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所列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初衷是为大家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

毕业设计我帮你

赤峰蒙古族文化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www.bysj580.com / 2023-03-02
赤峰蒙古族文化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
赤峰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历史遗存,在经历文物业多年发展后,发掘出大批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承载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格局下针对文化旅游开发的问题对策研究显得格外重要。本文针对文化旅游开发中的文物保护,开发与利用,问题发现等诸多层面展开探索研究。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保持,是人类社会和谐相处与稳定持续发展的必备因素之一,开放文化旅游,走进文化旅游,研究文化旅游,不仅是打造旅游文化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使文化旅游文化研究走向深化。
关键词:文化旅游;赤峰蒙古族;保护;利用
 
ABSTRACT
Chifeng region has abundant cultural resources and historical relics,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property after the text, unearthed a large number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bearer and embod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ivilization. In the pattern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heritage conserva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nd other problems found in many levels to expand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Maintaining the diversity of human culture, is one of humanity's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an essential factor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ultural tourism and opening up, into cultural tourism, Cultural tourism is not only to build tourism and cultural needs, is more important is tha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or cultural tourism and cultural studies to deepen.
Keywords: cultural tourism ; Mongolia Chifeng; protection; utilization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绪  论 1
(一)文化旅游遗产 1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2
一、赤峰蒙古族文化旅游发展概况 3
(一)赤峰市蒙古族文化旅游格局 3
(二)赤峰蒙古族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3
二、赤峰蒙古族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主要做法和经验 3
(一)基本思路 4
(二)具体做法 4
三、赤峰蒙古族文化旅游存在问题 5
(一)对于文化资源保护认识有待提高 5
(二)现有文化旅游行业开发度不足 6
(三)文化旅游保护开发的保障机制尚未到位 6
(四)文化旅游发展与当地居民关系紧张 6
(五)宣传力度的不足 6
四、赤峰蒙古族文化旅游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7
(一)提高文化资源保护意识,确立综合全面的保护战略 7
(二)提高旅游产品的开发层次,打造精品文化旅游 7
(三)切实加强组织保障体系建设 8
(四)提高当地居民对文化旅游的科学发展意识 8
(五)采取多种渠道营销,多种方式营销 8
结  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绪  论
(一)文化旅游遗产
在现代的旅游产业中融合新时代的文化加概念,文化旅游产业是当前社会旅游业的一种新兴产业,一种新的业态。从兴起至今,文化旅游仍是没有统一的界定。相比传统的游乐旅游,文化旅游拥有不同的体验。人们通过文化旅游了解目的地的民俗、人文、历史等新鲜刺激。文化旅游更多的是消费者通过自身对旅游地的向往,可能从某种媒体中、书籍中、新闻见闻中了解到旅行的目的地从而引发的旅游行为,离开自身的生活环境,到另一种环境中体验不同的民俗,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习惯等等等等,这便是文化旅游。文化旅游遗产指的是在历史发展视角上具有一定历史留存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从广义的视角来说,我们通常所提到的文化旅游遗产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物质遗产,二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
