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ICP备112451047180号-6
茅台酒厂7区滑坡工程地质说明书
一、工程概况
测区属于低中山沟谷地貌。滑坡位于茅台酒厂厂区公路包装车间道路7区边坡。该边坡前缘原已设置抗滑桩,为人工边坡,坡度为20°~25°,植被发育。交通方便。
二、地质构造
据调查测绘、区域地质资料显示,测区未见明显区域地质构造。测区下伏沉积岩,产状较为稳定,岩层产状为:N70°E/25~28°NW。
三、地层及岩性
段内上覆第四系滑坡堆积体(Q4del)、人工填筑土(Q4ml)、坡残积(Q 4dl+el)之粘土夹碎石。下伏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自流井组(J2z)之泥质粉砂岩夹泥岩。其岩性分述如下:
(1)、滑坡堆积体(Q4del):灰色、紫红色,由表层粘土、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及泥岩,部分为中风化, 呈松散状,局部呈土状、块状,块径5~200cm。厚0~7m,为Ⅲ级硬土。
(2)、人工填筑土(Q4ml):灰色、深灰色,主要为人工混凝土及道路填筑路基,厚0~3m,局部厚达16米,为Ⅱ级普通土。
(3)、粘土夹碎石(Q 4dl+el):灰色、灰黄色,硬塑状,夹15%不等的碎块石,厚0~2m,为Ⅱ级普通土。
(4)、泥质粉砂岩夹泥岩(J2z):紫红、浅紫、灰色,中层状为主夹薄层状,风化节理较发育,节理间距约20~30cm,延伸性较差。全风化厚1~2m,呈土状,为Ⅱ级普通土;强风化厚约4~8m,呈角砾状,碎块状。属Ⅳ级软石;其下为弱风化带,属Ⅳ级软石。泥岩具有一定的膨胀性。
四、不良地质
该滑坡于2012年4月21日凌晨3时产生下滑,将七区30#~34#抗滑桩推断,形成长58~62米,宽30~33.5米,厚4~7m的滑坡体。该滑坡界线清楚,面向滑坡左侧裂缝宽度200~400cm,深1.5~2m,裂缝中堆积有块状泥质粉砂岩质块石和土状泥岩,呈拉开状;上部裂缝宽15~17m,裂缝中堆积有块状泥质粉砂岩质块石和土状泥岩,呈拉开状;右侧裂缝密闭,呈羽状发育,滑坡边缘见擦痕;滑坡体上见多条深度10~150厘米的裂缝;在滑坡体前沿右侧隆起。该滑坡由下向上发展,为牵引式滑坡。据现场调查:受此滑坡影响,在6区梯步两侧发现延伸较好的张拉裂缝,长度约44m,裂缝宽度2~5厘米,深5~15厘米。
五、水文地质特征
地表水为边坡绿化浇水、边坡上方蓄水池浸水、排水沟浸水、水管浸水等。
该段地下水不发育。环境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六、滑坡原因分析及工程措施建议
<一>、滑坡原因分析:
1、滑坡体前沿水管阀门常年漏水,加之桩板后面没有设反滤层,使水体在滑坡前沿积聚,造成泥岩、泥质粉砂岩软化膨胀降低滑坡体的力学性质,使滑坡体下滑力增大,加之粘土质岩石遇水膨胀增加土体对原有桩板的推力。
2、滑坡上绿化植被发育,并且长期浇水浸泡,泥岩浸水后膨胀,力学性质下降。
3、滑坡体上方蓄水池常年将多出的水由滑坡体上缘流入滑坡体,泥岩浸水后膨胀,致使岩体力学性质下降。
综上所述:该滑坡体主要是在地表水下渗后使粘土质岩石软化,力学性质降低,加之泥岩均有不同程度的膨胀性,造成滑坡体失稳下滑。
<二>、工程措施建议:
1、建议在既有剪断的抗滑桩后侧设抗滑桩和挡护工程,并在坡体采用锚索框架梁加固;建议施工时跳桩开挖,并应加强地表截、排水。
2、受7区滑坡影响,6区发现有张拉裂缝,建议对6区增加锚索等加固措施,并将6区、7区之间的裂缝回填至与两侧坡面一致。
3、滑坡治理后,建议6、7区坡体喷砼封闭,不宜在坡体上种植耗水的植被,不宜浇水,并加强地表水的截排,避免进入坡体,可在坡脚种植爬山虎绿化坡体等。
4、按现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小于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小于0.0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0.35s。
5、滑动面:粘聚力C=7(Kpa),内摩擦角φ=12度。
6、建议从一区至七区埋在地下的水管建议移至地面,防止漏水渗入坡面形成新的滑坡。
7、基本承载力(σo)及边坡率(m):

一、工程概况
测区属于低中山沟谷地貌。滑坡位于茅台酒厂厂区公路包装车间道路7区边坡。该边坡前缘原已设置抗滑桩,为人工边坡,坡度为20°~25°,植被发育。交通方便。
二、地质构造
据调查测绘、区域地质资料显示,测区未见明显区域地质构造。测区下伏沉积岩,产状较为稳定,岩层产状为:N70°E/25~28°NW。
三、地层及岩性
