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3-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by 1580毕业设计网 毕业设计作品网站大全 毕业论文提纲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毕业论文降重
苏ICP备112451047180号-6
椭圆球加工工艺分析和编程设计
数控工艺分析与选择
3.1零件图工艺分析:
1)所示零件是相互配合的椭圆曲线零件,由椭圆曲线面、内螺纹、外螺纹、螺尾退刀槽、内孔等组成。内外螺纹是用于两个零件的相互连接与配合,环槽的作用是使零件装配时有一个正确的位置,并使螺纹加工时退刀的方便。根据工件性能与条件,该椭圆曲线零件图样规定了内外螺纹M30x2-6H/6g有较高的尺寸,以满足零件互换性的要求,椭圆曲线面上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并有热处理要求,这些技术要求必须在加工中给予保证。
因此,该零件的关键工序是螺纹M30x2-6H/6g以及两个椭圆曲线面。
(2)确定毛坯
该椭圆曲线零件为45钢,属于一般回转体类零件,所以选45钢可满足其要求。
选择Φ50mm的热轧圆钢作毛坯。
(3)确定主要工序的加工方法
椭圆曲线零件主要采用车削的加工方法,由于该零件有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Ra(Ra=1.6um),故粗车削后还需精车削。
3.2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
(1)定位基准
合理的选择定位基准,对于保证零件的尺寸和位置精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该配合件是内外螺纹配合,故在加工两个外椭圆曲线时需要辅助工件进行装夹,该辅助工件是在一根杆的两端各加工一个外螺纹和一个内螺纹使其能与两个配合的工件的两个内外螺纹进行配合,在加工零件1的外椭圆曲线时,先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住辅助工件的有内螺纹一端,使有外螺纹的一端与零件1的内螺纹配合旋紧;在加工零件2时,先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住辅助工件的有外螺纹一端,使有内螺纹的一端与零件2的外螺纹配合旋紧;因此在加工两个外椭圆曲线时的定位基准是该辅助工件杆的轴心。
零件1:下料→车端面→钻孔→扩孔→切槽→车螺纹→评总长→车椭圆曲线
零件2:下料→车端面→钻孔→车M30螺纹外圆→切槽→车螺纹→评总长→车椭圆曲线
(2)装夹方式
由于夹具确定了零件在数控机床坐标系中的位置,因而根据要求,夹具能保证零件在机床坐标系的正确方向,同时协调零件与机床坐标系的尺寸,确定正确的装夹方式,使其保持准确的定位位置,不会由于切削力、工件重心、离心力或惯性力等的作用而产生位置变化和振动,以保证加工精度和安全操作。因是回转体类零件,所以选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装夹,选择上述装夹方式,结构相对简单,能保证加工要求,便于实施。
3.3确定加工顺序:
加工顺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零件的加工质量,生产效率和加工成本。因此,在设计工艺路线时,应合理安排好切削加工、热处理和铺助工序的顺序,并解决好工序间的衔接问题,按照基面先行、先面后孔、先主后次、先粗后精的原则确定加工顺序。
加工零件(1)时,先钻孔,精镗至螺纹内圆尺寸,倒角,换切槽刀加工内螺纹退刀槽,然后车内螺纹至尺寸,完成后取下掉头,先将事先准备好的辅助工件杆装夹在三爪卡盘上,再将两螺纹旋紧,评工件总长是否达到尺寸要求,将多余长度切除,然后粗精车椭圆曲线。
先加工零件(2)钻孔、精镗,粗精车M30的螺纹的外圆以及倒角,换切槽刀加工割槽,然后再车M30螺纹,完成后取下掉头,将事先准备好的能与M30螺纹相互配合的辅助工件杆装夹在三爪卡盘上,再将M30螺纹与内螺纹旋紧,评定工件总长,然后粗精车椭圆曲线。
数控工艺分析与选择
3.1零件图工艺分析:
1)所示零件是相互配合的椭圆曲线零件,由椭圆曲线面、内螺纹、外螺纹、螺尾退刀槽、内孔等组成。内外螺纹是用于两个零件的相互连接与配合,环槽的作用是使零件装配时有一个正确的位置,并使螺纹加工时退刀的方便。根据工件性能与条件,该椭圆曲线零件图样规定了内外螺纹M30x2-6H/6g有较高的尺寸,以满足零件互换性的要求,椭圆曲线面上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并有热处理要求,这些技术要求必须在加工中给予保证。
因此,该零件的关键工序是螺纹M30x2-6H/6g以及两个椭圆曲线面。
(2)确定毛坯
该椭圆曲线零件为45钢,属于一般回转体类零件,所以选45钢可满足其要求。
选择Φ50mm的热轧圆钢作毛坯。
(3)确定主要工序的加工方法
椭圆曲线零件主要采用车削的加工方法,由于该零件有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Ra(Ra=1.6um),故粗车削后还需精车削。
