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ICP备112451047180号-6
汽车装配生产计划管理方法与实现
全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阐明了选题意义、研究现状以及文章结构;第二部分阐述了企业的背景、现状,并对企业生产计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并对主要业务流程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对系统的业务流程进行了详细设计,针对部分核心业务进行了数据库设计;第五部分阐述了系统的运行环境和开发环境,并展示了系统的主要功能界面;第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汽车装配,生产计划管理,MRP。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1.2.1 研究目的 2
1.2.2 研究意义 3
1.3 研究现状 3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5
2 背景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现状分析 7
2.1 背景企业介绍 7
2.1.1汽车装配总体生产运作流程 7
2.1.2 企业组织结构简介 8
2.2 汽车装配厂生产管理现状调查与需求分析 8
2.2.1 现状调查 8
2.2.2 需求分析 9
2.3 系统功能模型简析 10
2.4 本章小结 10
3 汽车装配生产计划管理系统总体设计与分析 11
3.1 系统总体设计 11
3.1.1 系统总体设计思想 11
3.1.2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12
3.2 系统功能分析 12
3.2.1系统管理业务分析 12
3.2.2 物料管理业务分析 14
3.2.3 BOM管理业务分析 14
3.2.4 库存管理业务分析 15
3.2.5 生产计划管理业务分析 16
3.3 本章小结 18
4 面向汽车装配生产计划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19
4.1 系统业务流程设计 19
4.1.1 系统整体业务流程设计 19
4.1.2 生产计划管理业务流程设计 20
4.1.3 系统用例设计 21
4.2 数据库设计 22
4.2.1 数据库设计目标 22
4.2.2 数据模式设计 23
4.2.3 数据库实现设计 23
4.2.4 数据安全与维护 24
4.3 本章小结 25
5 汽车装配生产计划管理方法的实现 26
5.1 系统运行环境构建 26
5.1.1 数据库服务器环境构建 26
5.1.2 Web应用服务器构建 26
5.1.3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26
5.2 系统开发环境 27
5.2.1 系统开发平台 27
5.2.2 部署平台 28
5.3 应用效果展示 29
5.3.1物料需求计划界面展示 29
5.3.2物料需求计划生成界面展示 31
5.4 本章小结 32
6 总结与展望 33
6.1 总结 33
6.2 展望 33
致 谢 34
参考文献 35
汽车工业对整个国家的工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变革,汽车生产制造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的汽车生产企业对原有的工艺设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技术改造,大量采用现代化的工艺装备,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自动化生产线,使汽车工业的制造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汽车的装配生产水平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整车产品质量和性能。在装配生产中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管理体系,在装配流水生产线中应用柔性化和自动化的生产技术,才能够快速地改换车型并调整产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目前,汽车装配生产的新技术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5]。
(1)装配生产模块化
生产装配的模块化,是指汽车零部件厂商生产模块化的系统产品,整车厂商对采购的模块化产品进行装配即可完成整车的生产。生产装配模块化改变了原始的汽车生产方式,将汽车装配线上的部分装配作业转移到线外进行,既能减少汽车制造企业生产零部件的数量,又能节省装配时间,同时还降低了管理成本和生产费用。
(2)装配生产自动化
随着装配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产品质量的一致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保证。在汽车装配生产中,越来越多的自动装配机和自动装配线在应用机器人、机械手和自行导向小车这些先进的装配及运输自动化生产设备。
(3)装配生产管理信息化
在汽车产品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下,汽车装配作业从传统的单一品种和大批量生产转化为多品种和中小批量,安装零件的品种及数量也进一步增多,这就给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在当今的汽车生产中已经不可或缺,先进的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汽车制造企业的应变力,使企业能够更经济和更深入地持续获得信息化效益。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多数汽车制造企业依旧存在生产方式陈旧、设备老化、管理方式落后等诸多问题。因此,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所以,寻找一种新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生产组织方式,并使之实用化,自然也就成为当务之急[6]。
(1)提高库存管理水平,可时时获知库存量;
(2)快速安排生产,准确得出生产和采购报表,缩短生产提前期;
(3)降低采购、生产和运营成本;
(4)确保按时发货,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5)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的有序性;
(6)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和生产管理自动化,完善企业管理模式。
(1)在理论上,对汽车装配生产计划管理方法的研究可以丰富与发展生产计划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2)在实践上,提高计划的敏捷性和增强计划的执行力,同时更加规范了计划管理方法,一定意义上消除“计划没有变化快,计划可有可无”错误观念。
(3)通过增强生产计划的稳定性与有效性,竞而提高了企业生产的执行力、市场响应度,降低生产计划与调度成本,提高效率。