赤峰地区的文化资源拥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明,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赤峰文化经历历史沉淀积累了丰富独特的文化遗存和历史文明。如红山玉龙文化、草原蒙元文化、辽上京文化、明清佛教文化等都已经成为中外闻名的文化旅游古迹。这些有着鲜明历史发展印迹的文化遗产身上,不仅有着中国历史发展的鲜明印迹,同时也填补了中华民族史前文明的空白,经过赤峰的历代文化积淀不断开拓研究发展,组成了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成为中华民族十分珍视的宝贵物质和文化财富。随着赤峰蒙古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怎么合理的利用并开发资源,怎么完善保护等问题成为了赤峰旅游产业面临解决的工作。赤峰蒙古族的文化旅游的独特鲜明,独树一帜的历史文明等作为中国传统文明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尤其是赤峰蒙古族的各个区域的文化旅游,更是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延承的鲜明代表。在赤峰蒙古族许多文化旅游地区、遗址的建设过程中,其不仅仅代表的是赤峰蒙古族的文化发展进程,同时也表现出赤峰蒙古族的不同的区域在艺术习惯、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突出特色,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随着赤峰地区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速,在进行文化旅游名址保护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经济飞速发展的影响。经济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不少文化旅游区的生活模式,现代化的设施进入到文化旅游中,越来越多的文化旅游区也开始走向城镇化的发展。从社会发展的视角来看,这固然是一种进步,从这个角度来说,重视文化旅游名区的保护与利用,也是促使更多文化旅游名区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态势下始终保持历史延承的关键所在。研究赤峰蒙古族文化旅游这一课题,能够更好的促使我们加深对该课题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从技术和学术两个层面上激发我们对赤峰地区蒙古族文化旅游的关注。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文在赤峰地区的旅游资源基础上,分析赤峰地区旅游资源的优势及已有的文化旅游产业,结合国内国外成功的文化旅游产业案例,将赤峰市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作为问题研究的切入点。对赤峰市文化旅游发展的问题进行思考。首先是针对本文研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本文的研究背景、文章的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该部分的研究中还真对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研究的主要技术路线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在进行本文研究过程中所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并就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应观点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分析,并就对本文研究有利的观点进行汇总,从而为本文的研究开展提供必要的研究基础支撑。
文献分析法
通过查阅地方文献史料、整理碑文家谱,熟悉了解赤峰蒙古族的历史背景,各个时期当地的形态特征。很多时候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地方的具体调研等情况结合起来,这个时候的地方文献就是一种历史的背景研究。
实地踏勘法
村庄街道、建筑空间的体量与比例特点,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在村庄的建设和思路的改善将文化旅游名村的建设意义结合起来,这个时候其实就是村庄建设的实地勘察法。
综合分析法
通过对赤峰蒙古族的调查,分析其保护利用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可取和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可行的改善新思路和方法,努力提高方案或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周边地区的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保护利用工作提供借鉴指导意义。
 
一、赤峰蒙古族文化旅游发展概况
 (一)赤峰市蒙古族文化旅游格局
赤峰市旅游产业经历多年发展和沉淀,得到了一定的成绩。在2016年中国旅游日内蒙古会场将定于赤峰市。在政策方面赤峰旅游局确定了主要的目标及指导思想,紧步跟进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大力支持,呼应国家的政策方针,紧抓旅游业的升级转型、提效增收、思维创新这条主线,实现由传统旅游向文化旅游并重的转型,以构建“龙头景区龙头引爆,村镇旅游遍地开花,新型业态竞相争秀”的发展格局。预计全年接待全国各地游客1500万人次,旅游产业收入200亿元,同比分别为16.7%和15.8%。工作重心将放在赤峰旅游服务管理中心的3p项目、克什克腾旅游区、上京契丹辽文化产业园一期、玉龙沙湖、敖汉温泉城、道谷南山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推进品牌景区设施建设与外围打造,对景区进行提档升级,推动景区的科学,现代化建设。组建信息平台,共享旅游信息。
(二)赤峰蒙古族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赤峰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下属的地级市,地处内蒙古东部地区,地理位置东邻辽沈,南部毗邻京津塘,西北接壤锡林郭勒大草原,交通四通八达,赤峰一词在蒙古语中名为乌兰哈达,乌兰为红色,哈达为山峰的意思,因赤峰地区东北部内有一由红褐色花岗岩结构的山峰,称之为红色的山峰,即为乌兰哈达。在赤峰地区生活的蒙古族居民约为88万人口,是一座以蒙古族为主题,汉民族居多的城市。总面积90000平方公里,下设12个旗县,拥有众多保存完好民族文化如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等等。赤峰蒙古族文化旅游遗存丰富,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传统文化旅游格局,历史遗迹中开发出诸多保存完整的古石器、史前生存文明,辽代青铜器,蒙古族古代历史战场。类型包括民居、宗祠、庙宇、古墓和生活工具及用品等,其中有51处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依存于古建筑上蒙古族独特的图腾雕漆、粗中有细的建筑壁画等作品精美绝伦。在实物遗存之外,赤峰蒙古族还保留有形式多样的传统民风民俗和文化艺术遗产,其中较为著名的传统民俗活动有那达慕大会、蒙古民俗食品、马奶节等。
