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ICP备112451047180号-6
基于单片机的工厂物流拖车的载货量实时检测系统设计
一、选题简介、意义
现代国内的针对于大中小型工厂企业等内部的物流管理已经进入了一段有效并且合理进行监管的控制计划,来保安全、促转型、稳增长为目标的,以解决行业问题为导向,坚持做“做标准引领、促循序渐进、疏堵结合、达到协同推进”原则,加强对车辆运输车运输、销售和使用的整个过程监管,通过综合治理,消除运输车违规运营现象。那么怎样做好对于物流货物的分配管理以及实时监控过程就是现在物流整个流程中最重要的一环。由于超声波的方向是非常强的,我们发现它在介质中的传播,科学证明很远,它可以用于超声波测距,位移测量仪等可以通过超声波来实现。超声波检测真的很快,简单的计算,最重要的是方便实时控制,并在测量精度方面可以满足行业的实际要求,所以针对整个拖车载货量的监控运输管理,我们该利用更加成熟先进的超声波测距系统来控制货物量,再利用更加完善的实时监控系统去进行全面调控。
二、课题综述(课题研究,主要研究的内容,要解决的问题,预期目标,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等)
(一)课题研究
利用超声波测距的工厂物流拖车的载货量实时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二)主要研究内容
利用Altium Designer PCB应用软件设计出信号传输电路图,控制整个电路,电路的输出信号数据经过处理精确的显示在计算机上。
1.熟悉超声波及超声波传感器的分类和应用。
2.了解各个元器件封装及引脚功能。
3.了解超声波传感器的结构特点、工作方式及工作位置。
4.超声波信号输出及接收后的处理;
(三)要解决的问题
1.检测的手段以及传感器的选择;
2.Altium Designer应用软件的安装,系统原理图的绘制;
3.传感器与电路连接以及控制方法;
4.信号的处理传送;
(四)预期目标
大体做出系统的模架及组成,设计出各系统间的数据传输整合路线,能够基本达到监控效果。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查阅资料对各感应器的型号与规格掌握了解,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 确定应用系统要求、硬件的选择组合、进行控制程序代码编写;
第三阶段 软硬件联合仿真;
第四阶段 整理资料,完成毕业设计,准备毕业答辩
摘 要:现代国内的针对于大中小型工厂企业等内部的物流管理已经进入了一段有效并且合理进行监管的控制计划,来保安全、促转型、稳增长为目标的,以解决行业问题为导向,坚持做“做标准引领、促循序渐进、疏堵结合、达到协同推进”原则,加强对车辆运输车运输、销售和使用的整个过程监管,通过综合治理,消除运输车违规运营现象。那么怎样做好对于物流货物的分配管理以及实时监控过程就是现在物流整个流程中最重要的一环。由于超声波的方向是非常强的,我们发现它在介质中的传播,科学证明很远,它可以用于超声波测距,位移测量仪等可以通过超声波来实现。超声波检测真的很快,简单的计算,最重要的是方便实时控制,并在测量精度方面可以满足行业的实际要求,所以针对整个拖车载货量的监控运输管理,我们该利用更加成熟先进的超声波测距系统来控制货物量,再利用更加完善的实时监控系统去进行全面调控。
关键词:物流管理;超声波测距系统;实时监测。
目录
一.引言 2
1.1概述 2
1.2 现阶段国内外工厂物流拖车的应用 3
1.3 现阶段工厂内货物运输量统计 4
1.4 毕业论文研究的内容 5
二.总体设计方案 5
2.1 总体设计思路 5
2.2方案介绍 6
三.at89c52单片机的选用 6
3.1 at89c51与52介绍 6
3.2单片机结构功能比较 7
3.3 AT89C52的管脚说明 8
四.系统组成 8
4.1系统介绍 8
4.2单片机的发射信号电路 9
4.4传感器介绍 11
4.5最终显示电路 11
五.软件设计 12
5.1 主流程 12
5.2超声波接受和发射子程序 13
六.总结与展望 15
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1] 张毅刚:基于超声波的实例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2] 楼然苗、李光飞:51系列单片机设计实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3] 孔雅琼: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仪研究与开发,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4] 陈萤: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测距系统,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5] 王巧芝:51单片机开发应用从入门到精通,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6] 永学:串口通信技术实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7] 白顺先:超声波测距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8] 何希才:传感器及其应用实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9] 何小海、刘嘉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10] 宋永东、周美丽、白宗文:高精度超声波测距系统设计,现代电子技术出版社,2008.
[11]胡斌.元器件及实用电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12]冯育长等编著.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实例分析[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2007.
[13]潘新民.等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M].电子工业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14]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5]侯殿有.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16]张欣等.单片机原理与C51程序设计基础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17]袁彩霞改编.例说51单片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18]郭天祥.51单片机C语言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19]张毅刚等.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20]郑锋.51单片机典型应用开发规范大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21]陈海宴.5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3.
[22]龚运新,罗惠敏,彭建军.单片机接口C语言开发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3]朱定华.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4]刘瑞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5]陈忠平.51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经典实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26]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7]张毅刚等.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C51编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28]王庆友.光敏传感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9]高晓蓉.传感器技术[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