段内上覆第四系滑坡堆积体(Q4del)、人工填筑土(Q4ml)、坡残积(Q 4dl+el)之粘土夹碎石。下伏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自流井组(J2z)之泥质粉砂岩夹泥岩。其岩性分述如下:
(1)、滑坡堆积体(Q4del):灰色、紫红色,由表层粘土、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及泥岩,部分为中风化, 呈松散状,局部呈土状、块状,块径5~200cm。厚0~7m,为Ⅲ级硬土。
(2)、人工填筑土(Q4ml):灰色、深灰色,主要为人工混凝土及道路填筑路基,厚0~3m,局部厚达16米,为Ⅱ级普通土。
(3)、粘土夹碎石(Q 4dl+el):灰色、灰黄色,硬塑状,夹15%不等的碎块石,厚0~2m,为Ⅱ级普通土。
(4)、泥质粉砂岩夹泥岩(J2z):紫红、浅紫、灰色,中层状为主夹薄层状,风化节理较发育,节理间距约20~30cm,延伸性较差。全风化厚1~2m,呈土状,为Ⅱ级普通土;强风化厚约4~8m,呈角砾状,碎块状。属Ⅳ级软石;其下为弱风化带,属Ⅳ级软石。泥岩具有一定的膨胀性。
四、不良地质
该滑坡于2012年4月21日凌晨3时产生下滑,将七区30#~34#抗滑桩推断,形成长58~62米,宽30~33.5米,厚4~7m的滑坡体。该滑坡界线清楚,面向滑坡左侧裂缝宽度200~400cm,深1.5~2m,裂缝中堆积有块状泥质粉砂岩质块石和土状泥岩,呈拉开状;上部裂缝宽15~17m,裂缝中堆积有块状泥质粉砂岩质块石和土状泥岩,呈拉开状;右侧裂缝密闭,呈羽状发育,滑坡边缘见擦痕;滑坡体上见多条深度10~150厘米的裂缝;在滑坡体前沿右侧隆起。该滑坡由下向上发展,为牵引式滑坡。据现场调查:受此滑坡影响,在6区梯步两侧发现延伸较好的张拉裂缝,长度约44m,裂缝宽度2~5厘米,深5~15厘米。
五、水文地质特征
地表水为边坡绿化浇水、边坡上方蓄水池浸水、排水沟浸水、水管浸水等。
该段地下水不发育。环境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六、滑坡原因分析及工程措施建议
<一>、滑坡原因分析:
1、滑坡体前沿水管阀门常年漏水,加之桩板后面没有设反滤层,使水体在滑坡前沿积聚,造成泥岩、泥质粉砂岩软化膨胀降低滑坡体的力学性质,使滑坡体下滑力增大,加之粘土质岩石遇水膨胀增加土体对原有桩板的推力。
2、滑坡上绿化植被发育,并且长期浇水浸泡,泥岩浸水后膨胀,力学性质下降。
3、滑坡体上方蓄水池常年将多出的水由滑坡体上缘流入滑坡体,泥岩浸水后膨胀,致使岩体力学性质下降。
综上所述:该滑坡体主要是在地表水下渗后使粘土质岩石软化,力学性质降低,加之泥岩均有不同程度的膨胀性,造成滑坡体失稳下滑。
<二>、工程措施建议:
1、建议在既有剪断的抗滑桩后侧设抗滑桩和挡护工程,并在坡体采用锚索框架梁加固;建议施工时跳桩开挖,并应加强地表截、排水。
2、受7区滑坡影响,6区发现有张拉裂缝,建议对6区增加锚索等加固措施,并将6区、7区之间的裂缝回填至与两侧坡面一致。
3、滑坡治理后,建议6、7区坡体喷砼封闭,不宜在坡体上种植耗水的植被,不宜浇水,并加强地表水的截排,避免进入坡体,可在坡脚种植爬山虎绿化坡体等。
4、按现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小于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小于0.0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0.35s。
5、滑动面:粘聚力C=7(Kpa),内摩擦角φ=12度。
6、建议从一区至七区埋在地下的水管建议移至地面,防止漏水渗入坡面形成新的滑坡。
7、基本承载力(σo)及边坡率(m):
岩性代号及名称 |
基本承载力 (σ0 )KPa |
边坡率(m) |
内摩擦角 (φ)度 |
粘聚力C (Kpa) |
ρ (g/cm3) |
基底摩擦系数 |
<1>滑坡堆积体(Q4del) | / | 1:1.5 | 12 | 7 | 2.1 | / |
<2>人工填筑土(Q4ml): | 150 | 1:1.25 | 35 | / | 1.95 | / |
<3>粘土夹碎石(Q 4dl+el) | 180 | 1:1.25 | 18 | 20 | 1.8 | 0.25 |
<4>泥质粉砂岩夹泥岩(J2z) | W4:200 | 1:1.25 | 25 | 20 | 2.0 | 0.25 |
W3:300 | 1:1 | 35 | / | 2.2 | 0.35 | |
W2:600 | 1:0.75 | 45 | / | 2.4 | 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