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ICP备112451047180号-6
基于PLC的全自动洗衣机控制系统设计
1绪论
1.1课题的研究背景
洗衣机制造企业为了更好地扩大市场份额,必需不断推出满足消费者更多需求的新款洗衣机。消费者购买洗衣机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其使用性能,企业必须从操作简单、抗菌杀菌、洗涤方式多样化、节约水电等方面不断创新。
设计开发选用PLC控制系统缩短了产品研制所用时间,减少了研制所需费用,并为将来实现工业现场控制,接入城市物联网提供了可能。PLC控制系统拥有响应外部状况变化速度快、检测反馈及时、控制信号处理时间短、极大地满足各工业制造领域的控制要求。高性能价格比,高可靠性。丰富的I/O(输入/输出)卡件和扩展部件,价廉质优,简便安装,容易维修。在高粉尘和高噪声控制环境、干扰强的电磁辐射环境和温差极大的恶劣天气环境下正常工作。其整体结构式的电子电路,将驱动输出执行电路、检测输入参量电路、硬件上必要的保护电路和网络环境下的相互通讯功能集成在一起,所以使电气工程师的硬件设计大为简化。形象化的编程语言梯形图使电气工程师更容易接受,自带的各种故障显示功能使控制系统出现的故障容易查找,模块化的结构方便了系统的安装与维修,内部软件逻辑代替外部硬接线逻辑提高了控制系统设计的灵活性,软触点代替机械触点提高了控制系统的稳定可靠性。
PLC的各种优点与全自动洗衣机的开发目标相一致, 因此PLC控制正好满足了全自动洗衣机控制的要求。
1.2 洗衣机发展历史和目前状况
洗衣机发展的历史印证了人类挑战自然、解放自我的曲折努力,表1-1中列出了洗衣机发展的编年史:
表1-1 洗衣机发展简史
欲实现洗衣机工作全自动,必须实现洗衣机控制器能在无人状态下,整个洗衣过程各种动作之间的自主切换。这类洗衣机都采用套筒式结构,使用电磁阀控制其用水的进出,由程序控制部件按程序员预先编好的指令连续发出命令,驱动各控制执行装置动作,整个洗衣过程一气呵成。
回顾控制方式的发展历史,程序控制方式有电动机驱动式和计算机驱动式:
第一种:电动机驱动式洗衣机,应用电动元件构成程序控制器。
第二种:计算机驱动式洗衣机,应用微型电脑构成程序控制器。
电动机驱动式洗衣机出现较早,其产品实际上算是传统的机械产品,不属于现代自动控制。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新的电脑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电控智能化全自动洗衣机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老旧的电动控制洗衣机必被淘汰。
波轮式、搅拌式、滚筒式全自动洗衣机有结构上区别。目前, 波轮式和滚筒式在国内市场上流行,最多采用的是波轮式洗衣机。洗净率高是波轮式洗衣机的优点,但是对衣服有磨损,随着国内居民生活质量要求逐步地提高,普通家庭开始消费各种高档衣料, 滚筒式洗衣机根据市场需求应运而生,其克服了对衣物磨损的缺点,但洗净率低,价格较高,这是其尚存在的缺点。
目前国内市场上,三类洗衣机产品并存。普通型和半自动型洗衣机,需要人工干预,才能完成洗衣全过程,价格较低,满足普通家庭的需要;而全自动洗衣机在整个洗涤中,无需人工干预,满足高生活标准家庭的需要。
1.3 本课题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这篇论文研制的全自动洗衣机控制,最终控制器能实现所有洗衣操作、故障报警全自动。其控制方式人性化,简化了人的操作干预,运行时各项性能稳定可靠,如果出现故障方便维修。运用该控制方法,研制和调试时间极大缩短,降低了研制所需费用。
继电器控制方式是较早时期洗衣机内部采用的控制方式,虽然其控制装置结构比较简单、价格也不贵。但是,继电器控制方式采用的机械接触方式,存在着长期机械磨损和机械疲劳损伤,因此继电器控制方式的使用寿命短。继电器的机械接触式触点通断时产生电弧不可避免,严重时可能将触点烧焊在一起而引起错误的操作逻辑,导致意想不到的故障。在满负荷工作时,继电器发热严重,既浪费电能又加速器件老化。继电器发出的机械接触噪声破坏居住环境的安宁。继电器控制系统制造时的安装接线和以后可能的改动都不方便,如果需要改变控制功能,需要重新设计、安装和调试,浪费大量时间及人力物力。因此,继电器控制方式只适用于小型简单控制。
用PLC控制控制取代继电器控制有很多优点:
1)可靠性高,极强的抵抗干扰的能力。控制系统可靠与否是设计电气控制系统的首要需要考虑的问题,PLC电路设计采用了先进的微电子电力技术,生产制造工艺高标准严要求,内部电路设计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干扰,并采取可靠措施以应对,由此极大地提高了PLC的可靠性。
2)各种功能配套产品门类齐全,技术性能指标不断优化,环境适用性极大增强。现代的PLC已经形成了满足各种需要、各种规模的系列产品。
3)入门门槛低,容易掌握,不需要懂得高深的计算机知识,所以深受各专业工程师喜欢,已经成为工业领域的通用控制设备。
4)用很小的工作量就可完成控制系统设计和建造,安装维护极其方便。PLC用内部软“触点”逻辑代替外部硬接线机械触点逻辑,外部接线减少,简化了硬件设计和安装。如需改变控制功能,一般只需修改软件,无需改动硬件电路,使得控制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增强。
5)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由于采用软件逻辑代替了实物的电气部件,控制器体积必然极大缩小,得以装入机械设备内部,实现了机与电的完美结合,因此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理想首选控制方式。
参考文献