二、赤峰蒙古族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主要做法和经验
文化旅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明的载体,文化旅游应该是活态的家园。因此在进行赤峰蒙古族文化旅游保护与利用的过程中,要综合多种元素,合理采用保护对策。在保护不破坏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合理利用,旅游文化资源的深度剖析。
(一)基本思路
切实结合实际,确定赤峰蒙古族文化旅游发展原则必须依据赤峰蒙古族的实际资源,不以破坏资源为代价谋求发展,围绕发展原生态资源利用找出路。以原始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保护利用。
在发展赤峰地区文化旅游同时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维护工作,做到发展经济同时不破坏,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赤峰蒙古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原则,首先必须有利于文化旅游遗迹的宝贵历史遗产保护;其次围绕遗产资源,开展深度的旅游开发,有利于遗产的保护;    
保护与发展措施必须具有长期的指导性,确立中长期的发展目标,有利于赤峰蒙古族发展的稳定推进.避免短期行为.劳民伤财:
在新时代下进行旅游资源开发要进行各行业相融合,并进行互联网工作,线上线下兼并发展推广。围绕着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文化遗存进行深度探索研究。对文化剖析要精品,粗制滥造的文化产品不被人们所认可。
(二)具体做法
在进行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以思想为指导,同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重视具体保护与利用行为的合理应用。对于历史发展来说,任何一个文化旅游旅游的建设都离不开意识的主导作用。作为当前的文化旅游建设而言,我们应该有出精品的历史责任。在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上应当与时代相结合,整理分析出独特的当代文化旅游产品。
1.赤峰市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确立了以“原生态”“原汁原味”的行业准则,大力兴起发掘文化项目,基于此在文化旅游资源的确定工作制订了以真实性可靠性为准则,以主题式的文化进行深层次挖掘。加以包装将文化赋予旅游,赋予景点。打造符号品牌。在项目上确立了以巴林左旗辽上京文化产业园、宁城道须沟文化风景区、克什克腾蒙古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林西蒙元文化餐饮产品、赤峰龙谷沙漠温泉项目开发、小沿河史前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开发、大阪巴林鸡血石文化遗存保护与开发等作为主要发展项目,项目投资总计846亿,将全面实施用于赤峰地区大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2.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破坏是难以避免,在我国各地均有前例,各大文化产业项目文化资源开发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在进行文化资源发掘与开发的同时必须注重保护与维护工作,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在发展赤峰地区蒙古族文化旅游同时必须注重环境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尤其在景区与旅游区的开发过程上必须将文化保护工作列入日程。
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赤峰市针对文化遗存的保护进行了一系列工作,文化保护工作力度逐步加大,专门成立了针对文化保护工作单位,对赤峰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文化遗存的保障工作。大力开展了各文化遗存区域的安防排查级资源安防设立工作,对赤峰市文化资源进行实时监控实时管理,加大了文物的执法力度。为保护文化资源与赤峰地区各大大型工业企业实施对接,对于赤峰热电厂,赤峰煤矿工业以及2016年实施的赤峰高铁建设项目进行了文化遗存的前期勘探保护措施,保障赤峰地区文化资源免遭破坏。
3.随着文化旅游的大热,近年来赤峰市文化旅游发展工作得到了政府方面的高度重视,把赤峰市蒙古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提升列入政府性投资项目,安排专项资金鼓励各行各业发展蒙古族文化旅游产业。在政府高度支持的同时。将赤峰地区文化旅游产业进行定位,制订了可持续发展行业方针。确立长期发展目标,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在政策落实方面应该每个环节进行事实把控,对专项资金的专人跟进,避免造成资源浪费,走马观花式的“面子工程”每一分力每一份钱都用在针尖上刀刃上。基于此,赤峰市政府针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施了专项资金的设立,鼓励各企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对产业大小的不同设定了不同级别的资金补助及行业帮扶工作。
4.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同时,赤峰蒙古族文化旅游产业结合时代特性,进行产业融合,打造大平台战略,集合每一份力量发展赤峰蒙古族文化旅游产业。以创新型思维打造赤峰蒙古族文化旅游平台,以独特的视角打造属于赤峰的特色蒙古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在宣传推广方面进行线上线下结合推广。赤峰基于此点进行了数据计算,在蒙东云计算中心进行了文化旅游产业的数据汇编,同时建立赤峰文化产业网,赤峰国际旅游网,进行了大大小小的各类平台推广工作,在线下赤峰市建立了赤峰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对文化旅游行业进行积极宣讲与推广。
