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ICP备112451047180号-6
一、 主题名称——了不起的我
二、 设计思路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5-6岁的幼儿已经形成初步的自我意识,帮助幼儿拥有良好的自我意识,促进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是幼儿园教育的责任。
“了不起的我”这一主题的重要教育价值在于通过多项活动,让幼儿明白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在亲人的呵护和众人的关心爱护下成长的。本主题重在引导幼儿在心存感激之情的同时,学着去关心爱护帮助别人,形成亲近社会感恩他人的态度。学习尊重他人,在与他人相处沟通和合作中,产生并体验快乐,初步形成社会责任感。
三、主题目标
1.感受并体验自己在逐渐长大的愉悦和自豪。
2.通过听赏故事,懂的朋友之间的误会应及时消除。
3.知道自己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懂得珍惜和感谢家人的关爱。
4.学习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曾经做过的好事。
5.体会团体活动中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合作意识。
6.在操作中体验数的组成的妙趣,有较好的操作习惯。
四、《了不起的我》主题活动脉络图

四、《爱之摇篮》主题活动教育计划
主题名称 | 了不起的我 |
目标与 内容 |
1.感受并体验自己在逐渐长大的愉悦和自豪。 2.通过听赏故事,懂的朋友之间的误会应及时消除。 3.知道自己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懂得珍惜和感谢家人的关爱。 4.学习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曾经做过的好事。 5.体会团体活动中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合作意识。 6.在操作中体验数的组成的妙趣,有较好的操作习惯。 |
环境材料准备 |
1. 收集幼儿的小时候的照片,张贴在墙壁上,让幼儿参与张贴活动。 2. 为幼儿创设作品展示区,让幼儿自由活动和欣赏谈谈自己在家中的小趣事。 |
户外锻炼 |
1. 锻炼:进行拍球训练,掌握行进拍球的动作要领。 2. 组织去小学和中学参观。 |
家长工作 |
1. 实践活动:配合与幼儿一起参加去学校参观的活动。 2. 家长配合老师做心形卡片。 |
资料借鉴 | 《多元整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包》 |
五、《了不起的我》主题活动教学安排表
领域 | 教育目标 | 教育内容 |
语言 |
1、能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2、欣赏故事,愿意帮助别人,萌发同情心。 3、通过听赏故事,懂的朋友之间的误会应及时消除。 |
我做哥哥了 七色花 马戏团里的大狮子 |
科学 |
1、积极参与活动,学习正确的书写方式。 2、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了解图形的拼拆变化。 3、探索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 |
分豆豆 图形变变送妈妈 有趣的单双数 |
社会 |
1、感受并体验自己在逐渐长大的愉悦和自豪。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 3、能清晰有序的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 |
我的成长变化 谢谢爸爸妈妈 我的家 |
艺术 |
1、学唱歌曲并会用连贯的歌声演唱。 2、学唱歌曲,唱准歌曲中的附点和休止符。 3、能根据歌词与同伴一起协调进退。 |
今天我来做爸爸 学做解放军 我们要请一个人 |
健康 |
1、掌握多人合作开龙舟的方法。 2、掌握投掷的正确方法。 3、发展手部的精细动作,提高手部动作的协调性 |
龙舟比赛 勇敢的小解放军 才艺大比拼 |
六、活动案例
大班语言活动—七色花
一、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七色花》,知道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
2、鼓励幼儿会用“飞哟,飞哟,小花瓣请你。。。。。。”的句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
二、活动重点:
能明白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三、活动难点:
会用故事中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愿望。
四、活动准备:
图片一套,七色花四朵。故事《七色花》录音。
五、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自制的七色花。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朵漂亮的花,让我们一起数一数,它有几片花瓣?七片花瓣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呢?
教师:这朵七色花是老师从珍妮小朋友那借来的,它非常神奇,每一片花瓣都可以帮助珍妮小朋友实现一个愿望。那么珍妮小朋友用这朵七色花实现了哪些愿望呢?请听故事《七色花》
(二)欣赏理解故事。
1、教师播放故事《七色花》第一部分内容。
提问:这朵七色花是谁送给珍妮的?
