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ICP备112451047180号-6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输液系统设计
摘要
随着智能化控制的不断发展,自动化临床设备的研究已成为医疗器械的一个重点.其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通过在静脉输入起到治疗的作用,本课题是研究智能输液系统的设计方法,本方案是基于AT89S51控制的。这个系统操作简洁、上手较快、具有报警功能并且方便集中控制,在现代医疗事业具有较大意义,推动了自动化的智能医疗事业的发展, 有利于提高医护质量。
本课题的主要功能有:实现了利用电路采集液滴速度,可设置液滴速度并且进行比较,可显示液滴滴速和剩余输液时间;可自行设置液滴滴速;在输液剩余液量低于设定值,自动报警,或者输液过程出现特殊情况也可报警。补充了这个方向的输液系统的部分研究空白,对于设备结构的分析和其电子设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很好的分析了整个输液系统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为输液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关键词:51单片机 医院输液系统 输液监控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绪论 1
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2
1.1 医疗输液监控系统设计背景 2
1.2 医疗输液监控系统设计意义 2
1.3 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 3
2 系统方案设计与论证 4
2.1 系统硬件结构设计方案 4
2.2 点滴速度测量电路方案 4
2.3 液面检测电路方案选择 5
2.4 电机控制滴速电路 6
2.5 显示器接口电路方案 6
2.6 键盘接口电路方案 7
2.7 单片机型号的选择与论证 7
3 输液系统各模块硬件设计 11
3.1 控制电机模块设计 11
3.2 数据采集模块 12
3.3 电源模块 16
3.4 声报警模块 16
3.5 复位电路 17
3.6 显示模块 17
3.7 键控模块 18
4 系统软件及框图设计 20
4.1 滴速检测子程序 20
4.2 电机控制子程序 21
4.3 键盘程序 22
结论 24
致谢 25
参考文献 26
附录一总体设计原理图 27
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1 医疗输液监控系统设计背景
随着智能化控制的不断发展,自动化临床设备的研究已成为医疗器械的一个重点.其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通过在静脉输入起到治疗的作用,所以其滴速的控制很重要,随着新药品研发的越来越多,采用静点输液治疗方法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已变得很普遍了。然而,在输液过程中,对于不同药液,不同年龄患者均有其不同的最佳滴速要求。其滴速过快或者过慢均会影响治疗效果;在输液过程中,若需要换输液,若发现不及就会出现空气进入血管内就会危及病人生命安全,还有当病人单独输液时,由于睡着或者忘记观察药液量导致血液外流等事故。以上就体现出输液监控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本课题就是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设计研究,对提高医疗事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利用科技去提高整个医疗事业,是造福整个人民的好事情,对于此我们应努力的去改善。
1.2 输液监控系统设计的背景
本设计所针对的医疗产品在国内只有一些大型医院引进。在国内输液装置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在市场上也存在一定国产输液装置。但是总体来说,国内的自动输液系统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并且国内的医疗设备技术相对落后、种类方面也相对较少、性能与质量也参差不齐。而智能输液系统在国外的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等研制的较早并且种类较多,其也基本实现了智能化,在医院输液监控使用已经十分普遍。
医疗设施发展趋势在于单片机智能输液系统的发展,单片机的性价比优越,而以前的输液系统,其一单片机价格比较贵,且操作不容易实现,对滴速控制精度也低。现在的单片机可以进行多个系统的控制,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提高医护工作效率。在人为控制下可能对病人带来麻烦,以前的临床输液中有患者医护人员观察监视药液余量,此方法涉及的精力大且效率低,不利于医疗的综合管理。而使用智能输液系统只要考虑周到,运行的时候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因此,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输液系统会在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该课题研究具有应用价值,对于提高我国的医疗水平有深远影响。医疗的安全问题离不开科技,利用科技去提高医疗事业是对医疗事业的一大促进。
1.3 系统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如何准确监测药物剩余量。
(2) 如何提示护士应该换药。
(3) 怎么样控制滴速。
(4) 怎么样使整个系统稳定可靠。
参考文献
[1] 刘海成.单片机及应用系统设计原理与实践.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
[2] 王秋爽.单片机开发基础与经典设计实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 周振安.范良龙.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践.北京:地震出版社,2005.
[4] 余永权.汪明慧.单片机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5] 求是科技编著.单片机典型模块设计实例导航.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6] 喻金钱.短距离无线通信详解.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
[7] 王守中.51单片机开发入门与典型实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8] 边海龙.单片机开发与典型工程项目实例详解.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9] 张福学.现代实用传感器电路.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7.
[10] 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1] 李群芳.张士军.黄建.单片机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12] 康光华.陈大钦.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3] 夏路易.电路原理图与电路板设计教程.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
[14] Muhammad Ali Mazidi.The 80x86 IBM PC and Compatible Computers.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4.
[15] Eilhard Haseloff.Designing With Logic.New York:Texas Instruments Crop,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