[01] 魏志精.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基础【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02] 周恩涛.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其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
[03] 潘月琴.全自动洗衣机的维修【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04] 廖常初.PLC基础及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05] 李国厚.PLC原理及应用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06] 潘海燕.波轮式全自动洗衣机的单片控制[J].电子世界,2003(3)
[07] 吴存宏.浅谈PLC在全自动洗衣机中运用[J].设计与开发,1999
[08] 王玉梅.全自动洗衣机的模糊控制系统[J].潍坊学院学报,2000
[09] 余剑生.模糊控制的智能洗衣机的程序控制系统[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
[10] 周德林.电脑的程序控制系统.家用电器,2005
[11] 荣俊昌.全自动洗衣机原理与维修.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2] 钱如竹.快修家用洗衣机.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13] 邱士安.机电一体化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14] 赵雅君.家用电器中的自动控制系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6
[15] 倪远平.模糊控制器的硬件电路实现[J].电工技术,1998
[16] 王俊普.模糊集和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17] 倪远平.21世纪的核心技术——模糊逻辑控制技术[J].电工技术,1998(4)
[18] 董儒胥.电工电子实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9] 窦振中.PIC系列单片机应用设计与实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7
[20] 张凤珊.电气控制及可编程序控制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1绪论
1.1课题的研究背景
洗衣机制造企业为了更好地扩大市场份额,必需不断推出满足消费者更多需求的新款洗衣机。消费者购买洗衣机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其使用性能,企业必须从操作简单、抗菌杀菌、洗涤方式多样化、节约水电等方面不断创新。
设计开发选用PLC控制系统缩短了产品研制所用时间,减少了研制所需费用,并为将来实现工业现场控制,接入城市物联网提供了可能。PLC控制系统拥有响应外部状况变化速度快、检测反馈及时、控制信号处理时间短、极大地满足各工业制造领域的控制要求。高性能价格比,高可靠性。丰富的I/O(输入/输出)卡件和扩展部件,价廉质优,简便安装,容易维修。在高粉尘和高噪声控制环境、干扰强的电磁辐射环境和温差极大的恶劣天气环境下正常工作。其整体结构式的电子电路,将驱动输出执行电路、检测输入参量电路、硬件上必要的保护电路和网络环境下的相互通讯功能集成在一起,所以使电气工程师的硬件设计大为简化。形象化的编程语言梯形图使电气工程师更容易接受,自带的各种故障显示功能使控制系统出现的故障容易查找,模块化的结构方便了系统的安装与维修,内部软件逻辑代替外部硬接线逻辑提高了控制系统设计的灵活性,软触点代替机械触点提高了控制系统的稳定可靠性。
PLC的各种优点与全自动洗衣机的开发目标相一致, 因此PLC控制正好满足了全自动洗衣机控制的要求。
1.2 洗衣机发展历史和目前状况
洗衣机发展的历史印证了人类挑战自然、解放自我的曲折努力,表1-1中列出了洗衣机发展的编年史:
表1-1 洗衣机发展简史
年份 | 事件 | 诞生地 | 特点 |
1858 | 首台洗衣机 | 美国 | 使用时并未省多少人力,并且损坏衣物。 |
1874 | 首台木制手摇洗衣机 | 美国 | “手洗时代”受到挑战。 |
1880 | 首台蒸气洗衣机 | 美国 | 人类开始借助自身以外的力量洗衣,实现了人类从繁重洗衣劳动中解放出来。 |
1910 | 首台电动洗衣机 | 美国 | 为智能自动洗衣准备了条件。 |
1922 | 首台搅拌式洗衣机 | 美国 | 拖动式变为搅拌式是洗衣机的洗涤结构的改革。 |
1932 | 首台前装式滚筒洗衣机 | 美国 | |
1955 | 首台波轮式洗衣机 | 日本 | 别具一格、现在仍流行。 |
70后 |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于全自动洗衣机 | 引领了全自动洗衣机智能控制的发展方向 | |
90后 | 电动机调速技术在全自动洗衣机得以应用 | 控制电机速度,可以根据需要控制洗衣机的水流量 |
欲实现洗衣机工作全自动,必须实现洗衣机控制器能在无人状态下,整个洗衣过程各种动作之间的自主切换。这类洗衣机都采用套筒式结构,使用电磁阀控制其用水的进出,由程序控制部件按程序员预先编好的指令连续发出命令,驱动各控制执行装置动作,整个洗衣过程一气呵成。
回顾控制方式的发展历史,程序控制方式有电动机驱动式和计算机驱动式:
第一种:电动机驱动式洗衣机,应用电动元件构成程序控制器。
第二种:计算机驱动式洗衣机,应用微型电脑构成程序控制器。
