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所列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初衷是为大家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

毕业设计我帮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药学中的应用

www.bysj580.com / 2023-12-2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药学中的应用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每门学科的概括和总结,两者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任何一门学科从收集素材到实验证明,从提出假设到验证猜想,无形中都会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和指导。哲学思维是广泛存在的,研发新药物的历程也不例外,因此在药学的学习和科研过程中与哲学有机地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一直都是药学领域中一大挑战,要想在该领域取得突破性的成就,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与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唯一科学的哲学,对我们了解医药的发展以及考虑未来该如何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医药、哲学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1马克思主义
19世纪中期马克思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创作了马克思主义,英、法、德三国是其发源地。马克思主义起源于革命,在革命中发展。马克思的哲学实现了对从前哲学的革命,建立了一种作为“反哲学”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社会实践出发,已经建构起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理论体系。每一种哲学都有其固在的目标和价值指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目的是彻底解放无产阶级与人民群众,从而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从本质上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经久不衰的原因是受得住了历史洪流的冲击,最为根本的原因是该学说的最终目的是始终为了解放全人类从而达到有序、自由、联合的社会经济形态,即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不可少的三个的主要内容。
1.2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是研究基本和普遍问题之间的学科,一般具有严密逻辑的系统。哲学是从各类具体科学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是关于客观世界普遍规律的学问。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者们,应当尽可能地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让自觉学习成为终身的好习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不是教条、标签,同样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变化从而丰富自己的时代内涵,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一种方法论,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武器。
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药学领域的应用
恩格斯指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一种相对立的关于联系的科学。形而上学是种与辩证法相反的理论学说,它从孤立的、片面的 、静止的观点来看待世界、分析问题。这种错误的理论学说,常常使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犯错误。辩证法要求人们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从事物内部各种矛盾的联系及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来看待问题。马克思以实践思维方式为基础,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历史性、唯物性和辩证性的相互贯穿和内在统一,终结了形而上学的本体论。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生产力高度发达、按需分配的联合体,每个人都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世界上完全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只有把握了事物各方面的联系和事物的历史发展,才能理解该事物,揭露其内在本质 。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内容充实、体系庞大且不断创新和发展自己的理论,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的最基础、最一般、最普遍的思想、观点、方法等来揭示世界、事物运行、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受住了历史洪流的冲击,并且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进程,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不过时”的普遍真理。
2.1普遍联系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一个哲学概念,指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和事物之间所发生的关系。任何事物和其他任何事物都相联系,事物孤立存在是不可能的,整个世界是互相联系的有机统一体。药理学是生理学、生物化学以及病理学联系的重要桥梁,在学习药理的过程中需要联系其他学科,将知识点巩固记忆,加深进一步的理解,从而在每门学科的学习中事半功倍[1]。例如,在介绍抗高血压药物,并不是直接讲药物分哪几类,一般情况是先介绍生理学中影响血压的因素和降血压的机理,从而引出各种药物并详细介绍各种药物的作用部位与机制;在介绍胰岛素时,一般会联系到生物化学中血糖的调节与影响因素,并介绍胰岛素的作用机制、分类与用途。在药学领域的学习过程,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学习,把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串联起来建立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让学习效率迅速提升。
