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所列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初衷是为大家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

毕业设计我帮你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探析

www.bysj580.com / 2021-01-04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探析
[摘要]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已不是个案,而是较为普遍。职业倦怠的原因既有社会、学校、职业特征的因素,也包括个人等方面的因素,因此,预防和消解他们职业倦怠的策略也要从多方面着手。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职业倦怠;  原因;策略
职业倦怠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顿· 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在《职业心理学》上首次提出来的,用来专指那些供职于助人行业的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长期工作在高度紧张状态下的教师,在情绪、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状态。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后,精神状态不太好,常常感到疲劳、头昏、失眠、肌肉酸痛、抵抗力下降,同时上课没有激情,应付了事,对学生也是漠不关心,对生活冷漠悲观,工作成就感下降,无能感和挫折感增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定群体,他们既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中坚力量,又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要参与者。然而,在物欲横流和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表现明显,他们的工作状态和身心状况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德育目标的实现。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因素
1、高职学院教师社会地位低。尽管这些年高职院校的办学速度和规模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由于长期以来受“重学术、轻技术”的历史偏见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发展一直缺乏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扶持,这使得一些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得不到根本的改善,从而陷入发展的困境。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也会相应地感受到自身的社会地位低,干起来没劲头,对自身的发展前途非常迷茫。
2、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偏差。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传播意识形态的重要渠道,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政治地位较高。但在社会现实生活中,“泛政治化”遗留的历史包袱还未得到彻底解决,目前社会又处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大潮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成了大家眼中可有可无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也被边缘化,这极大地挫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自我认同感降低。
(二)学校因素
1、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综合素质较差。相当数量的高职学生不仅文化基础差,而且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厌学情绪较重,课堂组织纪律不太强,不愿意吃苦和付出,更热衷于享受。因此,要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任务较重。高职院校普遍是由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来的,以前中专学校的教师只要懂教学就够了,很少对科研有要求。但高职院校办学却既要体现职教特色,又要适应高校科研要求。教师既要“双师型”,又要“科研型”,既要有相当的理论教学水平,又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教师除了要承当繁重的教学工作外,还得进行科研,并且许多学校已经把科研任务作为考核教师的一个硬性指标。而思想政治理论课较低的学科地位和较窄的专业发展空间,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术研究带来了不少压力。
3、高职院校管理、服务和评价机制的弊端。高职院校由于创办时间较短,普遍存在缺乏大学的文化底蕴,管理方法和手段比较简单,教师缺乏参与管理与决策的话语权,其主人翁地位得不到应有的体现,从而缺乏归属感。同时有的学校还没有进行相应的岗位津贴和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一直沿袭着“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大工作量与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形成强烈的反差,使得他们缺乏应有的工作动力。另外,职业院校的制度和政策更加偏向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师缺乏政策支持,因此,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特征因素
1、多重角色的冲突。“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师道已不适宜当今时代的发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同时担当多种角色,他们既是思想道德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课堂纪律的管理者,还是和谐师生关系的促进者、道德行为的示范者和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并且每种角色都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他们扮演的多重角色,有时又是相互矛盾的,但社会对他们予以了很高的期望,职业角色要求他们必须以积极健康的形象影响学生,这种为了满足自己职业需要而一味压抑自己的真实愿望的行为,很容易使人产生心理压力,从而导致职业倦怠。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的必修课,共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政策教育》等课程。前两门课程的教材几乎每年都在修改,而《形势政策教育》则根本没有教材,教学资料就需要教师自己去准备。当今社会,国内国际的时政热点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层出不穷,思政教学与现实之间联系紧密,加大了教学的难度,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教学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一些教师不堪重负,从而对教学产生排斥和厌倦。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授课方式和教学内容的重复性。高职院校为了节约教学成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般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班级合班上课,大班上课使老师对课堂的驾驭难度增加,课堂纪律会影响到教师的上课情绪,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再加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公共课,教师上课多为平行班级,一个星期只要备一次或两次课,但内容要重复多次,有的甚至达到十遍,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激情大打折扣,最后就变得麻木不仁了。
(四)教师个人因素
在相同的工作压力和环境下,并不是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会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这说明职业倦怠还与个人的认识、性格等个人因素相关。
1、教师的职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任何职业,只有喜欢,你才会全身心投入其中。然而调查发现,相当部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和工作环境并不喜欢,而是出于一种无奈。因此,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在压力与无奈之间很难保持平和的心态。
2、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水平因素。一般说来,具有完备知识结构和良好职业素养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困惑或压力的可能性要小得多。但据调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有相当部分并不是来自本专业,并且有的本身学历较低。同时,外出进修的机会很少,教师教学是从课本到课本,这样很容易使人感到身心疲倦。