电动机驱动式洗衣机出现较早,其产品实际上算是传统的机械产品,不属于现代自动控制。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新的电脑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电控智能化全自动洗衣机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老旧的电动控制洗衣机必被淘汰。
波轮式、搅拌式、滚筒式全自动洗衣机有结构上区别。目前, 波轮式和滚筒式在国内市场上流行,最多采用的是波轮式洗衣机。洗净率高是波轮式洗衣机的优点,但是对衣服有磨损,随着国内居民生活质量要求逐步地提高,普通家庭开始消费各种高档衣料, 滚筒式洗衣机根据市场需求应运而生,其克服了对衣物磨损的缺点,但洗净率低,价格较高,这是其尚存在的缺点。
目前国内市场上,三类洗衣机产品并存。普通型和半自动型洗衣机,需要人工干预,才能完成洗衣全过程,价格较低,满足普通家庭的需要;而全自动洗衣机在整个洗涤中,无需人工干预,满足高生活标准家庭的需要。
1.3 本课题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这篇论文研制的全自动洗衣机控制,最终控制器能实现所有洗衣操作、故障报警全自动。其控制方式人性化,简化了人的操作干预,运行时各项性能稳定可靠,如果出现故障方便维修。运用该控制方法,研制和调试时间极大缩短,降低了研制所需费用。
继电器控制方式是较早时期洗衣机内部采用的控制方式,虽然其控制装置结构比较简单、价格也不贵。但是,继电器控制方式采用的机械接触方式,存在着长期机械磨损和机械疲劳损伤,因此继电器控制方式的使用寿命短。继电器的机械接触式触点通断时产生电弧不可避免,严重时可能将触点烧焊在一起而引起错误的操作逻辑,导致意想不到的故障。在满负荷工作时,继电器发热严重,既浪费电能又加速器件老化。继电器发出的机械接触噪声破坏居住环境的安宁。继电器控制系统制造时的安装接线和以后可能的改动都不方便,如果需要改变控制功能,需要重新设计、安装和调试,浪费大量时间及人力物力。因此,继电器控制方式只适用于小型简单控制。
用PLC控制控制取代继电器控制有很多优点:
1)可靠性高,极强的抵抗干扰的能力。控制系统可靠与否是设计电气控制系统的首要需要考虑的问题,PLC电路设计采用了先进的微电子电力技术,生产制造工艺高标准严要求,内部电路设计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干扰,并采取可靠措施以应对,由此极大地提高了PLC的可靠性。
2)各种功能配套产品门类齐全,技术性能指标不断优化,环境适用性极大增强。现代的PLC已经形成了满足各种需要、各种规模的系列产品。
3)入门门槛低,容易掌握,不需要懂得高深的计算机知识,所以深受各专业工程师喜欢,已经成为工业领域的通用控制设备。
4)用很小的工作量就可完成控制系统设计和建造,安装维护极其方便。PLC用内部软“触点”逻辑代替外部硬接线机械触点逻辑,外部接线减少,简化了硬件设计和安装。如需改变控制功能,一般只需修改软件,无需改动硬件电路,使得控制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增强。
5)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由于采用软件逻辑代替了实物的电气部件,控制器体积必然极大缩小,得以装入机械设备内部,实现了机与电的完美结合,因此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理想首选控制方式。
参考文献
[01] 魏志精.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基础【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02] 周恩涛.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其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
[03] 潘月琴.全自动洗衣机的维修【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04] 廖常初.PLC基础及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05] 李国厚.PLC原理及应用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06] 潘海燕.波轮式全自动洗衣机的单片控制[J].电子世界,2003(3)
[07] 吴存宏.浅谈PLC在全自动洗衣机中运用[J].设计与开发,1999
[08] 王玉梅.全自动洗衣机的模糊控制系统[J].潍坊学院学报,2000
[09] 余剑生.模糊控制的智能洗衣机的程序控制系统[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
[10] 周德林.电脑的程序控制系统.家用电器,2005
[11] 荣俊昌.全自动洗衣机原理与维修.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2] 钱如竹.快修家用洗衣机.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13] 邱士安.机电一体化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14] 赵雅君.家用电器中的自动控制系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6
[15] 倪远平.模糊控制器的硬件电路实现[J].电工技术,1998
[16] 王俊普.模糊集和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17] 倪远平.21世纪的核心技术——模糊逻辑控制技术[J].电工技术,1998(4)