公司遵循科学管理,采用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企业管理模式,利用高科技技术,使得“X”品牌已经走出国门,质量居国内同行业一流水平。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更及时、更准确、更有效地满足市场,满足客户的需求,企业不断更新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力争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1)标准化原则。为了达到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要求,必须进一步提高基础数据的完整性,诸如物料编码、产品结构、生产、采购批量标准、工时定额等。
(2)适用性原则。系统必须尽量实现操作的简便和灵活,利于员工对系统的学习和使用。
(3)先进和安全性原则。采用业界认可的先进技术进行开发设计,保证信息系统功能完善的同时,各项性能指标都能达到较高水平。选用合适的关系型数据库,有严格的安全控制和数据备份机制,可以确保数据安全可靠。
(4)开放性与可扩展性原则。采用开放的软件体系结构以及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技术,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可维护性。既考虑到企业目前的需求和应用,还应兼顾到将来发展的需要,为将来的应用升级和二次开发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5)信息内聚,突出集成的原则。信息内聚使得系统模块间的通信最优化最快捷,实现产品设计结构与相关系统的衔接和信息共享,必须按照信息集成的功能和策略来规划系统。
(6)信息化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原则。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中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目标与发展方向,是信息化能成功实施的先决条件。无论是在系统设计,还是在系统实施,都必须把握住整体集成化,做到紧紧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集成,实现生产的信息化管理。
[2]Katrina C. Arabe. The Car Factory of the Future:Lean,Fast & Flexible.2003.
[3]Andreas Dressler. Autos:suppliers take on bigger role in development & production,FDI.2004.
[4]Added Value from Automotive Glazing. Automotive Industries,2005.
[5]Marcus Berret.Reductions&Relocations:The Suppliers' Challenges.Automotive Design&Production,2005.
[6]白国振.适合于中小企业的生产计划管理系统[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1,95(3):56-58.
[7]李晓贞.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D].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4.
[8]候荣,张莹.加强生产计划管理 适应市场经济需要[J].山东冶金.2000,22(1):62-64.
[9]程控,革扬.MRPII/ERP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17.
[10]陶祥波.供应链环境下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探讨[J].物流技术.2013,12(4):32-33.
[11]苏路声.面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计划与控制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
[12]李广军.ERP在铁路车辆制造企业生产计划中的应用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13]王颍,杭立言,张惠东.准时生产制(JIT)与抢时竞争(TBC)[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4(4):43-44.
[14]綦振法,王世德.MRPII、JIT与TOC的集成模式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2,16(6):72-74.
[15]李怀祖.生产计划与控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6]程控,革扬.MRPII/ERP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7]Physik F. Optimization of Production Planning Problems a Case Study for Assembly Lin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C,2000,11(5):949-972.
[18]Vander Drift J H M, Boneschanscher N. Assembly Oriented Production Planning.7th Annual European Computer Comference[M],Paris, 1993.
[19]安增龙,董银果.生产管理技术发展与互联网时代的生产管理变革[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2,14(2):3-4.
[20]刘爱国,梁顺利,赵颖.ERP生产制造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3-34.
[21]彭岭.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应用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3,20(3):91-92.
[22]陆祥瑞.ERP系统企业模型构造[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3]朱江.企业资源计划(ERP)——原理•实施•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24]沈境,严洪森,黄一丹.汽车装配车间生产计划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18(5):159-167.
[25]张晓燕.装配型MES及其生产调度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26]余锐林,吴顺祥.一种改进的BOM展开及低层码生成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27(3):100-115.
[27]罗鸿,王忠民。ERP原理设计实施[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8]修文群.张蓬.ERP/CRM/SCM/BI协同商务建设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9]甘仞初.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0]陈启申.ERP——从内部集成起步[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67-68.