三、赤峰蒙古族文化旅游存在问题
(一)对于文化资源保护认识有待提高
文化旅游在目前的快速发展的前提下,需要及时的更新和维护好目前的资源是工作中的关键重点,虽然目前的保护工作正在逐步进行,可是文化旅游在保护工作上面是有着属于自己的一种建设研究,保护工作是需要做好进一步的提升 ,这个时候城市居民其实还是没有意识到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所以就需要及时的将工作服务到位,做好及时的文化旅游保护环境氛围的构建和文化旅游变迁理念的随机性研究和选择。随着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文化旅游宝贵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在建设发展的同时已经开始关注保护和抢救传统文化旅游文化旅游。
(二)现有文化旅游行业开发度不足
在赤峰地区现有的文化旅游产业中,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不足开发层次不深是普遍的问题,目前多数旅游行业的从业者这对于文化旅游的认识不足,现有的景区仍旧以定点观光形式运营,在景区景点中难以体验到蒙古族历史与民俗风情,缺乏可供消费者切实体验的项目。例如乌兰布统古战场,在景区内无法了解到历史中蒙古族大战的恢弘历史,景区仅仅提供了古遗址让游客自主参观,没有引导工作的进行。如此以来游客的游览充满枯燥和乏味。在文化旅游的过程中,景区并没有很好的刺激游客的体验。对于文化因素的开发层次也不足,仅仅通过展示文化资源,历史遗址是不够的。诸如此类的现象普遍存在于赤峰地区的旅游行业。
(三)文化旅游保护开发的保障机制尚未到位
在文化旅游开发方面,赤峰地区的各级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同时发布了许多行业发展政策,但由于在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保障机制尚未成型,导致了旅游行业从业者进行文化旅游开发的诸多困难,致使很多投资人,希望进入旅游行业发展赤峰蒙古族文化旅游的商人望而却步。在目前诸多问题中,一是文化旅游专项资金的跟进难。目前赤峰市尚未设立专项资金服务保障体系,导致项目资金申请难过程慢等问题,导致相关工作难以启动。二是管理机制不健全。由于文化旅游保护的综合协调机构缺位,文化旅游保护、修缮报审制度和技术指导机制缺乏,使得很多颇具文化价值的古建筑使去了保护机会。
(四)文化旅游发展与当地居民关系紧张
赤峰蒙古族文化旅游游客与本地居民关系问题,这个问题仍然是无法避免,尤其是对欠发达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环境的文化模式和态度的影响,居民和发展,来自不同城市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外来游客,也将建立与当地居民一个更加多样化的关系,从而影响本地居民的心理,针对不同民族的差异性文化,融合的背后难免发生冲突与不愉快。
(五)宣传力度的不足
赤峰蒙古族文化旅游,虽然“中国第一玉龙”,“辽古都”的美誉,但由于缺乏宣传,使人们无法了解。更多的来到赤峰旅游的外地游客往往看草原,湖泊,感受大自然,大部分游客无法深层次的了解体验赤峰独特的草原文化,赤峰对于文化旅游发展起步较晚,其次,赤峰市尽管每年举办一次赤峰红山文化节等节庆活动,但并不是广泛的大众旅游游客在赤峰市红山文化节中激发兴趣。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赤峰市文化旅游市场的认知度不足。
四、赤峰蒙古族文化旅游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文化旅游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我们必须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去努力寻求文化旅游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路径,使得文化旅游旅游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一)提高文化资源保护意识,确立综合全面的保护战略
首先要不断增强文化旅游中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责任心。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是一项综合性工程,这些文化旅游的保护不仅仅是保护古建筑,古遗址等现有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要保护文化旅游旅游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因此,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认识到位,强化意识,促进文化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和文化建设的发展。
一要坚持把文化旅游物质和非物质元素的保护利用有机结合。对文化旅游的保护延续与未来发展进行科学定位,使之成为 “活态”保护的文化旅游。二要坚持把文化旅游保护与开发利用有机结合。在保护为主的基础上,抢救挖掘文化旅游遗产,提供经济基础,形成保护、整治、开发的良性循环。三要坚持把文化旅游保护与消费者体验度有机结合。高度游客们的感性体验,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目的地环境,使文化旅游既能做到文化资源保护的需要,又能体现蒙古族历史民俗风光特色,实现赤峰蒙古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延续和地方活力的提升。
(二)提高旅游产品的开发层次,打造精品文化旅游
文化的深加工对于文化旅游是至关重要的工作,文化旅游产业应当将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合揉入到旅游的过程中,一个好的文化旅游产品能够使游客在观光游玩的同时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在心中留下深深烙印。针对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不高,结合赤峰蒙古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总结出解决对策。在旅游景区项目进行完善,以文化旅游结合创新型思维开发项目。用别具一格的项目体验丰富游客感受,进一步得刺激消费,引导游客理解认知。例如乌兰布统古战场景区。