2.2永恒发展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联系即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联系,事物的外部联系即事物外部矛盾双方的联系,所以矛盾是联系的内容,事物总的发展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2]。如抗肿瘤药物的发展,经历了烷化剂、抗代谢类、抗肿瘤抗生素、天然药物、激素平衡类药物以及小分子靶向肿瘤的药物的过程。老药新用,所谓“老药”是指使用已久并广为社会广泛熟知的药品,而“新用”则是说这些药品在临床使用中又发现了新的治疗疾病的效果。而老药安全性已知,在新药研发难度增大的今天,老药新用途的开发可以大大节约开发时间和成本并提高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增强药物的实用性,老药新用在当今越来越受到关注。阿司匹林能在临床应用上发现了新的适应症和良好的治疗效果,引起了研究者极大的兴趣。近年来,又发现了阿司匹林在预防癌症、抑郁症和感染上的应用,尤其是癌症。肿瘤的发生有炎症的增殖反应,而阿司匹林是一种抗炎药,阿司匹林本身具有能够抗风湿、抗炎症的药理作用,因此还有助于预防癌症。二甲双胍对于治疗II型糖尿病具有优异的疗效,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个老药愈久弥新焕发出新的活力。近年在临床中发现,二甲双胍还有很多降糖之外的作用,如防治多囊卵巢综合征、肿瘤等。二甲双胍作为糖尿病基础用药多年,安全性已经得到充分证明。二甲双胍作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药品已在临床上使用,其抗肿瘤效应还在进一步的研究当中,如果二甲双胍能够在临床上有较好的抗肿瘤的疗效,将成为新兴的抗肿瘤药物,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福利。医药科研工作者在研发出高质量的药品解决人民健康问题的同时,也使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大化,实现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有机统一,为人类的健康事业的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
2.3因果关系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因果关系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世界上的万物总是处在因果的关系之中。广义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因药品质量问题或用药不当所引起的有害反应,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毒性反应)、后遗反应(后作用)、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二重感染、依赖性以及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有药物种类繁多,用药途径不同,体质又因人而异。因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也是复杂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要求报告者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关联性评价,也即因果评定,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者如何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果关系进行评定,以确定其发生是否由所用药物引起,或由疾病变化、药物使用不当等其它因素引起,对保证报表的有效性有重要义。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是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中最关键和最困难的问题,至今没有统一的国际性评价标准,即大体上可分为微观评价与宏观评价。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因果关系,相信效率会有所提升的。
2.4质变量变规律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起始于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新的道路。事物要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只有量变发生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内才可以,所以当量变就必须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才能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做每件事情要拿捏分寸,掌握尺度,坚持适度原则。药理学充分体现量变质变规律[3]。例如,量效关系指在一定的范围内,药物的效应与靶部位的浓度成正相关,定量地分析与阐明两者间变化的规律;量效曲线在药理学上有重要意义,名为S形量效曲线。最小有效浓度系指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亦称阈剂量或阈浓度;最大效应指药物随着用药量的加大,效应也相应增加,当剂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再增加剂量或浓度而其效应不再继续增强时的药理效应。但凡任何事物量变达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发生质的变化,药物也是如此。药物在适当剂量的作用下,从而达到治病救人的作用;然而当药物剂量超过最大安全范围的最大值时,药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改变,就会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如果剂量用的很大,就会产生一定的毒性。如镇静催眠药巴比妥类药物,使用较小剂量时可达到镇静作用,在安全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大,镇静作用随之增强,中等剂量时可达到催眠作用,较大剂量可出现麻醉作用,如若剂量过大,则可能抑制中枢系统导致生命危险。