摘 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汽车制造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生产计划在汽车制造企业生产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准确有效的生产计划有利于企业生产活动的高效运行。本文主要以汽车装配生产为背景,着眼于生产计划管理方法与实现的研究。本文通过对不同生产计划管理方法的比较,以MRP理论为基础,设计了一套汽车装配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全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阐明了选题意义、研究现状以及文章结构;第二部分阐述了企业的背景、现状,并对企业生产计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并对主要业务流程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对系统的业务流程进行了详细设计,针对部分核心业务进行了数据库设计;第五部分阐述了系统的运行环境和开发环境,并展示了系统的主要功能界面;第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汽车装配,生产计划管理,MRP。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utomobile Assembly Production Plan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faced with severe challenges. The production plan in the production activities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ccurate and effective production plan is advantageous to th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e enterprise and the production activities. This thesis mainly takes automobile assembly production as the background,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of production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The thesis designs a set of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MRP theory to automobile assembly production plan by comparing different production plan management method,
The full thesis mainly includes six parts. The significance,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topic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are illustrated in the first part. The backgrou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terprises are expounded in the second part,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nterprise production planning management are analyzed as well.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system aimed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nterprise are done in the third part, and the main business processes are analyzed. The detail design for the business process of the system are done in the fourth part, and the database design for part of the main business are done as well. The running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the system are expounded in the fifth part, and the main interface of some system’s functions are showed in this part. The full thesis is summarized and looked forward in the sixth part.
Key words: Automobile assembly, Production planning management, MRP.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faced with severe challenges. The production plan in the production activities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ccurate and effective production plan is advantageous to th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e enterprise and the production activities. This thesis mainly takes automobile assembly production as the background,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of production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The thesis designs a set of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MRP theory to automobile assembly production plan by comparing different production plan management method,
The full thesis mainly includes six parts. The significance,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topic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are illustrated in the first part. The backgrou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terprises are expounded in the second part,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nterprise production planning management are analyzed as well.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system aimed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nterprise are done in the third part, and the main business processes are analyzed. The detail design for the business process of the system are done in the fourth part, and the database design for part of the main business are done as well. The running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the system are expounded in the fifth part, and the main interface of some system’s functions are showed in this part. The full thesis is summarized and looked forward in the sixth part.
Key words: Automobile assembly, Production planning management, MRP.
目 录
摘 要 IAbstract II
目 录 III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1.2.1 研究目的 2
1.2.2 研究意义 3
1.3 研究现状 3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5
2 背景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现状分析 7
2.1 背景企业介绍 7
2.1.1汽车装配总体生产运作流程 7
2.1.2 企业组织结构简介 8
2.2 汽车装配厂生产管理现状调查与需求分析 8
2.2.1 现状调查 8
2.2.2 需求分析 9
2.3 系统功能模型简析 10
2.4 本章小结 10
3 汽车装配生产计划管理系统总体设计与分析 11
3.1 系统总体设计 11
3.1.1 系统总体设计思想 11
