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所列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初衷是为大家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

毕业设计我帮你

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的工艺研究及设计

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的工艺研究及设计

本课题对利用玉米蛋白粉制备玉米醇溶蛋白膜方法、条件和其他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合对玉米醇溶蛋白膜工业化生产设计,通过单因素试验主要考察了溶剂的选择及适宜成膜的乙醇浓度、水浴溶解温度对成膜性能的影响、水浴溶解时间的选择、玉米醇溶蛋白与乙醇溶液

如需购买请QQ扫描右边二维码或者加QQ 3449649974 咨询 毕业设计(论文)代做请加QQ 2269757180 微信号:bylwwwww


  • 详细描述

    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的工艺研究及设计
    摘要
    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的研究是基于玉米醇溶蛋白的,玉米醇溶蛋白是玉米淀粉生产加工的副产品之一的玉米蛋白粉中的主要物质,它可以在醇的水溶液中蒸发而形成光滑、透明的薄膜,这种薄膜具有可降解的特性,而且绿色环保。单纯的玉米醇溶蛋白膜的脆性较大, 但在加入增塑剂经过改性以后具有良好的包装材料性能,可以作为优质的包装材料。本文从玉米作物的工业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着手,探究了利用玉米淀粉湿法加工的工业副产物玉米黄粉为原料来加工玉米醇溶蛋白膜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前景,研究了玉米醇溶蛋白膜成膜过程的各个因素对薄膜各项性能的影响和作用,以及玉米醇溶蛋白的成膜机理、成膜的具体条件和成膜的关键影响因素。在可食性玉米醇溶蛋白膜的生产加工中,选择乙醇作为溶剂,在主要评价指标透光率的考察中发现乙醇溶剂的浓度范围为70%~80%时,有利于成膜。水浴溶解温度的变化对膜色泽的影响不大,对于膜色泽的评分数据保持稳定,在50℃时,薄膜的完整率较高。水浴溶解时间为40min时,TS和透光率的评价指标同时达到峰值。固液比为1:10时,透光率出现峰值。在成膜环境的选择试验中,数据显示恒温水浴干燥和恒温干燥箱干燥成膜条件下成膜特点比较接近,在其他成膜条件相同时,所成膜的各项性能也较为接近,试验选择恒温干燥箱干燥为成膜干燥条件。玉米醇溶蛋白在聚丙烯材料成膜介质上进行成膜可相应提高膜性能。在添加增塑剂对膜性能的影响试验中,在油酸添加量在0.5ml到1.0ml之间时所成膜有较为优良的膜色泽,并且膜的完整率也有显著的提高,添加油酸作为增塑剂的玉米醇溶蛋白膜的膜性能优于使用甘油作为增塑剂的薄膜。在正交试验所得最优成膜条件下,做重复验证试验,试验结果符合预期,最终确定的玉米醇溶蛋白膜的成膜工艺条件是使用75%的乙醇溶液作为玉米醇溶蛋白的溶剂,玉米醇溶蛋白和乙醇溶解的配比为1:10,油酸添加量为0.5ml,在50℃恒温水浴条件下溶解50min,室温冷却后转移到聚丙烯材料的成膜介质上在恒温干燥箱干燥条件下成膜。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    复合膜   制备   设计   
     
