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所列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初衷是为大家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

毕业设计我帮你

Q390钢斜Y型坡口焊接冷裂纹实验及其敏感性分析

www.bysj580.com / 2017-10-24
Q390钢斜Y型坡口焊接冷裂纹实验及其敏感性分析
一、题目说明(目的和意义):
毕业设计是本专业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方法,通过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全面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生产实践知识;学习系统地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本领,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扩大和补充知识,使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培养调查研究的习惯和工作能力,练习查阅资料和有关标准,查阅工具书或参考书,合理选择实验方法、实验设备,正确操作、分析,并能以实验分析过程和毕业论文表达设计的思想和结果。通过毕业设计,不但要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而且应建立正确的设计和科研思想,加强思想性,牢固树立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Q390是一种低合金钢,广泛应用于桥梁、车辆、船舶、建筑、压力容器、特种设备等。由于强度相对较高在焊接时容易出现冷裂纹,为了提高Q390的焊接性,降低焊接冷裂敏感性。工程实践中常用斜Y形坡口冷裂纹试验方法评定钢材热影响区冷裂纹倾向和确定防止冷裂纹的预热温度。
二、设计(论文)要求(工作量、内容):
1、总要求:
设计多组实验用来测试Q345焊接冷裂纹及其敏感性,总结影响冷裂纹产生的原因,寻找最佳的焊接工艺,改善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2、给定的条件和要求:
查阅文献,明确毕业设计的意义及目的;使用焊机时严格按照标准及操作规程进行。
3、确定总体方案:
分析Q390的焊接性,严格按照焊接工程师手册中斜y形坡口焊接试验的要求进行坡口的选择以及焊缝的设计,并改变焊接电流、电压、焊速来得到不同焊接条件下的斜y形坡口焊接试验焊缝并观察裂纹的发生率,得出Q390钢斜y形坡口焊接冷裂纹试验及其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并编制技术路线图。
注:技术路线图在论文中要以图表形式出现。
4、具体要求
(1)、焊接试验部位用比2mm略大的塞片插入以保证试件间隙,焊完拘束焊缝后拆除塞片。要严格保证试板两面点固焊的质量。
(2)、拘束焊缝焊接:一般采用低氢型焊条直径为4或5mm。首先从背面焊第一层然后再焊正面一侧的第一层,注意不要产生角变形及未焊透。以下各层正面和背面交替焊接,直至焊完。
(3)、在焊接试验焊缝之前要把在焊接拘束焊缝时所附着的飞溅物清除干净,并去除水滴,油,锈等。为
(4)、试验一般在室温进行,也可在各种预热后和热处理条件下进行试验。为进一步提高裂纹的敏感性,可以将试件进行零度以下温度的预冷,或把试件的一半浸放在水中,进行焊接。
(5)、手工焊焊接试验焊缝时,须在坡口外引弧,收弧也须离开坡口。
(6)、实验得到的焊接接头需冷却48小时之后,沿焊缝横向及纵向切开,测量出现的裂纹长度,将几组焊接接头进行对比,总结影响冷裂纹产生的原因。
(7)、毕业论文一份,外文翻译一篇,幅面大小为A4,全部由计算机打印。 
5、撰写毕业设计论文
包括内容:封面、任务书、摘要、目录、论文正文、总结论、致谢、参考文献、英文翻译(原文+中文翻译)相应图样的CAD图等。应阐述整个毕业设计内容,要突出重点和特色,图文并茂,文字通畅。毕业论文的页数不少于20页(20页内不含英文翻译,幅面大小为A4,全部由计算机打印)。
6、试样的要求
实验试样要符合相应国家标准。
7、论文撰写格式、装订顺序及要求依毕业设计(论文)规范。
 
 
三、进度表
日    期 内    容
 
2016.12.5-2016.12.9
 
 
2016.12.12-2017.1.3
 
 
 