2、教师播放故事《七色花》第二部分内容。
一边播放故事,一边提问:
珍妮现在最想实现的愿望是什么,她是怎么说呢?
珍妮用第二片花瓣实现了什么愿望呢?她又是怎么说的呢?
珍妮分别用蓝色的花瓣,绿色的花瓣实现了什么愿望,她是怎么说的?
珍妮分别用橙色的花瓣,紫色的花瓣实现了什么愿望,她是怎么说的?
(三)体会故事意义。
1、珍妮用这朵神奇的七色花实现了几个愿望?哪几个愿望是帮助自己的,哪几个愿望是帮助别人的?
2、哪一片花瓣用得最好,为什么?
3、老师送给每一小组一朵漂亮的七色花,允许每个小朋友用它的一片花瓣来实现一个愿望,你想实现什么愿望呢?哪位小朋友想好了,就可以撕下一片花瓣来说出你的愿望?
(请幼儿学用珍妮的话语:“飞哟,飞哟,小花瓣请你。。。。。。。”的句式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四、活动延伸:
把《七色花》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和爸爸妈妈再创编一个《七色花》的故事!
活动评价:
《七色花》是一个传统的故事教学活动,活动围绕珍妮的这朵神气的七色花展开,让孩子在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世界里,在理解故事内容,会说故事里典型的句子之后,再去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并尝试着让孩子们去幻想自己也拥有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其实,长期的、模式化的思想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养成了说假话,空话的习惯,童真、童趣在慢慢消失。很难听到孩子们真实的声音,你们要听什么,爱听什么,我就说什么。这是多么悲哀的现象。语言教学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悲哀,让课堂呈现她特有的生机和活力,真正焕发生命的色彩。
大班艺术活动――今天我来做爸爸
活动目标:
1、了解儿歌内容,感受作品的幽默有趣。
2、念准平翘舌音。
3、引导幼儿学习念儿歌。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今天我来做爸爸》
活动过程:
1、完整感受儿歌,引起学习兴趣:
(1)听录音,引起幼儿学儿歌的兴趣:
“老师给大家介绍一首新的儿歌,名字叫《今天我来做爸爸》,它的内容很有趣,大家听一听它有趣在哪里。“
(2)幼儿听儿歌两遍。
(3)幼儿回忆儿歌内容,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重复,加深幼儿对儿歌的印象。
2、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集体跟读儿歌:
“儿歌中的我真的做爸爸?”
“为什么我叫妈妈别害怕?”
(2)教师朗读儿歌,幼儿找儿歌中哪些字是翘舌音。
(3)分小组朗读儿歌。
(4)提供机会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表演,自由讨论。
3 、感受儿歌的幽默;
(1)自由讨论:
“你觉得这首儿歌幽默在哪里?”
(2)幼儿听录音跟念儿歌。
(3)教师引疑:
“如果我们把儿歌中的爸爸妈妈改成其他人,会是怎么会是呢?你们可以回家试试。”
4、尝试改编儿歌:
(1)请已经回家尝试改编过的幼儿试一下,并告诉大家是怎么替换的。
(2)幼儿打开图书,找一找儿歌中的哪些词可以被替换。
(3)幼儿回答,教师与幼儿一起寻找替换的规律:
(4) “儿歌中称呼相同的地方可以替换。”
“替换后句子的长短和原来的儿歌要一样。”
“儿歌中的玩具可以替换。”
幼儿自由结伴探索尝试,教师观察倾听幼儿替换、改编的情况。
3、分享交流的快乐:
(1)师生小结替换的规律——第1、8句中的“爸爸”可以一起替换。
第2、6、7句中“妈妈”可以一起替换。
第3、4句中的玩具可以替换成其他玩具。
(2)幼儿介绍自己改编的新儿歌。
(3)请改编得好的幼儿做小老师,带领大家学习。
活动评价:
结合“了不起的我”的主题活动,设计 “过家家”活动,让幼儿在体验爸爸的辛苦的情感下,体会我是保护家人的情感,并尝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能做个爸爸的小帮手。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说出的自己能做的事情往往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所以指导幼儿要从自己的实际能做的事情出发,并提供情景让幼儿去体会,发展幼儿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