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ICP备112451047180号-6
锌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摘 要:本文综述了水体中重金属锌的概况和痕量金属分离富集方法,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在分离提纯、免疫检测、生物模拟和痕量分析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对本体聚合、悬浮聚合、沉淀聚合、表面分子印迹技术、乳液聚合、等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总结,还特别介绍了几种离子印迹聚合物制备的材料选择。
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分别制备了以锌(II)离子为模板的离子印迹聚合物,对聚合物表面特征、吸附特性、吸附条件、吸附机理等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锌离子;离子印迹聚合物;分子印迹技术;吸附
目 录
摘 要 2
Abstract 2
第一章 引 言 5
1.1 环境污染 6
1.2 水体中痕量离子常用的分离富集方法 6
1.3 分子印迹聚合物 7
1.3.2 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 7
1.3.3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8
1.4 离子印迹聚合物 11
1.4.1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材料 11
第二章 实验设计 13
2.1 实验原理 13
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13
2.3 储备溶液的配制 13
2.4 实验步骤 14
2.4.1 锌离子印迹聚合物[Cd(Ⅱ)-IIP]与非印迹聚合物的合成 14
2.4.2 静态吸附实验 14
2.4.3 紫外光谱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 14
2.4.4 锌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条件[25]研究 14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 赵胜男. 乌梁素海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存在形态数值模拟分析(D). 内蒙古,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
[2] 赵薇,候春生,朱大成. 不同化学形态的金属对水体的污染(J). 枣庄师专学报. 2000.17(5):47~54
[3] 李春雪. 硅胶微球表面镉离子印迹巯基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D). 黑龙江. 东北大学:2010
[4] WANG Zhuqing,WU Genhua,WANG Min,HE Chiyang. AE一PP49:An ion一imPrinted functionalized silica gel sorbent PrePared by a Surface imPrinting technique for selective seParation of cadmium ionfrom aqueous solution(M). Analytical and Environmental Chemistry.13:98
[5] 杨文明. 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及计算机辅助设计(D). 江苏. 江苏大学:2013
[6] D.A. Spivak, K,J. Shea. MIP2010: The future of molecular imprinting[J] Journal of Molecular Recognition, 2012,25 (6): 319-319.
[7] A.G.P. Cormack, K.Mosbach. Molecular imprinting: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the road ahead [J]. Reactive & Functional Polymers.1999,41 (1-3): 115-124.
[8] Zhang Ying Zhang Huiqi, Recent Adv Ances in the Perparation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Via Controlled Radical Polymerization Techniques(M). Chinese Journal of Reactive Polymers. 2008,17(1~2):1~11
[9] 梁金虎,罗林,唐英. 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与研究进展(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2009,28(5):38~43
[10] 李路娟,刘慧君,张磊,纪学珍,伍瑜雯. (Ⅱ)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J). 南华大学学报. 2011,25(1):81~86
[11] 杨利峰,王群英,张随成,胡圣虹. 镍(Ⅱ)锌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分析测试学报. 2011,30(2):135~139
[12] 张朝晖,张华斌,胡宁芳,李艳杰,聂丽华. 镓离子配合物印迹聚合物的研制及吸附性能研究(J). 化学通报. 2011,74(1):72~77
[13] 杨卫海,严守雷,卫晨,王清章. 沉淀聚合法制备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J). 高分子学报. 2010,(10):1163~1169
[14] 韩永萍,何旭文,林强. 豆甾醇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M). 离子交换与吸附. 2008,34(5):451~459
[15] 薛庆华. 钯(Ⅱ)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对钯(Ⅱ)离子的分离和富集性能(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09,45(7):783~786
[16] Chuande Zhao, Rui Chen, Xiaoman Jiang, Linyuan Gao, Haixia Zhang. Solid-phase extration of trans-resveratrol by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ymers with bi-functional monmers.
[17] 朱琳琰,张荣华,朱志良. 金属离子印迹技术研究进展(J). 化学通报. 2010(4):326~330
[18] 裴广玲,成国祥. 金属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研究进展(M). 热固性树脂. 2002,17(4):26~30
[19] 唐星华,张小敏,周爱玲. 交联壳聚糖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进展(M). 离子交换与吸附. 2007,23(4):378~384
[20] 徐菲菲,段玉清,张海晖,秦宇,马海乐,闫永胜. 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载体研究新进展(M). 化工进展. 2011,30(5):1033~1134
[21] 李路娟. 铅、镉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D). 湖南. 南华大学.2011
[22] 张祖磊,李春香,闫永胜,高捷,潘建明,张孝杰. 光谱法分析晶须表面离子印迹对隔的吸附行为(M).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30(3):792~796
[23] 王丽敏,周美华,宫建龙,袁静超,陈燕波. 水中痕量镉的高灵敏检测方法研究(M). 工业水处理. 2009,29(8):75~77
[24] 林发,刘继进.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镉(J). 冶金分析. 2001,21(3):42~44
[25] 黄美荣,彭前云,李新贵. 聚合物吸附剂的改性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J).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 2005,31(1):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