再比如大家熟知的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其的药理作用与剂量呈很明显的联系。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减少血栓素(TXA2)的合成,有效的抑制血小板的形成,从而阻止血栓的形成,同时还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而在大剂量使用时,大剂量阿司匹林能抑制血管内膜PG合成酶,使前列环素合成减少,而前列环素是血栓素(TXA2)的生理对抗剂,它的合成减少可促进血栓形成[4]。有效剂量和毒性剂量相比,有时候血药浓度只是相差一点,药物作用就会发生质的突变,因此质变与量变并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通过以上药物相关的案例,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注意药物使用的安全剂量范围,避免因剂量原因从而造成更大的伤害。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医生应该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合理的使用药物,减少不良反应以及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2.5对立统一原理
唯物辩证法指出: 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组合成的,矛盾的双方即对立又统一。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实质,该原理指出矛盾的普遍存在性。无论在什么领域,任何事物以及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无处不在的。事物都应该一分为二来看待,如药理活性与毒副作用,药物在治病的过程中也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原理,即在体内既可以发挥治病的效果,也可以在体内产生副作用[5]。抗肿瘤药物如顺铂,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杀死自身正常细胞,虽然可以有效的缓解癌症的病症,但许多抗癌药都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比如肾毒性、肺毒性、过敏反应和骨髓抑制等等。因此开发靶向治疗癌症的药物成了科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方向,以此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从而达到靶向杀死癌细胞。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巴比妥,虽然可以发挥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但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刺激不良反应,轻者可能会恶心呕吐,重者可能会胃肠道穿孔出血。抗胆碱药如阿托品[6],当它用来抑制汗腺分泌时就会产生皮肤干燥以及口干舌燥;当它用来松弛平滑肌时会引起尿潴留和便秘现象;阿托品属于胆碱受体阻断药,临床可用于有机磷中毒,可能会引起心跳加快和烦躁等。泽布替尼是一种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其母核为三环稠合,刚性较强不利于药代性质;由于变换母核合成的吡唑并吡啶的化合物活性很低,推测与骨架的过于刚性有关,遂变换母核为吡唑并哌啶,部分饱和化降低了分子的平面性,增加分子的一部分柔性,或许该结构与酶的有利于结合。糖皮质激素具有很强的临床应用,但其也有许多的毒作用,如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加重感染和包内障青光眼等,糖皮质激素并不是万能的,也许它对一些疾病是具有良好的效果的;但对于另外一些疾病,就不能盲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否则只能延误病情,加重病情,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药物的治疗作用可随着治疗目的的改变而改变,是药三分毒,在它起着治病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副作用。因此,药物的治病疗效和其副作用是成对存在的,两者谁也离不开谁,要辩证地看待它们的关系。同时,许多药物之间也可能存在协同或者拮抗作用。药物既能治病,也能致病,要理性的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割裂独立存在。因此,我们要全面的看待问题,要正确地对待治疗作用和副作用,两者是相互依存、依赖的,是对立统一的整体。
2.6否定之否定规律
任何事物都有否定和肯定的一方面,两者依然是相互依存的,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否定,而不是完全的否定[7]。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表明了事物的发展形式是螺旋上升的而不是直线式。因此,人们对于一种事物的认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了解该事物,也体现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是前进的。例如,对于沙利度胺的了解随着时间的流逝,开始有了新的变化和认识。沙利度胺,治疗妊娠呕吐,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少,因此被人们大量使用,但在几年的时间内发现其会导致严重的致畸作用,后宣布撤市。1965年以色列皮肤病学家发现,沙利度胺在治疗皮肤结节性麻风中起到了意外的效果,科学者们对沙利度胺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期待发现其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理作用。经过继续的研究,沙利度胺的致畸导致的畸形“海豹儿”,其原因为沙利度胺会促进转录因子的降解,其中包括一种叫做SALL4的转录因子。SALL4的降解会干扰胎儿的肢体以及其他方面的发育,其结果与沙利度胺导致的胎儿畸形和器官缺陷的状况一致。1998年,沙利度胺被正式重新启用,批准用于皮肤结节性麻风。2006年,被批 准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如今,人们应该全面地对待沙利度胺,而不是完全全否定其是一种有毒的化合物,而应该创新性地将其用于治疗其他的顽固性疾病,在老药新用的的基础上研究其新的价值,造福人类实现人类福祉最大化[8]。二甲双胍是一种天然产物的衍生化合物,其药理作用是激活AMPK抑制肝糖异生、脂质的合成,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有效的降低血糖。1957年法国Jean Sterne教授首次将二甲双胍应用于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所有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中,治疗“II型糖尿病”以及全程治疗的药物,效果最好的是二甲双胍。