3、人格特质的影响。有研究发现,有如下特质的人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如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自我评价低,自信心不足,对自己缺乏客观的认识和评价等。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易使教师不安于教学,易产生挫败感;自我评价低和自信心不足使他们更容易遇到压力和问题;对自己缺乏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容易使自己产生挫折感和无能感。
二、预防和消解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既然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职业倦怠来源于社会、学校、职业特征和个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那么克服和缓解思政教师职业倦怠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从以下方面探寻克服和缓解高职思政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一)从社会层面以及高职教育发展的大环境着手,尽快改变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上的不足和偏见,加大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重要性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的宣传。
首先,要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社会地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国家要扩大对高等职业教育重要性的宣传,明确高职教育的定位,改变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认识上的不足和偏见,倡导新型的职业价值观。同时,国家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努力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对他们持合理的角色期待,并为他们的角色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和创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减少他们的角色冲突。
其次,要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有合理的评价和期待。对高职学生中出现的诚信危机、品行不端等问题,不能简单地把责任全归咎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失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无能,应该认识到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个系统工程,还得从社会环境和制度方面等多方面来寻找更深层次的原因。
(二)从学校层面着手,要确立以教师为本的理念,通过管理、服务和评价等各方面的制度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工作地位,从而调动其积极性。
首先,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校中的工作地位。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学校要通过经费投入、职称评定、教师培训进修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平等的机会,以此来调动他们的教学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要加强高校管理层与思政教师的民主合作, 管理、服务和评价等各方面的制度建设及各项改革要体现以教师为本的理念。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要从工作、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关爱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对已出现职业倦怠症状的教师要帮助缓解职业倦怠,使其尽早恢复正常的工作与学习生活。
再次,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其整体素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从政治条件、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学历学位等方面精心选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建立严格的教师准入资格制度,把好关口,提高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训体系,采取脱产进修、攻读学位、名师指导、社会考察、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措施,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格局,提高他们的学历和学位层次,从而促进其专业知识的更新、专业技能的发展和专业素质的提高,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最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水平和能力。科研考核标准要根据教师的实际出发,鼓励教师多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给他们提供更多地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增长他们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同时还要在科研立项方面多给他们搭建平台,促进他们的学术交流,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
(三)从教师个体层面来思考,要不断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和道德修养,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同时要学会自我调适,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
首先,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和学识水平。由于党的理论方针不断地推陈出新,国内外的热点焦点变幻莫测,因此,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报刊书籍等学习资源,了解相关知识和信息,及时修正、调整、充实自身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要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自身对新知识的适应能力,更新课程和教材内容,掌握本学科理论研究的最新知识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从而更有效地消除因知识能力缺陷而产生的倦怠感。
其次,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增强职业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不是一般性的职业,而是关系到民族精神的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的事业。要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信念和信心,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大胆追踪,引入学术前沿问题,增加教学的科研含量、信息量以及文化底蕴。
再次,增强教学活动的吸引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实施的基础, 是教育环境的集中反映, 高职院校生源素质较差,学生是否悦纳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接受该教师的形象,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热爱学生,而且要高超的教育艺术水平,善于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应以学生为本,善于联系学生的实际,由单向灌输式教学改为引进社会实践内容的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式,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
最后,学会自我调适,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首先要正视职业倦怠的存在,主动寻求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及时调整心态,改变不良的人格特征,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学会乐观面对挑战与压力,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情趣,学会放松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消解职业倦怠现象。
参考文献:
[1]阎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9):53-54
[2]杨秀玉,杨秀梅. 教师职业倦怠解析[J]. 外国教育研究,2002 (2):56-60.
[3] 陈道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J].现代教育论丛,2007(5):70-73
[4]蓝秀华.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J].高校理论战线, 2002 ( 12):36- 37.
[5]王彬.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9-22.
[6]赵玉芳.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与保健[J].大学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5(4):43.
[7]许辉.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J].职业时空, 2009(6):140-141.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