    目录
    中文摘要 1
    第1章 绪论 3
    1.1 玉米深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 3
    1.2 玉米蛋白粉概述 5
    1.3 玉米醇溶蛋白的概况 6
    1.3.1 玉米醇溶蛋白的氨基酸组成 6
    1.3.2 玉米醇溶蛋白的结构 6
    1.3.3 玉米醇溶蛋白的溶解性 7
    1.3.4 玉米醇溶蛋白的成膜性 7
    1.3.5 玉米醇溶蛋白的其他性质 7
    1.3.6 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及提取率的测定 8
    1.3.7 玉米醇溶蛋白的用途 8
    1.4 玉米醇溶蛋白膜概述及研究现状 8
    1.4.1 玉米醇溶蛋白膜成膜机制 8
    1.4.2 膜的制备工艺  9
    1.4.3 玉米醇溶蛋白膜的性质 9
    1.4.4 玉米醇溶蛋白膜的研究现状 9
    1.5 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10
    1.5.1 研究的内容 10
    1.5.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0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12
    2.1 试验材料 12
    2.2 试验仪器 12
    2.3 试验方法 13
    2.3.1 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评价指标的测定方法 13
    2.3.2 单因素试验 13
    2.3.3 正交试验优化设计 14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15
    3.1 溶剂浓度的选择 15
    3.2 水浴溶解温度的选择 16
    3.3 溶解时间的选择 17
    3.4 固液比的选择 18
    3.5 成膜环境的选择 18
    3.6 成膜介质的选择 19
    3.7 增塑剂对膜性能的影响 20
    3.8 成膜条件正交试验结果 21
    3.9 验证试验 22
    第4章 结论 23
    参考文献 24
    致    谢 27
     
