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ICP备112451047180号-6
内蒙古某铅锌地下开采通风设计
一、 设计依据及研究意义: 设计依据:设计矿山的地质报告及相关地质资料,矿山开采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开采现状。指导老师提出的矿山通风设计基本要求。 研究意义:毕业设计能巩固、加深和扩大所学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 它是我们大学课程的最关键部分,是对我们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是培养我们整体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节,是整个大学学习过程的自我继续深化和提高阶段。它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搞好毕业设计对全面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培养我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
二、 设计(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预期目标:(技术方案、路线) 毕业设计主要内容有: 1、矿山地质部分。通过矿床地质资料,为后续开拓方案选择及采矿方法的选择提供基础资料; 2、开拓设计部分。选出5种比较可行的开拓方案,通过对开拓方案的初步比较,选出两种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较合理的方案,最后通过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合理的开拓方案,并对所选开拓方案进行详尽的设计; 3、采矿方法设计。结合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初选两种比较可行的采矿方法,通过对采矿方法的分析与比较,确定适合的采矿方法,并对该方法的采准、切割、回采等工作进行了描述或计算; 4、通风系统设计。在清晰了解矿山开拓系统及采矿方法后,通过计算井下需风量及矿井通风阻力,选择合适的通风设备; 5、提升运输系统设计。对矿山运输任务进行大致的估算,在此基础上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及运输设备; 6、矿山总图。 预期目标:(技术方案、路线) 本设计是对某金的矿体进行开拓系统设计。首先通过指导老师提供的地质资料,弄清矿区地质及地形条件、矿床地质及矿体赋存条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开拓方案,之后进行对比分析选择最合理的开拓方案,最后对所选开拓方案进行详细的设计,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书中的各项要求。 |
三、 设计(论文)的研究重点及难点: 研究重点:开拓方案的比较选择与设; 研究难点:设计过程中开拓系统的比较。 |
四、 设计研究方法及步骤(进度安排): 设计专题: (1)矿山开采通风概况; (2)既有通风系统、通风设备与设施概况; (3)通风井巷特征参数及通风要求; (4)通风方案比选; (5)通风风量计算与分配; (6)通风阻力计算; (7)采区通风与局部通风设计; (8)风机选择; (9)通风系统网路解算与网路调节; (10)通风站 (11)矿井防尘与空气调节; (12)通风系统检测与防漏风措施、通风监控设计。 进度安排: 本设计(论文)总时间为19周(包含预答辩、正式答辩2周),分六阶段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1)第七学期安排4周: 第一阶段:毕业实习的现场资料收集和整理,时间为2周; 第二阶段:下达任务书,查找文献,专业外文文献翻译,完成开题报告,时间为2周; (2)第八学期安排15周: 第三阶段:工程设计与计算,设计说明书编写,时间为8周,第1-8周; 第四阶段:完成设计图纸,初稿完成,时间为4周,第9-12周; 第五阶段:组织预答辩,设计修改与整理,时间为2周,第13-14周; 第六阶段:毕业答辩,成绩评定,时间为1周,第15周。 |
五、 进行设计所需条件: 1. 矿山地质报告,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等实习现场收集的基础资料; 2. 矿山现有的开拓系统平面图、开拓系统纵剖面图。 3. 新编矿山采矿设计手册:井巷工程卷,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4 4. 矿山现行有关法规、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GBl6423~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6722~2015)《爆破安全规程》等; 5. 图书馆、期刊网检索相关资料。 6.《矿山采矿手册》,北京冶金出版社2006年8月; 7.《采矿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8.《地下采矿设计手册》,煤炭工业出版社,1987; 9. 《矿山安全性评价与安全事故的预防及处理实务全书》,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 10.《金属非金属矿开采安全》,中国劳动出版社,1992; 11.《矿井通风与安全》,冶金工业出版社,王英敏主编,19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