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所列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初衷是为大家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

毕业设计我帮你

废水中硝基苯酚含量测定的方案设计

废水中硝基苯酚含量测定的方案设计

1)研究一种紫外分光光度法结合多组分多波长解联立方程组同时测定污水中邻、间、对硝基苯酚这三种同分异构体的分析测定方法。2)研究了不同类型的针对工业污水中邻、间、对硝基苯酚这三种同分异构体的去除方法。包括臭氧氧化法、Fenton试剂氧化法、超声波法、

如需购买请QQ扫描右边二维码或者加QQ 3449649974 咨询 毕业设计(论文)代做请加QQ 2269757180 微信号:bylwwwww


  • 详细描述

    废水中硝基苯酚含量测定的方案设计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一种紫外分光光度法与数学中的联立多元方程组的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测定污水中邻、间、对位三种硝基苯酚异构体,此方法无需复杂分离,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应用紫外法测出硝基苯酚的三种异构体的最大吸收波长,并求出各自的摩尔吸光系数,将这三种物质的吸光度与浓度建立方程组并求解,通过计算机microsoft excel中规划求解可以对方程组进行简单计算,从而得出污水中硝基苯酚的含量。本方法将化学与数学方法相结合,具有操作简便、计算精准、简单的特点。针对存在于工业污水中的硝基苯酚这类有机污染物,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去除方法。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不同方法的去除效果以及各去除方法优缺点,在去除处理中,将化学和物理方法相结合,可以达到消除二次污染,提高方法去除率,增加添加物的重复利用率,去除过程操作简便等目的。 
    关键词:硝基苯酚,紫外分光光度法,吸收波长,方法。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3
    前言 5
    第一章、 研究背景 6
    1.1硝基苯酚类污染物污染的状况 6
    1.2目前去除废水中硝基苯酚类有机污染物的方法 7
    1.3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路线 10
    第二章、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硝基苯酚三种异构体的含量 11
    2.1实验仪器 11
    2.2试剂与药品 11
    2.3样品处理 12
    2.4结果计算与讨论 12
    2.5邻、间、对位硝基苯酚的摩尔吸光系数测定 12
    2.6废水中硝基苯酚含量的测定 13
    2.7方法的检出限和精密度 14
    总结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前言
    我国许多分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和洪水径流无法成为可用资源,使得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十分稀少,又因为其分布极其不均衡,使得水资源稀缺情况更加严重。随着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水环境的污染也日益严重,并已趋近成为世界各地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在我国也尤为严重。
    据统计,全国超过一半的城市都存在缺水问题,水环境的污染使得缺水形势更为严峻。据相关部门监测表示,大多数城市的水污染情况仍然十分严重。因此我们更要有加倍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使得城市用水出现的可用水量不断减少以及水质不断下降的趋势得以缓解,也为我们可能存在的的生存危机做好预防工作。
    由于我国淡水资源的紧缺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对于废水如何处理的问题也越来越重视。
    废水的种类可以分为生活废水,农田废水以及工业废水。其中工业废水中排放出的有机污染物对自然生态安全造成较为严重的危害。随着国家社会生产中化工、染料、洗涤、农药及医药等行业的迅猛发展,由此而产生的工业废水已经对水质造成严重的污染,更会危害到人类健康。
    世界各个国家把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优先污染物”作为研究对象,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并进行分析监测。德国筛选出的120种水中有害物质中,有机污染物占91%;美国环保局公布的129种优先控制的污染物中,有机类污染物占总量的88%;我国有机污染物则占85%。从结果表明,有机污染物是工业污水中影响最为严重的污染物类型。
    造成水体有机污染的主要根源是工业废水未经过处理而直接排放。有机污染物按其污染物的来源可以划分为较易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和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1.较易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可以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做到不对环境再次污染并进行资源的回收再利用。
    2.难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主要来自于石油、农药厂和有机合成化学工业等,这类有机污染物主要是有害的,并且采用生物技术难以降解。如硝基苯酚、氯苯类、芳烃和多环芳烃等化合物。
     
    参考文献
    [1]刘继凤,刘继永,朱进勇.浅谈工业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处理技术及发展方向[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4):120-122.
    [2]马承愚,彭英利.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治理与控制[D].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2-6.
    [3]朱振岗.饮用水有机污染物致癌危险性研究进展[D].环境卫生学进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67-76. 
    [4]W.韦斯利.艾肯费尔德(小).工业水污染控制.3版[D].陈忠明,李赛君,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21. 
    [5]傅厚暾,赵俐敏,冯娟.Fenton试剂-超声波降解对硝基苯胺产物的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李改枝,哈斯其木格,刘颖,红霞,李景峰,郭博书.硝基苯酚在黄河水体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7,52-53.
    [7]张芳西等.含酚废水的处理与利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3.
    [8]王娟,庄淑娟.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流动注射光度法同时测定邻、间、对硝基苯酚[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ci & Tech).2006.7,20(4):15-17,22.
    [10]王莉莉.我国高浓度含酚废水治理技术近况[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5,17(5):29~30.
    [11]唐登勇,郑正,苏东辉,顾春晖,周培国,林岿.活性炭纤维吸附废水中对硝基苯酚及其脱附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12]唐登勇,郑正,苏东辉,顾春晖,周培国,林岿.活性炭纤维吸附废水中对硝基苯酚及其脱附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Techniques and Equipment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13]张鲜,王莹,高薇,张鹤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水中间硝基苯酚的含量[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4):531-533.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