    参考文献
    [1]周爱梅,陈冬玲,林日高,等.可食性包装薄膜及其应用[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2年增刊,广东省食品学会论文专辑:57—60.
    [2]Valrie Lechevalier T. C.,Stphane Pezennec,Catherine Gurin-Dubiard,etal. Ovalbumin, Ovotransferrin,Lysozyme:Three model proteins for structural modifications at the air-water. Interface [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3,51:6354~6361.
    [3]汪学荣,阚建全,陈宗道.可食性包装膜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技,2002:4:4~6.
    [4]王亚萍,王贵禧,李艳菊.冬枣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3):82~84.
    [5]雪露.美国用玉蜀黍制作食品包装材料[N].中国食品报,1991,01(18):4.
    [6]高群玉,杨宜功.用异淀粉酶改进淀粉膜的研究.食品科学[J],1993,(9):8—12.
    [7]刘邻渭,陈宗道.交联改性淀粉膜[Jl.食品工业,1995,(3):11—12.
    [8]杨宜功,陈小玲.用酶法—固化复合变性淀粉制可食性包装膜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1997,(1):28—30.
    [9]董炎明,阮永红,邱蔚碧,等.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食品科技,2000,(5):25—31.
    [10]路立平,赵化春,赵娜等.2006.世界玉米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l1.玉米科学.14(5):149—151,156.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编.2005.《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458,462.
    [12]Susan L., Woo T. R.,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phosphorylated β-Lactoglobulin[J]. J. DairySci. 1983, 66: 984—987.
    [13]PomesAF,Mark H F,Gaylord N G,etal.Encyclopedia of Polym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M].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1971,Vol 15:125—132.
    [14]陈涛,刘耘,李理,等.玉米醇溶蛋白的特性与应用[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3,(6):50—52.
    [15]RishiShukla, MunirCheryan.Zein:theindustrialProteinfromcom[J].Industrial CorPandProduets,2001,(13),171—192.
    [16]杜伟成.玉米醇溶蛋白成膜工艺条件的探讨[J].食品科学,1997,(l):15~18.
    [17]罗学刚.国内外可食性包装膜研究进展闭.食品科学.1995,(5):102~103.
    [18]徐云升.可食性膜的研制[J].食品工业科技.1998(3):39~40.
    [19]陈燕燕,顾正彪.淀粉与蛋白质塑料包装材料团.食品科学.19%,(9): 62~65.
    [20]仇厚援,贺利民.可食性木薯淀粉复合膜研究团.食品科学.加02,(7): 19~21.
    [21]李红.利用谷氨酸胺转胺酶生产大豆蛋白食用保鲜膜的研究[J].食品科学. 2001,22(1):73~75.
    [22]莫文敏等.热处理和碱处理对可食性大豆分离蛋白性能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01,22(3):22~24.
    [23]欧仕益,郭乾初.大豆分离蛋白在成膜后的营养特性变化[J].食品科学.2002, 23(4):139~142.
    [24]李洪军.可食性食品包装膜[J].食品科学.1997,167(21):70~73.
    [25]吴高俊.大豆分离蛋白钓功能特性[J].中国食品添加剂.1998(2):37~41.
    [26]陈友清,冯先桔,程邵南等.2002.柑橘涂膜剂现状及其进展.浙江柑橘[J].(3):32~33.
    [27]陈涛等.2003.玉米醇溶蛋白的特性与应用.粮油加工与机械[J]6):50~52.
    [28]郭云昌,刘钟栋,安宏杰.2004.基于 AFM的玉米醇溶蛋白的纳米结构研究[z].郑州工程学院学报.25(4):8~11.
    [29]何慧,王雪刚,孔林等.2004.玉米醇溶蛋白膜在腌肉制品及果蔬中的保鲜作用研究[J].食品科学.25(3):184~187.
    [30]何兴牧.2001.模塑稻壳碗及其玉米醇溶蛋白涂膜的研究[C].华中农业大学.
    [31]黄国平,温其标.2002.超声波法提取玉米醇溶蛋白的研究[Z].食品与发酵工业.28(10): 1~5.
    [32]黄国平,杨晓泉,温其标 .2004.增塑剂对玉米醇溶蛋白成膜性能的影响[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2(3):36. 
    [33]李永馨,腾立军,边宝林.1997.醇溶玉米蛋白膜的玻璃态转变及表面结构研究[J].食品科学.18(1):19~22.
    [34]李鑫.2004.玉米渣提取玉米醇溶蛋白工艺初探[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l(4 ):336~338.
    [35]李文静,田崇明,张永申.2002.玉米醇溶蛋白在糖果中的应用研究[J] 23(5):31~35.
    [36]刘萍,陈黎斌,杨严俊.2006.酶解玉米蛋白制备降血压肤的研究闭.23(5):117~119, 122.
    [37]路立平,赵化春,赵娜等.2006.世界玉米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J].玉米科学.14(5):149~151,156.
    [38]马丽珍,南庆贤,陈超.2003.不同浸提条件对植物香辛料抑菌性能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9(12):8~12.
    [39]庞彩霞,金英姿.加05.玉米醇溶蛋白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4):40~41.
    彭述辉,肖晓荣,陈雪娇等.2005.温度对涂膜柑橘果实品质的影响[J].保鲜与加工.(5): 32~34.
    [40]孙庆申,林志新,刘新铭等.2005.玉米醇溶蛋白微球制备条件的探索以及体外释药行为研究[Z].黑龙江畜牧兽医.(10):13~15.
    [41]唐津忠,鲁晓翔.2002.玉米醇溶蛋白保鲜称猴桃研究[J],粮食与油脂.(3):6~7.
    [42]田崇明,胡卫国.2002.玉米醇溶蛋白在香蕉保鲜中的应用研究[J].食品科技.(3):66,69.
    [43]孙卫青.2004.)L种大然香辛料抑菌性能的研究[s1.湖北农学院学报.24(3):207~209.
    [44]王学智,任桂久,吴之传.2000.研制玉米蛋白基生物降解性塑料的初步结果[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15(1):10~14.
    [45]鲁晓翔,唐浸忠,刘剑虹等.制备条件对玉米醇溶蛋白包衣性能的影响明.食品科学,2001,22(3):35~38.
    [46]刘亚伟.玉米淀粉生产及转化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4.
    [47]何慧等.2004.玉米醇溶蛋白保鲜膜成膜工艺的优化.粮油食品科技[Z].12(3):7~8,16.
    [48]刘建.硬脂酸~海藻酸钠复合薄膜调料包装袋的研究[z].食品科学.19%,(6): 67~70.
    [49]黄国平,杨晓泉.2006.玉米醇溶蛋白膜的降解性能和水蒸气透过率的研究[Jj.食品研究与开发.27(3):22~24.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