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所列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初衷是为大家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

毕业设计我帮你

对外国学习者汉语比较句习得情况的调查分析

www.bysj580.com / 2017-06-15
对外国学习者汉语比较句习得情况的调查分析
摘要:外国学习者汉语比较句出现偏误,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作为调查者,本报告不仅从语法上给予纠正、还分析了造成偏误更深一步的原因,从而据调查分析提出有效的建议。
一、调查目的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处于中介语阶段的学习者习得汉语比较句情况的调查,试分析他们习得汉语比较句的存在的问题,及第一语言对其习得过程的影响,从而帮助更多的汉语学习者有效地减少或避免类似偏误的出现,使他们的中介语系统尽快地向目的语系统靠拢。希望透过外国学习者汉语比较句习得中出现的现象,为未来的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调查的结果
 
 
  总的来说,调查收集的结果是二语学习者学习汉语比较句中产生的偏误。偏误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
 
三、调查结果的偏误分析  
 其间经历的一系列的语言过渡“阶段”里,所产生之“语言”。
1、第一句“上海的天气比北京不冷”的问题,在于“不比”型比较句中的否定词“不”的位置失当。在一般情况下,“A 比 BX”的否定形式。按照这个规则,这句话的“不”应当一道“比”的前边去。而且这句话有一定的语境。
  但在口语中,如果谓语形容词表示说话人所不希望的性质或状态,那么“不”既可以放在“比”字之前,也可以放在“比”字之后,两种句式是等价的。例如“他不比你美=他比你不美”。 
2、“男孩子的成绩不比女孩子那么好”的问题在于“不比”与“那么”的搭配失当。应改为“男孩子的成绩没有女孩子那么好”。在“A 没有 BX”句中,通常会在比较结果 X 前加上“这么”、“那么”表示程度,即“A没有B那么X”。。  
3、第三句“黄河没有比长江长”的问题,在于句式杂糅,按句意应该改为“黄河没有长江长” 或者“长江比黄河长”,因为
4、“玛丽比彼得起了早半个小时”的 我们对“A 不比 BX”和“A 没有 BX”进行了偏误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偏误来源是多方面的,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四、产生偏误的原因
  造成以上偏误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母语的负迁移。留学生在学习目的语的初级阶段,由于他们对目的语的语法、语义与语用规则不熟悉,所以便只能够依赖其母语,其母语会对目的语的习得产生影响,我们称其为母语迁移。同种母语背景的学生会在使用汉语时产生同种性质的偏误,母语负迁移是初学者产生偏误主要原因之一。当学生的母语在规则用法上与目的语的相差很大时,母
语对目的语的习得产生消极影响,这较做母语的负迁移。当外国学生处于学习目的语的初级阶段时,如果问题在于
第二,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当学习者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目的语,但是并没有充分的掌握目的语的语法、语用和语义规则时,他们有时会用所学的知识套用在新学的知识上,这样就会产生偏误。这种偏误在学习者的母语中一般找不着根源,而且拥有不同母语的背景的学习者常常会出现同种偏误。如果说母语负迁移是初学者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那么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是中高级阶段学习者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这是学习者内化规则的过程中产生的偏误。从而造成补语的使用泛化。要减少这种偏误应该在汉语两种否定比较句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各种类型的比较句要进行异同的比较,让学生了解各句式间的区别与联系,要跟学生讲清楚相近句式的区别,从而减少偏误的发生。
                          
    第三,汉语比较系统的复杂。前文已经说过,汉语的比较系统非常复杂,比较句式多,各个比较句式在语法、语义和语用上具有微小的区别,这给外国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所以在使用中就会经常出现偏误。例如:(“A 没有 BX”、“A 不比 BX”之间误用。它们同为表示差比的否定句,意义也差不多,但是还是有细微的差别,如果教师不教授这两个句式的差别,学生就很容易出现偏误。 第四,现有的对外汉语教材在“A 不比 BX”和“A 没有 BX”的编写上也有)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