但在进行二甲双胍的研究的同时,苯乙双胍的降糖作用明显,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二甲双胍并未得到完全的重视。随着对双胍类的研究深入,苯乙双胍则会增大病人心血管相关疾病的死亡率,导致乳酸中毒,其并发症致死率很高,二甲双胍也作为双胍类的药物被牵连其中,没有被重视导致搁置。1977由英国学者的医学研究,经过临床实验证明了二甲双胍具有优异的降血糖效果,同时也证实了其具有心血管保护的效果,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年发表报告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的防治规范和指南的制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使二甲双胍成为了治疗II型糖尿病的优选药物。否定之否定规律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3.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揭示了整个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形成了关于整个世界的方法论与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是矛盾的,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的运动与发展。对于药学科研者而言,我们同样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人们生理机体的疾病和健康问题,归根结底主要源于大自然[9]。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暂时存在的,事物总是作为过程存在。每一个过程都会被新的过程所替代,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分析事物。因此就要求我们用变化、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分析问题,切忌形而上学以及孤立片面的手段来分析问题。教材中关于药物血浆的半衰期值,是基于大数据分析从而得到的结果,在实际生活中制定治疗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如身体状态以及联合用药等,从而确定具体的给药剂量以及给药时间,而不是完全照搬课本上的内容,不假思索地应用,故在实际应用时,必须根据不同个体反应状况和具体病情的变化情况,随时酌情增减;任何机械地、片面地对待药物的用量都是荒谬的,都将造成不良后果,错误剂量可能会引起更严重的不良反应,教条式的应用和完全照搬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因此科研工作者要以运动、变化、发展的理念、观点在科研中要不断强化,以杜绝走入唯心主义现象的发生,作为一位科研工作者应该以严谨的态度坚持唯物主义哲学[10]。
科学与哲学是密不可分的,科学是基础,哲学具有指导作用。换句话说,科学离开的哲学之后是空洞的,而哲学离开的科学之后是盲目的。现如今发达的科学技术同样也可以促进哲学的发展,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关于科学研究总是充满各种各样严峻的挑战,以辩证唯物主义指导科学研究是科研工作者取得重大成就的唯一法宝[11]。
唯物辩证法指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拓展了人们的见识,并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药学是以实验为基础操作的一门动手性很强的学科,也是科研工作者必不可少的日常,实验可以巩固学生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因为可以激发学生对做实验的兴趣,通过实验搜集整理数据,最终得到结论,只有动手实践才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而空想不去动手是没办法得到正确的结果的,反而会陷入空想的漩涡。例如,中枢多巴胺受体的拮抗药氯丙嗪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从而调节身体的温度适应外界环境的温度,可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但科学研究发现,氯丙嗪与其他方法共用不但可达到降体温的作用,反而又可以升高体温,因此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地认为氯丙嗪只能降低体温,如果应用的不当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马克思主张在客观世界中发现真理,从而正确把握社会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世界是物质的、客观存在的,不是由我们的主观意识的所决定其是否存在的,这必然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必须考虑客观的实际状况,只有做任何事情从实际状况开考虑,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才能真正有效地指引我们的实践活动,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中国既有传统医药又有现代医药,既有中药也有西药,都是我国医药事业的客观存在[12]。对于存在的客观实体,人们不能随着自己的主观意志想消灭或想保护它,因为事物是不随人们的意志存在而存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凭空消失。随着国家医药行业的迅速崛起,不管是传统医药或现代医药、还是中药或西药,都在治病救人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此,关于以后的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必须形成更科学地医药理论体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来武装我国的医药行业,为我国医药前景的发展打了坚实的基础[13]。
唯物辩证法认为:继承与发扬是辩证的否定,即扬弃。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保留精华的部分,舍弃糟粕的部分,这种有选择的保留与舍弃,辩证地否定,才可以对我国的医药行业的发展有所促进。医药行业的发展同样和任何客观存在的事物一样,也是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因此我们要辩证的对待其发展的趋势,对于传统医药和中药要继承与发展,而不能与现代医药和西药割裂开来,或者直接把两者混为一谈,所以我们需要运用哲学思维促进它的发展。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