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ICP备112451047180号-6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仰天湖小学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学校体育是体育的基石,而课余体育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的中小学生来说,健康是第一要素。既然重视健康,势必要了解他们目前从事课余体育活动的现状。小学课余体育作为小学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和形成良好锻炼习惯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生课余体育现状并进而有效的开展课余体育锻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仰天湖;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调查与研究
前言
小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是小学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体育教学、体育训练等一起共同完成小学体育任务。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体育工作者从小学生的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及成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现状调查、对比及追踪研究。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我国在校小学生的部分形态、机能、素质以及体形指数、营养指数、身体机能等指标均有明显的增长和改善。这说明小学生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然而,这些研究也明白无误地揭示了我国小学生耐力水平呈普遍下降的趋势,而且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体育锻炼。通过对仰天湖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从中发现课余体育锻炼存在的问题,对于小学学生在脱离于体育的课堂学习后,如何继续培养锻炼习惯及习惯的延续等方面研究较少。对此,本文对小学生课余锻炼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后,对于小学生课余锻炼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相应提出自己的改革意见,供小学体育教育管理层在实施教学改革中参考,切实完成终身体育的学校体育教育向社会化体育过渡。
仰天湖小学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现状
课余体育活动可以理解为学生体育课以外的课余时间进行的体育活动。在这一基础上,把调查内容分为学生参加课余活动的目的、频度、每次活动持续时间、强度、场所等方面。在此,结合大量对仰天湖小学学生调查的资料,对仰天湖小学学生课余活动现状进行分析。
一、仰天湖小学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频率
课余体育锻炼的频度是反映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从调查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比例最高的是第二类,即每周两至三次,占37.8%;其次是第一类,即每周一次,占36.2%;每周参加课余活动次数三次以上15.3%。虽然,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00%,但是有36.2%的学生仍是以每周一次的频率参加锻炼,可以看出他们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间隔长,学校应当通过手段,加大学生课余锻炼的活动次数,让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的认识,来激发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余锻炼的频度,使其达到很好的锻炼。
表1仰天湖小学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频率
次数 人数 百分比(%) |
每周一次 73 36.2 每周两至三次 76 37.8 每周四至五次 35 17.3 每周五次以上 16 8.6 |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课余锻炼持续时间较短,(见表2)有76人的课余活动持续时间在三十分钟以下,占锻炼人数的37.8%。说明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课余活动持续时间太少,几乎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其中女生多数。
表2 仰天湖小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持续的时间
时间 人数(人) 百分比(%) |
三十分钟以下 76 37.8 三十至六十分钟 80 40 六十至九十分钟 33 16.2 九十分钟以上 11 5.9 |
表3 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态度一览表(%)
态度 男生 女生 |
积极参加 19.6% 25.6% 视体力和心情而定 78.3% 60.4% 从不主动积极参加 9.8% 6.5% 应付考试 2.3% 7.5% |
四、 影响仰天湖小学学生参与课余活动的其他因素
表4影响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因素(%)
因素 男生 女生 平均数 |
学习负担重,没时间 62.7 63.5 63.1 缺乏场地器材 60.5 56.5 58.5 缺乏指导教师 40.8 38.4 39.6 缺乏锻炼的兴趣 25.9 16.6 21.3 身体条件差怕人讥笑 7.4 12.6 10.0 体育太辛苦 16.7 10.9 13.8 缺乏练习伙伴 10.8 13.3 12.1 其他 8.8 13.2 11.0 |
五、 体育兴趣对仰天湖小学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使学生学习生活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会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经验。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任何兴趣都来源于内心的体验。”人们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推动人们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动力。它具有某项活动的始发功能,还有促使某一活动不断持续下去的心理动力。体育兴趣是对体育活动的喜好。有了体育兴趣,就会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发展成爱好体育,产生行为上的体育锻炼。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对该活动没有爱好,就不可能对该活动有持之以恒的兴趣。而缺乏对某种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一般来说,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行为,即使有了行为,也会随着兴趣和爱好的淡薄而消失。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从事该活动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强。所以说,体育锻炼兴趣对小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六、 体育氛围对仰天湖小学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
所谓氛围是指周围的气氛和情调,它是一种社会环境。体育氛围是指周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气氛和情调。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情感。体育氛围越浓,人体所能引起的认识过程就越深,人体的生理变化也就相互增加,产生积极的情绪感受,从而吸引人们主动投身于体育锻炼中。个人接受周围氛围影响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如群体氛围的影响、文化氛围的影响等。小学生生活在学校、社会氛围中,所以他们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必受其影响。首先每个成员都被他们所属的群体确定,学生的言行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其群体巨大影响。所以课余体育锻炼必然受体育群体氛围的影响。小学生群体是社会群体中的特殊部分,它对小学生个体行为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体育是融竞争、对抗、合作、娱乐等特点于一体的一种活动。小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如果缺少群体氛围,往往难以享受到体育的乐趣。另外,学生为了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以便更好的获得人际关系,取得群体的认可,必须对自己所归属的群体有积极的态度,如果自己所归属的群体气氛活跃,人们往往会受到感染,参与其中。当学生生活环境中缺少体育群体的氛围时,多数学生往往会对体育锻炼缺乏热情,体育锻炼的行为也会降低。大众传媒作为一种文化氛围,各种信息的载体,它作为多种不同通讯形式,通过信息的输出与交换控制着社会意识,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进而也影响着小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
七、 结论与建议
结论
仰天湖小学学生能够不同程度的参加课余体育活动。但是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频度低、时间短、态度不明确。 课余体育活动已经成为仰天湖小学学生课余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很多因素制约着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主要原因是:
(1) 课余锻炼内容贫乏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2) 学生的人数与场地器材的矛盾。
(3) 学校还没有为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提供低廉快捷的服务。
(4) 某些学生消极的生活方式仍是阻碍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原因。
建议
1、 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的投入应适度超前。
2、 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激发学生的锻炼动机。
3、 小学应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和办学形式,以提高学生在课余体育活动中的自主性为原则,依照不同学生的特点,课余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采用学生参与的自主性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编著,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年1 月
[2]邹继豪,面向21 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8 月。
[3] 肖焕禹:《新世纪中日两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方向》体育科研.2001(2).9。
[4]朱跃夫,德国学校体育见闻,中国学校体育,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1997 年4 月。
[5] 曲宗湖,杨文轩主编,域外学校体育传真,1999 年10 月。
[6] 肖焕禹:《新世纪中日两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方向》体育科研.2001(2) .9
[7]全民健身指导丛书编委会编著,国外大众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年1 月。
[8]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7。
[9]张明立编著,常用体育统计方法,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86、2。
[10]陈进式,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探索,中国学校体育网,2003。
[11]曾吉,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浙江体育科学。2000、12。
[12]陆永庆,浙江省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与对策,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