药箱,以防万一。 |
十二、财政预算
A经费预算(元) | |||||||
序号 | A名称 | B单价 | C数量 | D小计 | E经费来源 | F是否可循环利用 | H备注 |
1 | 工具 | 50元 | 1 | 50元 | A | √ | 剪刀、切刀等 |
2 | 纸 | 50元 | 1 | 50元 | A | X | 图画纸、瓦楞纸等 |
3 | 奖品 | 50元 | 1 | 50元 | A | X | |
4 | 其他 | 50元 | 1 | 50元 | A | X | |
小组活动预算经费总计 | 200元 | ||||||
备注:在“经费来源”一栏请填写相应代码:A. 机构;B. 用人单位;C. 其他(请说明); 在“是否可循环利用”一栏,“是”请打“√”,“否”则打“X”。 |
十三、评估方法
1、每节活动的参与人数,活动过程记录、小结;
2、参与活动的青少年填写满意度调查问卷;
3、参与活动的社工自评,相互讨论分享。
十四、总结
春暖驻凤凰社区服务中心开展的“小手工,大人生”手工DIY兴趣班于2014年12月5日下午6点结束了最后一节手工课,随着前面4节社工带领学员学习制作鸡型风向仪、小鸡存钱罐、竞速滑滑梯、创意贺卡等作品,最后一节则给了学员想象的空间,让学员从自身出发,发挥自我创意,通过前面几节手工课的奠基,根据所提供的现有道具,制作出自己心里想要的手工作品。
从手工兴趣班第一节的6个参与学员,到第二节的12个参与学员,再到第三节的13个参与学员,手工课兴趣班迎来的参与学员一直在持续递增,可以感觉到青少年学员对手工课的逐渐喜爱。通过活动后的问卷反馈,多数学员希望我们的手工课不只是这5节就结束了,他们希望服务中心能长期或定期的让他们学习新的手工作品,在社工姐姐和社工哥哥的带领下学习手工比在学校学的手工课更加有趣和好玩,同时社工能手把手的带领他们制作,需要求助时社工能及时的帮助到每一个学员,让他们在课堂中很开心完成作品,并且在完成后都很自豪的让社工鉴定自己的作品成果,让他们有一种满足感和愉悦感,相信这也是我们这次手工兴趣班活动开展的成效。而社工在活动中不仅仅只是希望他们都是心灵手巧的孩子,更希望他们是懂得文明礼貌的好孩子,在课堂保持自律性,严格要求自己,这也是我们“小手工,大人生”的主题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