2017.1.4-2017.1.13
毕业设计共6周,安排如下:
1、文献查阅及方案论证1周
 (1)调查研究、搜集和查阅资料               (0.5周)
 (2)总体设计方案的拟定和论证               (0.5周)
 2、实验过程3.5周
(1)确定结构                               (1周)
 (2)画CAD图                               (0.5周)
 (3)委托加工、焊接装配                      (2周)
3、撰写毕业设计论文1.5周
完成日期 2017.1.13
答辩日期 2017.3.1~2017.3.10
  四、主要参考文献、资料、设备和实习地点及翻译工作量:
[1]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焊接与切割卷)[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2]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焊接手册(1)[M].第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焊接手册(2)[M].第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焊接手册(3)[M].第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王宗杰.焊接工程综合试验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6]付华,张光磊.材料性能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7]张文钺.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8]顾钰熹,王宗杰.焊接连续冷却转变图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9]陈祝年.焊接设计简明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10]张文钺.焊接物理冶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7.
[11]王宗杰.材料成型工程综合试验[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1.
[12]王成文,等.20钢的焊接性及大厚度髙压蓄势水罐的焊接:太原技术导报,1990 : 30~36.
[13]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19869.1—2005钢、镍及镍合金的焊接工艺评定试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14]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19866—2005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的一般原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15]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19868.1—2005基于试验焊接材料的工艺评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16]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19868.2—2005基于焊接经验的工艺评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丨
[17]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19868.3—2005基于标准焊接规程的工艺评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18]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 19868.4—2005基于预生产焊接试爱的工艺评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19]付华,张光磊.材料性能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
[20]何少卿.焊条、焊剂制造工艺、检验与质量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1]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25776—2010焊接材料焊接工艺性能评定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22]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 25777—2010焊接村料熔敷金属化学分析试样制备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23]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257711—2010焊接材料的检验第1部分钢、镍及镍合 金熔敷金属力学性能试样的制备及检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24]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257713—2010焊接材料的检验第3部分T型接头角焊缝试样的制备及检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25]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2653—2008焊接接头弯曲试验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6]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17493—2008低合金钢药芯焊丝[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7]林尚扬,陈善本,李成桐.焊接机器人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8]霍华德B卡里,斯科特C黑尔策.现代焊接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9]成都电焊机研究所.焊接设备选用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0]李荣雪.弧焊机器人操作与编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1]郭云曾.焊接机器人及系统介绍[J].焊接技术,2000,29 (zl): 8-11.
[32]库尔金CA,等.焊接结构生产工艺、机械化与自动化图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33]王政、刘萍.焊接工装夹具及变位机械图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34]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2650—2008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方法[S].北京:中同标准出版社,2008.
[35]张文钺,杜则裕,秦伯雄.焊接工艺与失效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
[36]陈裕川.焊接工艺设计与实例分析.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7]覃耀春.金属学与热处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8]陈裕川.现代焊接生产实用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9]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40]张麦秋.焊接检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41]王立君.焊接质量管理与检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42]周达,沈一龙.焊接实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5.
[43]史耀武.焊接技术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44]王宗杰.熔焊方法及设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5]英若采.熔焊原理及金属材料焊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6]邓洪军.焊接结构生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47]英若采.熔焊原理及金属材料焊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8]刘世荣.金属学与热处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49]丁德全.金属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0]杨应龙.17MnNiVNbRe钢焊接性能研究[M].压力容器,1997.
[51]胡义祥.金相检验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52]机械工业理化检测人员技术培训和资格鉴定委员会.金相检验[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1.
[53]杨立军.材料连接设备及工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4]宗培言.焊接结构制造技术与装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55]周浩僧.焊接结构生产及装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6]贾安东.焊接结构与生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57]熊腊森.焊接工程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58]张文钺.焊接冶金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9]李亚江.焊接冶金学——材料焊接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60]方洪渊.焊接结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收缩