3.1.2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12
3.2 系统功能分析 12
3.2.1系统管理业务分析 12
3.2.2 物料管理业务分析 14
3.2.3 BOM管理业务分析 14
3.2.4 库存管理业务分析 15
3.2.5 生产计划管理业务分析 16
3.3 本章小结 18
4 面向汽车装配生产计划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19
4.1 系统业务流程设计 19
4.1.1 系统整体业务流程设计 19
4.1.2 生产计划管理业务流程设计 20
4.1.3 系统用例设计 21
4.2 数据库设计 22
4.2.1 数据库设计目标 22
4.2.2 数据模式设计 23
4.2.3 数据库实现设计 23
4.2.4 数据安全与维护 24
4.3 本章小结 25
5 汽车装配生产计划管理方法的实现 26
5.1 系统运行环境构建 26
5.1.1 数据库服务器环境构建 26
5.1.2 Web应用服务器构建 26
5.1.3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26
5.2 系统开发环境 27
5.2.1 系统开发平台 27
5.2.2 部署平台 28
5.3 应用效果展示 29
5.3.1物料需求计划界面展示 29
5.3.2物料需求计划生成界面展示 31
5.4 本章小结 32
6 总结与展望 33
6.1 总结 33
6.2 展望 33
致 谢 34
参考文献 35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80年代以来,国外先后出现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并行工程、精益生产、准时制造等先进的制造模式;现代工厂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产品生产周期大大缩短,产品的结构日趋复杂、功能日益完善。90年代,虽然产品的成本和质量是竞争的主要支柱,但是时间已成为竞争的主要推动力。因此,能否以更快的速度、更好的质量和更低的成本制造出新的产品投入市场,已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这对于我国的汽车生产企业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新的挑战。汽车工业对整个国家的工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变革,汽车生产制造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的汽车生产企业对原有的工艺设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技术改造,大量采用现代化的工艺装备,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自动化生产线,使汽车工业的制造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汽车的装配生产水平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整车产品质量和性能。在装配生产中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管理体系,在装配流水生产线中应用柔性化和自动化的生产技术,才能够快速地改换车型并调整产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目前,汽车装配生产的新技术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5]。
(1)装配生产模块化
生产装配的模块化,是指汽车零部件厂商生产模块化的系统产品,整车厂商对采购的模块化产品进行装配即可完成整车的生产。生产装配模块化改变了原始的汽车生产方式,将汽车装配线上的部分装配作业转移到线外进行,既能减少汽车制造企业生产零部件的数量,又能节省装配时间,同时还降低了管理成本和生产费用。
(2)装配生产自动化
随着装配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产品质量的一致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保证。在汽车装配生产中,越来越多的自动装配机和自动装配线在应用机器人、机械手和自行导向小车这些先进的装配及运输自动化生产设备。
(3)装配生产管理信息化
在汽车产品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下,汽车装配作业从传统的单一品种和大批量生产转化为多品种和中小批量,安装零件的品种及数量也进一步增多,这就给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在当今的汽车生产中已经不可或缺,先进的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汽车制造企业的应变力,使企业能够更经济和更深入地持续获得信息化效益。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多数汽车制造企业依旧存在生产方式陈旧、设备老化、管理方式落后等诸多问题。因此,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所以,寻找一种新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生产组织方式,并使之实用化,自然也就成为当务之急[6]。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制造企业的生产计划管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将所需的物资、设备、仓储、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相协调,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服务和产品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市场的需要。其目的是实现物资的空间效益和时间效益,在保证和实现各种环节的合理衔接的前提下,通过企业内部和外部合理的运作和协作来取得企业最佳的经济效益[7]。企业的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管理的依据,它对企业的生产任务作出统筹安排,规定着企业在计划期内产品生产的品种、质量、数量和进度等指标,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完成生产目标的行动纲领,是企业编制其它计划的重要依据,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要使企业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且使企业的生产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并能引导和开发潜在的市场需求,就必须加强企业的生产计划管理[8]。本文的研究在此大的目标引导下,具体的研究目的如下:(1)提高库存管理水平,可时时获知库存量;
(2)快速安排生产,准确得出生产和采购报表,缩短生产提前期;
(3)降低采购、生产和运营成本;
(4)确保按时发货,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5)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的有序性;
(6)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和生产管理自动化,完善企业管理模式。
1.2.2 研究意义
从20世纪后半期开始,全球汽车市场进入了一个顾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新阶段,且产品交货期也越来越重要,随之给汽车制造行业提出的新课题即是,如何有效地组织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否则,生产计划的不足所引起的设备、人员与非必须费用等一系列的浪费,将会影响到企业的综合竞争力[9]。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汽车生产制造与消费大国之一,随着数据的急速增高,暴露出了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极弱,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等汽车产业强国,因此,对影响汽车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因素之一的整车装配线的生产计划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0]。(1)在理论上,对汽车装配生产计划管理方法的研究可以丰富与发展生产计划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2)在实践上,提高计划的敏捷性和增强计划的执行力,同时更加规范了计划管理方法,一定意义上消除“计划没有变化快,计划可有可无”错误观念。
(3)通过增强生产计划的稳定性与有效性,竞而提高了企业生产的执行力、市场响应度,降低生产计划与调度成本,提高效率。
2 背景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现状分析
2.1 背景企业介绍
武汉A汽车装配厂是专业生产“X牌”中高档轿车、轻型车系列产品的一家国营企业,隶属于中国S集团汽车有限公司。地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85年。公司拥有总资产9860万元,固定资产5100多万元,占地面积15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在职员工280余人。公司技术力量雄厚,工艺先进,并拥有一批专业的生产设备。公司遵循科学管理,采用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企业管理模式,利用高科技技术,使得“X”品牌已经走出国门,质量居国内同行业一流水平。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更及时、更准确、更有效地满足市场,满足客户的需求,企业不断更新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力争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2.1.1汽车装配总体生产运作流程
