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ICP备112451047180号-6
秀山县梅江河支流平江河清溪场镇河段治理工程设计
1. 基本资料
1.1 工程概况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角,东与湖南省龙山县、保靖县、花垣县接壤,西南与贵州省的松桃苗族自治县毗邻,北邻重庆市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理坐标在东经108°43'06"至109°18'58"和北纬28°09'04"至28°53'45"之间,全县幅员面积2450.25km2。
平江河为梅江河的一级支流,沅江的三级支流。发源于秀山县隘口镇的大尖峰下,以北东流经隘口、龙凤、清溪场镇、三合、涌图至秀山县官庄镇的鸳鸯嘴注入梅江河。河道全长46.8km,流域面积386.53km2,总落差876.5m,河床平均比降8.3‰,上游陡、中下游平缓。
秀山县梅江河支流平江河清溪场镇河段治理工程位于秀山县清溪镇龙凤村孔家院至芒洞桥之间河段。芒洞桥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41.3km2,河道长度为30.36km,河道平均比降12.0‰。
工程所在的清溪场镇位于秀山县城西南方向,距县城12km,全镇幅员面积83.34 km2,辖3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2007年末,全镇有人口5924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560人,农业人口42682人。总耕地面积为34485亩,其中田面积25395亩,土面积9090亩。2002年,该镇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列为“重庆市百强镇”。
秀山县梅江河支流平江河清溪场镇河段治理工程工程防护区范围涉及清溪场镇芒洞、美沙、下衙、南丘、龙凤、帮好等五个(村居委会),防护区总幅员面积17.4km2,区内总人口18468人,耕地面积18885亩,其中田16874亩,土2011亩。防洪堤工程保护农田16300亩、保护人口8000人、保护中小学各1所。
由于工程所在地段河道浅,河道局部淤阻严重,造成河水漫滩改道,冲毁了大片良田,洪水灾害逐年扩大。频繁的洪灾,使工程所在地的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了稳定河势,保护工程区农田和村镇居民生命及财产安全,有效控制河段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给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梅江河支流平江河清溪场镇河段治理治理工程的建设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目录
1 综合说明 - 8 -
1.1 工程概况 - 8 -
1.2 水文、气象 - 9 -
1.2.1 气候特征 - 9 -
1.2.2 水文站网 - 9 -
1.2.3 径流 - 9 -
1.2.4 洪水 - 9 -
1.2.5 泥沙 - 10 -
1.3 地质 - 10 -
1.3.1区域地质概况 - 10 -
1.3.2 河堤工程地质 - 11 -
1.3.3不良物理工程地质现象 - 11 -
1.4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任务和工程规模 - 11 -
1.4.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 - 11 -
1.4.2 工程规模 - 12 -
1.5 主要建筑物及布置 - 12 -
1.5.1堤线布置原则 - 12 -
1.5.2工程总体布置 - 12 -
1.5.3堤身及基础设计 - 13 -
1.6 工程管理 - 14 -
1.6.1 管理机构 - 14 -
1.6.2 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 - 14 -
1.7 工程施工 - 14 -
1.7.1 施工条件 - 14 -
1.7.2 施工导流 - 14 -
1.7.3 主体工程施工 - 14 -
1.7.4 施工总体布置 - 14 -
1.7.5 施工总进度 - 14 -
1.8 工程占地 - 15 -
1.9 水土保持及环境保护 - 15 -
1.10 工程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 15 -
1.10.1 工程投资 - 15 -
1.10.2资金筹措 - 15 -
1.11 国民经济评价效益分析 - 15 -
2 水 文 - 17 -
2.1 流域概况 - 17 -
2.2 气象 - 17 -
2.3 水文基本资料 - 18 -
2.3.1 测站分布情况 - 18 -
2.3.2 测站资料整编情况 - 19 -
2.4 设计洪水 - 19 -
2.4.1 暴雨洪水特性 - 19 -
2.4.2 历史洪水 - 19 -
2.4.3设计洪水 - 19 -
2.4.3.1 用面积比法推求设计洪水 - 20 -
2.4.3.2 由推理公式法推求设计洪水 - 21 -
2.4.3.3 成果的合理性分析和采用 - 22 -
2.4.5 支沟设计洪水计算 - 22 -
2.5 分期洪水 - 23 -
2.6 泥沙 - 23 -
3工程地质 - 23 -
3.1前言 - 23 -
3.1.1工程概况 - 23 -
3.1.2勘察阶段 - 23 -
3.1.3本阶段勘察目的和任务 - 23 -
3.1.4勘察方法 - 24 -
3.1.5工作完成情况 - 24 -
3.2区域地质概况与地震 - 24 -