(1)完善景区硬件条件,针对游览过程中每个细节不足的补充,如分景点的道路指引,景区内的多种文字介绍等。
(2)针对赤峰蒙古族的民俗开发体验项目,如蒙古包原生态餐饮服务,蒙古族草原三艺的骑、射、摔跤的项目体验,蒙古族的生活体验,如此可加深游客对于蒙古民俗文化深层次的理解。
(3)乌兰布统古战场的历史还原,可推出大型实景第一人称演出,与以往观看不同,游客们从看台走到舞台参与演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接受历史文化的洗礼,引发内心的震荡。
(三)切实加强组织保障体系建设
在国家大力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需要针对加强组织保障系统的完善建设,一套完善的保障体系有助于行业的规范与发展,有效的避免问题发生无法解决的难堪。文化旅游目前没有成型的保障体系。针对目前的诸多困难,解决问题对策主要为
(1)逐步完善市场保障体系,各级政府可针对每个文化旅游企业落实到领导与企业的相互绑定。对于项目的跟进实时管理实时跟进,做到有问题及时反映,有困难大家解决,达到政企工作沟通效率的无损化进行。
(2)建立综合服务调配中心,总结行业大数据。针对赤峰市蒙古族文化旅游的大数据分析,有助于问题的及时发现与解决。利用现代化管理模式,科学有效的进行行业综合服务调配,使系统逐渐完善,建成一套高效的服务流程。
(四)提高当地居民对文化旅游的科学发展意识
针对当地居民认识问题应该提高居民自身对于文化旅游科学发展的意识。在文化旅游高速发展中难以避免的会改变旅游地区的生活习惯,原住民与游客之间文化的不同,民俗上的差异性,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冲突,所以应该做好维护机制与研究工作,文化中的包容是文化旅游的根基之本,提高居民的文化旅游发展意识就是做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一步。需要将居民的文化旅游意识和科学发展意识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当地居民文化旅游。与此同时,在文化包容的前提下下还须保持特异性,文化包容不是文化吞噬,提高文化旅游发展意识同时要保护好原始民俗文化。
(五)采取多种渠道营销,多种方式营销
首先,赤峰市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旅游交流符合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和自治区旅游局组织,利用与新闻媒体接触的优势,进一步宣传赤峰蒙古族文化旅游产品,同时,加强与宣传,运用新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方式加强宣传,提高赤峰市一系列文化的文化旅游产品意识方面的合作,以及电视,报纸旅游产品的宣传和推广。还可以利用文化旅游宣传册,画册,CD,导游地图和其他宣传途径的优势,让赤峰蒙古文化旅游资源不仅在周边省份有影响力,还能让更多人们知道赤峰,熟悉赤峰。
 
结  论
赤峰蒙古族文化渊源流长,经过多年沉淀组成了独特的别具一格的草原民族文化。丰富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使赤峰地区已经开发了一个优秀旅游资源基础。然而,在丰富的资源前仅仅的展示是远远不够的,优秀的文化旅游产品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正确的政策方针,赤峰文化资源需要深度开发与发掘进行包装整理推出。赤峰地区蒙古族文化旅游表现出的认识高度不足,开发程度不够,宣传力度的多元化开拓等仍有待提高。对于文化资源的保护措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还存在诸多文化资源的破坏与遗失。通过科学的总结整理,对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保护,在发展上结合文化产业思想,整合互联网资源。推出与时代相呼应的赤峰蒙古族精品文化旅游。在政策方面进行长期规划与战略制定将有效提高赤峰文化旅游业的积极态度与发展精神。
如果资源利用得当,保护工作积极细致,政策与产业推广科学有效,将极大推动赤峰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芬.赤峰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12
[2]王文丽.赤峰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3.4
[3]李华.赤峰市文化资源整合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3.4
[4]李文相.保护文化旅游遗产不遗余力——洪铁城[J].建筑,2004(09):112-114
[5]张茜.浙江武义赤峰蒙古族俞氏宗祠价值要素探析[J].南方建筑;2010年03期
[6]谢芳.纽约市的城市发展与文化旅游遗产保护[A].北京古都风貌与时代气息研讨会论文集[C],2000:77-81
[7]梅欣;张兵;杨潇.传统文化旅游地区在现代城市中的保护与发展—浅析新安古城的保护与整治[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0:34-39
[8]李光旭,王朝晖,孙翔,姚燕华.广州市文化旅游名城保护规划研究[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89-92
[9]赵明,镇雪枫.文化旅游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经济学分析[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189-210
[10]谭瑛.城市绿色文化旅游遗产保护研究[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422-423
[11]中国古民居保护和利用论坛27日在苏州隆重举办[A];中国古民居保护和利用(苏州)论坛资料汇编[C],2006:205-208
[12]赖德劭。关于文化遗产产业化问题的思考——深圳大鹏所城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探讨[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199-212
[13]李云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理性反思[D]. 黑龙江大学,2009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