3.2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
(1)定位基准
合理的选择定位基准,对于保证零件的尺寸和位置精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该配合件是内外螺纹配合,故在加工两个外椭圆曲线时需要辅助工件进行装夹,该辅助工件是在一根杆的两端各加工一个外螺纹和一个内螺纹使其能与两个配合的工件的两个内外螺纹进行配合,在加工零件1的外椭圆曲线时,先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住辅助工件的有内螺纹一端,使有外螺纹的一端与零件1的内螺纹配合旋紧;在加工零件2时,先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住辅助工件的有外螺纹一端,使有内螺纹的一端与零件2的外螺纹配合旋紧;因此在加工两个外椭圆曲线时的定位基准是该辅助工件杆的轴心。
零件1:下料→车端面→钻孔→扩孔→切槽→车螺纹→评总长→车椭圆曲线
零件2:下料→车端面→钻孔→车M30螺纹外圆→切槽→车螺纹→评总长→车椭圆曲线
(2)装夹方式
由于夹具确定了零件在数控机床坐标系中的位置,因而根据要求,夹具能保证零件在机床坐标系的正确方向,同时协调零件与机床坐标系的尺寸,确定正确的装夹方式,使其保持准确的定位位置,不会由于切削力、工件重心、离心力或惯性力等的作用而产生位置变化和振动,以保证加工精度和安全操作。因是回转体类零件,所以选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装夹,选择上述装夹方式,结构相对简单,能保证加工要求,便于实施。
3.3确定加工顺序:
加工顺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零件的加工质量,生产效率和加工成本。因此,在设计工艺路线时,应合理安排好切削加工、热处理和铺助工序的顺序,并解决好工序间的衔接问题,按照基面先行、先面后孔、先主后次、先粗后精的原则确定加工顺序。
加工零件(1)时,先钻孔,精镗至螺纹内圆尺寸,倒角,换切槽刀加工内螺纹退刀槽,然后车内螺纹至尺寸,完成后取下掉头,先将事先准备好的辅助工件杆装夹在三爪卡盘上,再将两螺纹旋紧,评工件总长是否达到尺寸要求,将多余长度切除,然后粗精车椭圆曲线。
先加工零件(2)钻孔、精镗,粗精车M30的螺纹的外圆以及倒角,换切槽刀加工割槽,然后再车M30螺纹,完成后取下掉头,将事先准备好的能与M30螺纹相互配合的辅助工件杆装夹在三爪卡盘上,再将M30螺纹与内螺纹旋紧,评定工件总长,然后粗精车椭圆曲线。
目 录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设计任务书……………………………………………………………
2.1设计题目…………………………………………………………………
第三章数控工艺分析与选择…………………………………………………
3.1零件图工艺分析…………………………………………………………
3.2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
3.3确定加工顺序……………………………………………………………
3.4确定加工工序……………………………………………………………
3.5刀具和材料的选择………………………………………………………
3.6拟定数控车削加工工序卡片……………………………………………
3.7加工余量的确定…………………………………………………………
3.8主要加工步骤和加工程序………………………………………………
第四者设计小结………………………………………………………………
第五章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1、《机械制图》金大鹰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数控编程》韩鸿鸾编著。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3、《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洪惠良主编。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4、《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李献坤、兰青主编。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5、《数控机床机械系统》朱正伟主编。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6、《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陈于萍、高晓康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机械设计基础》季明善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