3.2.1区域地质概况 - 24 -
3.2.2地震 - 25 -
3.2.3区域稳定性评价 - 25 -
3.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25 -
3.3.1地形地貌 - 25 -
3.3.2地层岩性 - 25 -
3.3.3地质构造 - 25 -
3.3.4水文地质条件 - 26 -
3.3.5岩溶 - 26 -
3.3.6物理地质现象 - 26 -
3.3.7岩石风化 - 26 -
3.3.8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 26 -
3.3.8.1土体试验成果 - 26 -
3.3.8.2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 27 -
3.4堤防工程地质评价 - 27 -
3.4.1场地稳定性评价 - 27 -
3.4.2堤基地质结构 - 28 -
3.4.3堤基工程地质分段 - 28 -
3.4.4堤型选择 - 28 -
3.4.5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 28 -
3.5天然建筑材料 - 29 -
3.5.1回填料 - 29 -
3.5.2块石料、人工骨料 - 29 -
3.6结论及建议 - 29 -
3.6.1结论 - 29 -
3.6.2建议 - 30 -
4 工程设计 - 30 -
4.1 工程防洪标准和等级 - 30 -
4.1.1 防洪标准 - 30 -
4.1.2 堤防级别 - 30 -
4.1.3 地震烈度 - 31 -
4.2 设计依据 - 31 -
4.2.1 设计规程规范 - 31 -
4.2.2 水文资料 - 31 -
4.2.3地质资料 - 31 -
4.3工程总体布置 - 32 -
4.4堤线布置和堤型确定 - 32 -
4.4.1堤线布置原则 - 32 -
4.4.2堤型选择 - 32 -
4.5 河堤设计 - 33 -
4.5.1 堤顶超高计算 - 33 -
4.5.2堤顶高程确定 - 34 -
4.5.3 结构布置及材料 - 35 -
4.5.4 基础处理 - 35 -
4.5.5稳定计算 - 36 -
4.5.6冲坑深度复核 - 36 -
4.6河道清淤、疏浚 - 37 -
4.7附属设施 - 37 -
5 工程管理 - 37 -
5.1 管理机构 - 37 -
5.2 管理机构的任务和职责 - 37 -
5.3 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 - 38 -
5.4 交通、通讯设施 - 38 -
5.5 工程监测 - 38 -
5.5.1 监测项目 - 38 -
5.5.2 人工巡视检查 - 38 -
6 施工组织设计 - 38 -
6.1 施工条件 - 38 -
6.1.1 工程地理位置及交通 - 38 -
6.1.2 工程布置特点、施工场地条件、水文气象 - 38 -
6.1.2.1 工程布置特点 - 38 -
6.1.2.2 施工场地条件 - 38 -
6.1.2.3 水文、气候 - 38 -
6.1.3 主要材料供应条件 - 39 -
6.2 天然建筑材料 - 39 -
6.2.1 料场的选择 - 39 -
6.2.2 回填料 - 39 -
6.3 施工导流 - 39 -
6.3.1 导流标准 - 39 -
6.3.2 导流方式 - 39 -
6.4 主体工程施工 - 39 -
6.4.1 施工程序 - 39 -
6.4.2 砂砾石方开挖 - 39 -
6.4.3 浆砌块石施工 - 40 -
6.5 施工总体布置 - 40 -
6.5.1 施工交通运输 - 40 -
6.5.2 施工场地布置 - 40 -
6.5.2.1 场内布置条件 - 40 -
6.5.2.2 场地布置原则 - 40 -
6.5.2.3施工占地情况 - 40 -
6.5.3 施工设施 - 40 -
6.5.3.1 砂浆拌和系统 - 40 -
6.5.3.2施工供水、供电、通讯和排水 - 40 -
6.6 施工总进度 - 40 -
6.6.1 编制的原则与依据 - 40 -
6.6.2 施工进度计划 - 40 -
6.7 主要技术特性 - 41 -
6.7.1 劳动力 - 41 -
6.7.2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 41 -
6.7.3 施工特性 - 41 -
7 工程投资概算 - 42 -
7.1 编制说明 - 42 -
7.1.1工程概况 - 42 -
7.2编制原则和依据 - 42 -
7.2.1 文件依据 - 42 -
7.2.2 定额依据 - 43 -
7.2.3 其它依据 - 43 -
7.3 基础资料 - 43 -
7.3.1人工预算单价 - 43 -
7.3.2 材料预算价格 - 43 -
7.3.4工程单价 - 44 -
7.4 工程总投资 - 44 -
7.5 资金筹措 - 45 -
致谢 - 78 -
参考文献 - 79 -
附录 - 80 -
毕业设计任务书 - 81 -
毕业设计任务 - 82 -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 83 -
二、毕业设计工作进度计划表 - 84 -
三、学生完成毕业设计阶段任务情况检查表 - 85 -
四、学生毕业设计装袋要求 - 86 -
参考文献
(1)《防洪标准》(GB50201-94);
(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3)《碾压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5057-1996)
(6)《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
(7)学校相关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