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ICP备112451047180号-6
双联齿轮的加工工艺设计
摘要
本文对双联齿轮的加工工艺路线进行了研究、设计。其中包括了双联齿轮的工艺分析,双联齿轮的工艺要求,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确定定位基准,粗基准的选择,精基准选择的原则,确定各表面加工方案,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法的选择,提高双联齿轮齿形加工精度的措施,工艺路线的拟定,工序的合理组合,加工阶段的划分,工艺路线,确定齿轮的偏差,机械加工余量及毛坯尺寸,双联坯形状、尺寸确定的要求,确定机械加工余量,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工序设计,选择加工设备,确定工序尺寸。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制定需选择机械加工余量,加工余量的大小,不仅影响机械零件的毛坯尺寸,设备的调整,材料的消耗,切削用量的选择。根据力学性能等技术要求,可以使用零件材料为40Cr,即选用模锻。先锻造成型后进行表面热处理(正火、淬火、回火等)此次设计的主要内容在于如何使加工工序简单化、降低加工难度,从而达到提高产品加工效率,加快产品上市时间的目的。
关键词 :工艺路线 工序 定位基准 加工余量
目 录
摘 要 1
1、 概 述 2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1.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1.3齿轮的功用与结构特点 3
2、双联齿轮的加工工艺 5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6
2.1.1 选择毛坯的种类 6
2.2确定定位基准 10
2.2.1粗基准的选择 10
2.2.2精基准选择的原则 11
2.3确定各表面加工参数及加工方法选择 11
2.3.1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11
2.4工艺路线的拟定 13
2.4.1加工阶段的划分 13
2.4.2工艺路线 15
2.5确定齿轮的偏差,机械加工余量及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16
2.5.1双联毛坯形状、尺寸确定的要求 16
2.5.2确定机械加工余量 17
2.6工序设计 19
结 论 30
参考文献 31
后 记 32
1、 概 述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制造技术是使原材料成为产品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制造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机械加工技术的进步和机械加工工艺的不断发展和改进,从而推动了与此相关的机械技术的发展。
要把制造业做大做强,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将起关键作用。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发展及市场的繁荣、质量的优劣、性能价格比的优化等推动着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企业产品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毕业设计是我们在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要求我们能综合运用大学三年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独立解决本专业一般问题,树立为生产服务,扎实肯干,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为将来在机械方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综合训练我们的综合设计能力,进一步培养和提高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设计思想以及发现,分析,解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一定的工程问题,完成专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我选用了双联齿轮的加工工艺分析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对其加工过程的工艺,每道工序进行分析。
本次设计是要求解决实际的机械工程问题,前提要求是我们掌握相当的专业知识,而通过本次设计提高自己综合运用所掌握知识,查阅相关设计资料的能力,熟悉相关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进一步熟练手工绘图和操作绘图软件绘制工程图,锻炼我们独立解决一定的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设计更具实用性。本次设计还能让我们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发展态势和国内外的现状,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作一个铺垫,增加自己的就业信心,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
1.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所谓工艺,就是使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机械制造工艺是各种机械的制造方法和过程的总称。机械制造工艺的内容极其广泛,它包括零件的毛坯制造、机械加工及热处理和产品的装配等。但是研究的工艺问题则可归纳为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三类。
1)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产品质量包括整台机械的装配精度、使用性能、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以及零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
2)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一是提高切削用量,采用高速切削、高速磨削和重磨削;二是改进工艺方法、创造新工艺;三是提高自动化程度,实现高度自动化。
3)降低成本:要节省和合理选择原材料,研究新材料;合理使用和改进现有装备,研制新的高效设备等。
对上述三类问题要辨证地全面地进行分析。要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以优质、高效、低耗的工艺去完成零件的加工和产品的装配,这样的工艺才是合理的和先进的工艺。
参考文献
[1]苏建修、张学良、李璐等.机械制造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
[2]孟少农主编.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3]齐宝森、李莉、吕静等.机械工程材料.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4]王广云、李宏、彭新荣等.机械基础.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
[5]魏增菊、李莉、常英丽等.机械制图.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6]杨琳、曲静、王忠彬等.数控车床加工工艺与编程.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