[18] 董儒胥.电工电子实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9] 窦振中.PIC系列单片机应用设计与实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7
[20] 张凤珊.电气控制及可编程序控制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目 录
摘要----------------------------------------------------------Ⅰ
ABSTRACT-----------------------------------------------------------------------Ⅱ
1 绪论---------------------------------------------------------1
1.1课题的研究背景-----------------------------------------------------1
1.2 课题的研究历史和目前状况-------------------------------------------1
1.3 本课题研究的方向和方法---------------------------------------------2
2 总体控制方案确定---------------------------------------------4
2.1 选择PLC作为控制器------------------------------------------------4
2.2课题的一般工作原理分析---------------------------------------------5
2.3 控制系统总框图----------------------------------------------------6
2.4 实现控制所需设备及其用途------------------------------------------7
3 系统硬件设计-------------------------------------------------8
3.1选择PLC的型号--------------------------------------------------8
3.1.1 I/O(输入/输出)点数统计------------------------------------8
3.1.2 I/O储存器容量的估算--------------------------------------8
3.1.3 选择具体的PLC模块----------------------------------------9
3.2 I/O(输入/输出)分配表----------------------------------------10
3.2.1 输入地址分配表-------------------------------------------10
3.2.2 输出地址分配表-------------------------------------------10
3.3 PLC外部电路接线图---------------------------------------------11
3.4原器件选择-----------------------------------------------------11
4 系统软件设计------------------------------------------------12
4.1 内部元件地址分配表---------------------------------------------12
4.2 系统流程图-----------------------------------------------------12
4.2.1 XXXX1流程图-------------------------------------------12
4.2.2 XXXX2流程图-------------------------------------------13
4.3 程序设计-------------------------------------------------------15
4.3.1 PLC控制顺序功能图----------------------------------------15
4.3.2 本控制系统梯形图(Ladder Diagram)-----------------------16
4.4控制系统软件模拟仿真-------------------------------------------21
5 课题的总结展望----------------------------------------------23
5.1市场调查------------------------------------------------------23
5.1.1功能是消费者选购洗衣机时的首要因素----------------------23
5.1.2消费者关注洗衣机的基本功能------------------------------23
5.1.3消费者企待更新功能的洗衣机------------------------------23
5.2洗衣机控制技术发展方向浅谈------------------------------------24
5.3 PLC技术在物联网洗衣机上应用----------------------------------24
致谢----------------------------------------------------------25
参考文献------------------------------------------------------26
外文翻译------------------------------------------------------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