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ICP备112451047180号-6
基于PLC的油烟机控制系统设计
一、选题简介、意义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油烟机在我们的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是扮演很重要的一个角色,油烟机顾名思义的它就是用来抽走你的油烟,一个好的油烟机设备可以为您创造一个良好的烹煮生活环境,提高我们餐厅的服务质量,本次对于这台油烟机系统的基本软件设计基本主要内容包括系统设计软件检测基本任务部分和基本自动控制部分,设计的软件检测基本任务主要包括是:利用一台单片式遥控电机系统来实现作为基本控制系统核心的来自动控制一台餐厅抽油烟机,此次系统软件设计除了一般的基本控制核心功能键以外还例如:基本自动控制功能开关,风速相对风力力量强弱的自动控制调节,还要通过手动实现电机控制其中烟雾的空气质量进行自动检测,通过控制烟雾质量检测所计算得到的基本控制检测结果,来通过手动调节电机控制煤气风道中力量的波动大小和强度来自动减少其中剩余下的烟雾,最后它还要通过电机实现手动控制一台煤气的相对风速进行检测和自动实现报警温度控制两个功能并同时通过利用手动功能按键控制功能键来实现了对煤气风速的自动调节以及手动控制。
二、课题综述(课题研究,主要研究的内容,要解决的问题,预期目标,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等)
(一)主要内容:
以PLC为基础开发。。。。。。。。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抽油烟机的总体结构设计;
2.单片机的硬件构成及控制板电路扩展设计;
3.温度自动报警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三)预期目标:
根据项目需求必须实现温度报警 自动显示温度功能等。
(四)研究步骤
本课题的工作步骤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查阅文献,市场调研、收集资料、确定课题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完成系统构架,进行结构设计
第三阶段:进行设计程序,绘制图表
第四阶段:整理技术资料,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
(五)工作方法及措施:
工作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法。
措施:基于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在教师指导下,以单片机为基础,设计开发抽油烟自动报警系统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
1.1设计的油烟机得意义和背景 2
1.2油烟机的简介 2
第二章 方案讨论 5
2.1硬件的选择 5
2.2材料的选择 6
第三章 系统电路的设计 8
3.1引言 8
3.1.1煤气检测 9
3.1.2烟雾温度检测及显示 10
3.1.3按键输入 11
3.1.4系统自动复位电路 12
3.2主控制电路设计 13
3.3 A/D转换器 15
3.4 自动照明控制 16
3.5电动机的控制 17
第四章 结论 22
致谢 23
附录 25
结论
在该电控系统的总体设计中,我们应选择at89s52单片微机系统作为自动控制处理中心,并自动控制所有的抽油烟机流量,因此我们选择了这款at89s52单机的主要设计原因之一。原因就是目前s5x系列中的单芯片微机系统比目前c5x等一系列其他单一控制主机相对较低的设计成本,这是因为性能优秀等几个特点,而且c5x上的系列,在单芯片上也添加了一个可以实时更新的自动计时器和一个可以在网上自动更新门牙的程序。如果需要追加,可以直接添加单片微型电脑的外围控制电路。
进行了自动检测,将被自动检测烟机得到的所有烟雾气体温度数据信号通过一个位于单片硅电机上的at89s52显示器输出来后并放置在一个触控液晶屏上,通过控制用人对于这个液晶屏上这些温度数据信号的自动温度显示器控制来进行手动设置控制和进行调节并使烟雾通过风速的速度高低和风力强弱(包括尺寸值的大小)。抽油烟机中一种可以自动检测分析出气体烟雾弯曲程度的温度传感器我们所需要使用的两种仪器分别是ds18b20,能够自动实现温度感应并自动控制测量分析得到的烟雾气体的在温度范围区间移动范围,即气体温度范围为正五十五摄氏度-百二十五摄氏度,并且内部分别具有气体热温上,下限自动预报以及警告等功能设置,很适宜广泛地可以应用于家庭抽油烟机的热温控制。将这个ds18b20连接起来到控制单片的主机这个at89s52的一个导线控制引脚上,通过控制单片机自动进行数据分析和自动检测的这种方式即可来自动实现这个lcd显示液晶数字显示,本公司产品的电路设计中这个新的lcd显示液晶数字显示电路模块主要设计采用的也就是这个lcd1602,调节其中风力的移动大小也可以就是每个人对该控制按钮都要进行手动控制操作,通过控制单片的主机这个at89s52控制器的电路模块来自动实现后就可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李亮,抽油烟机,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 89^ 92
[2]张毅,自动电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7~48
[3]韩保军,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5~ 49
[4]潘新民,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67^ 75
[5]李建民,单片机在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江汉大学学报, 1996, 47~ 54
[6]Yang. Y.,Yi. J., Woo,Y. Y., and Kim. :“Optimum design for linearityand efficiencyof microwave Doherty amplifier using a new loadmatching technique ’, microw. j.,2001,44, (12), pp. 20~36.
[7]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9~66
[8]Vizimuller,p.: 'RF dedign guide-systems, circui ts, andequations’(ArtechHouse, Boston, MA, 1995) [6]R. Dye,“Visual Object-OrientatedProgramming,,”Dr. Dobba MacintoshJournal, Sep. lst (1991). 76~-80
[9]王兆安,黄俊.电力电子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7~21
[10]张明,谢列敏.计算机测控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89~96
[11]陈瑜.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60~63
[12]李建民.单片机在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江汉大学学报,1996. 6.60~54
[13] Deana McDonagh,Anne Bruseberg,Cheryl Haslam.Visual productevaluation:exploring users'emotional relationships with products [J]Applied Ergonomics2002,33:231-240.
[14] ICCASM 2010 -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pplication and SystemModeling, Proceedings Wlume 3, 2010, Article number 5619067, PageV 3289-V3293.
[15]丁玉兰,人机工程学(第三版) [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16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