一辆汽车包括数十百万个零部件,构成汽车的零部件可分为汽车引擎、座椅、车顶等大型零配件和车窗等小型零配件。在汽车总装厂的主生产线中,第一步是组装焊接汽车地板、车顶、前悬、侧板等车身板结构,构成车身外形,这被称为“车身车间”。“边板”组装是将经过冲压成型的大型板的局部组装。汽车外形是将车身送到喷涂车间,经过冲压工序清洗油脂后对车身内外进行喷涂。喷涂车间之后是最终组装工序,在该环节中,车身被暂时放置在等待缓冲区。最终组装工序又“内饰生产线”、“底盘生产线”、“总装生产线”和“检查生产线”4道生产线构成[24]。3 汽车装配生产计划管理系统总体设计与分析
3.1 系统总体设计
任何一个制造企业,其生产计划都不可能独立存在,它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必须结合基础物料数据和库存数据进行计算、分解和执行。因此本章的行文思路由面及点,先以全局的观念来思考和设计,再重点分析生产计划管理中的功能模块设计。3.1.1 系统总体设计思想
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开发的最终目的是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管理中去,使其服务于生产、便于管理,从而使汽车装配厂的生产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下更加趋于高效合理化,进而提高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本系统设计阶段需遵循以下原则[25]:(1)标准化原则。为了达到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要求,必须进一步提高基础数据的完整性,诸如物料编码、产品结构、生产、采购批量标准、工时定额等。
(2)适用性原则。系统必须尽量实现操作的简便和灵活,利于员工对系统的学习和使用。
(3)先进和安全性原则。采用业界认可的先进技术进行开发设计,保证信息系统功能完善的同时,各项性能指标都能达到较高水平。选用合适的关系型数据库,有严格的安全控制和数据备份机制,可以确保数据安全可靠。
(4)开放性与可扩展性原则。采用开放的软件体系结构以及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技术,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可维护性。既考虑到企业目前的需求和应用,还应兼顾到将来发展的需要,为将来的应用升级和二次开发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5)信息内聚,突出集成的原则。信息内聚使得系统模块间的通信最优化最快捷,实现产品设计结构与相关系统的衔接和信息共享,必须按照信息集成的功能和策略来规划系统。
(6)信息化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原则。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中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目标与发展方向,是信息化能成功实施的先决条件。无论是在系统设计,还是在系统实施,都必须把握住整体集成化,做到紧紧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集成,实现生产的信息化管理。
4 面向汽车装配生产计划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4.1 系统业务流程设计
根据上一章对面向汽车装配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该系统的设计应在满足在这些功能的基础上,力求系统结构的模块化,使系统易于在不同企业环境中按实际情况来部署。本节将对系统的整体业务流程和生产计划管理功能模块的业务流程做详细说明设计。4.1.1 系统整体业务流程设计
生产计划管理系统整体业务流程的设计着眼于整个系统的信息交互,是以全局的观念来分析系统业务流程,故我们加进了订单信息这样的外部信息。参考文献
[1]冯岚.浅谈汽车装配生产新技术.[J].汽车工程师.2006,10(4):27-29.[2]Katrina C. Arabe. The Car Factory of the Future:Lean,Fast & Flexible.2003.
[3]Andreas Dressler. Autos:suppliers take on bigger role in development & production,FDI.2004.
[4]Added Value from Automotive Glazing. Automotive Industries,2005.
[5]Marcus Berret.Reductions&Relocations:The Suppliers' Challenges.Automotive Design&Production,2005.
[6]白国振.适合于中小企业的生产计划管理系统[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1,95(3):56-58.
[7]李晓贞.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D].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4.
[8]候荣,张莹.加强生产计划管理 适应市场经济需要[J].山东冶金.2000,22(1):62-64.
[9]程控,革扬.MRPII/ERP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17.
[10]陶祥波.供应链环境下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探讨[J].物流技术.2013,12(4):32-33.
[11]苏路声.面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计划与控制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
[12]李广军.ERP在铁路车辆制造企业生产计划中的应用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13]王颍,杭立言,张惠东.准时生产制(JIT)与抢时竞争(TBC)[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4(4):43-44.
[14]綦振法,王世德.MRPII、JIT与TOC的集成模式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2,16(6):72-74.
[15]李怀祖.生产计划与控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6]程控,革扬.MRPII/ERP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7]Physik F. Optimization of Production Planning Problems a Case Study for Assembly Lin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C,2000,11(5):949-972.
[18]Vander Drift J H M, Boneschanscher N. Assembly Oriented Production Planning.7th Annual European Computer Comference[M],Paris, 1993.
[19]安增龙,董银果.生产管理技术发展与互联网时代的生产管理变革[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2,14(2):3-4.
[20]刘爱国,梁顺利,赵颖.ERP生产制造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3-34.
[21]彭岭.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应用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3,20(3):91-92.
[22]陆祥瑞.ERP系统企业模型构造[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3]朱江.企业资源计划(ERP)——原理•实施•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24]沈境,严洪森,黄一丹.汽车装配车间生产计划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18(5):159-167.
[25]张晓燕.装配型MES及其生产调度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26]余锐林,吴顺祥.一种改进的BOM展开及低层码生成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27(3):100-115.
[27]罗鸿,王忠民。ERP原理设计实施[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8]修文群.张蓬.ERP/CRM/SCM/BI协同商务建设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9]甘仞初.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0]陈启申.ERP——从内部集成起步[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